每逢周末晚上,南京熙熙攘攘的丹凤街上,就会出现一个衣着整洁、戴着眼镜、一身书卷气的中年乞丐。他木然地看着人来人往, 可能没有人想到,他曾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热能博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位博士自甘沉沦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 ?
这位博士姓陈,曾经是位高材生。他沦为乞丐,最初是始于他们夫妻辞职后,出国没有办到签证,后来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不如意,最后看破红尘,以乞讨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
堂堂一个博士竟然甘于在乞讨生活中自我满足,靠“嗟来之食”维持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与博士身份形成强烈反差。也许有人说,博士也是人,他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有权随时改变目前的生活轨迹,无论他做何选择,我们都应该保持必要的尊重。但是,当一个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对社会作出相应的回馈,相反,却心安理得地跻身于乞丐行列,对他的所作所为,我们还能保持必要的尊重吗?
经过了学历教育最高层次的博士生教育,实现了“学历成人”,却无法做到“精神成人”。“博士乞丐”陈某的出现,说明了现行学历教育制度在育人方面的某种缺失———忽略了责任感的培育。这种以学业分数为惟一指向,以考取名牌大学、攻读硕士博士作为成长标准的教育制度直接导致了陈博士成了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个人主义者,他将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否定存在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不承认个人应该承担对他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只要自己觉得不如意,就可以放弃一切责任。
他不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在中国,一个博士,要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应该不算难的。事实上,陈博士的导师曾经帮他找了一份能源所的工作,尽管月收入有3000元,就因为他的月薪比别人少了1000多元,他感觉不如意就不干了,重返南京后就呆在家里不愿再找工作了。当今社会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然而,一个国家花费巨大代价培养出来的博士,仅仅因为相差1000多元的月薪就不想为国家效力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难道不是在拷问我们现行教育制度的缺失吗?虽然拿到了高学历,但却没有健康的心理结构、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健全的人格的人又何止陈博士一个?
他不承担对家庭的责任。据陈某前妻介绍,陈博士完全不顾妻子孩子的生活,在长达10年里她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挣钱维持家用,家里的开销主要靠她在外打工维持,而陈博士却游手好闲地让妻子养活了10来年;同样,陈博士的父母把他培养成才,要花费半生的心血,但是,现在他不但不能尽到赡养的义务,而且连自己也要靠在大街上等待嗟来之食维持生计。面对这样的博士,难道我们还会觉得他自得其乐是一种境界?还会觉得他超凡脱俗,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活着,没有什么错吗?
对于博士沦为乞丐,社会学博士徐翔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个案,不具有代表性。这也是我的祝愿。
后记:对于博士沦为乞丐,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典型例子,相当具有代表性,这是我不希望的,但这是事实。对于上面那个傻B博士徐翔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都让这些SB科学家耽误了。
我刚刚想起来一件事,就是我们这有个小孩13岁还是多少岁来着,今年就考上大学了,然后辽宁电视台就的有个节目请他们去做嘉宾,结果那些观众还有“专家”对这个现象都反对,最后小孩的父亲说了一句话另全场无语:我儿子比别人早毕业10年,就是扫大街也是比别人为祖国多做10年贡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