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小丑鱼 Clownfish
公子小丑
红小丑
双带小丑
咖啡小丑
鞍背小丑
透红小丑
雀鲷类 Damselfish
三点白
二间雀
三间雀
四间雀
蓝魔
黄尾蓝魔
黄肚蓝魔
斐济蓝魔
蓝宝石魔
深水蓝魔
关岛蓝魔
粉红魔
蓝线雀
三间雀
蓝天堂
子弹魔
黄魔
皇帝雀
火燕子
蓝丝绒
五彩雀
青魔
燕尾蓝魔
半身魔
五线豆娘
黄金雀
云雀
珍珠雀
加州宝石
蝴蝶鱼 Butterflyfish
人字蝶
红海黄金蝶
澳洲彩虹蝶
日本黑蝶
黑丁卡氏蝶
八线蝶
蓝线锦蝶
四眼蝶
黑白关刀
羽毛关刀
金刀
红海关刀
三间火箭
黄火箭
霞蝶
大型神仙鱼 Angelfish
皇后神仙
蓝纹神仙
蓝环神仙
法国神仙
灰神仙
紫月神仙
耳斑神仙
女王神仙
国王神仙
美国石美人
马鞍神仙
蓝面神仙
澳洲神仙
眼镜仙
金蝴蝶
皇帝神仙
阿拉伯神仙
蓝嘴黄新娘
小型神仙鱼 Coral reef Angelfish
火焰神仙
火背神仙
黄新娘
蓝眼黄新娘
石美人
珊瑚美人
虎纹仙
花豹神仙
多彩神仙
可可仙
日本仙
十一间神仙
蓝宝神仙
拉马克神仙
虎皮燕尾仙
倒吊类 Surgeonfish
粉蓝吊
五彩吊
红海骑士吊
纹吊
黄倒吊
黄金吊
咖啡吊
紫倒吊
大帆倒吊
天狗倒吊
独角吊
火箭吊
金眼吊
蓝吊
狐狸鱼 Foxfish
普通狐狸鱼
东印度狐狸鱼
双带狐狸鱼
海神像 Moorish Idol
蝙蝠鱼 Batfish
长蝙蝠
圆蝙蝠
红边蝙蝠
鲹 Trevally
黄金鲹
印度丝鲹
羊鱼 Goatfish
鲈和花鲈 Grouper & Basslet-like
老鼠斑
小丑斑
星斑
包公
瑞士狐
紫印
海金鱼
金花宝石
虎斑宝石
彩霞仙子
紫后
草莓
红海草莓
条纹红龙
美国草莓
七夕斗鱼
隆头鱼 Wrasses
红狐
紫狐
三色狐
黑斑狐
伊津狐
糖果狐
红龙
深水龙
双印龙
假医生鱼
黄龙
青龙
花猪龙
花面绿龙
青花龙
红衣锦龙
六间龙
医生鱼
粉红雀
鹦鹉龙
黄尾珍珠龙
番王
假番王
苏眉
熊猫龙
斑节龙
鸟嘴龙
丝绒狐
六线龙
白鹦哥
鹦鹉鱼
石鲈和笛鲷 Sweetlip & Snapper
花旦
燕子花旦
六线妞妞
五线笛鲷
丽皇
纹川笛鲷
石兵
黄尾鮗
天竺鲷和金鳞鱼 Cardinalfish & Berycid
巴厘岛天使
玫瑰
红玫瑰
艳红
大目仔
大眼鸡
闪电侠
松球鱼
虾虎鱼 Gobi & Blenny
雷达
紫雷达
金头虾虎
硫磺虾虎
大帆虾虎
蓝线虾虎
四驱车
红线虾虎
蟋蟀
花豹
双色虾虎
喷射机
青蛙Dragonet
圆点青蛙
皇冠青蛙
(渔翁)鱼 Hawkfish
红格
尖嘴红格
鸳鸯鱼 Tilefish
红线鸳鸯
紫鸳鸯
蓝面鸳鸯
狮子鱼 Lionfish
长狮子
短狮子
软虎 Anglerfish
鳗鲡 Eel
豹纹海鳝
绿狼海鳝
云纹海鳝
环纹海鳝
五彩鳗
海马和海龙 Sea hours & Pipefish
海马
班节海龙
刀片鱼
炮弹类 Triggerfishes
小丑炮弹
女王炮弹
泰坦炮弹
黄纹炮弹
鸳鸯炮弹
黑肚炮弹
玻璃炮弹
魔鬼炮弹
蓝面炮弹
龙须炮弹
红尾炮弹
尖嘴炮弹
扫把鱼
鲀鱼 Puffer fish
日本婆
牛角
木瓜
花婆
狗头
刺鲀
鲨鱼和魟 Shark & Ray
黑鳍鲨
白鳍鲨
猫鲨
蓝点魟
赤魟
黄鳐
小丑鱼(Clownfish)
对于新手来说,小丑鱼肯定是你最佳的选择计划,小丑鱼拥有白色的线条图案,很像马戏团里的小丑的装束,故而得名。小丑鱼和雀鲷都属于雀鲷科(Pomacentridae),它们在雀鲷中似乎太特殊了,我不得不将其单提出来说明。目前,我们能在水族贸易中看到的小丑鱼大概有20种,基本都来自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分成两个属,透红小丑属双棘鱼属(Premnas),其他种类都包含在双锯鱼属(Premnas,或称海葵鱼属)中。
所有的小丑鱼都具有和海葵共生的特征,它们或单一、或成对、或成群地生活在各种尺寸和品种的海葵身边,一遇到危险就会躲避到富有刺细胞的海葵触手中,所以又被称为海葵鱼(Anemone fish)。海葵的刺细胞可以给鱼造成剧烈的伤害,小丑鱼是如何防止这些刺细胞对它们的伤害呢?年幼的小丑鱼对海葵的刺细胞并没有免疫能力,如果被海葵抓到,照样会丧失性命。当一尾小丑鱼遇见它平生见到的第一只海葵时,它会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些触手,然后用嘴轻微地触碰海葵下面的“肚子”,让海葵分泌大量的粘液出来。小丑鱼在拥有丰富粘液的海葵身边打滚,让这些粘液尽可能多地粘在自己身上。这个环节对未来它是否能成功地和海葵共生在一起十分重要,小丑鱼会十分细心,直到它确信那些粘液已布满全身,才试探性地钻进海葵的触手丛中。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粘液可以帮助小丑鱼免疫有毒的刺细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海葵错误地把沾有自己的粘液的小丑鱼当成了自己躯体的一部分,而不进行防御或攻击。一些品种的小丑鱼对海葵并不挑剔,如果水族箱中没有能完全存身的大海葵,一条10厘米的红小丑可以把一个直径5厘米的小海葵当作自己的家。但当有更大的海葵被放入水族箱后,它会马上搬迁。如果新引入的海葵和原来的海葵时同一个品种,小丑鱼就不用重复沾取粘液的步骤了。若更换了海葵品种,它们还需要重复沾取粘液的工作。不是所有海葵都适合作为小丑鱼的家,一些毒性很大的海葵,如魔鬼海葵、黄金海葵,照样可以吃掉来投宿的小丑鱼。
一般只有存在夫妻关系的两条小丑鱼才能居住在一个海葵中,如果不是配偶,成年小丑鱼 绝对不允许其他同类进入自己的"房子"。年幼的公子小丑可以成群地生活在巨大的地毯海葵中,但性成熟后就要分家。如果水族箱中没有足够的海葵,一些小丑鱼会和宝山花珊瑚共生在一起,还有一些甚至可以钻进刺细胞丰富的榔头珊瑚中。
在一个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非夫妻关系的小丑鱼是很危险的,它们是极具领地意识鱼类,互相的攻击十分激烈。特别是同品种间,杀戮时常发生。如果饲养一群,打斗会得到缓解,它们会很快形成一个有等级的家族﹔首领肯定是个体最大的雌性,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占据多个海葵和岩石洞穴。如果你幸运,这条雌性首领会在其他与中选出一个作为自己的丈夫,其他雌性和雄性全部充当家族中民工和保卫者,它们在"女皇”和“皇帝”所居住的海葵周围生活,维护家庭安全。
当我们将雌性首领移出水族箱后,将有另一条个体相对大的雌性补充首领的角色。如果家族中的雌鱼数量不够,那么将有一条没有完全成熟的雄性变性为雌性,并登上女王的宝座。这种变性只发生在未成年的雄性身上,完全成熟的雄性和雌性基本不具备变性的能力。如果你恰好把两条年幼的小丑鱼放在同一个水族箱中饲养,当它们成熟后一般会成为夫妻,即便夫妻关系不是很好,也肯定是一雌一雄,年幼小丑鱼性别是不稳定的,它们根据生活情况决定自己的性别。
小丑鱼可以接受几乎所有的人工饲料,它们最喜欢的是虾肉和薄片饲料。如果你肯喂,它们可以长得很肥硕。丰富的饲料品种可以帮助维持小丑鱼妍丽的颜色,希望你能多给它们提供一些各式各样的食品。
繁殖小丑鱼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很多渔场和私人爱好者都成功过。一对生活在水质良好的水族箱中的小丑鱼,会在成熟后自然产卵。卵多数被产在海葵下面的岩石上,夫妻共同看护这些鱼卵直到孵化。在大型水族箱中繁殖出的小丑鱼不容易采集,多数会被其他鱼吃掉。如果专门想进行繁殖,可以用小一些的水族箱单独饲养一对亲鱼。新繁殖出的小丑鱼十分小,只能投喂轮虫和微藻,这些开口饲料的种源在网络上可以购买到,只要耐心培养就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数量。如果你生活在沿海城市,可以尝试到海边自己采集野生饲料,那样饲养出的小丑鱼将会更加健壮。
人工繁殖的小丑鱼在市场上十分常见,这些与要比野生采集的更容易饲养,不过用人工海水饲养长大的个体,往往没有野生个体那样鲜艳,而用天然海水饲养出来的个体不存在这个问题。
小丑鱼和一些雀鲷饲养在一起时会发生打斗,特别是水族箱空间太小时,打斗可能致命。要注意,不要把两条雌性首领放在一起饲养,那样必然有一条将被消灭。
在水环境上,小丑鱼没有太多的苛求,你只需要保证比重在1.018--1.028之间就可以将它们饲养得很健康。硝酸盐保持在200ppm以下,一般品种都不会有问题,它们对氨的承受能力甚至可以达到0.3ppm。如果水族箱中的小丑鱼因为水质问题而患病甚至死亡,那请你不要奢望能饲养成功其他品种的海水观赏鱼。小丑鱼对于硬度和酸碱度也不特意苛求,维持正常人工海水水平就可以了。假设你的水族箱拥有完备的生物过滤系统,并保证每月换水1∕4,小丑鱼将生活的十分快乐。
一些产自南太平洋的小丑鱼获得非常困难,包括黑小丑和红苹果,它们的价格要比一般品种高很多。
公子小丑(Amphiprion ocellaris)
这种小丑鱼无疑是海水观赏鱼中最驰名的,著名的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主角NEMO就是以公子小丑鱼原型塑造出来的。它们广泛分布在东南太平洋至印度洋海域,并且有多个近缘或亚种。常见的公子小丑和黑边公子小丑(Amphiprion percula)多产自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有一种身体中部具有黑色斑块的被称为黑膀公子小丑(Amphiprion sp)或黑背心,这个品种一般采集于东印度洋或澳大利亚海域。黑公子小丑又称黑小丑,只分布在澳洲北部海域。眼花缭乱的公子小丑让人难以区分,除黑小丑外,其他品种互相都可以杂交,杂交出的后代体色、花样更多。我只好把它们统称为公子小丑。
虽然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饲养的观赏鱼,但很不幸,许多个体死于捕捞和运输过程中。菲律宾地区捕获的大部分公子小丑存在质量问题,很多是靠药物捕捉的。这些小丑鱼不能在人工环境下生活下来,因为它们的内脏受到了伤害。我常看到从菲律宾运输来的公子小丑鱼在一周内死亡率可以达到60﹪。来自其他地区的公子小丑鱼较为健康,如果你愿意,可以购买国内繁育的人工个体,只要个体本身没有伤损或疾病,公子小丑是很容易适应水族箱生活。
它们被放入水族箱后通常会躲藏起来,直到确信没有危险后才游出来。这种鱼一开始就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不必经过特殊的驯化。如果水族箱中有地毯海葵,它们会很快居住到里面去。公子小丑对地毯海葵有特殊的青睐,当其他海葵被混养在一起时,它们首先选择的肯定是地毯海葵。如果没有地毯海葵,它们会选择公主海葵或红肚海葵,但很少有公子小丑会接受紫点海葵。当它们具有海葵粘液的保护后,就很少患细菌或寄生虫类的疾病了,你不必为它们会被寄生虫侵扰而忧愁。
含有铜和甲醛的药物是不建议使用在公子小丑身上的,它们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很差,能杀死寄生虫的用量也可以让公子小丑中毒。建议最好把公子小丑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这样可以让它们的颜色更鲜艳。仅需要一个60升的水族箱就可以饲养一对公子小丑,但如果需要饲养一个群落,则至少需要保证给予它们200升水的空间。它们虽然能忍受较高的硝酸盐,但最好保持含量不超过50ppm,不然会造成生长缓慢或颜色变暗。成熟的雌性公子小丑可以有10厘米大,但雄性一般只能有6厘米。实际上,5厘米以上的公子小丑就具备繁殖能力,如果给它们提供营养丰富的饵料和优良的水质,就可以让它们在水族箱中传宗接代。
在拥有海葵和其他鱼类的水族箱中,即便亲鱼繁殖了,也很难将仔鱼取出来。最终,那些小生命会充当鱼饵,海葵也非常喜欢吃小丑鱼的卵和仔鱼。亲鱼通常将卵产在海葵下面的岩石上,并奋力驱赶海葵远离这些卵。但当卵孵化后,父母就无法保护这些四处乱窜的孩子了,它们多数要被海葵的触手卷走。
成功的繁殖办法是将一定亲鱼单独饲养在一个没有任何其他生物的鱼缸中,鱼缸不必大,40厘米见方就足够安顿一对情侣了。要保持优良的水质,在我的经验里,当硝酸盐含量高于20ppm时,小丑鱼就不再产卵了。因此,繁殖缸至少要每周换水20﹪。需要在繁殖缸内放置一些光滑的石头,如果能放一个倒置的紫砂花盆会更好。花盆大小要能让两条小丑鱼同居在里面,并且转身不困难。事实上,如果两条鱼的确是夫妻,它们会经常在那个花盆里面。要给亲鱼提供丰富的营养,光靠人工饲料是很难让它们产卵的。每天至少喂3次,以虾肉、蛤肉、墨斗鱼肉、人工饲料轮流投喂,最好能再添加一些含有螺旋藻成分的食物。
如果选择的亲鱼是4厘米大小的一对,它们会在8--12个月后开始产卵。如果选择的亲鱼更小,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在亲鱼成长中,会有一条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另一条,那条长的快的就是雌性。一般情况下雌性要比雄性大2--3厘米,也有一些雌性个头和雄性很接近,但个体相近的亲鱼繁殖情况不如差异大的好。不论选择个体多大的幼鱼来培养,如果强化饲养2年后仍不能产卵,就属于配对失败的案例。有时候,没有夫妻关系的两条小丑鱼也能在小环境中生活在一起,你会发现它们而尔也会打架,那不是夫妻不和,而是互相没有爱慕的意思,这种情况必须更换亲鱼。如果将多对小丑鱼分别放在多个临近的鱼缸中进行繁殖实验,要将鱼缸侧面用遮盖物遮掩起来,保证它们互相看不到。成熟后的亲鱼互相攻击性很强,如果它们互相能看到,会隔着玻璃互相骚扰,影响正常繁殖。
小丑鱼一般喜欢将卵产在花盆内壁或光滑的石头表面,只要亲鱼产过一次卵,以后就会定期产卵,每次间隔大概2--3星期。产卵前亲鱼会用嘴清理石头或花盆的表面,这个过程有的时间很短,有的则需要几天时间。然后,雌鱼开始产卵,而雄鱼马上为这些卵受精。刚产下的卵石橘红色的,不久就变成暗红色。根据亲鱼的大小和健康情况,一窝卵可以在200--500枚之间。如果雄性没有疾病,这些卵基本上都可以受精。
产卵后,亲鱼会照顾鱼卵,而且非常细心,它们不断地煽动鱼鳍为卵送去新鲜的水。你可以将卵取出来人工孵化,很多养殖场是这样做的,可以节省亲鱼体力。但在家庭饲养中,最好让它们自己孵化,我觉得它们更需要体会做父母的快乐来维系互相的恩爱。卵的父亲是具有责任的“硬汉”,当有其他鱼靠近卵的时候它会主动的出击,即便入侵者大出自己好几倍也从不畏惧。如果你将手伸进鱼缸,照样会遭到它的攻击。卵的妈妈不停为卵“煽水”,并用嘴一个个轻微地触碰它们,如果有死卵,它会马上将其清除,以免连累其他卵。此间可以停止换水,减少投喂量,并保证按自然昼夜开启光源。
根据水温的不同,卵一般会在产出后7--10天里孵化。我用27℃的水来孵化,在第8天晚上关灯后小鱼就会一窝蜂地孵化出来。孵化前,鱼卵上可以明显地看到仔鱼的眼睛,而且它们在不时地动。在孵化一刹那,所有的小鱼会一下子蹦向水面,此时你必须在场,并关闭过滤系统,防止小鱼被水泵抽走。当小鱼孵化出来后,你可以用塑料管将它们吸到一个没有过滤系统的容器里饲养。
一个10--12升的小鱼缸作为培养小鱼的工具非常好,一开始不要放太多水,1/3最好,水太多了,小鱼不容易找到食物。因为没有过滤系统,每天都要换至少一半海水,在换水时速度一定要慢,动作一定要温柔,因为小鱼十分容易受伤。它们靠自己的卵黄内的营养可以维持3天,3天后必须给它们提供饵料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当给新孵化的小丑鱼宝宝提供可口的活轮虫。轮虫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以在一些农业、渔业网站上购买到合适的种源。培养轮虫需要用干净的海水,要避免海水中含有其他微小动物。最好用圆筒形的容器培育轮虫,这样会很好收集。我用一个直径20厘米的玻璃杯培养轮虫,在起初给它们提供酵母作为食物。后来又引进了小球藻喂养轮虫,那的确很麻烦,必须先用多个玻璃容器培养小球藻,给它们充足的光照,直到它们把玻璃容器里的水完全染绿后,才能再用其投喂轮虫。培养几天后,你可以取一些养轮虫的水到有显微镜的地方请人帮忙观察。如果每毫升中轮虫数量大于3个就可以投喂给小丑鱼了。这个过程需要6--12天,所以必须在小丑鱼产卵前就进行饵料的培养。如果培养的小球藻不那么绿了,可以添加些微量的磷酸二莖钾、氯化铵、柠檬酸铁等,这些肥料可以强化藻类生长。当然,直接购买微藻强化液更为方便,但国内销售商很少。小丑鱼宝宝至少需要吃一周轮虫,才能大到足以吃更大的饵料。
当小丑鱼宝宝逐渐从一个针尖的形状发展成卵形,就可以给它们吃刚孵化的丰年虾了。孵化丰年虾很简单,市场上有各种品牌的卵出售,取一些卵放在盛有海水的圆筒状容器中,保持用气泵打气。水温26°时,2天就可以孵化,可以用一个滴管抽取这些丰年虾喂给小丑鱼,但不要把丰年虾卵的壳带到饲养缸中,小丑鱼吃了壳,会因无法消化而死掉。在投喂丰年虾的同时可以投一些碾碎的人工饲料,直到小丑鱼完全接受人工饲料后,就可以直接有饲料喂养它们吧。
随着小丑鱼不断长大,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饲养缸的水位,直到小丑鱼生长到1厘米时,你可以看到它们和爸爸妈妈一模一样了,就要换一个更大的并有过滤系统的鱼缸饲养它们了。当它们满月时就可以集合成一大群在水族箱中游泳,一般8个月后就可以长到5厘米。
我不确定是否把繁殖小丑鱼的事情说清楚了,希望你愿意繁殖这种可爱的小鱼,人工鱼的流行可以大大减少对自然物种捕捞的压力。需要注意,同窝的人工幼鱼长大好很少能配对成功、繁殖后代。
红小丑(Amphiprion frenatus)
和公子小丑一样,被称为红小丑的鱼也有好几种,它们的分布从南太平洋一直到红海。我也分不清红小丑到底该有多少种,只知道分布在印度洋地区的个体Amphiprion melanopus身上黑色区域面积很大,而且随着生长,黑色区域越来越大;西太平洋地区的个体身体上红色区域更多;澳大利亚地区的红小丑Amphiprion rubrocinctus黑色甚至发展到了头部;还有一种西太平洋的个体,脸上没有白色的纵纹,被称为红苹果Amphiprion ephippium,这个品种很名贵。
在我国香港地区,红小丑也被称为红番茄,欧美国家也多这样称呼它们(Tomato fish)。无疑,它们是双锯鱼属中最凶猛的品种,成年的雌性有12厘米大,受到威胁时甚至会跳出水面攻击你的手。
红小丑非常喜欢和大的红肚海葵共生在一起,而且它们会主动保护海葵的安全。当一天红小丑占据了一个海葵,那则成为它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如果其他与靠近海葵,它会将它们驱赶走,假设你移动海葵,它也会攻击你的手。如果有沙子或石头把海葵遮盖了,红小丑会奋力地将杂物清理干净。我们很难将两条成熟的雌性红小丑混养在一起,它们打斗时咬牙发出的咯咯声隔着水族箱的玻璃都可以听到。幼年的红小丑也不易混养在一起,至少5条以上的混养才能和谐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错误地变成第二个雌性的个体照样会被消灭掉。一条红小丑女王可以和几条雄性居住在一起,那些雄性一般只有它的一半大,而且身上没有黑色的色块。女王只和其中的一条交配,其他的都要充做“苦役”。即使水族箱中有多个海葵,“苦役”们也不会拥有一所,那些“豪宅”都市属于女王的,它不时窜梭在"豪宅“之间。
如果想成熟繁殖红小丑,那会比公子小丑容易得多。你可以购买一条10厘米以上的雌性和一条5--6条5厘米左右的没有黑斑的雄性,将它们饲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1--2个月,雌性会在几个准丈夫中选出自己中意的,但不会杀死那些看不上眼的。当它们完全配对后(进入一个洞穴或海葵),需要将其他落选者移走,避免造成干扰。
“女王”和它的丈夫会在光滑的石头表面产下卵并受精,它们通常喜欢将卵排列成箭靶一样,一圈一圈的。女王在产卵后又足够的力气将以前居住的海葵赶走,它很认真地保护自己的宝贝。相对之下,雄性似乎是个摆设,它照样每天到处游玩,只用很少时间同妻子一起照看鱼卵。在同样温度下,红小丑的卵只要7--8天就可以孵化,这个时候一定要驻守在水族箱的周围,并适时关闭水泵。将小鱼用水管抽出来,单养的过程和公子小丑一样。
红小丑的幼鱼在体长小于4厘米期间,身体中部有一条白色纵纹,随着继续长大,纵纹逐渐消失了。精力旺盛的亲鱼可以在一年内生产20次以上,但不要让它们太多忙碌于“房事”,建议每两个月将繁殖用的石头拿出了一周,让亲鱼恢复体力。当石头被拿走后,雌鱼会短时间攻击雄鱼,那很正常,不用管它,雄性红小丑鱼是典型的“妻管严”。
如果像繁殖公子小丑那样,从小培育红小丑的亲鱼进行繁殖,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大概3--4年一条雌鱼才可能在人工环境下完全成熟。成功配对的几率也不高,因为人工环境往往制约了它性腺的发育。
双带小丑(Amphiprion fuscocaudatus)
包括太平洋双带小丑、印度洋双带小丑(Amphiprion fuscocaudatus)、西印度洋黑双带小丑(Amphiprion sebae)等几个品种。大量捕获于我国南海的属于印度洋双带小丑。这类鱼大多在10--15厘米之间,贸易个体多半是5--10厘米的幼鱼和亚成体。它们无疑是分布最多的小丑鱼,也是最廉价的品种。
印度洋双带小丑的性别很容易分辨,成熟的雌性腹鳍第一棘条为黑色,雄性则全部为黄色。它们不像其他小丑雌、雄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一对夫妻的体长差距不超过1厘米。双带小丑是小丑鱼中适应能力最强的品种,如果你刚开始饲养海水观赏鱼,那就从双带小丑开始吧。如果同时饲养10条以上,即便全为成熟的个体,它们的互相的打斗也不是很激烈。
只要水质和温度合适,它们就可以在水族箱中产卵,一个400升的水族箱甚至可以容纳3--4对夫妻在同一时间段敷衍后代。虽然这些家庭经常会发生争端,但打斗不会太激烈。小鱼的成活率比其他品种的小丑鱼高,非常合适喜爱繁殖海水鱼是新手练习。
双带小丑在水质较差的时候比其他小丑容易感染细菌疾病,当我们降低比重或添加药物时,它们也可能会有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感染细菌的鱼会首先出现眼球突出或烂尾。必须给予换水,并用杀菌类药物治疗,才能康复。病鱼会表现出烦躁的情绪,小一些的个体多半躲藏到石头缝隙里不出来,而个体大的鱼经常因为病痛的困扰而袭击其他鱼。
双带小丑在南方沿海地区分布很广,而这些地区的海水多半存在污染问题。很多与携带有细菌或寄生虫,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才能放入饲养水族箱中。在贸易中,我发现很多双带小丑感染有斜管虫,而这些寄生虫对它们的威胁并不是很明显,但当把该与和其他品种混养时,疾病会很快传染。特别是神仙鱼和蝴蝶鱼被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咖啡小丑(Amphiprion perideraion)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小丑鱼品种,在我国香港地区被称为“粉公”,我国台湾地区多用银线小丑这个名字,其实它们并不是咖啡色,另外两个名字更适合,但目前最流行的是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在市场上看到来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南海的咖啡小丑,它们长得一模一样。贸易个体一般为5--8厘米。
我们可以用很小的水族箱来饲养这种鱼,我曾经用过10升水的水族箱饲养一对,它们生活的仍然很开心。如果你的水族箱足够大,可以使用一大群。虽然它们不会成群游泳,但打斗现象比其他小丑鱼要少得多。即便是混养个体很小的其他品种小丑鱼,咖啡小丑也很少欺负它们,它无疑是小丑鱼中最温和的品种。地毯海葵、紫点海葵、红肚海葵它们都可以接受,巨大的地毯海葵可以是好几对咖啡小丑的家。任何品种的其他小丑鱼都对咖啡小丑鱼造成威胁,这种小丑鱼实在太软弱了,个体也小。在和其他小丑鱼混养时,其他品种要避免过大,并保证有充足的生活空间。如果在100升以下的水族箱中同时红小丑和咖啡小丑,咖啡小丑会终日被追得狼狈逃窜。
它们更喜欢把卵产在洞穴里,如果不提供倒置花盆或空心砖,很难让它们在暴露的岩石上产卵。它们的产卵过程很像公子小丑,也是将卵产在花盆内壁上。亲鱼会非常负责地照顾卵,直到卵孵化。
鞍背小丑(Amphiprion polymnus)
一种个体很大的小丑鱼,是我见过的本属鱼类中最大的。如果饲养在足够大的水族箱中,它们可以长到20厘米左右。这个小丑家族的巨人可以占据很大一片领地,驱赶任何冒犯者。在贸易中它们多半来自菲律宾,近几年我国南海的观赏鱼采集者也有一定量的收获。印度尼西亚海域产出的品种和菲律宾的有所不同,颜色是黑的,而且长不了那么大。
它们喜欢地毯海葵,对其他海葵不太感兴趣,如果水族箱中没有地毯海葵,它们可能不会将就住进其他海葵。通常情况下,这种小丑鱼很少在水族箱中到处乱游,它们喜欢依偎在一株海葵或一块石头旁边,懒洋洋地摇头摆尾。它们几乎从不竖立背鳍,这让它们看上去无精打采,很多人认为是鱼患了病,其实它就那样子。
成年的鞍背小丑不容易适应人工环境,建议从小养起。从一条幼鱼饲养到能够繁殖,大约需要2--3年时间。在饵料不充分的情况下需要的时间更长,甚至根本不繁殖。这种鱼喜欢在夜晚打架,当把任意两条鞍背小丑放在一起时,它们似乎相安无事,有些甚至钻进了一个海葵里。不要以为它们是夫妻,如果水族箱很小,第二天早上就要为一条收尸。
硝酸盐浓度和酸碱度决定了饲养鞍背小丑能否展现出妍丽的颜色:当硝酸盐高过50Ppm时,这种鱼的颜色会变淡;如果酸碱度长时间处于8.0以下,那么它们会变得灰暗无光。当水族箱中有了一对鞍背小丑后,就无法再进入任何性别的其他鞍背小丑。它们喜欢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不像红小丑家族可以拥有很多的“苦役”。
透红小丑(Premnas biaculeatus)
在小丑鱼家族中只有透红小丑是单独一类,它们被归到双棘鱼属,在它们的眼睛后下方有一对棘刺,于是得名。大量的透红小丑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苏门达腊和明达威群岛出产的个体,身上的白色线纹很宽,成年后变成金黄色。这个品种被列为单一种,称金透红(Premnas epigrammata)
成年的雌性透红小丑可以长到16厘米,而雄性只有8厘米。雌性在成年后颜色会变成暗红色,有的近褐色,正如它们的英文名字“褐紫红色小丑”(Maroon Clownfish);而雄性永远可以保持鲜亮的红色。任何两条同性的透红小丑都不可以饲养在一起,即便你的水族箱足够大,它们也会找到一起打架。当一对夫妻被引入后,它们往往形影不离。它们很喜欢居住在紫点海葵或奶嘴海葵里面,对地毯海葵不是很感兴趣。透红小丑的游泳姿势非常美丽,它们一般竖立起所有的鳍,像蝴蝶一样在水中浮动。
如果水质不好,或硬度不够,透红小丑会在饲养一段时间后逐渐褪色,由红色变成橘红色,再变成完全的橘色。尽量维持硬度在9ºdH以上,并保持规律性换水。从小把透红小丑饲养到繁殖是很漫长的事情。这种鱼寿命很长,成熟时间也很晚。就我饲养过的鱼来看,至少要5岁以上的雌性才具备繁殖能力。一般情况下,尝试繁殖者都购买成体后加强培育。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很多销售商将这种鱼成对出售,他们售出的的确是一对。因为,此鱼在原产地成对的生活,而且不怕人,即便将其中一条捕捉上来,另一条也不会逃跑。
很多渔场都成功地繁殖了透红小丑,可惜我暂时还没有尝试。他们给我的数据是:需要给这种鱼比其他小丑鱼更大一些的繁殖缸,至少要50厘米见方。水质要比公子小丑控制得好,而且必须给它们含有螺旋藻的食物。这种鱼产卵量要比其他品种多,喜欢将卵产在石头表面,在水温26º时,大概需要10--11天卵就能孵化,饲育小鱼的方法和公子小丑一样。如果用人工海水繁殖培育金透红小丑,第二代身上的条纹不容易出现金黄色。
雀鲷类 Damselfish
雀鲷类一直充当海水观赏鱼爱好者的入门练手品种,没有什么其他品种的海水鱼比它们更容易饲养,而且大多数雀鲷十分廉价。在一个新水族箱建立好后,人们会随意花上几十元钱购买几条雀鲷放进去,让它们试水。雀鲷的种类很多。它们分布在世界上所有的珊瑚礁海域,甚至在温带的海藻群落区域、潮间带也能看见它们的身影。雀鲷科大概包含了30--40个属,全世界至少有400种以上,在观赏鱼贸易中常见的大约30种。
目前在水族贸易中经常出现的雀鲷品种主要以光鳃鱼属(Chromis)、刻齿雀鲷属(Chrysiptera)、雀鲷属(Pomacentrus)、宅泥鱼属(Dascyllus)和副雀鲷属(Neoglphidodon)居多。很多种雀鲷在水族领域里具有相同的名字,如蓝魔,大概有3--5个品种被这样称呼。它们饲养起来大致一样,否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介绍。
大多数雀鲷被我们称为“魔"或“雀”,如蓝魔、黄魔、三间雀、皇帝雀。叫某某雀的品种其实最早被称为某某雀鲷,但广大的爱好者逐渐将“鲷”字省了。被称为某某魔的品种,以前应当被称为某某魔鬼,因为它们游泳速度很快,而且在水族箱中神出鬼没的。后来人们也将“鬼"字省去了,就成了现在的名字。我们不必非要追究某某雀鲷到底应该叫什么名字,因为它们的学名都不好记忆。
半数以上的雀鲷来自印度洋,剩下的品种基本都分布在西南太平洋,单纯为了观赏而从大西洋引进的雀鲷品种十分少。在太平洋--印度洋地区任何一个捕捞点,捕捞数量最大的观赏鱼都是雀鲷类。我国南海盛产三点白,于是它们成为国内最廉价的海水观赏鱼。如果你在海南岛的沙滩上晒太阳,信手向海中抛一些食物,就可以招引来很大一群。在非沿海城市,我们购买这种鱼支付的主要是运输费用,而不是鱼本身的价值。
用来观赏的雀鲷中,个体最大的是加州宝石,它们可以在水族箱中生长到35厘米。其他雀鲷属、都属于小型鱼,一般没有个体在3--6厘米,如果细心饲养,大多数可以长到10厘米左右。虽然一些个体在野外条件下可以长到更大,但人工环境中似乎都在尽量保持乖巧的身材。几乎任何一种雀鲷对生存环境要求都不高,它们可以生活在比重1.010--1.028、温度18--32°、酸碱度7.8--8.6、硬度7--14° dH的所有水中。即使硝酸盐含量达到500ppm,仍然能顽强地生存。如果水中的氨氮达到0.5ppm,其他品种的海水鱼均无法存活,而雀鲷仍然可以悠闲地活着。
所有的雀鲷都不攻击珊瑚和其他动物,因此可以安全地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只要不是能把它们吞掉的鱼,就可以和它们饲养在一起。一些人喜欢用微型水族箱来饲养雀鲷,那没什么不合适的。不过在狭小的环境中,它们的情绪十分暴躁,如果混养如虾虎类弱不禁风的品种,雀鲷可能杀死它们。雀鲷之间的打斗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不建议只同时饲养两条雀鲷,不论是不是一个品种,它们都会成为死敌。最好单独饲养一条,或同时饲养5条以上。
你可以给它们任何能获得的观赏鱼饲料吃,即便是廉价的淡水观赏鱼饲料,它们照样可以接受。在400升以上的完美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没有必要刻意投喂雀鲷,它们自己可以找到一些可吃的东西度日。
许多品种的雀鲷成体和幼体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购买了一条非常漂亮的小鱼,但饲养几个月后发现它变得又丑又凶的怪物。还有一些雀鲷在人工饲养下会改变本来的颜色,特别是雀鲷属的一些品种,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水中存在着严重褪色问题。不少品种在受到威胁后会改变自己的颜色,让它们看上去像另一个品种的鱼。这些问题让我们为该类别的观赏鱼分类变得更加困难,幸好我们并不常接触到许多的品种。
宅泥鱼属(Dascyllus)
这种鱼也被称为圆雀鲷属,具有和其他雀鲷不同的近乎圆型的身体,一般在海中成群生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所有珊瑚礁海域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是品种相对不多。只有4--5个品种常出现在贸易中。虽然一些个体可以生长到15厘米,但大多数水族箱中的个体保持在10厘米以下。
三点白(Dascyllus trimaculatus)
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身上有三个白点,一个在头顶,另外两个在身体两侧。国内水族市场中出现的大部分个体采集于我国南海。它们是最好养的海水观赏鱼,几乎能生活在任何条件下的海水里,即便氨氮高到了0.5ppm仍然可以生活。
5厘米以下的三点白最具观赏价值,身体的颜色最黑,三个斑点最明显。当它们逐渐长大,白色斑点会越来越小,身体的颜色也逐渐成为灰色。10厘米以上的个体,颜色几乎全变成灰色,白色斑点也基本消失,失去了观赏价值。不用担心,在一边家庭水族箱中它们的成长受到制约,一般在体长8厘米后就不会再生长。成年的三点白会变得很凶,经常攻击其他观赏鱼。
和小丑鱼一样,三点白也喜欢和海葵共生在一起,没有海葵的时候,它们会把宝石花珊瑚当成自己的家。当饲养一群三点白的时候,其中会有一条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个体,几个月后,它就可能长到其他鱼的两倍。它是群落的首领,所有其他三点白在它的统治下,甚至有些其他品种的雀鲷也会加入它的群落。# E4 F: Z; t: w9 Y% r* A3 V* y
如果水族箱足够大(400升以上),三点白可以在人工环境下产卵,但将幼小的鱼饲养成熟需要很久的时间。如果购买了4厘米的个体,饲养3--5年后才能产卵。在夏威夷海域出产的三点白,身上拥有巨大的白斑,成熟后身体中部是白色的,比普通品种有美丽很多,但似乎没有在国内贸易中出现过。斐济和可可岛等难太平洋地区出产的三点白,身体显褐色,腹鳍、臂鳍和尾鳍是黄色的,这个品种时常出现,但不被大多数人看好。马科萨斯群岛海域出产的三点白拥有银色的身体,是三点白家族中最名贵的品种。
二间雀(Dascyllus reticulatus)
这个品种大量地分布在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以前被称为琉球雀,目前贸易个体主要来自菲律宾。成年的二间雀简直不能称为观赏鱼,但幼体看上去十分精致,一些国外爱好者喜欢它们的素雅,将其成群地饲养在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同三点白一样,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不过略有些胆怯,当单独饲养一条的时候会显得很紧张。当环境太恶劣了,它 近乎可以成为完全的黑褐色,那样看上去十分丑陋。如果能保持水质,并提供质量好的饲料喂养,它们的尾鳍会呈现出带有光泽的紫色。
南太平洋地区产出的二间雀拥有一条黄色的尾鳍,可惜观赏性也不高;它们可以生长到10厘米以上,成熟后比较凶猛,喜欢攻击其他小型鱼。
三间雀(Dascyllus aruanus)
每年各国观赏鱼贸易者都会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引进大量的三间雀,它们无疑是贸易量最大的雀鲷品种。成群的三间雀生活在珊瑚礁的周围,用黑白相间的花纹制造混乱来迷惑捕食者。最大的三间雀也只有8厘米,它们是本属中的小个子。如果不是微型水族箱,建议同时饲养5条以上,这样可以欣赏它们有趣的群体行为。
如果饲养一群三间雀,它们也会选举出一个首领。通常首领是最大的个体,具有最鲜艳的颜色,其他成员受到首领的威吓,头部颜色会加深,一些个体甚至全身变成褐色或灰色。在酸碱度太低或硝酸盐太高的时候,它们的颜色也会加深,而且情绪变得很不好。虽然它们很少攻击其他鱼,但互相之间战争不断。每一条三间雀都希望水族箱中只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洞穴,但首领贪图所有的洞穴。这让许多成员都要拼命争夺贫瘠或非常狭小的缝隙,它们互相示威,互相撕咬。当水族箱中有大型观赏鱼时(如20厘米以上的神仙鱼),它们就无心顾及互相的恩怨了,一心只是防御强敌,于是似乎能维持相对的团结。
只有长到6厘米以上的个体才会产卵,它们在水族箱中生长非常缓慢,将一条2厘米的个体饲养到5厘米需要一年时间,而将一条5厘米饲养到7厘米需要至少3年时间。
四间雀(Dascyllus melanurus)
四间雀和三间雀的产地基本一样,不过身价有比三间雀高一些。它们在受到惊吓或水质不好时不会把身体调节成黑褐色,这让它们的观赏价值在本属中位列前茅。我们可以见到8--10厘米的三间雀,但很少见到6厘米以上的四间雀。虽然有野生个体长到10厘米的记录,但它们在水族箱中似乎尤其不爱生长。
我们不是能经常在水族店中看到这种雀鲷,它们的捕捉量不如本属其他品种多。很多贸易商不愿意引进这种鱼,在他们看来这种鱼价格颇高了一些,不如相貌似乎一样的三间雀实惠。如果将四间雀饲养在水质极好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会看到它们每个鳍都镶有亮丽的蓝色边缘,身体也会散发出艳丽的蓝光。
四间雀似乎不喜欢在水族箱中产卵,或许这种鱼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熟起来。
刻齿雀鲷属(Chrysiptera)
本属中的观赏鱼很少有体长超过10厘米的品种,而它们的数量十分繁多,很多品种具有鲜艳的颜色,它们喜欢洞穴,在水族箱的生活中会占据所有能占据的隐蔽处。一些产自南太平洋的品种十分难以获得,于是价格颇高。很多渔场已经能成功地繁殖这些品种,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更健康的人工个体。如果愿意,你也可以在家里验究繁殖一些品种,那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蓝魔(Chrysiptera cyanea)
蓝魔是被人们最熟悉的雀鲷,它们拥有明亮的蓝色身体,在鳞片上会闪现出银色的星光。贸易中的蓝魔主要来自菲律宾,大洋洲、斐济、日本等海域也可以采集到不同的地域种。我见过的最大人工饲养个体只有8厘米,它们可能不会再大了。
这是一种非常凶恶的小型鱼,它们之间的互相伤害非常激烈。因为不是群居动物。每条蓝魔都需要有自己的领地。它们攻击所有进入领地的小型鱼,如果大型鱼的幼鱼被放到里面,只要它们认为打得过,也照样会去打。建议每100升水放养一条,如果密度太大,看到会出现被打死的个体。不要在小于100升的水族箱中把它们和草莓、虾虎等小鱼饲养在一起,蓝魔会杀了这些鱼。
良好的水质是保持蓝魔颜色鲜艳的前提条件,虽然它们可以忍受质量很差的水质,但当水质硬度不够或硝酸盐含量太高时,蓝魔身上的星光会消失,而且颜色逐渐加深,变成灰蓝色。
产自澳洲东部海域的蓝魔,尾鳍呈现出鲜艳的橘红色,被称为橘尾魔。其实它和普通蓝魔是一个品种,只是不同地域出现的颜色差异。在水质不良或营养单一的情况下,尾巴橘色会逐渐消退,变成一条普通的蓝魔。即使日后再提高水质,增加营养,尾鳍也无法变回来了。
如果你饲养的蓝魔有6厘米大了。那么它就具有了繁殖能力,必须用很大的水族箱饲养多条,让它们自由恋爱。结成伴侣的鱼会经常在一起,出入一个洞穴,当它们觉得条件允许了,就会在洞穴附近的石头上产卵。卵呈现美丽的橘黄色,个体非常小,一对夫妻一次大概产下800--1000个卵。卵在11天内孵化,如果水温26℃,卵的孵化时间是第9天的黎明。蓝魔夫妻会认真地照顾这些卵,但小鱼孵出后,它们就无能为力了。水族箱中缺乏浮游生物,小鱼终归是要饿死,如果想将小鱼饲养大,可以将蓝魔夫妻捞出来放在50厘米水槽中单养,它们对感情十分忠贞,不会因为移动环境而“离婚”。
我们可以给新孵化的小鱼喂轮虫和微小的藻类,它们需要10--15天的时间才能接受更大一些的饵料。不要以为雀鲷类可以忍受恶劣水质就可以在硝酸盐很高的水中繁殖,它们对繁殖水的要求也不低,最好经常换水,把硝酸盐含量控制在20ppm以下。
黄尾蓝魔(Chrysiptera parasema)
这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小雀鲷,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海域有大量分布,它可能是雀鲷家族中最小的一种,成年的只能长到5厘米。很多人喜欢在小的水族箱内饲养这种鱼,即便是一个玻璃瓶,放养上一条,只要每周注意换些水,也能时常拿来观赏,不会出现严重问题,同样被大多数人看好的还有这种鱼的低廉价格,它们在海水水族市场上普及得到处都是。
在一个小环境里饲养两条是不明智的选择。虽然可以用5升水来饲养一条,但将两条饲养在10升水中是不成的。它们互相攻击,而且十分拼命。需要多条饲养时,要保证每条拥有50升水的空间,最好多一些岩石缝隙,它们才可以欣然安家。如果和蓝魔混养在一起,它们可能会有危险,蓝魔非常乐于袭击它们。
当水质优良时,它们可以在水族箱中婚配并繁衍后代。和蓝魔不同,它们更愿意将卵产在洞穴里。如果在水族箱中放入倾倒的花盆,一对黄尾蓝魔就会住进去,在未来的几天里,它们会好好审视这个“洞房”。如果没有凶恶的前来侵犯,它们就会产卵。卵通常被产在花盆内壁上部,亲鱼将身体倒过来把卵粘在上面。卵需要7--10天才能孵化,小鱼摄食很小的浮游生物。因为我能弄到的最小饵料是轮虫,但它们吃不下去,于是没有成功。
半蓝魔
东印度洋地区还出产一种腹鳍是黄色的黄尾蓝魔,也被称为半蓝魔(Chrysiptera hemicyanea),非常少见。
黄肚蓝魔(Chrysiptera hemicyanea)
澳洲北部和印度尼西亚海域出产这种鱼,实际上我只是在对印度尼西亚贸易时才能看见这种鱼,虽然它的价格不比黄尾蓝魔高,但在市场上出现的频率很少。原产地捕捞商要很长时间才能捕捞一群,但一群的数量非常惊人。从外形上看,这种鱼和黄尾蓝魔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肚子是黄色的,个体似乎比黄尾蓝魔要打一些,可以见到6厘米的。
可以饲养一个群落,用它们来点缀美丽的礁岩生态水族箱是非常合适的。它们也会占据大多数岩石洞穴,在洞穴的争夺上比其他品种要温和一些。繁殖情况和黄尾蓝魔一样,喜欢将卵产在洞穴里。如果成群饲养在较大的水族箱中,它们可以自己配对。
斐济蓝魔(Chrysiptera taupou)
产自南太平洋大堡礁、斐济等海域,不常在贸易中出现的雀鲷类。因此,价值是普通雀鲷的10倍以上,被许多渔场争相培育繁殖。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渔场,人工繁殖的个体正向全世界输出。
在饲养条件优越的情况下,斐济蓝魔的腹鳍、背鳍、尾鳍会呈现出妍丽的金黄色。当水质出现问题或饵料营养达不到时,这种颜色会逐渐消退,让它们看上去很平淡。因为其原生海域水质条件比较好,在饲养中最好合理控制硝酸盐的浓度,尽可能不要超过100ppm.用一个大型的礁岩生态水族箱饲养它们是不错的选择。如果用微型水族箱饲养,则会让它们感到紧迫而打斗频繁。一般情况下,雄鱼的背鳍末端呈尖状,而雌鱼略圆一点,成熟后腹部微微膨胀。
生长到7厘米的斐济蓝魔就具有了繁殖能力,它们可以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自然结合,产卵方式和孵化与蓝魔一样。饲养幼鱼需要更好的水质,并提供优良的饵料。一般情况下,在人工海水中长大的个体,很少能达到性成熟。若想繁殖成功,购买时挑选6厘米以上的成熟个体。
蓝宝石魔(Chrysiptera springeri)
在印度尼西亚的托米尼亚湾、苏拉威西海域,这种鱼的产量很高,整个东印度洋都有它们的分布。这也是一种小型的雀鲷,体长只有5厘米,看上去更像是脱去黄色尾巴的黄尾蓝魔。本品种贸易量并不是很大,在国内市场十分少见,价格也比其他雀鲷类高。
将它们和其他雀鲷饲养在一起时,往往会受到欺负,它们实在太弱小了。很小能在贸易中见到3厘米以上的个体,大多甚至不到2厘米。要给这些小鱼安全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蓝魔和斐济蓝魔绝对不要饲养在一起。随着身体的长大,它们身上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展现出蓝宝石般的色泽。如果饲养水硝酸盐含量过高,或硬度不够,则这种颜色不会出现或维持。建议提供硝酸盐含量低于100ppm、硬度9° dH的水饲养它们,并且要尽量给予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
虽然个子小,它们之间照样会打斗,所以不要在一个小于50升的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要么饲养一条,要么饲养5条以上的群落。这也是一种很容易产卵的鱼,和黄尾蓝魔一样,它们的孩子太小了,让我无法找到那样小的食物喂活它们。
深水蓝魔(Chrysiptera starki)
从西南太平洋的北澳洲、汤加海域到日本南部,水深15--60米的珊瑚礁区域都可以发现这类小鱼。它们实际上有3个相貌基本一样的种,Chrysiptera flavipinnis和Chrysiptera bleekeri只见于南太平洋。因为一般的雀鲷无法到达它们生活的深度,它们被称为深水魔或深海魔。受到捕捞困难的影响,它们的价格在雀鲷中位居前列。目前还没有人工繁育的记录,于是更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在国内很少能见到这种小雀鲷,它们可能是蓝色雀鲷中最美的,看上去更像是一条金背小神仙。如果饲养得好,它们身体上的蓝色会散发出梦幻般的光彩。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把这种鱼点缀在巨大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水体小于150升很难养育成功。它们不怕冷,即便水温低到15℃也照样能存活,但水温长期高过26℃,它们会褪色,而且失去身体上梦幻一样的光彩。当水温高过30℃时,它们很容易死亡。因此夏季饲养要增加降温设备。
很多人都在努力地研究怎样繁育这种小鱼,目前还没有突破进展。这可能和它 生活的水深有关系,它们在水族箱中很少发情。
关岛蓝魔(Chrysiptera traceiy)
只出现在太平洋的罗林群岛、关岛海域,数量不多,以前鲜见于水族贸易。最近,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小鱼的美丽,开始捕捞并向欧洲市场输出,国内目前还见不到。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这种小鱼只有前半身,因为它的后半身由蓝色变成了黄色,再逐渐透明,看上去如消失一般。它们需要相对清凉一点的水,不要让水温高过28℃。一个完善的礁岩生态水族箱是饲养好这种鱼的合适环境。最大个体只有6厘米。
粉红魔(Chrysiptera talboti )
粉红色是成年雀鲷很少出现的颜色,这种大量捕捞于菲律宾的小鱼却获得了这种天赋。它们只有5厘米大。在环境不好的水族箱中近乎是白色的。如果将其买回家,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会展现出嫩嫩的粉色,非常好看。
在我国香港地区,这种鱼被称为“水红魔”,价格十分低廉,在贸易中可以看到成百上千的个体被拥挤地饲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打斗造成的很多个体的鳍残缺不全。在成群饲养时,要保证每条鱼可以得到20升水以上的生活空间,如果水质达标,它们可以将卵产在礁石洞穴中。维持酸碱度在8.2以上,可以帮助它们保持粉嫩的颜色。
蓝线雀(Chrysiptera leucopoma)
幼鱼十分美丽,拥有黄色的身体,并在背部贯穿一条蓝色的明亮横纹。当它们生长到5厘米以上的时候,这些妍丽的颜色会消失,这条鱼变成咖啡色或土黄色,失去观赏价值。大量的幼体引进于菲律宾,有时候人们把它们当成名贵品种的雀鲷购买,当这条鱼长大后,会大失所望。
从原产地的考虑来看,在我国南沙、西沙有大量的成语分布,但幼体不多,国内捕捞商不认为成体有观赏价值,很少捕捞它们。我们无法控制这种鱼保持幼年的颜色,它们最终会推出观赏鱼的舞台。
三间魔(Chrysiptera tricincta)
主要分布在东澳洲海域,很少在市场上见到的品种。有人误以为它们是三间雀,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品种。三间魔的身体更修长,而不像三间雀那样是近乎圆形的。被用作贸易的三间魔实际上有两个品种,另一种产自日本南部海域,被称为日本三间魔(Chrysiptera kuiteri)。两个品种都不喜欢太高的水温,需要保持在28℃以下。
三间魔是只能生长到5厘米的小型雀鲷,最好不要和大型的三间雀、蓝魔饲养在一起。它们十分温和,适合成群饲养。
雀鲷属(Pomacentrus)
本属中的鱼可供观赏的并不多,大概5--6个品种。它们全部采集于东南亚地区的海域,我国南海也出产一些品种,但因为观赏价值不高而被忽略。这些与在刚捕捞后会展现亮丽的颜色,但人工饲养一段时间后颜色就变得十分暗淡。虽然它们和其他雀鲷一样可以忍受质量很差的饲养水,但为了维持美丽的颜色,我们必须用最佳的水质来饲养它们。
这种鱼也被称为黄肚蓝魔,主要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在巴厘岛附近有大量分布,其他地区很少出现。在本属中,它的价格最高,个体也最大,成熟后可以达到10厘米。
明亮的黄蓝对比加上成群地在水族箱中游泳,让它们看上去十分美丽。但是,如果水质不是特别好,它的美丽转眼即逝。在硝酸盐含量高过50ppm的水族箱中,2个月就可以让它们的蓝色变成黑色,黄色部分也成为咖啡色,并失去光泽。我见过的个体全部是这个下场。怎样才能维持它们的美丽呢?
聪明的饲养者将它们饲养在稳定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同名贵的石珊瑚饲养在一起,这样会让我们看到了保持美丽并成群活动的蓝天堂。那是很高的水质标准,必须给予相当好的过滤系统,并保持稳定的换水才可以达到:至少要控制硝酸盐含量在10ppm以下,维持钙的含量在420毫克/升,酸碱度维持在8.2--8.4,硬度不要低于8º dH。这的确很困难,而且花费很大。
这种鱼互相间的冲突很少,而且从不攻击其他鱼,非常适合混养。我们可以用人工颗粒饲料喂养它们,它们在水族箱中成长速度很快。由于游泳速度快,对食物的争抢能力很强,和行动慢的鱼饲养在一起,会造成后者无法吃到食物。
子弹魔 (pomacentrus alleni )
安达曼群岛、巴厘岛附近分布有大量的子弹魔,有时候一大群可以是数千条。科学的名字应当叫艾仑氏雀鲷,还有一些地区将它们称呼为蓝魔。因为游泳速度快,加上闪光的流线型身体,让它们得到子弹魔这个名字。
和蓝天堂一样,在水质不佳的情况下,它们也会变成黑色,所以要精心地饲养。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超过6厘米,是适合成群饲养在水族箱的品种。如果愿意,一个200升的水族箱可以同时饲养50条,它们的群落越大,越活跃。
黄魔(Pomacentrus moluccensis )
常见的雀鲷品种,广泛分布在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域里,目前大量的贸易个体来自菲律宾。这种鱼也被称为柠檬雀或黄雀。通常有两个品种在市场上出现,另外一种是Pomacentrus sulfureus,背鳍后部有一个黑色斑点,也被称为黑点黄雀。
它们是本属观赏鱼中最喜欢打架的品种,有时候甚至会欺负蓝魔等其他雀鲷。它们的体型在本属中是最浑圆的,当长到9厘米后,看上去十分强壮有力。虽然这种鱼十分容易获得,但目前还没有人工繁殖的记录,可能与其价值过低有关系。
副雀鲷属(Neoglyphidodon)
本属的雀鲷品种大多只有在幼年时期才具有观赏价值,成年后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褐色。它们是最凶猛的小型雀鲷,如果体型在水族箱中占据了优势,会主动攻击其他鱼,目前本属中用于观赏鱼贸易的品种并不多,常见的只有3--5个品种。本属是存在争议的,一些人认为它们应当全归到Pomaraglyphidodon属中,但有一些人支持归到Neoglyphidodon属。
皇帝雀(neoglyphidodon xanthurus)
幼年的皇帝雀确实漂亮,而且修长的尾鳍让它看上去很有气质。但一切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不用饲养一年的时间,它很快就会变成一条又凶又丑的黑褐色怪物,很多人将成年的皇帝雀用鱼钩从水族箱中钓出来扔进马桶,这太不人道了,建议你思考好了再决定是否购买。
皇帝雀也被称为金燕子,因为它小的时候尾鳍十分像燕子的尾巴。至少有三个不同品种的雀鲷在使用皇帝雀这个名字,因为它们的幼鱼近乎一样。一种是分布在日本南部的neoglyphidodon nigroris ,一种是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neoglyphidodon xanthurus,最少见的一种分布在新西兰和澳洲海域,身体上的黑色线条呈现出蓝色光芒,是印度尼西亚品种的地域亚种。最常见的皇帝雀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品种,它们成熟后身体是咖啡色的,尾鳍略微呈现黄色。
这种鱼可以长到15厘米长,如果将它们养到那样的尺寸,它就会成为水族箱中的霸王。任何雀鲷和其他小丑都是它们时常袭扰的对象,所以必须提供较大的空间让被欺负的鱼逃脱。皇帝雀是适合能力极强的鱼,很少有个体在水族箱中因疾病死去。如果食物供应丰富,它可以长得很快。
火燕子(Neoglyphidodon crossi)
年幼的火燕子简直太漂亮了,火红的身体,亮蓝的线条,身体后部还有蓝丝绒般的色块。使得它的身价格外高。但如果你见过一条成年的个体,你简直不想再花一分钱去购买它。那就是一条黑灰色的怪物,而且凶惨地追逐其他品种的雀鲷。
这种鱼只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和弗洛雷斯海域,在国内水族市场中并不常见。从体长超过6厘米开始,它们的颜色就成为黑色。从3厘米长到那么大,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所以饲养前要想好你能否忍受它 长大后丑陋和凶残。
和皇帝雀一样,这种鱼十分好养,基本不会感染疾病,对水质、饵料要求不高。一些地区把它称为“红燕子”。
蓝丝绒(Neoglyphidodon oxyodon)
在本属的观赏鱼中,只有蓝丝绒成鱼和幼鱼基本形态一样。许多人把它归到Paraglyphidodon属中,为了介绍简便,我没有遵从他们的看法。蓝丝绒有很多名字,如丝绒雀、金丝绒、金丝雀等。因为它身上大部分呈现出如丝绒布一样的蓝色,蓝丝绒这个名字使用率最高。
这种鱼分布很广,从台湾海峡到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都有分布。它可以生长到12厘米,但在水族箱中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没有什么特殊需要注意的,只要其他雀鲷能接受的环境,它们都可以生活得很好。
五彩魔(Neoglyphidodon melas)
因为腹鳍是蓝色的,又被称为蓝脚雀。幼年的时候身体雪白,后背为金黄色,成熟后的雄性变成灰蓝色,而雌性则是黄色或褐色。分布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大多数珊瑚礁海域里,只要输出国是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成年的雄性可以长到15厘米大,但雌性一般不会超过8厘米。在水族箱中成长速度不是很快,需要两年的时间才开始变色,它们凶猛,不要将两条同类饲养在一起,即使水族箱很大,它们之间的冲突也非常明显。成年以后,五彩雀攻击所有比它小的雀鲷,不适合和其他品种混养。
光鳃鱼属(chromis)
这个属的雀鲷品种在观赏鱼贸易中非常少,常见的只有青魔一种。一些其他有观赏价值的品种只是在观赏鱼贸易非常兴旺时才会偶尔出现在市场上。这类鱼可以成群地在水族箱中饲养,而且它们之间会产生“阶级”和“社会”,这给我们欣赏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一般情况下是将这些鱼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很少有人单独用纯鱼缸饲养。
青魔(chromis viridis)
青魔是我们最习惯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观赏鱼,它们温和、好养,而且在灯光下闪着青绿色的光芒,看上去还不错。被称为青魔的观赏鱼包含了至少两个品种。还有一种是Chromis atripectoralis。这两个品种在市场上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而且长相基本一样,不是专业人士难以分辨它们。一些本属中同样具有青绿颜色的鱼在贸易中也被称为青魔,但数量很少,而且容易分辨,这里不进行介绍。
一个400升水的礁岩生态水族箱内可以饲养20条青魔,如果配有造流泵,那么它们会顶着水流成群地游泳,非常像大海里的自然景象。虽然这种雀鲷相对温和,但必须把想饲养的数量一次性放入水族箱中。当这些与适应了新环境,在水族箱中形成了完善的群落,就不可能再加入新的成员了。青魔群落中的成员们会集体攻击新来的同类,使得新鱼无法存活下去。会有一条体型最大的个体被“选举”为领袖,群体成员将在它的统治下寻觅食物、躲避敌害。
青魔从不攻击其他鱼,如果水族箱过小,它们会受到其他雀鲷的攻击。最好不要只饲养一条,它会感到很不安;也不要同时饲养两条,它们之间往往会发生战争。最合适的数量是10条以上,如果水族箱过小,可以放弃饲养这种鱼,因为它们不能畅游,也展现不出美丽的姿态。
这种鱼在菲律宾等东南亚海域有大量分布,非常容易得到,没有人研究繁殖它。目前尚没有青魔在人工环境下自然产卵的记录。
燕尾蓝魔(chromis cyaneus )
也被称为美国蓝魔,产自加勒比海、百慕大、佛罗里达南部海域,不常见于贸易。它们具有鲜艳的颜色、温良的性格,和青魔一样喜欢成群活动。最大的个体可以长达10厘米,贸易中多为5--6厘米幼体。
在国内很少能得到这种鱼,因为贸易商不愿意费很大力气从美国引进这种价格不高的鱼。很多欧洲人非常喜欢这种鱼,他们将燕尾蓝魔和青魔、宝石类饲养在同一个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看这些鱼如何地混合成一大群行动。不要让饲养水的温度太高,如果高过28℃,这种鱼容易出现突然死亡的现象。
半身魔(chromis dimidiata)
之所以把它们成为半身魔,是因为它前半身是咖啡色的,后半身是白色的,在黑暗的背景下只能看见后半身,白色背景下只能看见前半身,这使得半身魔很驰名。主要分布在印度沿海和红海地区,捕获量很少,贸易价格也不低。
这也是一种喜欢成群活动的鱼,在水族箱中可以结成群落。最好给予比较高的比重(如1.025)的海水来饲养,这样可以让它们更加健康。当水中的氨含量高过0.2ppm时,它们会出现烂身的现象,因此要维持比其他品种雀鲷更好的水质。
它们是在本属中最胆怯的品种,和一些凶猛的鱼类饲养在一起时会让它们感到紧张。如果水族箱中没有岩石,也会让它们始终很害怕。
豆娘鱼属和凹齿豆娘鱼属(Abudefduf Amblyglyphidodon)
把这两个属的观赏鱼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饲养管理基本一样,而且每个属中的品种不多。实际上,它们是海水观赏鱼中的边缘品种,见于贸易的不过2--3种。豆娘鱼属的成员大多数个体肥大且凶猛,除了大量供应给公众海洋馆展示外,水族市场上的个体并不多。凹齿豆娘鱼属的成员作为观赏鱼的也不多,它们不具备太绚丽的颜色,人们一般用几条来点缀自己的礁岩生态水族箱。
五线豆娘(abudefduf saxatilis )
这种鱼可以大量地从我国海南捕获到,就连人们游泳的海边浴场也经常看到大群的五线豆娘。它可以生长到20厘米,互相非常喜欢打架,必须用大型水族箱才能饲养。该鱼价格低廉,是海水观赏鱼中最廉价的一种,在南方沿海城市很多渔民用它们来煲汤。
虽然它们不攻击珊瑚和无脊椎动物,但不要轻易将这种鱼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成年后它们的力气很大,会搞乱你的造景,并让水族箱中“鸡犬不宁”。它们能接受任何饲料,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它们会啃咬石头上的海藻,咀嚼沙子。
五线豆娘情绪不好的时候颜色会加深,有的时候甚至变成黑色,这可能是该换水了,如果连这种鱼都对水的情况不满意,情注意其他鱼的安危,它们很可能已经濒临死亡。
黄金雀(Amblyglyphidodon aureus)
有3--4个品种的观赏鱼被叫做这个名字,它们中的一些到现在还没有准确地定出学名。这种鱼基本都来自印度尼西亚,虽然澳洲海域也有分布,但很少有人去那里采集,我只在电视纪录片是看到过10厘米以上的个体,它们很美丽。贸易中的都是5厘米以下的幼鱼,而且养上好几年也没有见长了多长。在水族箱中,它们生长太缓慢了。
这种鱼友好几个名字,以前人们通常称为金将军、金豆娘,但目前黄金雀这个名字用得更多。饲养它们同样非常简单,如果饲养一个幼鱼群落,同样会出现一个首领,并且在它的带领下,群落里的成员会统一地活动于水族箱的某个区域。单纯饲养一条时,它会感到非常紧迫,有时候身体的颜色会根据情绪发生变化。如果这种鱼身上出现了黑色的斑纹,那么它一定十分害怕。若遇到整条鱼颜色完全变深,甚至呈现出咖啡色,可能是酸碱度或硬度太低了,需要加强换水。
其他类雀鲷
还有一些雀鲷时常出现在观赏鱼贸易中,它们不属于前面任何一属。这些与的数量不多,我觉得没有必要把它们所在的属拿出来单独介绍,于是将它们全部整理在一起,进行简单的介绍。
云雀(Dischistodus perspicillatus)
这种能生长到18厘米的雀鲷广泛分布在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乳白色的身体上有2--3个黑色的斑块。它们最喜欢在遭到破坏后的珊瑚礁丛中生存,特别是受到厄尔尼诺现象危害的大面积白化的珊瑚礁区域。它们十分强壮,易养,采集起来也十分容易,因此价格很低廉。一般情况下,贸易个体在3--6厘米之间,很少有成年的个体。
它们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当身体足够大的时候会欺负其他品种的雀鲷,在饲养时要事先考虑好。在饥饿的时候,这种鱼会攻击受伤的珊瑚,它们还吃海藻和软体动物,并不太适合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饲养。
珍珠雀(Plectroglyphidodon lacrymatus)
主要捕捞于澳洲北部海域和日本南部,有时候会在菲律宾进口的观赏鱼中见到它们。可以长到10厘米大,不成群活动,领地意识极强,通常一个水族箱中只能饲养一条。很多人容易把幼年的珍珠雀和名贵的宝石雀(Microspathodon chrysurus)混淆,后者分布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珍珠雀身上的斑点是白色的,而宝石雀的是蓝色的。宝石雀身体呈现丝绒蓝色,而珍珠雀是灰色或灰蓝色的或暗绿色。
当珍珠雀长到8厘米以上的时候,它们身上的大部分白点会褪掉,身体颜色也会逐渐加深,最终成为灰黑色。这种鱼喜欢占领一个有利地形,然后攻击所有前来冒犯的其他与。这种习性使得大多数人并不看好它。
加州宝石(Hypsypops rubicunda)
加州宝石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利亚沿岸的巨藻“丛林”中,在国内水族贸易中很少出现。作为一种分布特殊的鱼类,在大多数公众海洋馆都有展示。一般情况下都是引进幼体,因为幼体更美丽。成年以后,该鱼身上蓝宝石一样的斑点会全部消失,变成一条35厘米的橘红色凶猛鱼。
饲养这种鱼必须提供良好的制冷设备,它们需要生活在15--20℃的水中,水温太高,会很快死去。因为这种特殊要求,无法和其他品种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在野生条件下,这种鱼主要吃海胆和牡蛎,人工环境下可以接受大多数人工饵料。
这种鱼十分凶猛好斗,当足够大的时候,要保证个体彼此差别不是很大。6厘米的幼鱼需要饲养四年以上才能完全变成成鱼,很少有人将单一品种饲养那样久,虽然很名贵,但不被大多数观赏鱼爱好者看好。
蝴蝶鱼(Butteriyfish)
蝴蝶鱼确实美若蝴蝶,它们测扁的身体和妍丽的颜色,在水中游泳时如翩翩起舞一般。这是一群自然分类很系统的鱼类,它们都属于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s),目前世界上已发现100多种,大多数属于观赏鱼。
有人认为蝴蝶鱼多是只吃珊瑚的,饲养起来极其困难,即使养活也不能在人工条件下生活很久,这一点有些偏颇,的确有一些蝴蝶鱼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靠吃食珊瑚虫生活,但其大多数是肉食的,鱼肉、虾肉、贝肉、各种小型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它们都吃,有一些品种甚至可以接受人工饲料。在自然界中,蝴蝶鱼扮演着珊瑚礁清洁工的角色,一般喜欢吃死去的珊瑚虫、海洋蠕虫、大鱼身上的寄生虫甚至是死鱼。
我们先来谈蝴蝶鱼的分类,现在称为蝴蝶鱼的品种包括7个属,蝴蝶鱼属(Chaetodon)、马夫鱼属(Heniochus)、镊口鱼属(Foripiger)、钻嘴鱼属(Chelmon)、少女与属(Coradion)、副蝴蝶鱼属(Parachaetodon)和霞蝶鱼属(Hemitaurichthys)。其中蝴蝶鱼属、马夫鱼属、镊口鱼属的品种较为常见,其他属的品种贸易频率不是很高。
接下来说说蝴蝶鱼的饲养环境。蝴蝶鱼成体均为10厘米以上,成体体长15厘米左右的品种居多。它们生性好动,喜欢在水中不停地游弋,因此必须给它们足够的空间。有些观赏鱼爱好者喜欢购买3--5厘米的幼体饲养在几十升的微小水族箱中,这的确是一个好的创意,但它不适合长期饲养蝴蝶鱼。即使是非常小的幼体也不能忍受这样小的空间,它们会感到紧迫,终日惶惶甚至互相攻击,所以必须有足够大的水族箱饲养蝴蝶鱼,且越大越好。我的经验是最好不要小于400升。在海水观赏鱼刚出现的早期,恶魔都认为蝴蝶鱼是养不活的,因为它们不吃你提供的食物。随着观赏鱼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大家才意识到其实一些品种是非常好饲养的。诸如人字蝶,就很容易接受动物性饵料。丰年虾、小海虾、鱼肉、贝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还有关刀类,几乎所有饵料都能接受,名贵的红海黄金蝶甚至能接受人工颗粒饲料。为什么早先人们认为蝴蝶鱼只吃珊瑚呢?)
依我看,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上面谈到水体太小的问题,在小的环境里蝴蝶鱼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哪有心思进食;二是当年人工海盐的技术没有现在成熟,很多微量元素的不足导致许多品种的海水观赏鱼不能开口吃食;三是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水平不高,海水观赏鱼属于高档奢奢饰品,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鱼缸花色丰富,很少有人买很多条单一品种饲养,而一些品种的蝴蝶鱼恰恰需要一个群落才能消除紧迫。除了这三个原因外,目前仍存在的药物捕捞、运输不当、饲养水质问题造成的绝食现象等。谈到水质问题,对于所有蝴蝶鱼十分关键。虽然你能看到一些品种在硝酸盐含量高于50ppm的水中仍然快乐地生活,甚至一些水族馆给出了200ppm的高值。实际上会发现,那些蝴蝶鱼经常患白点病或突然暴毙。如果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以低于20ppm,磷酸盐含量在0.1ppm以下,你会看到健康、长寿的蝴蝶鱼身上闪烁出妍丽的色彩。
蝴蝶鱼大多数分布在热带珊瑚礁海域,只有少数居住在亚热带,如日本黑蝶(Chaetodon daedalma)、黑丁蝴蝶等。热带的蝴蝶鱼很怕冷,在水温低于21℃的时候它们一般就绝食了,这种维持几天就会死亡。最好让水温在26℃以上,这样它们会很舒服,但不能太高。虽然蝴蝶鱼不是很怕热,但当水温在29℃以上时,细菌疾病的感染会增加。
饲养蝴蝶鱼,检疫工作非常重要,多数蝴蝶鱼在自然界喜欢吃大型鱼类身上的寄生虫,它们是寄生虫的主要携带者,如本尼登虫,几乎所有的蝴蝶鱼都或多或少地携带,蝴蝶鱼的体色也恰好为本尼登虫提供了掩护,肉眼很难发现。鞭毛虫更是重要的寄居着,一不小心就将被引入海水水族箱,使得所有的鱼爆发白点病。幸好,现在很多海水观赏鱼爱好者都有一个检疫缸,将新买来的鱼放入里面观察一段时间后再放到饲养水族箱中,这样避免了疾病的引入。
蝴蝶鱼属(CHaetodon)
它们的种类太多了,而且很多品种的饲养难易度相差悬殊。我想按照饲养的具体情况,将它们分成三个类别:容易饲养的种类、特殊的种类、不建议饲养的种类。容易饲养的种类以人字蝶为代表,和它饲养方式一样的有很多品种,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就将它们一同融入到人字蝶的介绍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品种必须单独说明,如红海黄金蝶、澳洲彩虹蝶等,它们的分布地差异很大,不论是自身价值或生活习性都各不相同。还有一类是不建议饲养的,我要把它们列出来,对于这类鱼,至今还没有太好的饲养经验。
人字蝶(Chaetodon auriga )
我国南海辽阔而美丽,孕育出大量的蝴蝶鱼,人字蝶是其中最普遍的品种。因其身上的花纹如横向书写的“人”字而得名,我们在科学著作中将这种鱼叫做丝蝴蝶鱼。这种鱼分布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红海都有分布,分布在红海地区的个体,身体上的黄白颜色交汇处明显颜色发暗,有的呈现黑色斑纹。包括人字蝶在内的很多蝴蝶鱼,在眼睛部分都有黑色的条纹或斑块穿过,并且在背鳍的末端会生长一个类似眼睛部位的黑斑或条纹。这是一种迷惑花纹,蝴蝶鱼靠这种花纹保护自己的性命。海洋中的很多鱼喜欢吃其他与的眼睛,为了防止鱼鳃卡住喉咙,大型鱼在吞食小型鱼的时候必须从头部下嘴,而一个假眼睛可以让敌人分不清哪里是头哪里是尾,这对没有其他御敌能力的蝴蝶鱼很重要。
饲养人字蝶不是很麻烦,一般情况下从市场得到的个体在被放入水族箱后,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它们吃鱼肉、虾肉、冷冻丰年虾和所有动物性饵料,但很难接受人工饲料。如果运气好,也行它会吃一些薄片饲料,但对颗粒饲料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
小个体的人字蝶很难获得,因为需要进口。我们捕捞自海南的个体多半是15厘米左右的成体,当然也有20厘米的大家伙。它们在人工环境下表现得并不胆怯,但如果将一条人子蝶放到一个没有任何其他鱼的水族箱中,它就会十分紧迫,甚至完全绝食。它们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必须在熙熙攘攘的复杂社会中才能活得好。倒吊类、小神仙、隆头鱼都会让它们感到周围安全的。如果想养得更好,有必要使用5条以上的一个群落。这种饲养方式能让人字蝶很开心,它们很少互相攻击,而且会成群地在水族箱中游泳,十分漂亮。
不要试图将人字蝶和珊瑚饲养在一起,它们的尖嘴生来就是为了吃珊瑚而设计的,包括海葵和所有腔肠动物,它们都会去啃咬。即便吃不下,也可以能杀死这些动物。五爪贝和其他软体动物的肉对于人字蝶来说简直是太好吃的东西了,不要吩咐,它们可以帮你将软体动物吃的一干二净。我们可以把各色的蝴蝶鱼饲养在一起,形成一个花色大群落,那样这些与更活跃了。必须给人字蝶提供600升水以上的生活空间,而且要保持稳定的换水频率,不必非用太高的比重,如果比重能保持在1.018就完全可以了,低一点的比重对于疾病的预防确实有好处。人字蝶嘴太小了,如果和其他品种的鱼饲养在一起,要增加投喂数量,不然它们很难吃饱,会日渐消瘦下去。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定期给它们提供一些新鲜的生物石来啃。人字蝶虽然不吃石头,但很喜欢石头上的一些小生物。海绵、羊遂足、螃蟹、沙蚕都是它的可口的小点心,而这些天然食物的补充会让人字蝶活得更健康。
和人紫蝶饲养方法一样的蝴蝶鱼大多产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地区,如著名的月光蝶、双印蝶等。
红海黄金蝶(Chaetodon semilarvatus)
这无疑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出名的一种蝴蝶鱼,它们的分布及其狭窄,虽然有人在东非潜海中发现过它们的踪影,但那可能是迷路的鱼。这种鱼只产于红海。当然,这么稀罕的鱼,自然身价不菲。人们喜欢将它们和大型神仙鱼饲养在一起,以显示水族箱的奢华。
其实这种鱼比人字蝶等太平洋地区的蝴蝶鱼要好养一些,也可能和精心的捕捞和运输有关,我没有发现过一条引入后绝食的个体。在简单适应后,它们就可以接受人工颗粒饲料。在多条同时饲养的时候,它们抢着吃东西,很多神仙鱼都逊色它们。
如果要保持红海黄金蝶金黄的颜色,必须保证饲养水拥有较高的盐度,比重不要小于1.025,而且要温度维持在26℃以上,这是红海鱼类共有的特征。较低的硝酸盐也十分重要,最好控制在20ppm以下,不要让水中含有的氨超过0.1ppm,这种鱼对它们十分敏感。红海黄金蝶是生长速度很快的鱼,一不留神就可以生长到20厘米,所以要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它们也吃一些紫菜,在投喂时要坚持每周最少给一次紫菜,这对维持其蓝色的面部很重要。
含有铜和甲醛的药物对红海黄金蝶是不利的,轻易不要给它们使用这类药。淡水浴也是不可取的,它们会在淡水中痉挛。如果你的蝴蝶鱼已经接受了人工颗粒饲料,就尽量再让它们吃虾肉或鱼肉,因为饲料营养很丰富,而虾肉内可能携带有寄生虫或细菌。许多鱼都能有效地免疫食物中的细菌,但红海黄金蝶要差一点,当看到它们排泄的粪便成为白色,那一切都晚了,肠胃的感染对于这种鱼是致命的。
澳洲彩虹蝶(Chaetodon rainfordi )
在我国香港地区也被称为澳洲金间蝶,和其他蝴蝶鱼椭圆的身体不同,澳洲彩虹蝶的身体更近乎于正圆形。叫它彩虹蝶一点也不过分,它拥有蝴蝶鱼家族中最灿烂的颜色,橘红和淡蓝色线条在浅黄色的身体上勾勒出一缕缕绚烂的霞光。这种美丽的尤物得来甚是不易,它们只分布在南太平洋的东澳洲沿海地区,每年的捕获贸易量很少。
和红海黄金蝶一样,需要保持较高的盐度才能维持澳洲彩虹蝶的艳丽颜色。它们也是能接受人工颗粒饲料的少数蝴蝶鱼品种。一些人尝试将澳洲彩虹蝶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似乎可以和一些软珊瑚和谐相处,但对于很多石珊瑚,它们是危险的掠食者。
必须保证良好而稳定的水质,酸碱度的微妙变化会送了它们的命,我建议将硬度维持在10°dH左右,这样相关指标都是稳定的。光照对于保持澳洲彩虹蝶的妍丽颜色也很重要,每天至少给它们8个小时的照明,50厘米高以上的水族箱要使用金属卤素灯。26--28℃是饲养的理想温度,30℃以上会加速鱼的褪色,而低于26℃往往会造成绝食。
如果你购买的是10厘米以下的幼体,它们并不像成鱼那样鲜艳美丽。当饲养一年后它终于长大了,15厘米时标准的体长。但会发现你养的那条没有图片上那样美丽。这很正常,因为在人工环境下,很少能培育出如自然环境下一样的妍丽个体。日本爱好者将这种鱼完全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得到了和自然长成一样艳丽个体,但他赔掉了许多珊瑚和软体动物。
日本黑蝶(Chaetodon daedalma)
一个少有的分布在温带地区的蝴蝶鱼种类,主要分布在日本的伊豆群岛和小笠源群岛海域。地区捕捞量和出口量的稀少,导致这种蝴蝶鱼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名贵。它的颜色不敢恭维,除后三鳍末端呈现黄色外,全身都是黑灰色。大多数饲养者本着猎奇和收藏的目的饲养这种蝴蝶鱼。
这种蝴蝶鱼虽然得来不易,但十分好养,什么饲料都可以接受。我饲养过两条,没有经过任何训导就知道吃颗粒饲料,而且对水质要求不比任何蝴蝶鱼高。如果是饲养在很好的水质环境下,这种鱼要比任何蝴蝶鱼都活跃,因为分布在温带,最好是用22--24℃的水饲养,凭经验看,即使而尔达到28℃的水温,该鱼也照样生活。我将它和其他蝴蝶鱼饲养在一起,保证26℃的水温,日本黑蝶依然快乐地生活着。
它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要略强一些,如果不是水族箱内病原大面积泛滥,它自身可以抵抗多种疾病。在药物反应方面也不是很敏感,可以使用含铜或甲醛的药物进行浸泡治疗。我投喂过蔬菜类的食物,它们很喜欢吃,特别是用开水浸泡过的生菜叶,黑蝶会大口大口吞咽它。
黑丁卡氏蝶(Chaetodon tinkeri)
早期被称为坦克蝶,是很难获得的东南太平洋蝴蝶鱼品种。说起难获得,不光是产地离我们远,而且这种蝴蝶鱼主要在40米以下的水中生活,捕捞十分困难。必须由潜水员下水进行捕捞,并保证每上升一个阶段停止一段时间,以便成功减压。
因为捕捞困难,这种鱼的价格也颇高。但饲养起来在蝴蝶鱼算最容易的,如果你购买的个体足够健康,到家后第二天,黑丁就应当开始找食物吃了。起初可能不接受人工饲料,不过没关系,只要耐心,慢慢用丰年虾引诱,很快就能接受薄片饲料。假如继续将颗粒饲料混合在薄片饲料中供给,一段时间后也能接受颗粒饲料。
因为原生在深水区域,饲养水温应保持低一些,最好18---22℃,如果超过28℃,很容易造成突然死亡。很多人认为盐都高一些的海水更适合饲养这种蝴蝶鱼,但太高的盐度会引起寄生虫栖身加剧,从经验上看,只要比重高过1020,饲养这种鱼就没有问题。
他也是珊瑚的杀手,不要放到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饲养。在野生环境下,它们或单独行动,活成对行动,不集合大群,这造成了它性情孤僻。如果在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会有剧烈的争斗,严重时可能有一条将另一条杀死。
八线蝶(Chaetodon octofasciatus)
之所以把这种也产自西太平洋至印度洋地区的蝴蝶鱼单列出来介绍,是因为它的饲养和人字蝶有很大的差别。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更难饲养一些。八线蝶和十一间神仙是容易混淆的两个品种。幼体时它们长得格外像,不过八线蝶没有鳃盖后面的棘刺。
如果你决定饲养八线蝶,必须保证水质足够好。在硝酸盐含量高过20ppm时,这种鱼的颜色会加深,当它们完全变成褐色或灰色时,就是死亡的前兆。建议将硝酸盐的指标控制在10 ppm以下,并维持酸碱度在8.2以上。很多八线蝶在引进初期都会拒绝任何饵料,这让饲养者很头痛。建议给它们新鲜的蛤肉,这种气味浓郁的海鲜会勾起鱼的食欲。应尽量避免和体型过大的蝴蝶鱼饲养在一起,八线蝶在摄食方面很斯文,一般不容易抢到食物。
虽然这种鱼只有12厘米,也照样喜欢袭击珊瑚,混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是不可能的。
蓝线锦蝶(Chaetodon fremblii)
东太平洋夏威夷地区的代表品种,或称为蓝线蝶,因为面部形态像狐狸,早期也被称为狐锦蝶。多产自较深的海域,捕获量十分少。
在国内很少能接触到这种鱼,我也只饲养过一条。它很容易就接受了颗粒饲料,而且喜欢吃富含螺旋藻的品种。我记得那条鱼死去的时候是因为水温突然从26℃降到22℃,那条鱼简直变成了完全的黑色,然后在岩石缝隙里蜷缩着,后来旋转着游到水面死掉。因此,我觉得温度和水质的稳定很重要,即使不能提供优良的环境,也要保证水质不突然大幅变化。
很多人容易把幼年的蓝线锦蝶和属于大型神仙的金蝴蝶混淆,实际上仔细看看他们的身体底色就容易分辨了,健康的蓝线锦蝶底色应当是金黄色的。
四眼蝶(Chaetodon capistratus)
加勒比海沿岸孕育了这种古老的蝴蝶鱼,它没有一般蝴蝶鱼那样鲜艳的颜色,但身体上灰色的花纹格外显得高雅。国内很少引进到这种蝴蝶鱼,我也只接触过一次。
国外同行给我的资料是用盐度高一些的海水饲养,最好维持比重在1.025左右。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并把它饲养在水质很好的水族箱中。后来病毒性淋巴肿囊感染到鳃部使它毙命。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能说明来自加勒比海地区的鱼类,到达我们的水族箱中为什么特别容易感染淋巴囊肿。那条鱼活着的时候确实很容易养,即便临危时,仍能主动吃一些丰年虾。我觉得它胆子很小,每次投喂都要很长时间才上吃食,它似乎怀疑我会伤害它。外国饲养者说,如果混合饲养一小群其他蝴蝶鱼,就会缓解这种紧迫。我想他说的是对的,把鱼关在单间里确是种错误。
不建议饲养的蝴蝶鱼
本属中还有一个大族群是我不建议大家饲养的品种。它们完全不能接受人工饲料,即使使用新鲜的虾和蛤肉,也不理睬。除非你奢侈地拿珊瑚来喂养它们,否则多数要在3个月内生生俄死。我把这些蝴蝶鱼罗列出来,希望引起足够的注意。
风车蝶(Chaetodon ornatissimus)
黑斜纹蝶(Chaetodon meyeri)
冬瓜蝶(Chaetodon trifasciatus )
红海冬瓜蝶(Chaetodon austriacus)
黑白关刀(heniochus acuminatus)
是最常见的关刀,每年休渔期后南海渔民都可以捕获很多,因此它十分廉价。从不足5厘米的幼体到25厘米的成熟个体,都会出现在市场上。
一个400升的水族箱可以饲养十条黑白关刀,最好成群饲养,这样不但对鱼有好处,对大家的观赏也十分有益。黑白关刀需要一个群落来缓解它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虽然只饲养一条也能健康的成长,但绝对不如饲养一群更加活跃。在一个黑白关刀群落抵达你的水族箱后,它们会马上选出一个首领来,这条鱼往往是个体最大的雌性,其他鱼全部听它的号令。首领去觅食,它们也跟着觅食,首领突然紧张地躲起来。其他成员也会马上紧迫起来。一些年轻的个体喜欢时常挑战首领的地位,它们会向首领展示自己的背鳍有多么高大,但成功者甚少。大多数情况,首领的背鳍会生长得最宽大,即使你投喂很有营养的饲料。其他个体的背鳍生长也不会超过首领。首领的背鳍如同一面旗帜,它指挥它的族群在水族箱中快乐生活。
一般情况下,黑白关刀能接受人工饲料,特别喜欢吃薄片。如果用鱼、虾肉喂养,会长得很肥。不过,白点病经常侵害这种鱼,一旦水温发生突然变动,它们必然满身白点。如果水族箱内硝酸盐含量高过于50ppm,白点病也是很高发的。因此,最好给予良好稳定的水质
很多人喜欢将5厘米左右的幼体黑白关刀饲养在迷你的水族箱中,并混养珊瑚和其他无脊椎动物,那样的水族箱看上去的确很美丽,不过不久关刀就会生长到水族箱无法承受的大小,它开始停止生长,情绪暴躁起来,突然有一天就死掉了。虽然幼小的关刀不能将珊瑚吃掉,但它们仍然戏弄这些腔肠动物,很多珊瑚会因为关刀的袭扰而无法正常生长。当关刀生长到10厘米以上时,就开始真正啄食珊瑚虫了,它们还非常喜欢美味的五爪贝。
关刀可以承受各种合理范围的药物处理,在检疫时可使用含铜药物来驱除过多的寄生虫,前面说过,它们并不在乎淡水浴,你可以把淡水浴作为饲养中的保健项目,定期给它们提供一次,以便于有效抑制寄生虫的滋生。如果饲养温度在28--30℃,那么关刀会十分活跃。但在那样热的环境中,它们身上的黑色条纹很容易变浅。建议用24--26℃的水温来饲养,定期换一些新鲜的海水,如果你愿意,可以用比重1.018的海水饲养它们,不会出现意外。
羽毛关刀(heniochus chrysostomus)
我觉得它是本属中最难饲养的品种,很少有个体完全适应人工环境。因为它的背鳍接近垂直竖立,很像一片羽毛,而得名,很多专业书籍上称之为金口马夫鱼,同黑白关刀一样,它们也是我国南海产量很大的观赏鱼品种,在广西、广东、海南甚至沦为食用鱼行列,很多经济鱼类养殖场,把它和一些杂鱼作为大型肉食性鱼类的饵料。
虽然产量巨大,我几乎没有看到过在中小型水族箱中成功养育的个体。最直接的问题是不接受饵料。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这种鱼应当可以接受动物性冻鲜饵料,但实际情况即使你提供了营养丰富的虾、蛤肉,也难以让它们开口。在大型水族箱(1000升)或海洋馆的水池中,如果成群饲养,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这些鱼能够在群体中逐渐接受鱼、虾肉,但通过对海洋馆中饲育个体的观察,它们似乎更喜欢吃大型鱼身上是腐皮和寄生虫,很多情况下它们跟随鲨鱼和巨石斑鱼左右,啄食它们身上的东西。
如果你能够买到10厘米以下的个体,那么在家庭水族箱中饲养它们将有可能成功,幼年的羽毛关刀在适应能力上,似乎更容易一些。可以将一些大块的虾肉绑在石头上投入水族箱,它们很喜欢一小口一小口地把肉啄下来吃。假设只提供丰年虾或过于细碎的虾肉,则不容易被接受。如果经过这样的反复调教后,它们可以接受漂浮的饵料,基本就算成功了。不要奢望这种鱼可以接受任何类型的人工饲料,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成功记录。
金刀(Heniochus singularius)
以前被称为怪面关刀,成年鱼背部的前方会长出一个如犄角一样的突出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突出物会越来越长.当这种鱼的贸易量越来越大后,更多人喜欢使用“金刀”这个名字称呼它。成鱼的确会在身体的大部分区域呈现出金黄色,而这使得它们在西太平洋的印度洋地区出产的关刀种类中身价更高。
金刀和黑白关刀一样,是非常好养的蝴蝶鱼种类。它们容易接受人工饲料,甚至不用先以冻鲜饵料诱导,自己就能知道颗粒饲料是可吃的东西。你可以饲养一条或多条在自己的水族箱中,在它们生长到20厘米以上时,甚至可以和大型神仙鱼一起饲养,那样子看上去十分美丽。
它们是无脊椎动物最大的杀手,不可以和珊瑚混养在一起,如果在水族箱中放入生物岩石,它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上面的小生物消灭。金刀有时候会吃一些海藻,紫菜是非常好的滋补品。当它们足够大的时候,甚至会吞食小鱼,在混养时要特别注意。
红海关刀(Heniochus intermedius)
外表很像金刀,成年后也有“犄角”从背部生长出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身上只有两条纵向黑纹,而金刀和黑白关刀有三条。由于其分布于红海和阿拉伯海地区,在国内售价要比其他品种高很多。一些不法商人利用金刀或黑白关刀的幼鱼冒充红海关刀,在挑选时要特别注意。
不用担心它们不能适应人工环境,即便是初学者,只要按饲养一般海水鱼那样出来饲养环境,就可以将它们成功饲养。红海关刀可以生长到20厘米,必须提供容积400升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如果不确信你饲养的红海关刀恰好是一对情侣,就最好以单数形式饲养,这样可以避免个体间的打斗的发生。
红海地区有较高的盐度,因此在饲养本品种时,尽量不要像饲养其他品种的关刀一样降低正常比重。我建议将它们饲养在比重1.023左右的海水中,如果更高一些,颜色会更鲜艳。
三间火箭(Chelmon rostratus)
钻嘴鱼属的成员大多数分布在南太平洋的西澳洲海域,被称为毕毕鱼(Blackfin Butterflyfish)。三间火箭是该属中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品种之一。有名铜带蝴蝶鱼。初饲养海水观赏鱼的朋友,肯定会对三间火箭产生过浓厚兴趣。纯白色的身体上纵向排列着四条铜色的斑纹,斑纹两侧都镶嵌有黑边,背鳍基部一对正圆的眼斑,再加上一个镊子般的长嘴,在灯光照射下全身呈现金属光泽,在海水鱼中真是绝无仅有。不过饲养过的人一定都深有同感,“这种鱼太难养了”。它体型看上去就有一点弱不经风,再加上特殊的吻部吃食困难,神经质的性格容易受到惊吓,很难有水族箱中成功的案例。
要想养好这么娇气的海水鱼,首先要把握好鱼的挑选环节。在国内各地观赏鱼市场上,三间火箭虽然不是“大路货”,也不十分鲜见。海南捕捞的个体一般个头大。由于国内运输和捕捞后的暂养环节较为落后,加之成鱼适应能力较差,鱼经常中途夭折。虽然从菲律宾进口鱼幼体较多,适应能力强,但由于中途转运禁食,一般到达目的地已经十分瘦弱。加上此鱼本身不易开口,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死于饥饿。
挑选三间火箭的宗旨是:不挑太大的,因为不容易适应新环境;不挑太小的,因为太瘦弱经不起在水族箱内“开口”前的饥饿。一般挑选10--12厘米的个体为宜。另外,要求体表无伤痕、疾病、寄生虫。观察鱼的呼吸和眼睛也很重要,正常的三间火箭呼吸应当平稳,不能过快。鳃的开合与胸鳍划水的频率基本协调。眼睛应明亮有神,微突出于头的两侧,凹陷的眼睛证明已经患病,而过于突出的眼睛证明是“药捕鱼”。眼睛还应当时常上下转动,这是蝴蝶鱼类寻找食物的习惯动作,只有这样才证明这条鱼非常健康。
三间火箭在自然界吃管虫、海洋蠕虫、沙蚕等环节动物,也吃贝类和小型节肢动物,不吃珊瑚等腔肠动物,因此可以安全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但如果缸中有管虫或五爪贝。那么这些动物就危险了。特别是管虫,,也无论大小,三间火箭照单全收。一条三间火箭会在适应环境后的几个小时内把鱼缸内的管虫扫荡一空。当然,我们不可能在水族箱中天天喂它们新鲜的管虫,那样太昂贵了。最佳的办法是让三间火箭适应冻鲜饵料,这可是它适应能力的最高级别了。不要奢望它们能开口吃人工合成饲料。
要让三间火箭吃丰年虾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新进入水族箱的火箭根本不理睬漂浮在水中的食物,只喜欢在石头上和沙子缝隙间啄来啄去寻找食物,它们在野生条件下也是这样的。在鱼缸里,通常当鱼把石头和沙子上能吃的都吃了,那么大多数就只能等着活活饿死,只有极少数会好奇地尝试吃漂浮的食物。耐心地等待与自己吃漂浮的饵料成功率太低了,必须先想办法让它们吃饱,然后再考虑让它们吃什么东西。我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在海鲜市场上买活的蛤蜊(白蛤、花蛤都可以,毛蚶和蛏子很难接受),掰开双壳后投入水族箱任其啄食贝肉。这个办法对于大多15厘米以上的成鱼很奏效,十有八九都能开口,然后逐渐在投喂贝肉的同时投喂冷冻的丰年虾,三间火箭会逐渐适应丰年虾,最后可以改为干燥的丰年虾。另一个办法就是将冰冻的丰年虾融化后,用细线将一小撮捆绑在石头上,放入水中待火箭啄食,这个办法也能成功,但十分费力。不管哪个办法,前提条件是保持水族箱内的安静,让鱼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悠悠地游到食物边,仔细地端详一番后才小心翼翼地下第一口。第一口是决定它以后命运的一口,是生是死全在这一口中。
利用良好的维生系统和蛋白质分离器将饲养水控制到很好的状态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当水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于50ppm时,三间火箭开始有不良反应,一些个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点、颜色灰暗、绝食。最适合饲养三间火箭的环境是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如果提供一个容积600升以上并含有丰富岩石的水族箱给它生活,即便不刻意提供饵料,它也能活得很快乐。
黄火箭(forcipiger flavissimus)
作为印度洋地区的代表蝴蝶鱼品种,黄火箭似乎很恰当,虽然它所属的镊口鱼属仅有两个品种,但它们都分布在印度洋地区。直观上看,除了最要更长一些,长嘴火箭(Forcipiger longirostris)与黄火箭没有任何差异。在这里我将它们作为一种与介绍。
虽然它们拥有比三间火箭更长的嘴,但饲养难度要低得多。任何冻鲜的饵料都可以被接受,这种鱼尤其喜欢吃丰年虾,而且抢食的速度不比其他蝴蝶鱼慢。黄火箭是一种很孤僻的蝴蝶鱼,如果水族箱不是足够大,绝对不可以同时饲养两条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打斗会十分明显,即使水族箱在1000升以上,两条黄火箭遇到一起时仍然会发生争端。起先两条鱼会竖立起背鳍互相威吓,如果没有认输的,那么就互相用长嘴刺来刺去。它们的嘴十分脆弱,如果在战斗中折断,折断后将不可能再长好,最终受伤者会饿死。
它们有时候会攻击其他蝴蝶鱼,特别是一些小个体。黄火箭在被引入水族箱后,会头向下地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日后那个角落就是它的领地。在适应环境后,它们休息也要回到那个角落。如果有鱼闯入了那个角落,它将奋起驱赶。
没有它们能接受人工饲养的记录,你只能用丰年虾一直喂养这种鱼。当水质不好或饵料营养不足时,它们头上的黑色会逐渐变浅,直到完全变成暗灰色。我建议在饲养时添加一些蛤肉,这种食物有更加丰富的营养,非常适合保持黄火箭的颜色。如果能给一些半死不活的珊瑚让它们吃,效果会更好,这种鱼在水族箱中的寿命并不长,能成功饲养2年的,就已经是品种中的寿星了。
霞蝶(Hemitaurichthys polylepis )
霞蝶属的种类也不多,目前记录的有三个品种,全部分布在太平洋到印度洋区域,最常见的是我国台湾海峡地区盛产的一个品种。它们身上的图案由黄和白色块组成,也是本属中最美丽的品种。
在分类上,霞蝶和关刀类很接近,因此并不难饲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单纯饲养一条,则很难适应新环境。它们是群居动物,需要彼此的安慰才能消除紧迫感。虽然刚到水族箱时,霞蝶会十分胆怯,但适应环境后则变得十分活跃。至少要给这种能长到18厘米的鱼400升水的生活空间,当然越大越好。丰年虾和虾肉都是很好的饵料,如果饲养一群,它们抢食的速度会很快;若单独饲养一条,则十分羞涩。
虽然东南亚地区沿海每年都能捕获很多霞蝶,但被成功运输到零售地点的不多。我们一般可以从菲律宾进口到10厘米以下的幼体,而我国南海捕捞的多半为完全成熟的个体。很多地区将这种鱼作为次经济鱼类,在我国广西、广东,它们时常廉价地出现在餐桌上。
大型神仙鱼
这是一群非常具有魅力的海水观赏鱼,它们大多数具有强健而优美的外形、华丽而鲜艳的颜色,被混养在任何水族箱中都是主角。海水神仙鱼实际上是指刺盖鱼科(Pomacanthidae)或称为棘蝶鱼科的观赏鱼,大概有40--50个品种,包括剌盖鱼属(Pomacanthus)、剑盖鱼属(Euxiphipops)、剌蝶鱼属(Holacanthus )、剌尻鱼属(Centropyge)、荷包鱼属(chaetodontoplus )和月蝶属(Cenicanthus)等,其中剌盖鱼属中的品种贸易率最高,著名的法国神仙、皇后神仙都在该属之中。剌尻鱼属和月蝶属的大多数品种体长小于15厘米,我们将其归纳成另一类-----小神仙鱼,此类将在后面介绍,本部分只介绍大型神仙鱼。剌尾鱼科是因为尾巴上长有锋利的刀刺而得名,剌盖鱼科的鱼鳃的后方都长有一对硬剌。这对硬剌大概是用来防御大型鱼从头部吞掉它们的。
本类别的鱼和蝴蝶鱼有非常近的关系,它们对珊瑚也有一定的破坏性。自然界中的大神仙主要以珊瑚虫、蠕虫、节肢动物和海藻为食,也喜欢吃海绵、环节动物的。人工饲养环境下,各品种表现差异非常大。有的十分好养,有的饲养成功率低。因此,不同饲养者对该类别的鱼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就我饲养过的品种来看,以剌盖鱼属的鱼最容易饲养。月蝶属的品种在人工环境下成活率非常低。由于一些个体在自然界中择食面非常窄,几乎不可能在水族箱中成活。如成体的皇帝神仙(pygoplites diacanthus),只吃海绵和少许特殊的海洋植物,如果在人工环境下不能有充足的新鲜海绵供给,基本都要饿死。
大神仙鱼对饲养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它们需要至少600升以上的活动空间来释放人工环境下带来的紧迫。人们把皇帝、皇后、国王、女王等“头衔”冠在这些神仙鱼的名字前面,显而易见,它们是海水观赏鱼中的贵族。因此,对水质的要求较其他观赏鱼高很多。一般的神仙鱼都不能忍受水中含有微乎其微的氨,对硝酸盐的承受能力也不高,25ppm已经是它们的最大承受值,虽然我们看见一些神仙鱼在硝酸盐含量高50ppm以上的水中仍然活着,但那些鱼一定会疾病频频,并食欲减退。
大神仙鱼基本是杂食性的,它们喜欢高蛋白的虾肉或鱼肉,也愿意多吃一些蔬菜和海藻。大多数人工合成饲料都可以拿来喂神仙鱼,但它们未必都吃,即使是吃了某一种,也经常出现绝食的情况。这些鱼的口味很高,必须经常给它们更换食物。实践证明,喂给神仙鱼的饲料品种越多,越容易培养出健康的个体。要保证神仙鱼每天都能吃个八成饱,它们不如其他海水鱼那样能忍受饥饿,一些品种在10--20天里得不到食物,胃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日后恢复进食,也仍然不能充分消化。
大神仙是凶猛好斗的,虽然它们很少攻击其他类别的鱼,但本类别中的所有品种基本互为仇敌。两条神仙鱼见面后轻则互相示威、追逐,重则互相残杀。特别是同品种、同体型的神仙鱼,绝不可以放养在一个水族箱中,它们往往拼死搏斗,然后双双毙命。个体超过25厘米的神仙鱼,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互相的冲撞可能造成伤残。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本身是用来刮下附着在岩石上的藻类,或咬碎珊瑚的碳酸钙骨骼,在战争中当武器来用也相当不错。
大神仙是最容易携带寄生虫的观赏鱼,这可能和它们在自然界嗜吃鲨鱼身上的寄生虫有关系。在引进大神仙鱼的时候,必须提前做好检疫工作,确保不把疾病带人你的水族箱中。一旦疾病在饲养神仙鱼的水族箱中泛滥,那是灭顶之灾,只能眼巴巴看着一条条身价不菲的鱼死去。
目前,全世界大神仙鱼贸易最发达的地方是我国香港,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多数神仙鱼名称都沿用了香港叫法。在香港饲养神仙鱼是一种时尚,人们把许多品种的神仙鱼共同饲养在一个没有任何装饰物的水族箱中,这种饲养方法被称为FOT(Fish only tank),意思是纯鱼缸。美国和德国的观赏鱼爱好者喜欢把神仙鱼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里(R T),那样看上去美丽而协调。不过,神仙鱼大多数嗜吃珊瑚,必须用高明的手段来驯化这些与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将在后面的种类介绍中按品种说明一些此类的技术。
剌盖鱼属(Pomacanthus)
这个属中拥有一群最常见的大型神仙鱼,其中一些品种是此类中最早被豢养在观赏鱼爱好者家中的,如皇后神仙、蓝纹神仙等。在所有神仙鱼中,本类大多十分抢着而易养。这些与都能长到30厘米以上,必须用很大的水族箱来饲养(水族箱长度不要小于120厘米)。一些爱好者喜欢购买本属鱼类的幼体饲养在小型的礁岩水族箱中,但不久他们就会发现,幼年的神仙鱼一样会给珊瑚和无脊椎动物带来灾难,同时随着它们的生长,水族箱越来越显得拥挤,这些鱼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坏,最终是“全军覆没”。
皇后神仙(Pomacanthus imperator)
imperator在拉丁语中是皇帝的意思,因此,如果从学名直译的话这种鱼更应该叫皇帝神仙而不是皇后。的确,在西方和我国香港地区,这种鱼惯用皇帝神仙这一名字,仔细看看扑克牌“K”的服装,就不难明白为什么给一种满身蓝黄条纹的鱼起这个贵族名字。现今的爱好者更多愿意采用我国台湾地区叫法“皇后神仙”。起先我国台湾爱好者给“皇帝”改名字为“皇后”,是因为还有一种同样穿着锦绣条纹服装的神仙鱼pygoplites diacanthus,它看上去更加金光灿烂。于是爱好者们不得不把“皇帝”的名誉授予了它,而将Pomacanthus imperator降为“皇后”。我觉得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那都是我们的一种叫法,这两种鱼绝对没有任何夫妻关系。
皇后神仙分布很广,从贸易情况看,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产出的多为幼体活亚成体,我国南海也产幼体的皇后神仙,但由于捕捞方式局限,导致无法供给市场。阿拉伯海、红海乃至东非沿岸也产出皇后神仙,目前在水族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红海、东非产出的皇后神仙与东南亚沿海产出的是完全区别开的。红海、东非的鱼要比东南亚的价格高3--5倍。外观上,红海、东非的个体的体幅要比东南亚地区的略高,颜色更深,其他区别不大。价格差异可能和其产量有关。
不了解海水观赏鱼的人会把皇后神仙的幼鱼和成鱼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它们看上去的确不一样。年幼的皇后神仙具有深蓝色的身体,上面布满了一圈一圈的白色和浅蓝色花纹,人们就把它称为“蓝圈神仙”。这种花纹实际上是用来迷惑捕食者的,如果你全神贯注地盯着一条蓝圈神仙看,混乱旋转的花纹很快让你感到头昏目眩,鱼借此逃避天敌的侵害。其实,多数大神仙鱼的幼鱼和成鱼都拥有不同的花纹和颜色,剌盖鱼属所有种的幼体几乎都呈现出蓝色线条花纹,这使得我们辨认一些不同品种的幼鱼十分困难。
蓝圈要生长到10厘米以上才开始变化自己的体色,完全变身的时间和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如菲律宾的野生个体,一般在15厘米就全部为标准的皇后神仙,而采集于印度尼西亚的个体中能见到体长18厘米后仍没有变身的蓝圈。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蓝圈的变身更为迟缓,而且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的关系,往往变身不是很充分。不是头部完全变化了而尾部还保持了蓝色圈纹,就是身体完全变成横向条纹但面部还保留着幼鱼的花纹。这样会影响本身的美丽,最好让蓝圈从小就生活在很大的水体中(比如1000升以上),帮助它们成功完成变身过程。
健康的皇后神仙是大神仙家族中最容易饲养的品种,但如果挑选了患有疾病或捕捞方式不正确的个体,基本是不能成活的。挑选健康皇后不是太困难的事情,需要格外关注鱼的面部颜色和游泳姿态。健康的成鱼面部白色部分很鲜亮,而且有光泽。若是感染了疾病或内脏有所损害的鱼,面部则呈现灰色、深蓝色或咖啡色。这种鱼非常活跃,胆量也非常大,通常健康的个体会在水族箱中游来游去,而且不停地寻找食物。如果发现鱼出现呆滞或胆怯怕人的现象,则不要挑选。蓝圈的挑选方式肯定无法看脸色,因为它们还没有脱变出白色的面容,可以看身体上蓝色部分是否有光泽。健康的个体身体能发出金丝绒般的光芒,而问题蓝圈会出现体色暗淡、白色花纹和蓝色基色浑浊,眼睛没有光泽,有的身上还有水印暗斑。不要心存侥幸去购买商家打折出售的神仙鱼,患病的神仙鱼死亡速度十分快,也许今天看到某条鱼被打折出售,明天它就出现在垃圾桶中。
皇后神仙能接受多种饵料,鱼、虾肉也会,白菜也好,颗粒或薄片饲料也好,照单全收。对于体长30--40厘米的完全成熟个体,最好给予直径0.5--1厘米的鱼肉丁或颗粒饲料,太小的饲料会让大神仙鱼不屑一顾,并造成它们吃不饱。抵抗力下降。这种鱼的排泄量非常大,水族箱要配备高效的生物过滤系统。不要尝试吧成年的皇后神仙饲养在礁岩水族箱中,它们非常喜欢吃脑珊瑚、手指珊瑚和五爪贝,饥饿的时候还吃其他珊瑚,甚至吃可以吞下的小鱼。它们特喜欢咬软骨鱼的皮肤,不适合和鲨鱼与魟一起饲养。虽然蓝圈和小于20厘米的皇后神仙似乎可以暂时在一些大型的礁岩水族箱与珊瑚和谐相处,可当它们强壮到足可以抵御部分珊瑚的毒素时,则不然开始大肆糟蹋。
蓝纹神仙(pomacanthus semicirculatus)
蓝纹神仙的外国名字是“Koran angelfish”,意思是古兰经天使鱼。当欧洲人第一次把这种鱼饲养在水族箱中时,他们发现这种鱼幼年时身上有着阿拉伯文字一样的花纹,有人觉得那是真主在一种富有寄托的鱼类身上书写的古兰经文,于是这条鱼就得到了一个很有文化的名字。花纹形成只是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v: P$ @! N( F% g* L5 G
蓝纹神仙可以生长到40厘米长,和皇后神仙一样,身上的蓝白花纹会随着个体逐渐成熟而褪去,换来的是如黄沙一样的体色,上面布满明蓝色的小斑点,在灯光的照射下发出璀璨的星光,于是成年的蓝纹神仙得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北斗神仙。
不论蓝纹或是北斗,都是大神仙这捕获量最大的品种之一,市场境况也颇为廉价。通常,欧洲和美国的爱好者更喜欢欣赏幼小的蓝纹神仙,对成年的个体没有任何兴趣,于是大量的幼体在菲律宾被捕获并出口到发达国家,我国南海也出产蓝纹神仙,不过多为成鱼,每年只有非常少的亚成体(10——15厘米)被捕获。
蓝纹神仙和皇后神仙因为出产地基本一样,加之幼体颜色非常接近,故而成了自然界中重要的竞争对手。有趣的是,如果同时饲养体型相当的蓝圈和蓝纹,往往蓝圈要比蓝纹厉害;若同时饲养皇后神仙和北斗神仙,则北斗经常追着皇后打;如果把未完全变身的蓝圈和北斗饲养在一起则相安无事,反之也一样。在混养中请尽可能避免蓝圈和蓝纹同时出现,如果非要共同饲养,请保证它们同时被引入水族箱中,并且水族箱还有其他的神仙鱼。
一般情况下,市场上的北斗神仙多是比较健康的,而且能接受任何饲料。但蓝纹的挑选要格外注意,特别是5厘米以下的超小个体,由于捕捞操作时可能伤害了这些鱼的内脏器官,超小的蓝纹神仙在人工饲养下成活率并不高。
蓝环神仙(pomacanthus annularis)
这又是一种拥有至少三个汉语俗名的神仙鱼,蓝环神仙是汉语地区中最被通用的叫法,但目前来看,我国香港叫法“白尾蓝纹神仙”正逐步赢得更多爱好者的青睐。还有一种名称“肩环神仙”,几乎在20世纪90年代后就再没人提及了。
蓝环神仙是我见过的最大、最强壮的神仙鱼,大的个体甚至有45厘米长,背宽超过10厘米,重量大概在2.5~3千克,那真的是很大了!以前,这种鱼在我国海南曾有一定的捕获量,但目前国内的主要分布地转移到了广西北海,由于北海渔民对观赏鱼的处理和饲养还不太了解,导致大量个体在该地区沦为食用鱼。目前市场上见到的蓝环神仙多数是从菲律宾进口。一般体长在15~25厘米,偶尔有40厘米以上的个体出现。
由于这种鱼是本属中身体最厚实的,故成为其他品种的重要威胁者。想一想,只利用蛮力和牙齿的一对一单挑儿,强壮的一方肯定能获胜。故在和其他品种的神仙鱼混养时,请尽量保持本品种的体型略小一些。这种鱼性情比较暴躁,新引进水族箱时会疯狂地到处乱游乱撞,要尽量避免在过水和泡带时的惊吓。体长在20厘米以下的个体很容易接受人工饲料,但成体则需要一定时间的诱导才能接受。刚引进的新鱼最好给予白菜、紫菜等植物性食物,逐渐添加虾肉或贝肉,最终可以转变为颗粒饲料。有时候,30厘米以上的个体可能1~2个月不吃东西,不用担心,它们比其他品种神仙鱼耐饥饿能力强很多。如果遇到一条始终不肯接受颗粒饲料或疏菜的家伙,可以尝试将鲜活的蛤(如文蛤、青蛤)掰开双壳投入水族箱,味道鲜美的海产品可以帮助它恢复食欲。
幼体的蓝环神仙除尾巴是白色以外,花色几乎和蓝纹神仙一模一样,而且胖乎乎的,很可爱。不要尝试将这种鱼投入礁岩水族箱,它们非常喜欢吃纽扣珊瑚和花环珊瑚,即使不吃的品种,也经常愿意去用它们磨牙。当然,我见过一些美国的爱好者能将这种神仙饲养在石珊瑚礁石水族箱中,但他的水族箱足足盛了6吨水,那简直就是一片微小的自然海域。
法国神仙(pomacanthus paru)
法国神仙并不产于法国,也不是法国人第一个发现的,也不是法国人第一个饲养的。可能只是因为它们姿态优雅,喜欢成双成对地在大海中漂流游,过似乎很浪漫的生活而得了这个名字,全世界人好像都认为法国是个优雅而浪漫的国家。这种鱼不像东他大多观赏鱼有许多地域别名,一直以来全世界都使用法国神仙(Franch Angelfish)这个俗名(简称:法仙),所以很容易记。
法仙主要出产在加勒比海地区和西太平洋的一些珊瑚海域,由于这种鱼自然生活空间较分散,目前在中美洲以东海域仍然有新种群发现,一些独立种群一直延伸到了西非沿岸,甚至在地中海的部分区域也有零星捕获。该鱼的主要捕捞出口国家是美国和巴西,由于地理分布离亚洲甚远,运输成本很高,在亚洲国家,该鱼的价格一直较高。
在成年法仙乌黑的身体上,每一片鳞都能发出金子一样的光芒,这使得它受到东南亚观赏鱼爱好者的追捧,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地,法国神仙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海水观赏鱼之一,正如那里的人们喜欢带有金属光泽的亚洲龙鱼一样,凡是能发出金光的东西都比较受欢迎。
一般情况下,不必担心购买的幼体的法国神仙不能存活,这些鱼的捕捞和运输方法非常成熟,很少会中毒或患病的个体被引进。如果你所在地的经销商没有足够的饲养技术,则你也可能购买到被二次感染的病鱼。因此,在挑选的时候要注意找规模大、技术成熟的商家,并观察鱼是否有明显疾病或萎靡不振。35厘米以上的个体,不能马上适应水族箱中狭窄的环境,有短暂的绝食现象。对于此类绝食鱼,应给予适当处理,最好首先能扩大其生活空间,特别是水的深度。45厘米的法国神仙至少要生活在90厘米以上的深度的水中,如果决定饲养那样的大家伙,一定要定制一个有足够高度的水族箱。新鲜的海藻和可口的虾肉是容易撬开它们紧闭着的牙关的最好饵料,还可以放一些小型的雀鲷在它的周围,“传授”它这里的食物是可以食用的。一小块活珊瑚也是很好的开口饵料。总之,要尽量让鱼在3周内开始进食,否则就有危险了。35厘米以下的法国神仙,如果不携带疾病,放入水族箱后第二天就会开始寻找食物,不用特意诱导,1周内就可以完全接受人工颗粒饲料。
虽然法国神仙能生活在24--32℃的水中,但最佳的饲养温度是26℃。为了防疫白点病,可以短时间将水温调节到28℃以上,但不要长期让水族箱中那样热,毕竟加勒比海是比较凉爽的热带海域。产于大西洋的法国神仙、灰神仙、女王神仙等,在硬度和酸碱度不够的时候很容易引发病毒性淋巴囊肿。特别是法国神仙,刚引进新环境时,如果硬度不够,基本都要爆发这种疾病,对于成功育成极为不利。最好提供不低于8.2的酸碱度,硬度应保持在10°dH左右。
法国神仙的生长速度不快,如果从10厘米以下的幼体饲养,可能需要3--5年才能长到30厘米,受到水族箱空间的局限,人工环境下很少能将幼鱼完全培养到成熟。如果能成功地分辨这种鱼的雌、雄,那么你有希望成功地在同一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这种鱼与分布在太平洋地区的神仙不同,它们成熟后异性间很少互相攻击。但雌、雄分辨难度很大,简直就是长得一模一样。年幼的法国神仙不论“男女”一样互相攻击,所以不可以同时饲养两条,但同时放养6条以上的群落可以相安无事。在混养中,个体差异越大,互相攻击的可能越小,如金色条纹没有褪去的20厘米以下个体和完全成熟的40厘米以上个体,通常可以生活在一个空间里。
我认为法国神仙是最具智慧的神仙鱼,当饲养一段时间后,他可以通过水族箱的玻璃与你交流。这种鱼的眼珠极其灵活,经常转来转去,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它 可以认识你投喂饵料的瓶子,当看到你拿着瓶子来到水族箱前的时候,它会游过来如猫狗一样地向你乞食。它也能认出你的捕捞用的鱼网,如果你拿起鱼网,它就会马上躲藏起来,并翻动着眼珠看着你。由于形态相仿,法国神仙对灰神仙的攻击现象十分明显,它甚至在吃饱以后也喜欢将正在觅食灰神仙赶跑,而且会有计划地攻击竞争能力最强的大个头。这种“智商”使得它的水族箱生涯似乎更为坎坷。当饲养空间过小的时候,其他“愚蠢”的鱼仍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而法仙很有可能抑郁起来。越聪明的生物烦恼越多,请保持水族箱内生物的数量稳定,并尽可能给它最大的活动空间。
灰神仙(pomacanthus arcuatus)
从贸易情况上看,灰神仙不如法国神仙那样受重视,数量似乎也要少一些。从捕捞记录看,灰神仙主要集中在巴西、墨西哥沿岸和西加勒比地区,很少能在大西洋其他海域发现大量种群。灰仙和法仙的幼鱼十分相似,很多不规矩的贸易商喜欢用其谎称法仙,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灰仙的尾鳍末端是透明的,而法仙幼鱼的尾鳍末端为金黄色条纹。其实灰仙的幼鱼输出量比法仙少得多,一般在贸易中流通的个体多在15--35厘米之间。
这种神仙鱼十分好养,而且和法仙一样对饵料不苛求,能接受任何人工饲料。白菜、紫菜等也是其非常喜欢的植物性食品。在饲养合理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比法仙快很多,15厘米的个体1年内就可以长到30厘米。
如同它们素雅的颜色一样,它们在水族箱中的生活也很朴实,不爱争斗,一般不欺负其他神仙鱼,只要水族箱不小于120厘米×50厘米×60厘米(长×宽×高),就完全可以饲养成年的灰神仙。值得一提的是,它们温顺得甚至可以让你去抚摩。如果是一条饲养了半年的成年灰神仙当你将手放入水族箱的时候,它会游过来,让你抚摩它宽厚的身体,并且十分享受地转动眼珠。有时候,它 会啄一啄你的手指,用鳍触碰你的手指,做出撒娇的样子。在一个水族箱中饲养两条同样体型的灰神仙,并不像饲养其他神仙鱼那样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种鱼之间虽然有所争斗,但不会互相拼命,彼此熟悉后大多可以相安无事。
成年的灰神仙喜欢吃软体动物、软珊瑚和有伤口的石珊瑚,最好不要和无脊椎动物一起饲养。
紫月神仙(pomacanthus maculosus)
紫月神仙是这种鱼目前最惯用的名字,在一些地区也被称为半月神仙。紫月神仙主要产于红海,在阿拉伯海和东非沿岸也有捕获记录,目前野生个体主要出口国是以色列。2003年我国台湾的观赏鱼养殖场成功地在人工环境下繁殖了这种鱼。目前大多在市场上流通的幼体全部为人工繁育后代。这对保护原产地的野生种群非常有利,而且通过人工改良,出现了身体上月牙花纹呈现白色的个体,称为“白紫月”。
紫月神仙是一种非常凶猛的神仙鱼,特别是成熟的野生个体,在水族箱中经常喜欢袭扰其他神仙鱼。由于其体幅宽、个体大,强壮有力。少有其他品种的神仙鱼可以抵抗住它的攻击。如果将其饲养在纯鱼缸中,往往会成为霸主。健康程度极佳的紫月神仙背鳍末端会生长和身体等长的鳍丝,如同戏曲中大将军头上插的翎羽。当它兴奋的时候,翎羽就随着身体摇曳起来,美丽而有气势。
野生的紫月神仙本身就十分强壮易养,而且不论大小,都是“傻吃傻喝”的。经过人工繁殖的个体更加好饲养,只要普通海水观赏鱼能适应的水质和温度都可以适应,如果是饲养野生个体,可以适当调高海水比重,比如1.025.这样会让紫月神仙的颜色更为鲜艳,活跃程度也更高。不要试图把它和珊瑚一起饲养,成年的紫月神仙喜欢啃咬任何珊瑚和软体动物。不要在饲养它的水族箱中贴装泡沫材料的背景装饰板,这种神仙喜欢啃咬任何能啃咬的东西,然后把它们吞咽到肚子里,如果吞食了太多泡沫,那将导致堵塞肠胃而死亡。
耳斑神仙(pomacanthus chrysurus)
它是皇后神仙的死敌,这两种神仙一见面往往打个你死我活。它是东非沿海地区代表性的神仙鱼,身价颇高。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绝食1个月也不见消瘦。如果饲养这种神仙鱼,请不要混养过小的鱼类,如虾虎活隆头鱼,因为它在气急败坏的时候会吃掉这些小鱼。
目前耳斑神仙在贸易中并不多见,多为25厘米左右的亚成体,能见到15厘米以下的小个体实属不易。在挑选的时候,应尽量选择小个体,大个体往往会在引入后绝食。有人认为利用投放小皇后神仙刺激耳斑神仙兴奋地追打,可以帮助它开口吃食,但这太残酷了,不建议试用。它无疑是剌盖鱼家族中最小的一种,最大的个体也只有30厘米。但凶猛程度不逊色于大个体的法仙或北斗,在与其他神仙混养时,要尽量保持其体型处于劣势。3 _5 R. m( s0 l# p
只要这种鱼在水族箱中开始吃东西,那么任何人工饲料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它们喜欢攻击五爪贝等软体动物,但对大多数珊瑚没有太多兴趣,所以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要出现两条耳斑神仙在一起,不论成体还是幼体,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对于水质和温度,只要其他神仙鱼能接受的,它绝对都可以承受。和产于大西洋地区的神仙鱼类似,当酸碱度和硬度太低时,这种鱼也容易患淋巴囊肿疾病,建议最好给它们经常换些新鲜的海水,适当添加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也是提高硬度和酸碱度的好办法。
女王神仙(Holacanthus ciliaris)
这种鱼在当今海水观赏鱼领域中十分驰名,很多的书籍、杂志和印刷品都喜欢用它们的相片做封面或扉页,尤其是幼体的女王神仙,其艳丽而丰富的颜色通常使人看后不能忘记。从自然分布上看,墨西哥沿海、加勒比海到西非、南非沿岸都有它们的踪迹,一些品种还远途到达了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随近。由于分布广泛,各地域种间有明显的差异。在百慕大随近水深80~90米海域分布的品种颜色较普通品种更为美丽,成鱼呈现出水蓝色并有光泽,我国香港地区称为"冰蓝太后",数量稀少,身价不菲。西非沿海地区出产的一些个体会在身体上出现不同的颜色和图案,也相当各贵。另外,女王神仙和近缘种蓝神仙(Holocanthus isabelita)杂交,产生的后代兼具了两种鱼的特征,被定名为“汤臣神仙”。由于汤臣神仙的父母在自然界相恋的几率非常少,所以它非常稀有,是海水观赏鱼收藏者思慕的对象。
女王神仙之所以叫“女王”,和其头顶上如皇冠般的亮丽花纹有关系,这个叫法起源于西方Queen Angelfish。在我国香港,其名称升级为“太后”,我觉得也很合理,因为皇后神仙、皇帝神仙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对于亚洲地区,这些本土鱼率先占用了皇室的名讳,国无二主,从大西洋姗姗来迟的鱼岂能再使用“女王”这个称呼?由于其身价比皇帝和皇后都高,索性晋升成为皇太后,这似乎是情理中的事情。
在观赏鱼贸易中,女王神仙的成鱼和幼鱼价格都不是很低,特别是幼鱼,由于其可以和部分珊瑚饲养在一起,更受到了爱好者的喜爱。不论成鱼还是幼鱼,饲养好它都要花一些心思。特别是10厘米以下的幼鱼,抵抗力非常低,不能忍受微乎其微的氨氮含量,最好饲养在过滤系统成熟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而且要配置处理硝酸盐的装置,保持硝酸盐浓度低于15ppm,否则很容易造成与的夭折。幼鱼对食物也很苛刻,不只能只提供给一种饲料,要有规律地配合投喂薄片、颗粒饲料、丰年虾等。还要给予充足的新鲜生物石,让鱼能自己啄食石头上天然生长出的藻类和海绵。不要试图用化学药物为幼年的女王神仙治疗白点病、纤毛虫感染等寄生虫疾病,当水中铜或汞的含量达到了可以杀死寄生虫的浓度,这条鱼也就被毒死了,它的耐药性太差了。由于幼年女王神仙的娇贵,导致真正能将其饲养到大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国内、国外皆是如此。
成年的女王神仙大概可以长到30--35厘米,雄性略大一些。成年鱼虽然不像幼鱼那样娇贵,但不能承受太高硝酸盐,而且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低。小的女王在引入后,如果身体健康,一般几天内就开始吃东西了;而成年的女王神仙,必定要绝食2--4周,它们对陌生的环境是非常抵触的。只有耐心地提供给新鲜的虾肉或用开水烫过的莜麦菜叶才可能诱导其开口。成年女王神仙往往携带有寄生虫,而它们对药物十分敏感,一般药物都要按其他神仙鱼的用量减半使用,所以疾病治疗成功率不高。
女王神仙是一种好奇心十分强的鱼,当将它们放入水族箱时,它会一下子躲到身体后面,但强烈的好奇心不久就促使它到水族箱的每一个角落去猎奇。它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游遍所有的区域,每一个石头洞穴都会去探察一番,并不住地观察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粒沙子。因此,这种鱼需要较大的生活空间,建议不小于800升。虽然幼体可以暂时饲养在很小的水族箱中,但长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圈养,会让鱼抑郁起来,并开始绝食,随后抵抗力下降,感染疾病而死亡。幼体女王神仙喜欢围绕珊瑚游泳,或捉弄珊瑚的触手,或啃咬珊瑚上的藻类,但很少攻击健康的珊瑚,所以可以安然地和无脊椎动物饲养在一起。成年的女王神仙也不喜欢吃珊瑚,但对软体动物非常感兴趣,饲养时不可混养五爪贝和其他贝类。
不要把刺盖鱼属的成鱼和幼年的女王神仙饲养在一起,它们会杀了它。同时。混养不同种的幼鱼时也要保证女王的个体最大,以免受欺负。不要把成年的女王和哥迪士神仙饲养在一起,它们是自然界中的死敌,见面就打个天翻地覆。女王神仙在人工环境下生长速度很慢,不必担心养在礁岩水族箱中的个体会很快长大,通常这些幼鱼长到15--18厘米左右似乎就停滞了,永远给你一个带有美丽条纹的“娃娃”形象。
女王神仙的近缘种蓝神仙和女王神仙外形一模一样,只是成年后头顶上没有美丽的“王冠”图案,身体颜色也暗淡很多。叫蓝神仙有点名不属实,因为除了鳃盖和各鳍边缘外,其他部分都是黄褐色的。由于其自然生活在较深的水域里,蓝仙不是很耐高温,最好在28℃以下的水中饲养它,否则容易暴毙。蓝神仙不如女王神仙胆量大,在引入后好几天都可能躲在一个隐秘的位置不敢出来,要为它提供昏暗的光线来消除恐惧。当水体小于600升的时候,饲养蓝神仙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成体,狭小的区域让它们终日不安,吃睡不得,精力耗尽就死掉了。0 _9 V9 D4 j- C
女王和蓝仙都不适合初学者饲养,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海水神仙鱼,建议先从其他品种开始饲养,等有了一定的经验再接触这两个品种。
国王神仙(Holacanthus passer)
女王神仙的名字在我国香港被升级成"太后",而同样来自大西洋的国王神仙没有升级成"太上皇",大概由于太上皇必须是死去或老迈的吧。根据国王神仙成鱼身上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纵纹,香港爱好者为其起名"一栋仙"。
国王神仙可算是本属中最强健的品种,尤其是成年个体,甚至比剌盖鱼属的一些品种还容易饲养,而且能吃能闹、骁勇善战,即使和霸道的紫月神仙、凶悍的蓝环神仙、霸气的皇后神仙饲养在一起,也不会被欺负。国王神仙可以生长到30厘米以上,成年后非常容易分辨雌、雄,雄性的腹鳍是白色的,雌性的则为黄色。
和本属其他鱼不同,野生国王神仙喜欢集大群在大海中跟随鲨鱼游泳,并啄食鲨鱼身上的寄生虫。它们不像女王神仙或法国神仙那样一对对地过夫妻生活,它们繁殖时成群产卵,因此成为大西洋地区产量最大的神仙鱼。
幼年的国王神仙可以饲养在礁岩水族箱中,但成年后它们开始用坚实的嘴啃咬珊瑚和藻类,而且它们不像女王神仙生长速度慢,10厘米的个体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1年就可以长到20厘米。饲养1年后就不能和珊瑚和谐相处了。幼鱼虽然有点怕药,但成体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很强,30厘米的国王神仙对杀虫用的铜离子承受能力可以达到0.5ppm,连皇后神仙都不如它。
蔬菜叶、颗粒饲料、鱼虾肉。只要你肯喂,它就肯吃。不过,不要让国王神仙吃太多的动物性饵料,这样会造成过度肥胖而引发一些疾病。给这种鱼足够的游泳空间,因为它们十分活跃。虽然它们在自然界是成群生活的,但人工环境下千万不要把两条饲养在一起,不论异性或同性,生活在水族箱中的它们都会互相攻击。
美国石美人(holocanthus tricolor)
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有一种身体如双色雪糕一样的小型神仙鱼,被称为石美人(centropyge bicolor)。后面我们会介绍到,在大西洋也有一种颜色接近的大型神仙鱼,也叫石美人。为了区分,东方人将后一种称为美国石美人,因为它的主要输出国是美国。虽然这两种鱼很接近,但产于东方的石美人,眼睛上有一条深蓝色的纵向花纹,美国石美人却没有,故不难分辨。
虽然被归纳在大型神仙鱼中,但美国石美人最大也就长到25厘米左右,可以说是家族中的小个子。目前输出到亚洲市场的美国石美人质量还是非常好的,一般不会带有疾病,也很少有绝食的个体。和同属的大多数鱼一样,它也是较较贵的品种。
你购买回家的美国石美人可能马上就接受了颗粒饲料,可能在你的水族箱中活跃地到处游泳,但不要让它感染疾病。因为这种鱼非常不耐药,轻微的硫酸铜就可能造成其中毒死亡;用于抑制细菌的抗生素类药物,它们也有敏感的反应。淡水浴是绝对不可以为这种鱼提供的,它们妍丽的身体一旦接触到淡水,马上会抽起来。这个对于其他神仙鱼习以为常的保健方法,对它们确是致命的。很多人把美国石美人饲养在礁岩水族箱中,这样对幼鱼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但成鱼喜欢啄咬一些珊瑚,日后必定带来麻烦。
剑盖鱼属(Euxiphipops)
这个属中只有三种鱼见于观赏鱼贸易,而且都产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即马鞍神仙、蓝面神仙、六间神仙。这些鱼也是常见的神仙鱼,其贸易数量不少于皇后和蓝纹神仙。本属的鱼是大神仙鱼只胆量最小的成员,它们非常容易受到惊吓。马鞍神仙和蓝面神仙将分布介绍,六间神仙(euxiphipops sexstriatus)由于体色过于暗淡,观赏价值不高,虽然有很大的捕获量,但饲养者很少。
马鞍神仙(euxiphipops navarchus)
这种鱼在1980年以前的书籍上被称为"极品神仙",因为当时人们认为这种鱼太漂亮了。1980年以后,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神仙鱼被引入观赏鱼贸易,人们便开始认为其实这种鱼也很一般嘛。所以,又按照其形态花纹特征,将其名称更名为"马鞍神仙"。
从分布上看,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群岛是马鞍神仙的主要出产地,同时也是主要的出口国。从未变色的5厘米幼体到30厘米左右的成体在贸易中都可以见到。一般情况下,产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个体容易成活,而菲律宾的个体受到不合理捕捞方式的影响,引入后死亡率很高。以马尔代夫出产的个体最为优良,颜色和健康状态在同类中都是佼佼者。不要轻易尝试购买20厘米以上的成熟个体,这类鱼在人工环境下很难稳定下来,通常要绝食很久。幼体的马鞍神仙很容易接受人工饲料,并可以饲养在礁岩水族箱中,它们对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不造成伤害。小马鞍生性胆怯,通常被放入水族箱后躲藏起来,有时候可以一躲好几天不见面。有经验的饲养者喜欢将10厘米左右的个体和一些小型神仙鱼共同饲养在一个礁岩水族箱中,有时候马鞍神仙喜欢追逐这些小神仙鱼,但不造成伤害,可以提高马鞍神仙的兴奋程度,帮助它适应新环境和新食物。
这种鱼生长速度并不快,而且受到水族箱局限,很少能在水族箱中生长到25厘米以上的,这样很适合饲养在你的礁岩水族箱中。轻易不要把马鞍神仙饲养在纯鱼缸中,它会受到很多种鱼的欺负,如皇后、蓝圈、国王神仙都喜欢攻击它。同属的蓝面是马鞍最大的敌人,它们几乎见到马鞍就要进行灭绝性攻击,而且蓝面大多身强体健,很容易消灭弱小的马鞍神仙。
头洞病和白点病在水中硝酸盐含量高于50ppm时会随时在小马鞍身上显现出来,所以一定给它一个比较高质量的水质环境。虽然它们不是太喜欢吃植物性饵料,但每周补给一些新鲜的生菜叶还是必要的,这些植物纤维可以帮助马鞍有效地缓解消化道的压力。即使是最小的马鞍神仙,也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水族箱中饲养两条,它们一见面就相互纠缠不清。
蓝面神仙(euxiphipops xanthometopon)
和马鞍神仙一样,这种鱼只分布在西南太平洋--印度洋的一些群岛周围,以马绍尔群岛出产的最为优质。成年的蓝面神仙要比马鞍神仙大得多,大概有45厘米,在神仙鱼家族可以算是数一数二的凶猛角色。它们喜欢攻击所有个体大而鲜艳的鱼类,不光是神仙鱼,蝴蝶鱼和倒吊类也是它们嫉妒的目标。和其他品种神仙鱼混养时,一定要保证其个体大小处于劣势。
在市场上被青睐的是10--20厘米的幼体,成体的蓝面神仙过于凶猛,又不容易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很少大量贸易。这种鱼虽然凶猛,但十分怕人,往往在引入后的数周都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状态,你一接近水族箱,它就迅速躲避起来。如果饲养空间没有合适它躲藏的区域,如岩石洞穴或塑料管,那它将一直处于恐惧状态,躲在一个角落里不吃食。捕捞30厘米以上个体的时候,可以在出水后清晰听到其心脏剧烈跳动的声音。
检疫和隔离时最好不要用太小的隔离箱,这样也会对其造成紧迫。一个富有珊瑚的礁岩生态水族箱是幼体蓝面神仙的天堂。但当其生长到20厘米以上的时候,就开始祸害那些珊瑚和软体动物了。因此,不能像马鞍神仙那样饲养在礁岩水族箱中。蓝面神仙能接受各种饵料,对于蔬菜类的喜爱程度也很高,它们啃食岩石上生长的丝状海藻,当体型足够大的时候也会捕食一些小鱼和螃蟹。
10厘米以下的蓝面幼鱼身上会有蓝白色的花纹,这种花纹和刺盖鱼属的品种很接近,在体长5--6厘米阶段尤像蓝纹神仙。但它们的蓝色条纹蜕变得非常快,一旦体长超过10厘米,基本就不能清晰看到原来的花纹了,15厘米以上后花纹基本消失。
不论成年或年幼的蓝面神仙,最好能给它们提供水容量800升以上的生存空间,而且要保证硝酸盐含量不高过25ppm.它们对甲醛十分敏感,应避免在感染寄生虫后使用含有该成分的药物。
荷包鱼属(chaetodontoplus )
从分类上看,本属的神仙鱼是和蝴蝶鱼最接近的类别,由于体型都呈现近乎椭圆的形状,背鳍和臂鳍末端也不像其他神仙鱼那样生长有优美的“飘带”,看上去很像一个荷包,因此得名。以前人们曾把本属鱼划归到蝴蝶鱼科中,直到分类逐渐完善后才被归到棘蝶鱼科中。本属鱼大多数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珊瑚礁群岛周围,以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地区出产最多也最驰名。由于和蝴蝶鱼接近,其食性也相对单一,很多品种非常难以在人工环境下饲养成功。比如产量颇高的黄尾仙和名贵的眼睛神仙,虽然身价差异甚大,但在人工环境下饲育成功的案例非常少。由于分布在海水相当稳定而干净的南太平洋,饲养本属中的很多与都必须给予完备的过滤系统,并保持规律的换水频率。
澳洲神仙(chaetodontoplus duboulayi)
澳洲神仙可谓是产自南太平洋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观赏鱼品种了,光看名字就知道它们来自澳大利亚周围海域。实际上,澳洲神仙可以分成两个地域种,一种分布在东澳洲海域,一种分布在西澳洲海域。从鳃后的黄色条纹可以分辨它们,东澳洲地区的比西澳洲地区的黄色条纹更宽,颜色更鲜艳。一般情况在,东澳洲地区的品种很难获得,贸易中大部分个体都捕捞自西澳洲海域。如果偶尔遇到东澳洲地区的个体,贸易商也会特殊注明,以显示其身价,东澳洲个体要比西澳洲个体生活的海域我的略低,在饲养时要给予区别。一般情况下应将饲养温度控制在比一般饲养温度低3--4℃,即22--23℃。如果遇到温度波动引发的白点病时,可将温度临时提升到28℃,但治愈后要缓慢调回原温度。
目前贸易中的澳洲神仙个体多为10--20厘米的幼体和亚成体,虽然澳洲神仙成年最大个体只有25厘米,但仍然是南太平洋神仙鱼中的大个子。年幼的澳洲神仙,在水质稳定的情况下,十分容易接受人工环境,虽然其胆量略小,但十分贪吃,尤其对大蒜的味道具有偏好。有经验的饲养者,在澳洲神仙绝食情况时,多采用大蒜浸泡颗粒饵料投喂的方法来刺激开口。对于成年的澳洲神仙,训导其开口吃东西更要费一番心思。可以投喂切碎的大蒜块,也可以用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海水鱼诱食味素来刺激其进食。如果将澳洲神仙和体型大于它的蓝面、皇后、国王等凶猛神仙饲养在一起,不容易主动靠近饵料。理想的办法是将澳洲神仙的个体保持在混养鱼中最大,并尽量避开凶猛、游泳速度快的鱼。
澳大利亚海域是世界上保护最好的自然海域,那里几乎没有非法捕捞和工业污染。澳洲神仙生活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自然适应了高质量的海水。必须有效地控制硝酸盐含量在10ppm以下,保持硬度处于10dH左右,酸碱度不小于8.2,这很重要,如果水质不能达到这个指标,即使饲养得很健康的澳洲神仙也会突然绝食或患病。澳洲神仙鱼的体表颜色是其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其身体健康时候,颜色会呈现出金丝绒般的光泽,而且图案纹理清晰。如果水质不好,其颜色会灰暗无光泽,甚至呈现黑色。这个患病的可怜家伙会终日晃着脑袋面对你,呆呆傻傻的。特别是患有寄生虫疾病后,澳洲神仙往往出现不活跃的情况,当人走到水族箱前,它马上会转过头面对你。健康的个体只有在乞求食物时才面对饲养者,吃饱后就游走玩儿去了。
眼镜仙(chaetodontoplus conspicillatus)
眼镜神仙是全世界的很多地区神仙鱼中的明星,特别是在亚洲国家,海水鱼观赏鱼爱好者以成功饲育眼睛仙而骄傲,这种鱼身价高,而且极难饲养成功,再加上贸易数量少,绝对不适合初学者饲养。眼睛神仙的名字缘于其眼睛周围生长的一对蓝色环状花纹,看上去犹如佩戴了一副眼镜,早期也被称为澳洲怪面神仙。
贸易中的眼睛神仙主要采集于新葛里巴尼亚、新几内亚周围的几个珊瑚礁海域。从捕捞记录上看,水深5--50米都可以发现这种鱼的踪迹,但它们一般是单独活动,从不集结大群。目前输入我国的眼睛神仙基本为22厘米以上的成体,采集商愿意把幼体贩卖到日本和欧洲,谋求更大的利润。由于成年眼睛仙比幼体更难适应人工环境,国内成功育成的事例就更为鲜见。
饲养眼睛神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让它们开口吃东西,想让它到家后就能接受人工饲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用蔬菜叶和紫菜去诱导也无济于事。那给它新鲜的虾肉吧,那可是别的海水观赏鱼最喜欢的食物,它仍然不稀罕看一看,于是很多人没了办法。我的办法是将新引进的眼睛神仙隔离饲养在一个精心为它准备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保持充足的天然食物石量。当鱼适应新环境后,开始自己啄食石头上的海绵、海藻和部分珊瑚,这时可以安排一些容易接受人工饲料的小鱼进去作为它的训食“老师”。如草莓鱼、小丑鱼等。当眼睛仙看到这些小鱼开始吃人工饲料后,会主动上前好奇地啄上几下,如果觉得味道不对就会吐出来。不要灰心,再试几次,如果它逐渐不吐了,训导就成功了。假设在1--2周的时间里,饵料每次都被吐出来,那么请更换一种饵料。如此反复尝试,直到成功。
因为身价不菲,我从没尝试过让眼睛神仙生活在水质不好的环境里,一般要将硝酸盐含量控制到10ppm以下,硬度和酸碱度也要保持和澳洲神仙一样的数值。还要关注磷酸盐,一般当磷酸盐含量高过1ppm时,就要换水了。
眼睛神仙虽然体态丰满,似乎很结实。它们对淡水和含铜药物十分敏感。一般用于治疗鞭毛虫的药物浓度就可以让它开始绝食,一次1分钟的淡水浴就会让它们呼吸频率快上好几天。因此,保持完好的生长,让疾病远离此鱼是十分必要的。
金蝴蝶(chaetodontoplus septentrionalis)
说本属鱼和蝴蝶鱼最接近一点也不过分,这里偏偏还有干脆起了蝴蝶鱼名字的品种。金蝴蝶也是东南太平洋地区典型的神仙鱼品种。斐济、新几内亚、日本南部、夏威夷海域都有它们的分布。本品种还有一个相近种,称为“花蝴蝶”(chaetodontoplus chrysocephalus),它们的外形一样,只是金蝴蝶身上的蓝色条纹是横向有规律地从头伸展到尾。而花蝴蝶的花纹是错乱而稠密的。
这种鱼在我国的贸易数量很少,但日本的引入量十分大,日本爱好者十分喜欢这种观赏鱼,而且最新资料记载,在日本的小笠源岛周围海域也发现了这种鱼的群落。饲养金蝴蝶除了要保证良好的水质,还有控制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在24--26℃。尽可能提供给这种鱼宽敞的生活环境很重要,而且最好用礁岩水族箱饲养。如果饲养在纯鱼缸中,金蝴蝶很容易褪色,并呈现出非常紧张的状态。说实在的,这种鱼我也仅饲养过两、三条,我一直用饲养澳洲仙的办法饲养它,还算成功。
大型神仙鱼中的其他品种
前面我们说到了大型神仙鱼的四个属,还有几个品种必须说明一下,虽然它们分类品种不多,甲尻鱼属只有皇帝神仙、Arusetta属只一种阿拉伯神仙,但它们在观赏鱼贸易中十分常见,我想放到一起介绍这些神仙鱼。
皇帝神仙(pygoplites diacanthus)
这种神仙鱼出现在观赏鱼贸易中的数量非常多,但很少有人能成功养好它们。即使非常有经验的饲养者,也很难将其在家庭水族箱中成功饲养超过2年。无疑,它应当是大型神仙鱼中最难饲育的品种,但它身披大神仙鱼中最多色的外衣,故几十年来虽然有无数饲养者惨遭失败,却仍然有后继者乘兴而来。
这种产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珊瑚礁海域的鱼太漂亮了,身上穿着黄、蓝、白相间的亮丽服装。如同皇帝的龙袍,一开始接触的爱好者就给它起了“皇帝神仙”这个名字。21世纪到来前,华语地区一直沿用这个称呼,直到我国香港观赏鱼飞速发展并影响到整个亚太地区后,它的名字便被换成了“毛巾”。之所以这样改变,我猜想是因为:在香港我们惯称的皇后神仙早以占用了“皇帝”这个名讳,对于我们的“皇帝”只得委屈一下。看看它的花纹,如同提花毛巾一般,干脆定名“毛巾”。使用“毛巾”这个称呼时,人们并不在后面加“神仙”二字,如果你去香港游玩把这种鱼唤作“毛巾神仙”会引发非议。因为很多不了解分类的爱好者,单从习性上很难相信这种鱼也属于神仙类。
成年的皇帝神仙大概有30厘米大,在我国南海的诸多珊瑚礁群岛有大量的分布,每年能捕获很多。若是寻觅幼年的个体,则必须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或红海地区,它们的售价在神仙鱼中处于很低的位置。如果侥幸发现10厘米以下的幼体出现在市场上,那可是稀罕之物,虽然它小,却要比成体贵很多倍,因为它们的饲养难度要低很多。
怎样让新引进的皇帝神仙开口吃东西,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投喂新鲜的海绵,野生是情况下海绵是皇帝神仙的主食,在人工饲养下它也可以马上接受。不过,那太昂贵了。而且不容易得到。如果想让吃海绵的鱼改吃人工饲料。则需要颇下一番功夫。我的饲养不是每一次都成功,通常成功率只有30%。这里只将具体方法介绍一下,成与不成还要看你的运气。
从经验上讲,最好挑选个体小的皇帝神仙来饲养,虽然市场上的大个体居多,但要认真挑选大个体中的小个子。因为越小的皇帝神仙越容易适应人工环境,对于饵料的适应能力也越高。在挑选时还要注意与的体表颜色,健康的皇帝神仙呈现出鲜艳的黄色或橘黄色,在灯光的反射下闪烁光芒。有疾病或捕捞方式不当的鱼一般体色加深,呈现出黄褐色,头部发黑,没有光泽。健康的个体会在水族箱中四处游动,并不时啄咬过滤管路、水泵、石头等。有问题的个体不活跃,神情呆滞,而且多出现拖白便的情况。
当一条皇帝神仙被引入到水族箱时,可以暂时停止光照12--24小时,这样有助于鱼尽快安稳下来。不要把皇帝神仙放到含有铜类药物的水体中,它们对这类药物较为敏感。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将皇帝神仙鱼放入到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并不攻击珊瑚和软体动物。但是要保证没有海绵,别忘了那可是它们的主食。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个体要比在纯鱼水族箱中的成活率高很多,这可能跟更好的水质和更自然的环境有关系。一开始要尽量给它新鲜的动物性饵料,比如鲜活的牡蛎或花蛤,如果不吃,可以尝试丰年虾或紫菜。当你的鱼处于绝对绝食状态时,就必须用切碎的海绵混杂些虾肉诱骗它进食了,我们可以从生物岩石的背面获取少量的海绵,也可以到附近的观赏鱼市场上寻找已经枯萎的珊瑚,珊瑚背面一般附着有海绵,而且可以廉价地从出售商手里购买到。
如果运气好,你的皇帝神仙会开始吃一些动物性饵料,然后可以诱导它吃人工饲料,也是在投喂动物性饵料的同时掺入人工饲料。当它完全接受人工饲养后,也不要忘了每周至少提供给它 一次吃海绵的机会,否则它会在1年内因食物比例不对而死亡。
保持一个稳定而清洁的水质很重要,可以参见女王神仙饲养水的各项指标。如果发现皇帝神仙的颜色越来越浅,那说明水有问题了,要及时处理。换水时硬道理,而且要换温度和比重与饲养水族箱中一样的海水。如果在换水时遭到了温度刺激,皇帝神仙很容易感染疾病,那将给饲养者带来巨大麻烦,因为它怕药。患病的个体多数不治而亡。
如果你愿意挑战饲养这种难度很大的鱼,我想我只能帮你到这了,一些更好的方法自己总结吧,祝你成功!
阿拉伯神仙(pomacanthus asfur)
很多人认为阿拉伯神仙应当和紫月神仙归在同一属,它们产地基本相同,形态也很近似,甚至早期的分类书的确将阿拉伯归在刺盖鱼属中。但从目前的分类来看,阿拉伯神仙的确独成一类。可能是因为物种在生存方式上有共同的需要,才进化出了和紫月神仙相近的体态。年幼的阿拉伯神仙和紫月神仙很接近,只有尾巴是黄色的。成年后它们的颜色越来越深,直到呈现出近乎黑色的深蓝。它们绝对没有紫月生长的个头大,一般成体也就30--35厘米。和紫月一样,它们也是少量能在渔场正繁殖的神仙鱼,所以饲养和管理不是很困难。目前,成体的阿拉伯神仙主要来自红海和阿拉伯海,而幼体多数是人工繁殖的。我建议大家饲养幼体,一来保护自然物种,二来饲养业容易很多。
个体太大的阿拉伯神仙一样会出现因新环境不适应而引发的绝食,有时候还非常脆弱。特别是因为绝食导致消瘦的鱼,很容易感染疾病。这种神仙鱼对珊瑚有伤害,不要轻易放在礁岩水族箱中,不过人工幼体可能会好一些,在与珊瑚和软体动物相处方面不是那样“放荡”。
必须给这种鱼一个有效的活动空间,即使很大的水族箱也不要将岩石推垒得太满,要有一个开阔的活动场地,让它们可以自由游泳。紫月神仙非常喜欢欺负阿拉伯神仙,在混养时要特别注意,尽量将两个品种避开。
其他就没有说的了,如果你有饲养皇后神仙的经验,就不会觉得这种鱼难以下手。
蓝嘴黄新娘(Apolemichthys trimaculatus)
这是一个称为琪蝶鱼属的族群,金珠仙(apolemichthys xanthotis)、火花神仙(Apolemichthys xanthopunctatus)、蒙面神仙(Apolemichthys arcuatus)都归到本属中。蓝嘴黄新娘是最常见的品种,其余品种在国内十分难见到。
“新娘”这个名称大多数用于小型神仙鱼,在大型神仙鱼中只有蓝嘴黄新娘用了这个称呼,也有人叫它蓝嘴神仙。这种鱼分布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我国海南有较大的捕获量,因此在亚洲地区的贸易中十分廉价。
刚引进的蓝嘴黄新娘非常容易适应人工环境,不论是30厘米的成体还是5厘米的幼体,都能很快接受人工颗粒饲料。成年的个体对软体动物有攻击行为,幼体则可以放心地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但是要防止它们携带疾病,我发现,在神仙鱼中,蓝嘴带有的寄生虫非常多,而且经常感染其他与。特别是斜管虫,如果你发现身上有出血或红斑的鱼,千万不要引入到自己的水族箱,这种疾病会很快在水族箱中蔓延,并且非常难以治愈。
通常情况下把蓝嘴黄新娘和其他大型神仙鱼饲养在一起,较少受到攻击。可能那些神仙也不认为这种鱼是神仙鱼。从它的游姿和觅食习性上都十分接近蝴蝶鱼或倒吊类,终日匆匆忙忙的,一点儿神仙鱼高贵的“气质”都没有。它们不是特别在乎自己的领地。喜欢好奇地在水族箱所有地方闲逛,东瞧瞧西看看,或是和雀鲷一起嬉戏,或是混杂在倒吊群中“疯跑”。
小型神仙鱼
比起大型神仙鱼,小型神仙鱼更容易被饲养在家庭水族箱中。它们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也不必担心攻击其他鱼。和大型神仙鱼一样,它们都拥有五彩缤纷的外衣,有些甚至更为鲜艳。从日本南部沿海到加勒比海地区。从澳大利亚北部到中国的南海,我不知道世界上哪片海域没有小神仙的踪迹。一些品种分布在非常知名的地理位置,如复活节岛、夏威夷群岛、圣诞岛等这些品种要比普通品种更为名贵捕获量也十分少。在南太平洋的库克群岛Laro、可可岛海域水深100--200米处,出产一种叫薄荷仙(Centropyge boylei)的小仙鱼,美丽绝伦,十分罕见。曾有位美国爱好者用3万美元购买了一条,把图片放在互联网上供人欣赏。
多数小神仙不吃珊瑚,这让它们成为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明星。大部分爱好者喜欢将一种或几种小神仙和自己的珊瑚饲养在一起。并非所有的小神仙都对无脊椎动物不造成威胁,一些品种,如石美人、黄新娘,喜欢啄咬五爪贝。
我们这里要介绍的小神仙分成两个属,即剌尻鱼属和月蝶鱼属。前者品种非常多,而且大多很容易在人工环境下存活。月蝶属的品种饲养成功几率非常低,虽然它们也吃各种软体动物和蔬菜,但生活在水族箱后就会断然绝起食来。不论给它 什么具有诱惑的美味,它回答你“我不吃”。疾病和寄生虫也非常喜欢困扰月蝶属的成员,它们简直不适合在水族箱中饲养。
很多种小神仙有复杂的地域变种。比如黄新娘,同一个品种由于产地不同,可以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颜色。火焰神仙和珊瑚美人的变化品种也比较多,还有一些其他品种的神仙和火焰神仙或珊瑚美人的某种都有种长得十分近似。这让我们识别单一种类非常困难。为此,我不得不将一些品种的地域种和不同种的区别做以介绍。
希望你提供给小神仙非常好的水质,那样才能养得长久,如果不是饲养嗜吃珊瑚的种类,一般建议将小神仙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这样既可以充分保证它们生活的水质处于良好状态,又能为它们提供必要的天然“点心”。一些小神仙喜欢吃海藻,不能和刚刚培育起来的海藻嫩苗饲养在一起,如果海藻已生长得十分茂盛,那恰好是一些神仙的可口食物。不用特意投喂饲料,这些神仙仅吃海藻就会感到非常快乐。
不建议在同一个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同品种的小神仙,它们毕竟是神仙鱼,和大个子近亲一样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互相之间经常水火不容。若同一个品种同时饲养5条以上,则可以大大避免互相的残杀,在这种环境中,每条鱼考虑的都是如何自保而不是进攻。如果将小神仙和大神仙混养在纯鱼缸(FOT)中,它们会很害怕,当完全没有躲藏处的时候,这些就如同患了精神分裂,紧张得经常抽搐,甚至突然被吓死。
几十年来,人们仰慕小神仙的精致美丽。尝试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并改良它们。目前,火焰神仙、紫背仙、火背仙已经成功被国外渔场繁育成功。从资料记载来看,繁育成功的渔场大多临近原产地,人们在原产地海域捞取合适的微小生物给比针孔还小的神仙鱼苗。如果你成功地在自己的水族箱中饲养了一对或几对小神仙,如果你的饲养水质非常达标,那么它们不久就会在你的水族箱中产卵。但遗憾的是你无法找到原产地的微小生物,小鱼会在出生后不久饿死。
不论饲养哪种小神仙,必须给它们良好稳定的水质。温度应控制在24--28℃之间,用换水的办法补充流失的钙质,带走沉积的硝酸盐。要保证pH不低于8.0,硬度维持在9°dH以上。不要让测试剂测出水中有氨氮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要维持在10ppm以下。另外,建议使用质量好的人工海盐,如果海盐的碘和锶含量不足,会导致神仙鱼食欲不振或褪色。
剌尻鱼属(Centropyge)
至少包括了30种以上的神仙鱼,它们的体长一般在10--15厘米。侏儒仙(centropyge flavicauda)是个体最小的品种,最大体长只有6厘米。锁匙孔仙(centropyge tibicen)是最大的成员,体长约20厘米。一般情况下,它们容易接受人工饵料,不过几个廉价的品种(如石美人、虎纹仙)不愿意吃人工饲料。我们可以把本属中各色的小神仙饲养在一起,那样会非常好看。它们不攻击其他品种的神仙,更不理睬其他品种的鱼,但同种间的打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给它们一个倾倒的花盆,它们马上会钻进去,快乐地在里面打转。然后那个花盆就成了互相争夺的重要资源,不同品种神仙鱼的征战就这样开始了。
火焰神仙(centropyge loriculus)
夏威夷群岛不但是度假的好地方,也是出产观赏鱼明星的地方,产在那里的火焰仙是一个观赏鱼中知名度极高的品种。细想想,海水鱼中红色系的品种并不多,而能红得如同火焰般的个体就更少了。人们不得不把火焰仙评为最红的海水鱼。国外的观赏鱼爱好者更为仰慕这种鱼的红色,把它称为火焰仙(Flame Angelfish)。
从夏威夷到澳大利亚北部海域都有这种鱼的出没,澳洲地区的火焰仙身体上只有一条黑色的纵纹或黑色斑点。这个地域种的产量十分少,我们大部分用于观赏鱼贸易的个体均来自夏威夷。如果你购买到6厘米以下的个体,那多半是人工繁育出来的。因为在原产地有许多美资渔场正兴兴旺旺地繁殖着这种鱼。人工繁殖的个体容易饲养,而且饲养这种鱼不损害任何自然资源,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一般情况下,火焰仙放入水族箱数个小时后就开始寻觅食物了,它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非常高。这种鱼是胆大的冒失鬼,任何礁石的空洞它们都必须进去探访一番,如果有鱼阻挡,它就展开背鳍向鱼示威。即使个体悬殊很大的大型神仙鱼阻挡了它猎奇的步伐,它一样会向其示威。当然打得过就打,打不过自然就跑了。它们喜欢你在水族箱中放置截断的塑料管或倾倒的花盆,如果饲养有一对成功的火焰仙夫妻,它们就会在里面产卵。鉴别雌、雄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如果你想尝试,建议一下子饲养5条以上,让它们慢慢的自由恋爱。
任何人工饲料都可以让火焰仙吃饱,但最好用高品质的颗粒饲料。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粗纤维摄入,对于维持海水鱼“第一红”十分关键。不要用药物浸泡火焰仙,它们是很少患病的。在水质稳定的情况下,些许的白点和溃疡会不治而愈。也不要使用淡水浴,虽然大部分个体不怕这种检疫方式,但有一些会在淡水中痉挛死去。保持一个较高的比重,最低也要1.023,这样会让鱼舒服一些,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调整到1.025。天气太热了要记得给水族箱降温,当水温高过30℃时细菌生长得很快,而火焰仙的抵抗力会下降,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火焰仙可以和任何小神仙鱼饲养在一起,不过当水族箱中有红小丑这样的领地意识很极强的红色鱼类时,要尽量保持火焰仙大于这些鱼,因为它真的打不过其他红色的鱼。
火背神仙(centropyge aurantonotus)
东非地区出产的小神仙鱼里,最出名的就是火背仙了。加勒比海地区出产的小神仙鱼里最著名的也是火背仙。究竟它们是不是一种与呢?当然不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产在东非的火背仙尾鳍呈黄色,而加勒比地区的火背仙尾鳍延续身体的颜色呈现深蓝色。人们习惯把加勒比地区出产的品种称为美国火背仙(Centropyge auruntonotus)。
从贸易情况看,东非火背仙要远远多于美国火背仙,价格也略低一点。东非品种一般贸易个体在8--10厘米。美国的则小一些,一般只有5--6厘米。每年的主要出产季节是春节和秋季,如果运气好,会在观赏鱼市场上同时看到两个品种的出现。
饲养方面,两种鱼基本一致,它们是非常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品种。美国火背仙稍微有些喜欢咬五爪贝妍丽的肉,饲养时要格外注意。人工饲料对于火背仙是非常容易被接受的,东非的品种甚至胆大得可以到你的手上来取食物。饲养在纯鱼缸里对于这两种鱼是非常不利的。它们需要有一些生物石来啃咬,石头上的部分小生命可以补充鱼需要的许多特殊营养。如果不是投喂配方非常合理的海水神仙专用饲料,就要定期提供紫菜和海藻,缺少了海洋植物的补充,会让它们的颜色逐渐暗淡下来。: e9 z" F9 x! [
你可以在水族箱中多养几条同产地的火背仙。如果运气好,它们就会在水族箱中产卵。但没有两种间可以杂交的记录。饲养一条8厘米的火背仙需要200升水体,若想饲养一群,最好将水体控制在800升以上。领地过于狭小也会造成这种温和的神仙鱼之间爆发战争,虽然战争不激烈,但互相的伤害会造成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袭。我从来没给这两种鱼进行过药物治疗或淡水浴,因为我向来将它们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在大批量检疫时,会不经意让某条火背仙接触到含有铜或其他药物的治疗水,它们不时很喜欢。在药物水中浸泡超过4小时的个体,往往在日后的饲养者容易出现暴毙。虽然把鱼的死因完全归罪于药物有些武断,但目前未证实还有其他原因。
黄新娘(centropyge heraldi)
一种很常见的小型神仙鱼,因为廉价常被人们错误地当作入门品种饲养。如果购买到6厘米以下的幼体,则十分幸运,那条鱼多半可以成功地在你的水族箱里成活下来。如果是饲养10厘米的成年鱼,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个体太大的鱼很难适应人工环境,而且它们往往是用不合法手段捕捞起来的,死亡率基本百分之百。- }. b$ K; r2 [+ y( v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是一种鱼的主要出口地区,通常建议选择印度尼西亚的个体,从经验上看,那里的质量更好一些。不要混养两条黄新娘在一个水族箱中,它们生性好斗,一不留神就可能造成伤亡。如果是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请不要混养软体动物和珊瑚,那是它们的喜欢的开胃菜。如果用纯鱼缸饲养,它们会十分紧张,这让人头疼。我觉得,这种鱼恐怕只适合作为一些大型水族箱中的点缀品种,看它们在大型水族箱中事儿出没时而隐藏,也是惬意的事情。
饲养幼体的黄新娘,可以先用丰年虾诱导它开口吃食,待稳定后再逐步让其适应人工饲料。薄片饲料很容易被接受,但接受颗粒饲料是有难度的。刚才说了,饲养成体是很难成功的,怎样能让10--12厘米的黄新娘在人工环境下吃东西,要花一些心思。我一般把大个体在检疫后直接投放到充满生物岩石的池子里,让它们自己寻觅一些食物,待安全稳定后,才开始用饵料诱导。
虽然这种鱼很容易获得,如果你愿意,可以在捕获丰收的季节购买到10条或20条。但饲养在一起后就要麻烦地关注它们是否殴斗,而且不会有任何配对或产卵的征兆出现。前面我们说的一些较名贵的神仙鱼反而容易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同属鱼为何有如此的差异?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想清楚。
黄新娘分布区域很广,很多地域种间存在差异。如菲律宾的个体多半在成年后眼睛周围是黑褐色的,而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个体没有黑褐色的眼圈。一些印度洋地区的个体会在背鳍、尾鳍的末端出现红色或褐色边缘,各鳍还可能有浅绿色的花纹。这些品种在贸易中并不多见,得来也不容易。黄吊的幼鱼喜欢模仿黄新娘的外表特征,有些个体甚至模仿得惟妙惟肖,我们必须通过黄吊黑色的鳃才能将它们分辨开来。
蓝眼黄新娘(centropyge flavissimus)
这是一个和黄新娘很近缘的品种,但不如黄新娘分布广,主要采集于西印度洋地区。早些时候,人们认为蓝眼黄新娘也是黄新娘的一个地域种,但目前的分类学将它们分别开来。这种鱼在我国香港地区被称为“柠檬批”,柠檬是用来形容这种鱼鲜黄的颜色,而“批”具体是什么意思就不知道了。和黄新娘一样,不同产地的蓝眼黄新娘在外貌上亦有不同,一些个体呈现出褐色或米黄色,还有一些在身体中部拥有蓝色花纹或图案。
这种鱼很少出现在国内的观赏鱼市场上,价格也颇高。有人在第一次见到这种鱼并询问价格后,惊呼“怎么这条黄新娘多了两个蓝眼圈价格就高了几倍?”。虽然是这样,可蓝眼黄新娘饲养起来比黄新娘容易得多,它们能在较短时间里接受人工薄片饲料,也可以顺利接受颗粒饲料。而且很少麻烦你先用虾肉去诱导它们,它们能分辨出什么能吃,什么更好吃的。
可以放心地把蓝眼黄新娘和珊瑚饲养在一起,它们不伤害腔肠动物。不要将它们饲养在没有隐蔽物的水族箱中,它们可是很胆小的品种,没有一个藏身避难的地方,是它们的最大痛苦,那会造成食欲不振或抵抗力下降。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把这一族群的小神仙叫做“新娘”呢?黄新娘、蓝眼黄新娘、蓝宝新娘、花豹新娘、老虎新娘﹏﹏﹏确切的答案我也没有,只是从海水观赏鱼开始发展到现在大家都一直习惯这样称呼。也许第一个饲养这些小神仙的人觉得这些与太美丽了,而且乖巧可爱,于是就用了个美丽而幸福的名字“新娘”,这绝对是东方人给起的名字,因为只有东方人才对自己的新娘如此期盼。当然希望你用很好的饲养条件对待这些鱼,一些品种虽然相对好养,但在整个海水观赏鱼中,本类别还是比较娇气的。不认真饲养就会变成“夜夜换新娘”的恶人。
石美人(centropyge bicolor)
说完“新娘”就说“美人”,这些名字把小神仙鱼渲染得更为漂亮了,在众多“美人”中,石美人可谓是最著名的了。目前在市场上出售的石美人,多捕捉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地区的珊瑚海域,也有少量产自我国南海的个体。
产于菲律宾的个体存在着严重的药捕问题,药捕会对于的内脏、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品种不同,造成的损害的程度也有轻重。如粗生易养的雀鲷,即使中了毒,投放到水族箱中多半还是能自我排减的,不久就开始傻吃傻喝,快乐地生活下去。部分和石美人同科的其他小型神仙鱼,在中毒后大多也可以保存生命,却破坏了生殖系统造成终生不育。这倒也没关系,毕竟很少有人研究海水鱼的繁殖。不过,石美人的中毒就要严重得多了。药物侵害了石美人的肠胃组织和鳃耙,故大多数饲养者不是看着它们毒发而死,就是无奈地任其不吃食而饿死。庆幸的是,一些信誉好的销售商会在药捕鱼进入暂养池后,迅速进行药物降解处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中毒的死亡率。
要养活一条石美人,首先是要精心挑选。市场上能见到的个体3--10厘米均有,但一定要挑选最小号的。3--4厘米的个体处于幼鱼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运输过程中所感到的紧迫也很小。小个体由于自身器官更脆弱些,在药捕过程中若不当场死亡,定然中毒不深,能运输到零售市场的自然充满希望。在挑选鱼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鱼的举动,多半中毒过深的个体,均呼吸急促。喜欢逆水游泳,呆滞怕人,而且游泳时的胸鳍不爱运动。这样的个体是不能养活的,一般不超过一周就会死去。如果看到一条石美人在鱼缸里用胸鳍划水畅快地游泳,呼吸平和且并不畏惧你站在鱼缸前面看它,时常还用嘴啄啄这里、啄啄那里。这条便有希望养活,不过还要仔细观察其身上有无白点,以防病原体混入自己的水族箱。
饲养石美人的水族箱要大一些,虽然它们是个子小的神仙鱼,但需要较畅快的生活.空间。饲养水族箱最好不要小于400升水体,而且要礁岩生态缸。这样可以减轻它们的紧迫感,并且石头上长出的藻类和栖息于石缝里的小型甲壳类对石美人来说是具有诱惑的自然饵料。
刚进入水族箱的石美人会迅速躲藏到岩石的缝隙里,并在第一天夜里将水族箱是每一个角落探索清楚。如果没有意外,第二天就会在水族箱中到处游弋了。不过当你在鱼缸前举手投足时,它仍会快速躲藏的缝隙里,只露出小头窥探有无危险。
健康的石美人不出四天就应当对鱼缸外的人不具太大戒心了,并且在石头上啄来啄去。同其他神仙鱼一样,刚进缸的石美人也会和不同种神仙鱼发生轻微的争执,但比较温和。如果水族箱空间够大,即使同种也可以多条饲养在一起。不过要让石美人接受人们提供的食物,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我起初以为,只要I健康的个体,丰年虾是终究会被接受的,但其实不然。野生条件小,石美人是荤素杂食的,人工条件下要先让其吃和自然界一样的东西。这个阶段,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如果空间足够大且生物岩石足够多,即使不喂,也照样可以让石美人活得很好。不过,多数人没有那么大的水族箱。因此,必须逐渐将石美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你喂的饵料上来。
小石美人吃饭需要一些“老师”来引导。我姑且这样认为。在我的饲养记录中,将石美人饲养在单独的水族箱中,或者只有几条鱼的水族箱中,它是很难开口的。只有在热热闹闹的大饲养环境下,它才有可能抢着吃。当水族箱中鱼很多时,投喂的饵料会遭到哄抢,鱼群犹如“炸弹团”。洗劫食物。小石美人就会过来凑凑热闹,看到人家吃了,便也盯着漂浮的食物看,一旦试探地啄上一口,就快要大功告成了。有时食物会被再吐出来,那就下次更换一种,轮番试。如虾肉末、蛤肉、丰年虾、紫菜、石莼和薄片饲料等,我都实验过,最吸引它的是蛤肉末,特别是在大蒜汁里浸泡过的,很是奏效,想是大蒜的特殊气味对它具有吸引力吧。当石美人真的开始大口大口吃东西了,往往是什么饵料都可以慢慢接受的,甚至是薄片或颗粒人工饲料,而且在抢食物的时候很迅速,抢不到时还会愤怒地驱赶雀鲷等小型鱼。
前面提到的饲养小型神仙鱼要保持优良的水质和稳定的温度,主要是为了不让它们患病,正如石美人对氰化物敏感一样,它对水中的任何任何化学元素和药物的添加都有很大反应。几乎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均会引起石美人的绝食。如果是含铜的药物,很快就中毒而死,我饲养过的两条都是已经吃食了,但因为水质问题患病后不治而终。我想这才是石美人最难长时间存活的根本原因吧。
珊瑚美人(centropyge bispinosus)
以前我们管这种小神仙鱼叫蓝闪电,直到很多并非十分蓝的个体被捕获后,人们才逐渐开始使用珊瑚美人这个称呼。珊瑚美人广泛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的珊瑚礁海域里,由于分布太广,造成地域种差异很大。产自印度尼西亚的个体大部分身体都是深蓝色,只有腹部会略微呈现出暗红色的痕迹。菲律宾的个体则大部分身体是金红色,只有各鳍和头部是蓝色的。还有一些品种介于两者之间。很多人认为红色更多的可能是雄性,蓝色多的是雌性。这种鱼的确雄性比雌性漂亮,但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特别是菲律宾南部地区的个体,简直变成了完全金红色。
相信你看了前面介绍就会发现,怎么小神仙这好养的肯定贵,而便宜的绝对不好养呢?我姑且认为这是和原产地捕捞手段有关系,很多廉价的神仙鱼在捕捞上没有采取合理的手段,故损耗率极大。精细的捕捞方式必造成成本的增加,即使产地一样,因捕捞方式不同,鱼的价格也有很大差异。珊瑚美人是小神仙中少数即廉价又好饲养的品种。
既然名字叫珊瑚美人,自然可以和珊瑚饲养在一起,它们不欺负任何品种的珊瑚,对其他无脊椎动物也不是很感兴趣。当一条珊瑚美人在引进后的第二天从躲藏的石头缝隙里钻出来时,就可以训导它吃人工饲料了。它开始有可能并不接受,没关系,饿它几顿就什么都吃了。在生物石数量足够多的水族箱中,即使不刻意投喂饲料,珊瑚美人也会自己找些海藻、微虫抵御饥饿。如果饿到饥不择食了,,它可能去啄软珊瑚。我觉得,只要给水族箱中的鱼提供给饲料,那么珊瑚美人总能抢到一些,不必担心它们会饿死。
通常认为越蓝的珊瑚美人越漂亮,金红色的个体不被看好。但遗憾是,现在贸易中纯蓝色的个体很少见。一些渔场在试验繁殖这种鱼,并通过人工方式维持更蓝的体色。由于这种鱼价格低廉,参与者甚少。
虎纹仙(centropyge eibli)
更精确的名字应当是艾伯氏神仙鱼,还有一些人叫它们老虎神仙。又是一种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地区产量很高的鱼,价格比珊瑚美人还要低廉。如果仔细观察,你会经常在水族商的鱼缸里发现这种鱼的踪迹,从5厘米到10厘米,参差出现。尽量不要购买太大的个体,因为这种鱼的成体不是很容易适应水族箱环境。
如果一开始就用人工饲料喂养新引进的虎纹仙,会招来它们的不理不睬。必须在最初饲养时提供可口的虾肉或丰年虾。3--5厘米的幼体最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需要补充来自生物岩石上的各种小生物“点心”。当虎纹仙逐渐长大后,它可能会开始欺负居住在一起的火焰神仙或火背神仙。建议在与其他小神仙混养时,保持这种鱼处于个体劣势。
很多来自菲律宾的虎纹仙携带有斜管虫,在新鱼抵达后要用25毫升/100升的甲醛溶液进行处理,最好能隔离观察10天左右。细菌和弧菌很容易侵害到这种鱼的嘴,许多鱼到达鱼店后就有明显的疾病症状,如嘴不能闭合,身体上有暗斑或出血。这种情况的鱼一般不能治愈,不要将它引入到你的水族箱中。如果是和黑尾仙一同饲养,它们之间的战争会非常频繁。这两种鱼似乎是前生注定的死敌,不能适应在一起。
虎纹仙有啃咬软体动物的坏习惯,特别是美味的五爪贝,它们虽然不能将五爪贝吃掉,但频繁的袭扰会造成这种双壳动物无法健康生长。对于珊瑚的伤口和海藻的嫩芽,虎纹仙很有兴趣,它们可以从珊瑚的伤口入手,逐步吃掉整株珊瑚,然后再用富含维生素C的海藻嫩芽来开胃。在与珊瑚和海藻同时饲养时,要保证珊瑚的健康和海藻有足够的数量。
花豹神仙(Centropyge potteri)
在国内不容易获得的神仙鱼,从贸易记录上看,这种鱼被输入到日本和德国的数量多过于世界上其他地方引进量的总和。日本和德国爱好者更喜欢用各色的神仙鱼点缀繁茂的珊瑚水族箱。他们研究了怎样能将喜欢袭扰珊瑚的神仙鱼与珊瑚融洽地饲养在一起的方法,这个方法大概是保持珊瑚处于绝对健康的状态,并维持神仙鱼充足的食物来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和我们一样,经常为这种小神仙既难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安然饲养,又不能长期存活在纯鱼缸中而头疼。
和许多小神仙都具有多个名字一样,你也可以叫这种鱼为“花豹新娘”。它产自夏威夷群岛,包括约翰斯顿环礁地区,部分个体还出现在日本南部海域。很多初学者很容易将这种鱼与麒麟神仙(centropyge aurantius)搞混淆,因为它们身上都具有错乱的花纹。麒麟神仙产自马来群岛至南太平洋的海域,获得十分不易,它和花豹神仙的区别实际很大,就身体底色看,花豹神仙身体后部底色为深蓝色,而麒麟神仙全身底色都是金红色的。麒麟神仙很不容易接受人工饲料,自然捕捞数量也很少。在此不特意进行介绍了。
饲养花豹神仙需要良好的水质,并维持硬度与酸碱度的稳定,对颗粒饲料的适应程度不佳,如果用冻鲜类饲料喂养,它们会变得十分馋嘴,不容易再训导它吃其他饲料。不过,用冻鲜类饲料喂养可以解决它们噬咬珊瑚的习性,不但花豹神仙,其他有袭扰珊瑚习性的小神仙鱼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训导它们“保护”珊瑚。
如果水质出现问题,花豹神仙会将身体颜色调节得非常深,有时候甚至变成近乎完全黑色。这个时候必须换水了,最好测试一下硬度和酸碱度。花豹神仙并不十分胆怯,可以同时在一个水族箱饲养多条。一定要给这些小神仙一个宽敞的活动空间,如果饲养水体小于400升,是很不利于长期饲养的。
多彩神仙(centropyge multicolor)
产量很大但很少有人进口的多彩仙,一直被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是很难饲养的品种。它们的最大体长只有6厘米,在早期的观赏鱼贸易中不能保证对这种娇小的鱼格外呵护,到达引进地后也得不到特殊对待,造成死亡率很高。现今,贸易商的运输和检疫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才发现其实这种鱼也是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的。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海域是这种鱼的主要捕捞输出地,它是一种价格适中的神仙鱼。我每次看到的多彩仙都有所不同,这种鱼可以根据水质变化自己的颜色。在完全适合的情况下,体色应当是粉白的并有蓝色的光辉,如果水族箱中的硝酸盐偏高,它的体色就开始加深,从黄色一直发展成褐色,头顶的蓝色色斑块也会变成黑色。水质越差,鱼的颜色越深,当完全发展成褐色的时候,它可能就快要死掉了。如果测得水质指标中氨氮和硝酸盐并不高,硬度和酸碱度也在饲养神仙鱼的合理范围,鱼仍然是颜色暗淡,那可能是这条鱼本身有病了。一些细菌和寄生虫疾病在多彩仙的身上表现并不明显,当发现后,恐怕与已经濒临死亡。所以,注意观察这种鱼体色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处理,是饲养成功的要诀。
它可以接受任何人工饲料,但这种鱼在吃东西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撑死的远比俄死的多。投喂时要注意控制饵料数量,不能它吃多少就给多少。因为个体小,饲养一小群多彩仙在水族箱中并不是难事,如果水质稳定,用不了一年就能看到它们繁殖的景象。
可可仙(Centropyge joculator)
可可仙是大名鼎鼎的小神仙鱼,产自东太平洋的可可岛海域,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绝不低于火焰仙。在前面我说过,如可可岛这样名胜的地方产出的小神仙鱼都要名贵一些,可可仙自然也是身价颇高的鱼。它与廉价的石美人相貌很接近,不知情的爱好者很不理解为什么这种“石美人”如此之昂贵。
说到可可仙,就不能不提一下复活岛神仙,它们两个是近亲,除颜色外,身体形状完全一样。有人认为,复活岛神仙只是将可可仙的黄色部分染成了暗红色。因名可知,复活岛神仙只产于东太平洋上大名鼎鼎的复活岛海域,价格比可可仙还高。
可可仙并不难适应人工环境和人工饲料,只不过对水质要求很高。当然,能够煞费苦心将这种神仙鱼搞到手的爱好者,肯定对水质的维持并不生疏。大多数人是用它来点缀妍丽的珊瑚水族箱。一些名贵的珊瑚配上娇艳的可可仙,自是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那实在太美丽了。
我不知道,这种鱼在没有珊瑚和礁石的环境下能否正常生活。我在贸易中遇到的个体,全部是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我从不敢拿这种名贵的神仙鱼开玩笑,自然是“寻章导据”地去养。它可以接受任何人工饲料,并且在引进后第二天就开口吃东西了。我曾经讲一条用隔离盒养在礁岩水族箱的一个角落里,为了方便售卖。但那条神仙十分紧张,而且不吃东西。特别是照明开启时,紧张得甚至出现抽搐现象。我担心它的安危,终究还是将它放归到达水体中了。如果新引进的可可仙被放养在小于200升的水体中就会很紧张,我觉得它的胆子太小了。为新鱼拍照时不要使用闪光灯,在香港的某水族贸易公司,曾有可可仙被闪光灯吓死的记录。
如果饲养顺利,你的可可仙可以长到10厘米。在原产地有将它和复活岛神仙人工繁殖并杂交的记录,但成功案例十分少。人工个体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日本仙(Centropyge interruptus)
日本伊豆群岛附近的海域的确产出几种美丽的海水观赏鱼,日本仙就是其中最负盛名的。这里要说明,夏威夷群岛西北的中途岛和吴港也有这种鱼的踪迹,国外爱好者通常把它称为蓝新娘。这是一种从外貌特征可以轻松分辨雌、雄的小神仙鱼,雄性的颜色鲜艳,身体前半部呈现红色底色,雌性的身体前半部底色是米黄色或淡橙色的。
自然界的日本仙夫妻成对地出没在水深3--25米的海域,多在岩石间窜梭,不易捕获。所以市价不菲。由于分布的地区接近温带,它们更喜欢低温的水。18--24℃是比较合理的水温度,如果饲养在26--27℃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也绝对没有问题,但不要让水温超过28℃,那很容易造成这种鱼的浮躁,甚至突然死亡。
对于饲料,日本仙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我在引进后的第二天就看见它们大吃颗粒饲料。在水族箱中它们不攻击珊瑚和软体动物,尽可放心饲养。如果有条件,可以让水族箱略高一些,水深超过90厘米时,日本仙的颜色会容易稳固。当用高色温的卤素灯照射时,可以看到鱼身体上璀璨的蓝色星光。
目前没有这种鱼对药物的反应说明,因为我们能获得的个体太少了。最好不要轻易用药物检疫这种鱼,太多冷水域的鱼都有或多或少的药物反应。在国外,日本仙多为成对出售,并有很多业余爱好者正在研究人工繁殖这种鱼,目前进展不知如何。但没有确切的成功案例,我想这和亲鱼获得数量太少有关系。
十一间神仙(centropyge multifasciatus)
是本属中外型最另类的品种,和蝴蝶鱼中的八线蝶很接近。之所以被称为十一间仙,是因为在该鱼白色的身体上恰好有十一条黑色纵纹,第一条穿过眼睛,最后一条在尾鳍基部。在西太平洋地区,十一间仙应算常见品种,但目前贸易中较少见到它。因为这种鱼捕捞困难,它们非常警惕地在珊瑚礁附近生活,一旦有人潜下,则迅速钻到石头缝隙里去。
人们对这种神仙鱼的饲养难易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十分粗生好养,有人则认为根本养不活。这大概又是罪恶的药捕惹出来的事,对于这种警惕的小神仙,不用药物麻醉很难将它们从水中弄出来。如果购买到药捕的鱼,自然不能成活。
健康的十一间仙身体拥有光泽,即使是在条件很差的售卖缸中也会到处寻觅食物。在被引入水族箱后会很快适应环境。一开始可以用冷冻的丰年虾诱导其吃东西,然后逐步调换为人工饲料。当水质不好的时候,十一间神仙身体会略微发黑,这个特点在药捕和疾病鱼身上也体现得很明显。我觉得必须用4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这种鱼,因为它们十分好动,如果生活空间局促,会导致健康程度下降。
我没有试过将两条或多条饲养在一起到底会怎样,只是在检疫过程中曾将多条放在一个水族箱中。它们似乎打斗不是很明显,但有互相排斥的现象,在大型的水族箱中可能更好一些。不过,它们确实攻击珊瑚和软体动物,最好不要和这些动物饲养在一起。12厘米的个体已经足以让它们能和蝴蝶鱼和倒吊类争夺食物,饲养在纯鱼缸中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月蝶鱼属(Genicanthus)
我不得不坦诚地告诉大家,月蝶鱼属的鱼是最难饲养的神仙鱼类别。看看那些经验丰富的饲养者家里的水族箱,你就会发现,那些水族箱中很少有本属的鱼类出现。很多有经验的人都避开这类鱼,因为成功的几率太小了。本属鱼和其他神仙鱼不同,雌、雄个体和颜色差异非常大,不加以注释,许多人会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鱼。但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它们在颜色和形态上都不如其他门类的神仙鱼美丽、有趣。很多初学者看到它们拥有的月牙般的尾巴,认为可能是倒吊类,但当买回家后才发现,它们什么都不吃。一般情况下,这些鱼不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因为它们很喜欢祸害珊瑚,虽然一些小个体的成员被认为是对珊瑚无害的,但真正饲养后才发现,那些品种照样会袭扰软珊瑚的触手。目前没有人能将所有的月蝶鱼都饲养成功,即使有人饲养成功一些常见的品种,它们在水族箱中也不能活很久。原本我不想说这个分类的鱼,把它们尽量边缘化,直至退出观赏鱼历史舞台,这样既对饲养者有好处,也保护了野生个体。本属的鱼毕竟几十年来一直是许多发烧友爱好者研究的对象,这此我想简单地介绍几个品种。实话实说,我饲养过的月蝶也很少有存活1年以上的个体。
蓝宝神仙鱼(Genicanthus watanabei)
雄鱼身体上拥有横向的黑色条纹,被称为蓝宝王。雌鱼没有这些花纹,在头顶上有黑色斑块,被称为蓝宝新娘,蓝宝神仙是本属中最早作为观赏鱼饲养的品种,但几十年来很少有人饲养成功。在我国台湾海峡、菲律宾沿海有广泛分布,不过捕捞时很多鱼一出水面就死了。市场上见到的蓝宝新娘远比蓝宝王多,人们仰慕其清亮的蓝色而将其买回家中。但不论是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还是饲养在纯鱼缸里,它都很难接受你提供的任何食物。
通常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个体要比纯鱼缸中的活得更久一些,可能是由于在生物岩石上生活的一些小生物能为它们充饥。我没有观察到这种鱼吃或袭扰珊瑚的情况,如果愿意就可以将它们饲养在一起。
有些人认为蓝宝神仙拒绝人工饵料和捕捞方式有关系,的确很多来自菲律宾的海水观赏鱼都是药物捕捞的。但产自印度尼西亚或马来西亚的个体也同样存在绝食的问题,这绝不是偶然现象。如果能购买到5厘米以下的个体,或许能成功地饲养下去。我曾经成功地让一小群接受了冷冻丰年虾,那大概有6条,它们被运输过来时就非常活跃。将它们共同饲养在一个200升水槽中,并保持有足够的生物岩石。大概稳定了3、4天的时间,一些大胆的就上来吃食物了。这让我感到很惊喜,于是开始认为如果从小成群饲养会有好的效果。但是后来因为不能再得到那样好的个体,一直没有再进行尝试。
蓝宝王可以生长到14厘米,它们拥有美丽并拉着长丝的尾鳍。雌鱼要小一些,我见过的最大成熟个体也只有10厘米。从来没有听说过它们在人工饲养小有复杂的记录,因为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种鱼不能养活,目前该品种贸易量已有很大程度减小。
拉马克神仙(Genicanthus lamarck )
这种鱼是伟大的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Gaptiste Lemarck)定名的,因此学名和俗名都惯用了他的名字。沾了学者的光儿,这种鱼在本属于中也得到了重视。拉马克神仙是少数被人们成功饲养的本属鱼品种之一,尤其是欧洲人,非常喜欢将这种神仙鱼饲养在自己的大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和本属中其他品种有所不同,拉马克神仙的雌鱼和雄鱼外观十分接近,尤其是幼体,不仔细观察则不能分辨。雌鱼的尾鳍上下具有两条黑色的条纹,雄鱼要比雌鱼小,没有尾鳍上的黑条纹,成熟后的雄鱼尾鳍两端的丝可以生长很长,如燕子的尾巴一般。故这种鱼在香港被称为“拉马燕”。拉马克神仙可以生长到20厘米,是大型的月蝶鱼,饲养时必须给予充足的生活空间,建议不小于600升水,它们不攻击珊瑚和软体动物,可以放心地混养。
一般市场上见到的拉马克神仙都是从菲律宾引进的幼体,以雌性居多,成熟的个体很少见于贸易。可以给这种鱼提供丰年虾或虾肉,起初它们容易接受这种食物;饲养稳定后要保持适当添加植物性饲料。最适合的饲料是含有螺旋藻成分的薄片饲料,如果你够细心,很容易从观赏鱼市场上得到这种饲料。
必须提供一个优良的水质环境,如果硝酸盐浓度高过30ppm,拉马克神仙的燕尾会折断,这个时候必须换水,否则将引发一些头疼的疾病,威胁与的安全。
虎皮燕尾仙(Genicanthus melanospilus )
雄性燕尾仙
雌性虎皮燕尾仙
从个体看,它更应当归为到大型神仙鱼家族中,但它仍然可以和珊瑚和睦相处。雄性的个体身上拥有老虎一样的纵向黑色条纹。雌鱼没有,相貌颇似蓝宝新娘,只是背部呈现淡黄色。实际上,叫这个名字的月蝶鱼有好几个品种。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是最常见的品种,一般从菲律宾出口。印度尼西亚和西印度洋海域出产的个体花纹只延伸到胸鳍一线,也被叫这个名字。产自红海的个体,尾柄末端没有橘黄色斑块,被称为红海虎皮王(Genicanthus caudovittatus)。
任何一种虎皮燕尾仙都是挑战我们饲养技术的鱼,虽然它们比蓝宝神仙容易接受饲料,但疾病的爆发率非常高。我觉得必须用8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这种鱼,给它们充分的游泳空间。毕竟我们得到的都是15厘米以上的个体。
如果能够给予一些新鲜的海藻,它们会更容易适应人工环境。没有的话,用紫菜也能让它们开口。尽量避免和红海骑士吊这样鲁莽鱼类饲养在一起,这些鱼喜欢攻击体态相似的虎皮燕尾仙,虽然很多人实验过将它们与大型神仙鱼共同饲养在纯鱼缸中,但都以失败告终。
倒吊类(Surgeonfish)
不论什么时候,倒吊类都是点缀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最重要的鱼类。它们既不会像神仙鱼或蝴蝶鱼那样袭扰你的珊瑚,也不像鲀鱼那样攻击虾或小鱼,而且它们的尺寸足够大,和小丑鱼或雀鲷饲养在同一个珊瑚水族箱里的时候,能让水族箱里的鱼整体看上去不至于一概小巧精致。因此,倒吊类成为海水观赏鱼中数量仅次于小丑鱼的品种。不论是大型的海洋馆、观赏鱼市场、水族商店还是爱好者家里,我们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倒吊鱼。或许很多饲养者对于倒吊类并不熟悉,只是饲养在自己的水族箱中看它们终日游来游去。你也可能不知道倒吊类到底有多少个品种在市场上贩卖,或把一些其他品种错认是倒吊了。这没有关系,下面我将对这个大类别的海水观赏鱼做以介绍。
倒吊类通常意义上是指鲈形目、刺尾鱼科(Acanthuridas)内具有观赏价值的鱼类。本科中有六个属:刺尾鱼属(Acanthurus),包括粉蓝吊、鸡心吊等;高鳍刺尾鱼属(Zebrasoma),包括黄金吊、大帆吊等;鼻鱼属(Naso),包括天狗吊、独角吊等;栉齿刺尾鱼属(Ctenochaetus),包括火箭吊、金眼吊等;盾尾鱼属(Prionurus),包括了多板盾尾鱼等;副刺尾鱼属(Paracanthurus )在观赏鱼中只有一种,那就是大家熟悉的蓝吊。除盾尾鱼属外,其他五属都是观赏价值很高的鱼类,其中刺尾鱼属和高鳍刺尾鱼属的一些鱼在当今海水水族领域里是相当流行的品种。近年来,分类学家们不断对鱼类分类学从新归整,将刺尾鱼属提升成了一个亚目,称为刺尾鱼亚目( Acanthuroidei)。将近缘的蓝子鱼科(Siganus)和镰鱼科(Zanclus )归入了亚目中,于是蓝子鱼科的狐狸(Siganus vulpinus,狐狸吊)和镰鱼科的神像(Zanclus canescens)也被归入了吊类观赏鱼。这个分类方法确实较以前更为科学,狐狸和神像不论是形态还是习性都和吊类非常接近。因此,目前被称为倒吊类观赏鱼的品种应该包括了8个类别。
在使用汉语的国家和地区里,刺尾鱼科的观赏鱼为何得了“倒吊”这个称呼呢?关于这个叫法的来历有两种传闻。一种是由于这种鱼类全部在尾柄上长有骨刺,在捕捞作业时,鱼网出水后这些与往往由于尾柄刺挂住了网丝而倒挂在网上,又由于它们大多尾柄很细,身体前方呈纺锤形,倒挂的时候如同一枚枚鱼雷悬垂于网上,大头朝下,故得了倒吊的名字。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饲养者根据其科学的分类和英文名字Surgeon(手术刀),把它们称为刺尾鲷或刀鲷。这种观赏鱼最早被引进到我国香港,由于粤语中“刀”和“倒”,“鲷”和“吊”的发音很接近,吊字写起来又比较简单,故久而久之就将刀鲷白话成了倒吊。个人认为这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因为这些鱼确实拥有如手术刀一样锋利的尾柄刺,而倒吊的名字就让我们暂且归功于港人发音特殊的舌头吧。在汉语领域里这类鱼还有一种称呼“粗皮鲷”。这个叫法起源于我国台湾,由于台湾和大陆在动物分类学名称上略有不同,一些鱼类专业书籍上将大陆称的刺尾鱼科另名为“粗皮鲷科”,由此在台湾地区观赏鱼领域里,这些鱼就沿用了粗皮鲷这个名字。粗皮鲷意思是皮肤粗糙的鲷鱼,从形态上讲,倒吊类的鳞片结构和鲨鱼接近,皮肤摸上去如砂纸一样粗糙,这个名字确也很贴切。在英文里倒吊除了被称为Surgeon fish(手术刀)外,一般在标记高鳍刺尾鱼属的品种或在分类学书籍里标记所有刺尾鱼时都使用名词Tang,如果你看到Blue Tang或Blue Surgeonfish两个叫法,实际上都是一种与“蓝吊”。
倒吊类具有观赏价值的品种很多,在全世界至少有30个品种流通于观赏鱼贸易中。还有一些由于个体大小的问题,只限于供给大型海洋馆,从体型方面看,除高鼻鱼属的一些品种可以长到60厘米以上,其他各属的品种多是30厘米以下的小个体,因此非常适合在家庭水族箱中饲养。栉齿刺尾鱼属的品种体型最小,一般都在20厘米以下,很适合400升以下的礁岩生态水族箱饲养。人们认为大多数倒吊都是草食性鱼类,因为它们在大海中成群地啃食岩石上的海藻。但我观察到,所有的倒吊在家庭水族箱中饲养下都是杂食性的,它们甚至喜欢吃丰年虾和虾肉。还有人认为倒吊在自然界能成群地活动,在水族箱中也应当维持互相的和平。这个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在我饲养经历里,所有倒吊都喜欢在水族箱中用它们锋利的尾柄互相攻击,彼此间的杀伤力大过于许多其他品种的海水鱼。
倒吊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目前盛产并出口海水观赏鱼的地区全部有不同品种的倒吊类。有一些品种。如天狗吊几乎分布在东起日本海、西至红海、南到澳大利亚的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至。根据产地的不同,一些同种的倒吊又演化出了形态不同的地域种或亚种,使得对它们的分辨更为复杂。
刺尾鱼属(Acanthurus)
这个类别的品种在整个亚目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一般来讲,个体体长都在15--25厘米之间,它们的幼鱼和成鱼的体色多数有很大差别。这些与的性情都很暴躁,一般在一个少于400升水的水族箱中只能养一条同类品种。
粉蓝吊(Acanthurus leucosternon)
粉蓝吊是刺尾鱼只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它们有蓝色略微发粉的身体,明黄色的背鳍,白色的面颊,还戴了一顶黑色的“大头盔”。很多专业书籍或时尚杂志广告都喜欢用它们的相片做封面,故它们的身价在吊类中也不算低。.
这种鱼一般采集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珊瑚礁海域,少有个体采集于夏威夷附近。就出产情况看,印度尼西亚的个体质量最好。捕捞的个体一般在10--20厘米,由于幼鱼颜色不鲜艳,所以市场上见不到太小的幼体。
粉蓝吊性情暴躁而且非常活跃,当把它放入水族箱中时,它就开始到处乱窜,东游游西逛逛。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几乎看不到它在水族箱中有一刻停歇,睡觉的时候也一样。如果它哪天停歇了,那恐怕是染病或快要死去了。所以饲养粉蓝吊的水族箱必须足够大,至少要300升以上,越大越好。如果用小于100升的水族箱去养这种鱼,你只能饲养一条。甚至不能混养五彩吊、鸡心吊这样的近缘种,因为它们太喜欢打架了。如果在相对小的水体中出现了两条势均力敌的同类或形态相似的品种,“老住户”会马上游过来,拼命的围绕着新来的转圈,然后开始用自己的尾柄刺竭力剐蹭那条鱼。锋利的尾柄刺如同手术刀一样,很快就可以为新来者身上留下许多冒血的伤口,它甚至被剐瞎眼睛,最后死亡。即使是饲养在10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中,也最好把要饲养的数条粉蓝吊同时放进去,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进入先后顺序而引起的强弱之分。粉蓝吊虽然有美丽的蓝色外衣,但那不永久的。如果饲养水硬度和酸碱度不能稳定维持在较合理值的范围内,那么粉蓝色的外衣会很快褪色,数周就能变成灰色或惨白色。为了维持粉蓝外衣的颜色,最好把碳酸盐硬度(KH)稳定在7以上,PH稳定在8.4。食物是否丰富也直接影响到粉蓝吊的颜色,虽然这些馋嘴的家伙更喜欢吃肉(如虾肉、鱼肉),但如果没有植物性食物的补给,美丽的颜色一样会消退掉。我在饲养中常给它们提供一些新鲜的生菜、白菜,有时候还给一些用水泡开的紫菜。这样仍然不够,后来又添加了新鲜的海藻和螺旋藻片,于是保持住了它们美丽的外衣。
食物的合理搭配还直接影响到这类鱼的健康状况,如果我们只给粉蓝吊喂食人工饲料和丰年虾,不久它们的肠胃就会出现问题,鱼看上去越来越瘦,甚至瘦得如同一片复印纸。这是它们那适合消化粗纤维的肠胃在吃了过多大鱼大肉后的不良反应,因此,不要惯坏了你的鱼,最好让它们多吃青菜。依我看,饲养粉蓝吊的饲料比例应当是: 肉类:蔬菜:海藻=1:2:2。这个配方可以让粉蓝吊看上去非常强健而且颜色亮丽。有些个体的鱼很馋,喂过虾肉后就不再吃蔬菜了,没关系,饿它几顿自然就吃了,帮助它忘记馋嘴的坏毛病。
粉蓝吊不攻击和自己体型相处悬殊或形状截然不同的鱼,也不啃咬珊瑚,因此非常适合在有珊瑚的水族箱中饲养。这种鱼很受欧洲人的欢迎,他们的水族箱中总会有一条或几条粉蓝吊。它们还是珊瑚水族箱中可恶丝状藻的杀手,虽然靠它们吃这些藻无法将水族箱清理干净,但对于仰制藻类的再生还是十分有用的。粉蓝吊胆子很大,稍微训练一段时间就可以在人手上取食物吃,它们的游泳速度也很快,是水族箱中的飞速“强盗”。如果和一些觅食速度慢的鱼(如海马、鳗鲡等)饲养在一起,那些笨家伙恐怕要饿死。
五彩吊(Acanthurus nigricans)
五彩吊和粉蓝吊的亲缘关系很近,产量也基本一样。只是因为彼此的颜色差异,粉蓝吊便成了名贵的品种,五彩吊则成了大路货。其实,五彩吊是由六种颜色组成的:红、黄、蓝、白、黑、褐。但错就错在六种颜色的搭配比例上,其中最不鲜艳的褐色占了全身90%的面积,一下子毁了它在观赏鱼爱好者心目中的形象。我不知道有哪些倒吊比五彩吊更为普遍、更为频繁地出现在海水观赏鱼贸易中。尤其是在国内,富饶的南海是全世界这种鱼的主要产地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条五彩吊从海南输送到全国的观赏鱼市场上,不过也有一些个体是从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进口来的。我国产的五彩吊一般都是15--20厘米的成体,印度尼西亚作为赤道附近的珊瑚岛屿国家,是重要的鱼类天然繁殖场,产出的五彩吊多半是幼体,颜色不是很鲜艳。六种颜色中的红、黄、蓝还没有显现出来,不如国产个体更受欢迎。
五彩吊十分好养,和粉蓝吊一样容易适应人工环境,并且十分活跃和健壮。可能是由于颜色不够亮丽而自惭形秽,它比粉蓝吊要低调很多,不喜欢争斗。即使几条被放在同一个不大的水族箱中,也不会战争频繁。有时候也会互相用尾柄刺格斗一两下,不过很快就能平息。在与粉蓝吊的战争中,每次都是五彩吊败北,它们不论身体的强壮还是精神气质都远远比不上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表亲,所以,在小于1000升的水族箱中最好不要同时放养粉蓝吊和五彩吊。
五彩吊对食物的要求不高,也不会因为食物的原因过度褪色。最好保持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的比例相同,因为它们的肠胃也不适合光吃肉。和粉蓝吊一样,它们是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重要的成员。如果饲养一群五彩吊,它们在团体里会产生阶级差别,往往会有一条处于强势地位,统治其他成员。这条“鱼首领”身上的黄色看起来会更鲜明,它比其他成员更活跃,情绪极佳的时候,背鳍后部的红色会十分鲜亮,并时常竖立背鳍展现国王的气质。
红海骑士吊(Acanthurus sohal)
这是一种只产于红海的倒吊类,在整个刺尾鱼属中是列居前位的大个头。由于受到原产地的贸易保护,每年的贸易量不是很多,价格也不菲。它们有着与其他吊类不同的弯月形尾鳍,使其在同类别中游泳速度名列前茅。骑士吊是吊类中少有的“独行侠”,很少结群活动,领地意识十分强烈。
除非是在大型的海洋馆,任何一个家庭水族箱中只局限于饲养一条红海骑士。它们的颜色并不出众,但在水族箱中格外抢眼,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特殊关注这种布满黑色密纹的观赏鱼,也行多少受到了其高昂身价的心理暗示。红海地区由于相对封闭于其他海域,其海水的盐度要比别处高出一些,一般在38‰--40‰,而其他海域海水一般是33‰--35‰.所以。我们应当尽量调配比重在1.025--1.028的人工海水饲养这种鱼,较低的比重也能被适应,只要不低于1.018,这种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正如粉蓝吊在海水硬度过低的时候会褪色一样,比重过低的海水会让红海骑士看上去不那么鲜艳。我觉得它还喜欢更高的温度,至少在27℃的时候,其健康程度要明显好于25℃。为了防止白点虫过度泛滥,如果不考虑饲养珊瑚,建议将饲养水温设定在27℃--28℃,这样与更为活跃。
红海骑士喜欢攻击和它一样具有大月牙尾巴的纹吊(Acanthurus lineatus)和一字吊(Acanthurus olivaceous),所以混养的时候应尽量避开,也可以用体型差异来消除互相间的火药味,如饲养20厘米的红海骑士,则可以混养10厘米以下的纹吊,大的红海骑士从来不屑于欺负体形相差太悬殊的异类。它们也不伤害珊瑚和无脊椎动物,在一个复杂堆砌的大量岩石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庞大的身躯依然能像燕子那样轻盈闪躲开任何障碍物。饲养水族箱一定要足够大,个人认为最小长度也要在180厘米,容水800升以上。如果不给这种鱼提供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往往会造成其绝食,甚至由于紧迫导致死亡。如果挪动水族箱上面的灯或者擦拭玻璃壁,红海骑士都会马上找一个石头洞穴或阴暗角落躲藏起来,露出头看着你的动向。因此,不要和一些性情过于凶猛的鱼混养在一起(如小丑炮弹)。
它们的食物要多一些植物类的粗纤维,以螺旋藻片最好。市面上,一些综合的海水观赏鱼饲料在生产上惨杂了玉米或豆粕,富含大量植物纤维非常适合这种鱼食用。它虽然比较名贵但并不难饲养,只要其他吊类能接受的水质都能接受。吃饱了就终日在水族箱中游来游去,扇动两片三角形的胸鳍。与其说是游不如说是飞,那姿势真的如雨燕掠过农田一样,一起一伏的,匆匆过往却不忘留下一丝痕迹。
纹吊(Acanthurus lineatus)
或叫金线吊,和红海骑士绝对是近亲,除了身上的条纹变成了金黄色和蓝色外,几乎没有其他区别。平心而论,它比红海骑士要漂亮一些。它不只产在红海,南太平洋、西太平洋、印度洋都有它的踪迹,因此,其身价一落千丈,连红海骑士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一般市面上出售的纹吊包括产于我国南海的和产于菲律宾的个体。前者一般是成体,后者多为幼体。这种倒吊胆量非常小,而且脾气十分拧。反正我没有养活过一条成体,个头越大,脾气越大,就是不吃食,而且在水族箱中乱撞,经常头破血流而毙命。就此,成体的纹吊已经很少被渔民捕捞,我国出产的个体自然很少在观赏鱼市场上流通了。产于菲律宾的个体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娇小可爱;也有一定的脾气,饲养时处理不当,一样会造成绝食。
最好能给新引进的小纹吊提供它喜欢的天然海藻吃,如珊瑚石上生长出的丝状藻、海苔或石蒓,待完全适应环境后再补给如果饲料。纹吊对动物性饵料兴趣不大,它们宁愿啃食生长在缸壁上的褐藻,也不肯多吃一些肉食。故给纹吊提供的饲料应当是全素或基本全素,以海水鱼薄片饲料和紫菜最容易被接受。小纹吊如果单独饲养在一个没有其他鱼的水族箱中,一般很难开口吃东西,而且终日处于紧张状态。最好能投放在混养有雀鲷、小神仙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投喂的时候,小纹吊也会跟上去,此时在众多鱼的簇拥和混乱中,它忘记了恐惧,似乎认为这里是故乡大海,于是开始争夺食物。
纹吊在人工环境下很少长得很大,而且经常中途夭折。据我的经验,即使饲养的纹吊完全适应水族箱环境,吃食和运动都正常,其最长寿命也仅14个月。有人认为这跟其特殊的食性有关系,正如神仙鱼中的毛巾(pygoplites diacanthus),由于在自然界中主要吃海绵,而在人工环境下长期喂给饲料,不能充分补充身体所需要的某种只有从海绵中才能摄取的神秘物质,所以最终死于某种器官的衰竭。我查阅很多关于刺尾鱼的科学记录,很遗憾,没有专门提到纹吊(彩带刺尾鱼)食物问题的综合报道,所以至今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倒吊(Acanthurus pyroferus)
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倒吊,由于其成体鳃部为黑色,科学上叫它黑鳃刺尾鱼。又因为喜欢吃大型鱼排泄物中的一些没有被完全消化的残渣,导致香港爱好者给它起了一个恶心的名字“食粪吊”。
黄吊是水族箱中非常好的清洁工,它们会遍寻角落吃掉水族箱中大量的藻类,红藻门的、褐藻门的、绿藻门的照单全收。不过也不是能无极限地清理干净,如果你的水族箱已经长满了令人头疼的褐藻,我还是建议你先换水清理吧。我们用作观赏的黄吊,一般只是幼体,因为只有幼体才有美丽的明黄色。12厘米以上的黄吊,身体逐渐变成了咖啡色,尾巴也从以前的扇形变化成月牙形,而且随着长大,颜色会越捞越深,最终成了一条“大便色”的丑陋鱼。失去了观赏价值。幼年呈现黄色的倒吊类十分多,一字吊、耳斑吊等也如是。我们可以根据鳃的颜色判断,黄吊的黑鳃是从里往外黑的,即使再小的幼鱼,只要打开鳃,黑色马上就让它们露出马脚。
那么黄吊或其他吊幼体为什么会呈现出比成体鲜艳的颜色呢?这很简单,很多动物学的著作都告诉我们鲜艳的颜色是一种警告色,有毒的动物披上这样的外衣可以减少大型掠食动物对它的袭击。幼小的动物为了同样避免成为口中之食,也狐假虎威地披上了更鲜艳的外衣。但黄吊的外衣似乎不仅仅是为了佯装出警告色,它们有时候是一种完全的拟态。其实黄吊的幼鱼不一定都是黄色的,我在做海水观赏鱼贸易时曾见过来自马来西亚的小黄吊拥有蓝色的唇和鳃盖,这看上去很像小型神仙鱼蓝眼黄新娘(centropyge flavissimus)。我还见到过一尾身体前半部呈现乳白色,后半部逐渐变成黑色,并且身上分布了七、八个橘色纵纹的个体,它看上去与小神仙鱼中的虎纹仙(centropyge eibli)一模一样。即使全身明黄的正常黄吊幼鱼,其拟态方式也与其他吊类不同,其他吊类只将颜色进化成了黄色,而黄吊的幼鱼连尾鳍的形状也改不成了扇形。这让它们看上去更像小型神仙,而不像吊类。
所有刺尾鱼为了保持较高的游泳速度来适应群体迁徙生活,都具有月形或三角形的尾鳍。只有剌蝶鱼科(神仙鱼类)的品种由于独居在珊瑚礁领地,不需要长途奔袭才进化出扇形的尾鳍。我们可以看出,黄吊的幼鱼是故意伪装成一些小型神仙鱼的成鱼。那究竟黄吊为什么要这样伪装呢?神仙鱼多半是不具有剧毒的危险鱼,自身颜色也谈不上可以在珊瑚礁中影身的保护色。黄吊的祖先看上了神仙鱼哪一点,让自己的子孙如此去模仿它们?我也不知道。
我想你也会养黄吊,我们用以后的日子里去考察和联想吧。我可以负责地告诉我的朋友,最宝贵的是,即使两条同时饲养在一起也不会终日殴斗得不可开交。
高鳍刺尾鱼属(Zebrasoma)
这个属的品种并不多,常见于贸易的也只有黄金吊、咖啡吊、紫吊和大帆吊四个品种。有人认为大帆吊有两个不同的品种在观赏鱼中出现,那么好,就五种吧。这个属中包含了所有倒吊家族中最耀眼的明星----黄金吊,因此本属的鱼在观赏鱼范畴中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黄金吊(Zebrasoma flavescens)
即使不饲养海水观赏鱼的朋友也偶尔可以顺口叫出它的名字。它是最容易饲养的倒吊品种;它是近乎全球所有海水观赏鱼爱好者都喜欢的品种;它还是最早被豢养的海水观赏鱼品种之一;在全球的海水观赏鱼贸易中,除了公子小丑鱼(Amphiprion ocellaris)外,单一品种数量最大的就数它了。天啊,多少头衔!加上香港朋友为其起的名字“黄金”,一下子让它成为海水观赏鱼中的璀璨明珠。其实它还有一个名字“黄三角吊”,这个名字早期在台湾和大陆被通常使用,主要从鱼的形状上描述了它。由于名字字数多,叫起来绕口,故最终大家都沿用了黄金吊这个时尚的“港名”。
我写这种鱼的时候必须要小心,尽可能地尊重它,因为它的名声远比我要大得多,呵呵。没有几个爱好海水观赏鱼的朋友不曾饲养过这个品种,不论是饲养在礁石生态水族箱中,还是饲养在单纯只有鱼的水族箱中都非常适宜。这种鱼的黄色是黄色系观赏鱼的典范代表,至今我没发现任何一种海水观赏鱼的黄色可以超过它的黄色明亮。即使是淡水鱼中,如果不是人工改良,也不可能呈现出这种没有一点瑕疵的黄色。
黄金吊几乎吃所有人工饲料,只要引进到水族箱中一般马上就能开始进食。从营养上看,含有植物纤维的薄片饲料更适合它,白菜和紫菜也是很重要的营养补充品。它们喜欢吃在水族箱中饲养的各种藻类,火焰藻是最受欢迎的。一条10厘米左右的黄金吊,可以在3天内吃光40平方厘米的一小片火焰藻。如果礁石生态水族箱中有珊瑚因外界刺激而溃烂了一部分,那则成了黄金吊最喜欢的食物。虽然这种鱼不攻击任何珊瑚,但对腐烂的珊瑚虫尸体尤为感兴趣,它们会啃咬珊瑚的伤口,造成更大面积的创伤,直到毁灭整株珊瑚。
我觉得黄金吊更适合饲养在400升以上的大型珊瑚礁生态水族箱中,它们的大小正合适在珊瑚群落中若隐若现,而且富含钙质的水会让它们的颜色看上去更亮丽。最好放养一群,良好的群体等级关系会让这种鱼的行为更为多样化。比如同时放养5条,那么肯定会出现一个强壮的头领,其他与对它畏惧得很,但很依赖。虽然头领经常驱逐弱者或对它们发起进攻,但部落的成员们从来不愿意放弃和头领的亲密关系,总喜欢靠拢在它的周围活动。头领会经常竖立起它高高的背鳍和臂鳍,那是黄金吊最美丽的姿态。喜欢挑衅的部落成员此时往往愿意同时立起鳍,似乎想和头领争个高低,但很快就羞愧地收敛了武装,仓皇躲藏起来。在一个水族箱内的黄金吊群落里,头领可能是雄性的,更多时候是雌性的,因为雌性似乎生长速度更快,个头也不也更大一些。如果从5厘米幼鱼开始饲养,会发现头领并不是固定的。随着年龄和身体的增长,头领至少改选了3次。每一次都是更强壮的个体取代前者。尽量避免在同一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黄金吊,如果要同时饲养,最好在同一时间将它们引入水族箱,如果引入时间有先后顺序,则后来者很容易被前者消灭,别忘了它们也具有手术刀一样锋利的尾柄刺。即使在已经饲养有一条或一群黄金吊的水族箱中再次引进一批,也必须保证新引进的数量要大于原来数量,并确认后来者不比前者小。就算是这样,你还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不是非常幸运,肯定会有某条新来的弱者在次日早晨被前一群体的鱼用尾柄刺“凌迟”。也许可能是两条。剩下个体需要几天的时间才会逐渐融入老群体中。
目前市场上所见的黄金吊绝大多数采集于夏威夷,从经验上讲,我只见过那里产的个体。虽然国内几个版本的鱼类志或图鉴都记载有采集于南沙群岛的标本,但不论是在海南渔民的渔排上还是海水观赏鱼收购商那里,都没有捕获过这种鱼的记录。不但国内,即使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斐济和马来西亚也没有过获记录。也许资料记载确实是真实的,也许这种鱼以前的确在东南亚海域存过,可能灭绝了吧。这让我们对产于夏威夷的种群忧心忡忡,生怕因为我们的爱好而毁灭了这个自然物种。幸好人工繁育技术逐步成熟起来,一些原场地的渔场开始用人工采卵的方式繁殖黄金吊,并逐步将人工个体投放到市场上。黄金吊不能忍受甲醛的刺激,在治疗寄生虫类疾病时不要使用甲醛或稀释产品福尔马林。
咖啡吊(Zebrasoma scopas)
除了颜色,咖啡吊就是黄金吊的翻本。深咖啡色似乎不比明黄色吸引人,于是这种鱼的身价比黄金吊低了四分之三。我们讲了,在倒吊家族里有很多这样的孪生兄弟,由于颜色或产地的差异,一个光芒耀眼,一个名落孙山。如粉蓝吊和五彩吊,红海骑士和纹吊。咖啡吊也是名落孙山的,它既颜色暗淡又产量太多。从澳大利亚到我国南海,从菲律宾到马来西亚,都有这种鱼的分布,仅中国的渔民每年就可以捕获数以万计的个体,观赏鱼市场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于是一些便沦落成了鱼汤的原材料。
黑三角吊、褐吊都是它的别名,但仍然有些观赏鱼爱好者叫不出它任何一个名字,因为在花花色色的海水观赏鱼中,它过于平淡,貌不惊人,一些爱好者虽然经常在鱼店里见到它,却从不问津。其实这种倒吊幼年的时候还算漂亮,至少产于菲律宾的5~6厘米的个体看上去身体从前到后有一个暗黄到黑色的过渡,而且年幼的个体时常可以竖立起自己的背鳍,展示它的非凡气质。
咖啡吊虽然本身不亮丽,但和高鳍剌尾鱼属的其他品种搭配很协调。特别是和黄金吊、紫吊搭配在一起饲养的时候,由于三种鱼体形完全一样,个体大小也基本相同,习性还差不多,很容易在一个水族箱中混在一起,组成一个花色的倒吊群体。如果控制数量得当,非常协调美观。一般建议在搭配上,保持黄金吊数量最多,至少是咖啡吊和紫吊总数的3倍,这样鱼群在对比反差下会更加夺目。如果黄金吊是大明星的话,最佳配角奖一定要颁给咖啡吊。
咖啡吊是本属中最温和的一种鱼,从不攻击其它鱼,同类之间的争斗也非常少。它们和黄金吊一样,可以接受任何饲料,而且生长速度很快。如果水族箱足够大,在6个月里其体长可以从5厘米长到12厘米。当个体越大的时候,颜色越深。饲养到成体后,这种鱼会受到情绪的变化而改变身体颜色的深浅。如果过于紧张,颜色一般成为黑色,当过度兴奋或相互威吓的时候,往往可以将体色调整成近乎白色。
紫倒吊(Zebrasoma xanthurum)
紫吊是本属常见品种中最昂贵的品种,以前认为它们只生活在红海地区,后来科学家又在阿拉伯海、亚丁海峡、斯里兰卡发现了这种鱼的踪迹。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个体基本都是红海产的。红海吊类似乎很孤僻,和骑士吊一样,紫吊多半也独居生活,这使得该鱼成为本属中性情最暴躁的品种,攻击它与和互相攻击的事件屡屡发生。所以,一个不足1000升的水族箱,建议只单独饲养一条。更大的水族箱多条饲养的时候,最好一次投放5条以上。
这种鱼如果和本属的黄金吊、咖啡吊混养,应当保持它的个体最小,群体最少,并相对处于劣势,它们很喜欢欺负黄金吊,并即使在一群黄金吊中只饲养一条紫吊,如果它足够大,依然会追逐驱赶所有的黄金吊,并对黄金吊群体中的首领根根于怀。幼年的紫吊拥有美丽的蓝紫色外衣,明黄色的尾巴,而且在身体上明显看到由不同深浅紫色变化出的数条横纹。有些个体,在8--12厘米阶段,还拥有许多蓝色斑点点缀在头部。随着个体的增长,当体长超过20厘米后,这些花纹和斑点将逐渐消失,身体的颜色也逐渐加深,近乎深蓝色。有时候,成体的颜色可以保持得更为鲜艳,那需要精心地饲养。我觉得在食物中添加螺旋藻或投喂含天然海藻的饲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投喂闻起来散发豆饼气味的饲料,那会让紫吊褪色,变成暗淡的灰蓝色。当紫吊生长到26厘米的时候,它就已经足够大了,很多资料记载这种鱼可以更大,但水族箱中,26厘米是我见过的最大个体。
购买自吊的时候最好挑选年幼的个体,越年幼越好。应尽量避免引进20厘米以上的个体,因为这些成年的鱼脾气很坏,不但喜欢在水族箱中横冲直闯,还不屑于接受人工饲料。暴躁的脾气让它们的身体经常撞击到岩石或玻璃上,造成划伤或骨折;不能接受饲料,意味着将被活活饿死。你将无奈地面对损失。
水中的硝酸盐问题也影响到紫吊的情绪,如果你的海水一直保持着50ppm的硝酸盐含量,就不要饲养紫吊了,紫吊在这种环境中不是绝食,就是疾病频频。15ppm以下的硝酸盐含量会缓解暴躁鱼的压力,并帮助它们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所以要勤换水,如果没安装实用的硝酸盐去除装置,至少要每周换水20%。同时,维持一个较高的硬度非常重要,当dH低于10的时候,紫吊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当dH低于8的时候,很容易突然死亡。我一般将它们饲养在珊瑚水族箱中,维持450ppm的钙含量,将dH稳定在12以上,这样紫吊的身上会发出如丝绒布般的光辉。
大帆倒吊(Zebrasoma veliferum)
确实有两个用作观赏的品种,即大帆倒吊和珍珠大帆倒吊(Zebrasoma desjardinii)。后者比前者的不同在于身体上纵向条纹比较细。头部有不明显的白色花纹,尾巴上也多了一些蓝色的花纹。不论哪一种,我们都简称为“帆吊”,这样比较上口,书写也简易了很多。
这也是一种产量极高的鱼,就其产量,远可以做我国南海鱼类资源丰富的形象代言人。成年的帆吊一般可以达到30厘米,成大群地出没于西南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域里,啃食珊瑚礁上面的藻类。到了水族箱中,则沾染了同种争斗的恶习,因此需要较大的饲养空间,至少600升以上。放养的时候可以饲养一条,也可以饲养5条以上,但绝不要同时饲养两条,以免弱势的一条被杀死。幼年的帆吊很好看,当背鳍和臂鳍展开的时候,体高可以是体长的2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竖立起背鳍的次数越来越少,背鳍和臂鳍的高度与体长比例也逐渐缩小,显得不是很好看。成年的帆吊只有受到刺激或兴奋的时候才展开背鳍,而我们终究不能频繁刺激它,也不容易让它兴奋。因此,往往只有投喂饵料的时候才能看见其再现雄姿。
为了防止帆吊生长速度过快,可以试试只给它们吃蔬菜叶和紫菜,这两种饵料的配合完全能满足其生理机能的正常,而且它非常爱吃,低蛋白的摄入可以尽可能长的保持其乖巧的身姿。它们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只要一般海水鱼能接受的指标都可以接受,不挑食、不胆怯、不容易患病,总之这种鱼十分好养。
天狗倒吊(Naso lituratus)
之所以把这种鱼称为天狗,是因为其面部花纹很像日本歌舞剧中的天狗形象,还有人干脆把这种鱼称为日本吊。天狗吊根据产地不同分成两种,太平洋天狗吊和印度天狗吊,前者非常普遍,每年我国南海和东南亚海域可以捕获大量用于贸易。后者相对稀少,价格也高出了若干倍,它们产于印度洋和红海地区。实际上,印度天狗大量分布在红海区域。西印度洋地区捕捞到的并不大,它和太平洋天狗的区别是背鳍基部是金黄色的,而太平洋天狗吊饰黑色的。因此,印度天狗在香港的名字是“金发吊”。其实就太平洋天狗吊一种看,根据分布地区不同外观也有些许差异,产在夏威夷地区的个体由于尾柄和唇呈现出红色,而不是橘红色,在同品种中最美丽。
天狗吊可以长到40厘米以上,是大型观赏鱼,而且生性活跃,除非死去,否则必然终日游来游去。最好用容积1000升以上的大型水族箱饲养它们,否则天狗吊容易被郁闷坏,这种大型倒吊拥有两对尾柄刺,刺的比例比其他吊类大得多,看上去如悬挂下倒钩的鱼雷,料想其互相打斗应十分凶猛吧。然而,我饲养的经历里,其打斗现象并不像其他吊类那样频繁,我同时饲养过6条,也曾经只在一个水族箱中饲养两条,我觉得,只要同时饲养的两条身体比例不是太接近,基本上不会有大问题。即使发生战争,也多是互相的威吓,不真下死手。那两对尾柄刺可能更多地是用来防御大型掠食动物袭击的,在海洋馆中即使将大群的天狗吊放养在拥有鲨鱼和巨型石斑鱼的水池中,也基本不会被吞食,也许鲨鱼的确害怕那锋利的倒刺卡住了自己的喉咙。从形态上也能证实天狗吊的尾柄刺更多是用来防御而不是进攻,可以发现,许多倒吊类的尾柄刺都是无色透明的或和身体尾部颜色融为一体,而天狗吊独独在尾柄处呈现出全身最亮丽的颜色,或红色、或橘红色、或明黄色。我们知道宝剑藏锋,用来杀人的刀是必都要好好隐藏起来,不可以拿出来到处炫耀。。很多吊类借鉴了这一点,如黄吊和咖啡吊,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它们的尾柄刺在哪里,它们的利器真的是用来消灭竞争者的。而天狗吊整天耀武扬威地挥舞着自己的4把“钢刀”在大海中漫游,想必是在告诉掠食鱼类:“别吃我,会割破你喉咙的”。就此,我曾综合思考了一下倒吊类关于尾柄刺使用的问题,果真是尾柄刺隐藏得越好的品种攻击性越强,尾柄刺部分用明显的警告色标识出来的品种,往往攻击性很弱。
天狗吊对食物从不苛刻,我一般给它们吃鱼肉碎屑和白菜叶,当然任何海水鱼专用饲料对它们都是适口的。我之所以不使用人工饲料,是因为天狗吊个体大,食量也大,专用饲料相对价格较高,长久喂养不起。不仅是天狗吊,我在饲养狐狸鱼和大帆吊的时候也用这种廉价的饲料,这些家伙太能吃了。
饲养天狗吊最合理的引进尺寸是15--20厘米,过小的个体往往还没有长出鲜艳的颜色,看上去十分灰暗,而且人工环境下发色很困难。成年的个体一般不要引进,特别是雌鱼,在大海中生长到适婚年龄,其往往拥有一个成熟的卵巢,这些卵陪伴鱼度过水族箱生涯,它们仍然会继续成熟,但水族箱环境不能让雌鱼把它们顺利产出,于是较多的雌鱼最终会死于卵巢坏死。如果从亚成体饲养,受到环境影响,一般雌鱼的性腺不会发育起来,不会有后来的腹胀而死。留下那些“年轻的妈妈”在大海中为我们产“天狗宝宝”把,我们只从“青少年”养起。
独角吊(Naso unicornis)
又称长鼻天狗或独角兽。在Naso家族中,长长鼻的成员非常多,它们大多都可以生长到60厘米以上,有些可以接近1米。"独角吊"这个名字被广泛地用在这类鱼的身上,我们要谈到的这一种是我认为唯一适合家庭水族箱饲养的种类,至少我饲养过的一般只有40厘米。它的饲养注意事项和天狗吊完全一样。
在水族市场或水族商店里可以购买到的都是独角吊的幼鱼,有些只有3厘米长的稚嫩小角,有些根本还是平头。这种鱼的角只有在其体长超过25厘米时才从头前方刺穿出来,并随着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在水族箱中饲养的个体,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一般角只能生长到5--8厘米,有些甚至根本长不出来。我一直不明白这种鱼生长一个锥形的角在头顶上到底有什么用?同样拥有相同形状的鱼,如箭鱼(Xophias gladius),它头前方的长箭是由变异的上颚演化而来的,用于高速游泳时冲撞金枪鱼群的,如古代亚平宁半岛上骑士手中的矛。箭鱼把用长箭击昏的鱼吃掉,显然这种衍生物是用于来帮助捕猎的。再如角箱鲀(Lactoria cornuta),在头顶和臂部各由背鳍和臂鳍演化出了两条坚硬的角刺,这些器官对于它来说是防止被大型鱼吞食的武器,配合该与四方形的身体,使其看上去如同一个从任何角度都难以下咽的蒺藜果。独角吊是草食鱼类,不会像箭鱼那样攻击小鱼群,因此角的作用不具有同性。
如果说角是用来和角箱鲀一样防止被大鲨鱼吞食的,那为何有幼鱼无角,只有成年后才逐渐长出来呢?幼鱼不是更容易被其他鱼吃掉吗?故,与角箱鲀的进化原因也不一样。在整个动物界里,偶蹄目中有角动物的犄角倒和独角吊的生长规律很接近。如:鹿,同样是食草动物,同样长大了才有角,但鹿角的最大价值是保证繁殖期雄性在争夺配偶时相互之间的炫耀和格斗。我从来没有看到独角吊用角格斗,不论是水族箱中的、海洋馆的、野生的还是国家地理和BBC潜水拍摄的。那究竟角的作用是什么呢?不知道,慢慢想吧。
火箭吊(Ctenochaetus tominiensis)
这是一种很少见到的吊类,相貌不出奇,价格也十分低廉,也就是因为这两点,造成进口量十分少。我前后饲养过3条,一条2周后就夭折了,剩下的两条中的一条放养在60厘米长的水族箱中,一条被放养在200厘米长的水族箱中,后一条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为什么说不知不觉呢?因为它本来就很少抛头露面,有时候3、5天不见踪影,某日喂食时又突然出现,所以直到我觉得好久没见到过它了,才判断它正式失踪。
这是一种羞涩的鱼,它们胆子很小,由于引进的个体多半都是8厘米以下的幼鱼,更容易被其他鱼欺负。幼年的金眼吊颜色很平凡,褐色或咖啡色,和大多数吊类在一起很不起眼,如同一个丑小鸭。直到它成长到10厘米以上的时候,眼睛才变成了金黄色,如同戏台上的齐天大圣“火眼金睛”起来。成体身上的颜色也逐渐变得明亮并富有光泽,有的还布满乳白色的浓密斑点。
它们虽然不挑食,但由于胆子小,混养时不容易抢到饵料。最好和温顺的小型与一起饲养,并精心饲喂。和火箭吊一样,它们也喜欢捉弄一些美丽的珊瑚,所以要格外注意。我没有在同一水族箱中饲养过两条,不知道会不会打架,估计会吧,因为它们的尾柄刺隐藏得非常好。
金眼吊(Ctenochaetus strigosus)
这是一种很少见到的吊类,相貌不出奇,价格也十分低廉,也就是因为这两点,造成进口量十分少。我前后饲养过3条,一条2周后就夭折了,剩下的两条中的一条放养在60厘米长的水族箱中,一条被放养在200厘米长的水族箱中,后一条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为什么说不知不觉呢?因为它本来就很少抛头露面,有时候3、5天不见踪影,某日喂食时又突然出现,所以直到我觉得好久没见到过它了,才判断它正式失踪。
这是一种羞涩的鱼,它们胆子很小,由于引进的个体多半都是8厘米以下的幼鱼,更容易被其他鱼欺负。幼年的金眼吊颜色很平凡,褐色或咖啡色,和大多数吊类在一起很不起眼,如同一个丑小鸭。直到它成长到10厘米以上的时候,眼睛才变成了金黄色,如同戏台上的齐天大圣“火眼金睛”起来。成体身上的颜色也逐渐变得明亮并富有光泽,有的还布满乳白色的浓密斑点。
它们虽然不挑食,但由于胆子小,混养时不容易抢到饵料。最好和温顺的小型与一起饲养,并精心饲喂。和火箭吊一样,它们也喜欢捉弄一些美丽的珊瑚,所以要格外注意。我没有在同一水族箱中饲养过两条,不知道会不会打架,估计会吧,因为它们的尾柄刺隐藏得非常好。
副刺尾鱼属(Paracanthurus)
这个属只有一种,那就是大家熟悉的蓝吊,美国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唠叨多莉的扮演者。
蓝吊(Paracanthurus hepatus)
一种被认为最蓝的蓝色鱼。这种鱼在我国台湾海峡地区有大群的分布,包括我国西沙、南沙,菲律宾海,印度尼西亚都有大量出产。以前这种鱼身价平平,随着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全球公映,2005年后该鱼受到欧美爱好者及孩子们极力追捧,东南亚供应商们忙于出口,价格一路攀升,国产的蓝吊身价也随着水涨船高。这种鱼的确很漂亮,多花一些钱还是值得的。
饲养蓝吊最好挑选小个体的,市场上从5厘米到25厘米的个体都可以见到,但你会发现它们的售价是一样的,甚至小的要比大的更贵。大蓝吊不但颜色比幼体暗淡了一些,而且非常不容易接受人工环境。尤其是15厘米以上的个体,它们在运输过程中有一半可能死在路上,这很可惜。到达目的地的鱼也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有些会平躺在水族箱的底部一动不动,甚至连鳃都不动。这是蓝吊特有的假死现象,一般2小时到4小时可以恢复在水中游泳。即使开始活动了,成年的蓝吊仍然非常胆怯。一有动静就扎到一个角落里一动不动了或再次平躺下。我曾经在为新鱼过水的时候,不小心碰撞了一下过水用的泡沫箱,激起水波,竟然有一条蓝吊被吓得竖直窜到水面。然后乱撞箱子四壁,最终气绝而亡。似这样被活活吓死的成年蓝吊会时常出现,而幼年蓝吊的转运和饲养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不幸的事情。
蓝吊一旦适应了环境就很容易饲养。它可以接受多种人工饲料,也非常喜欢吃白菜和紫菜。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最好用含有天然海藻成分的饲料喂养,否则易褪色或患头部穿孔病。尤其是头部穿孔,几乎每条20厘米以上的蓝吊都会患有。有的很轻,只是鼻孔变大,面部轻微褪色;有的十分严重,这个头部的蓝色皮肤都脱落了,露出白色的骨骼和肉色的伤口。这种病即使治好了,鱼也无法恢复本来面貌。
有效控制蓝吊疾病的办法是经常换水,至少每周坚持换水10%。保证水中的氨含量为0,而且水必须清澈透明。给蓝吊足够的生活空间也很重要,至少要150厘米的水族箱才能饲养下能生长到20厘米以上的蓝吊。可以任意选择饲养蓝吊的数量,它们互相间几乎不打架,但最好不要只饲养一条。我的经验是:只饲养一条的时候很容易因孤僻而绝食,或患消化系统疾病而死亡。此外,蓝吊在被捕捞的时候会竖立起所有的鳍,因此在捞起来经常挂在网上难以摘下。最好的捕捞方法是用水瓢、小盆或无结网。
狐狸鱼( Foxfish )
狐狸鱼是和倒吊类很近缘的品种,在分类上它们被定义为蓝子鱼科(Siganidae),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其中狐面狐狸蓝子鱼(Siganus vulpinus)是非常常见的观赏鱼品种。狐狸鱼是杂食动物,在自然界中大多以海藻为主要食物。人工饲养情况下,它们更喜欢吃含蛋白质很高的动物性饵料。这类与一般可以生长到20厘米以上,属于中大型观赏鱼。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饲养一群,它们非常喜欢在水族箱中成群活动。
所有的狐狸鱼都是十分好饲养的品种,它们具有强健的身体和广泛的适应性,对饵料和生活空间要求都不高。一般情况下,只要水中的硝酸盐含量低于300ppm,它们就可以很好地生长。在我国南海可以大批量地捕获到许多品种的含狐狸鱼,因此这些鱼在国内市场上十分廉价,在许多初学者家中都可以看见到它们的身影。体长10浪漫以下的幼体狐狸鱼在国内很难捕获到,一般要通过菲律宾或印度尼西亚进口,这些小家伙十分受到爱好者的欢迎,很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成年的狐狸鱼虽然不伤害无脊椎动物,但它们生性活泼而且强壮有力,有时候会破坏水族箱中的岩石景观。
饲养狐狸鱼最好的饵料是含有海藻成分的薄片饲料,如果长期投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肉类,会让它们患上消化不良。如果每周能给狐狸鱼提供一次新鲜的生菜或白菜,对它们的健康非常有好处,狐狸鱼是很胆怯的鱼类,它们会在运输过程中会呈现出假死状态,整体与的颜色会调整得如同腐烂了一样,然后一动不动地平躺在水底,不要错误地把它们扔掉,放入水族箱后会很快恢复过来。狐狸鱼是群居动物,最好成群饲养;如果不能成群饲养,也要和其他鱼群混养在一起。它们害怕孤独,如果一个水族箱中只有一条狐狸鱼而没有其他鱼,它会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进食和运动都不会很活跃。
狐狸鱼的背鳍具有几根坚硬的荆条,在被捕捞出水后,这些荆条会一直竖立着,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不要让这些荆条扎伤了你的手指,巴西荆条是有毒的,虽然这种毒素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却可以给你剧烈的疼痛感。
普通狐狸鱼(Siganus vulpinus)
普通狐狸鱼应当是最常见的狐狸鱼了,它还是最常见的海水观赏鱼之一,我相信很多爱好者都饲养过这种鱼,它们真的廉价而好养。普通狐狸鱼分布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海域,在我国南海有大量分布,目前市场上见到的个体十有八九都是来自我国南海的。通常贸易的个体在15--25厘米之间,很少有太小的个体。
普通狐狸鱼具有美丽的黄色身体和如同狸猫一样的黑白花纹的脸, 这让它们在海水观赏鱼领域里经久不衰。饲养它们的水族箱最好不要太小,如果容积小于200升的话,就会给它们带来紧迫感。普通狐狸鱼是很温顺的鱼类,它们从不攻击其他鱼,互相间也很少发动进攻,即使偶有冲突,也无非相互炫耀一下了事。这使它们成为最大众化的鱼类,无论饲养什么鱼,似乎都可以搭配两条普通狐狸鱼在一起。
薄片饲料、颗粒饲料、冻鲜饵料都可以拿来喂养普通狐狸鱼,但最好使用含有植物成分高的类别,这样对鱼健康有好处。如果愿意,可以经常给它们一些新鲜的白菜叶吃,它们非常喜欢这些食物,而且可以吃很多。普通狐狸鱼的排泄量很大,需要很强大的过滤系统来处理饲养水,并且要经常清洗过滤棉。在受到惊吓或休息的时候,普通狐狸鱼会将身体的颜色调整出大理石一样的花纹,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它们借此将自己掩饰在错乱的岩石周围。它们虽然不伤害无脊椎动物,但20厘米以上的成体非常喜欢啄咬珊瑚的伤口,因此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饲养时,需挑选个体小一些的。
和倒吊类一样,当水的酸碱度低于8.0时,狐狸鱼很容易患白点病,这种疾病非常让人头疼。因此,要经常检测酸碱度,并将其维持在8.2--8.4。狐狸鱼对化学药物不是很敏感,可以用常规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它们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也很强,比重可以在1.015--1.028之间,如果体表有寄生虫,可正常使用淡水浴治疗。
东印度狐狸鱼(Siganus magnificus)
顾名思义,这种鱼只分布在东印度洋,实际上它们只能在印度半岛半岛东岸附近和新加坡等地捕捞到,因为捕捞数量有限,它们要比普通狐狸鱼昂贵许多。其实,它们的颜色要比普通狐狸鱼逊色很多,身体的大部分灰色暗淡。
大多数人喜欢把这种鱼养繁茂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用作稀有物种的展示。但最好能提供一个大一些的礁岩水族箱,因为它们可以生长到25厘米,如果空间太了,是很难快乐生活的。薄片饲料依然是最合适的饵料,它们除了颜色和普通狐狸鱼有所不同外,习性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它虽然稍微名贵一些,但是很容易饲养的品种。
双带狐狸鱼(Siganus doliatus)
双带狐狸鱼也被称为大瓮蓝子鱼或臭督鱼,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狐狸鱼,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我国南海一样能大量捕获到。和普通狐狸鱼比起来,它并不是很美丽,所以在观赏鱼市场上出现的频率不多。
它们拥有如兔子一样的嘴,终日在石头和沙子上啃食海藻,在自然界中成大群活动,摄食大量的藻类,将大片大片的岩石清理干净。在水族箱中,它们也是很好的清洁工,如果你的水族箱正受到丝藻类的侵害,那么只需2~3条双带狐狸就可以把它们清理干净。你可以完全用菜叶和海藻喂养这种鱼,但它们如果尝到了肉的味道,就会变得很嘴馋,喜欢去抢夺其它鱼的肉食,而不喜欢再为你清理岩石上的海藻。最大的双带狐狸鱼可以生长到23厘米,一般贸易的个体在15厘米左右,它们也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品种。
海神像( Moorish Idol)
几乎所有的爱好者都在初期养死过一条或几条海神像,此鱼被大多数人称为根本养不活的花瓶鱼,出售神像的经营者也成为欺骗初学者的骗子。难道这种美丽的鱼就真的不能在人工环境下饲养吗?
海神像又叫镰鱼(Zanclus canescens),属鲈形目、刺尾鱼亚目、镰鱼科,是该科的唯一品种。因为它的特别和美丽,成为经久不衰的观赏鱼品种。黑、白、黄三大色块,明快的色彩,幽雅美丽的游泳姿势,和镰刀一样高高树立的背鳍,透出了一种不凡的气质。其英文名字为Moorish Idol,意思是摩尔人的偶像或战神,据说是早期饲养这种鱼的欧洲人认为这种鱼的面部很像那些被作为巫师处死的摩尔人,因而给它们取了这个名字。还有人认为这种鱼的名字的由来和它们的产地有关系,公元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经新大陆到达菲律宾群岛,并以菲利二世的名字命名为菲律宾,并将当地的土著称为摩尔人。由于当地海域出产大量这种美丽的海水鱼。菲律宾人十分欣赏它们,于是这种鱼得名摩尔人的偶像。我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正解。
将神像单独饲养在纯鱼缸中很难开口吃东西,多数都要饿死。如果放养到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的开口几率会大大提高。如果饵料的营养不达标,也很容易死去。在饵料中添加一些螺旋藻片的粉末,并且保证每周喂两次活的蛤蜊肉,如果条件允许,在饲养缸内放些新鲜的生物岩石,让神像们去啄食上面的小生物。这样饲养,神像可以长得很肥硕,而且背鳍末端的丝长得很长,最长的大概有30厘米。有些人说,我照此投喂了,它们依旧不吃东西。那可能是你的鱼太孤单了。
神像是群居鱼类,在大海中成群的活动觅食,抵御天敌。在人工环境下,如果达不到一定的群落数量,就会非常紧迫,不但不吃东西,还会很快死去。在一个神像的群落里至少要有5条,否则它们仍然不容易开口。在群里里也会有战争,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它们互相地追逐撕咬,别看它们嘴小,牙齿十分锋利,经常会造成遍体鳞伤。最终会有一个首领出现,首领可以维持群体中的平衡。首领一般不是最大、最强壮的,因为在人工环境下,它往往最后适应环境。通常个头适中,鳍最完整的个体占有绝对优势。在纯鱼缸里,首领会首先进食;在礁岩水族箱中,首领会带领着手下们啄啄这里,啄啄那里。如果将首领捞出,整个群落就会陷入恐慌中,可能几天不进食。整个群落如果不发生意外,首领肯定活的最久。当群落损耗的只剩下3、4条的时候,大家就都绝食了,慢慢相续死去。
维持一个较高的硬度对饲养成功也非常重要,最好用换水和添加石灰水的方式将硬度控制在7--14°dH,酸碱度要保持在8.2--8.3之间。如果不能达到,它们一样会绝食。硝酸盐含量要尽量维持在10ppm以下,虽然在硝酸盐高达100ppm的水中神像仍可以活着,并且吃东西,但没多久它就可能突然毙命。
很多人是不相信神像会吃珊瑚的,根据我观察,诸如榔头、气泡这样有硬骨头的珊瑚,神像是从不伤害的,甚至是小水螅体珊瑚(SPS)的大部分品种。但鸡头目的一些品种就不乐观了,我后来养的神像的确将一整块软手指珊瑚从石头上啄下来,它并不吃,只是盲目的伤害了这簇珊瑚。皮革也经常被神像骚扰,弄得不能完全开放。只是骚扰也就罢了。神像的确会吃珊瑚,主要的品种是纽扣珊瑚和脑珊瑚。对于小的纽扣珊瑚来说,神像可以很轻松地将其从石头上啄下来,然后咬扁吞掉。虽然神像的形象一直很优雅的,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口中有尖利的牙齿。这些牙齿可以咬破各种脑珊瑚的体表,然后撕下一块吃掉。小而嫩的八字脑珊瑚是最容易被伤害的对象。还有一些神像是有个性的,喜欢吃五爪贝的外套膜,虽然在我饲养过的神像里只有2条有这样的爱好,但很难断定你养的那条是否也有这个嗜好,所以最好不要和五爪贝一起饲养。一些神像还喜欢吃藻类,不过为数不多,这其实是个好现象,吃藻类的神像一般更容易饲养。
国内市场上见到的神像大多捕捞于我国南海,每年的捕获量相当大,一般个体在15厘米以上。少数个体从菲律宾进口,和大多数海水观赏鱼一样,进口的个体一般是幼体。虽然幼体很容易开口,即使不成群饲养也能接受食物,但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
神像是一种对药物敏感的鱼,又十分容易患寄生虫疾病,因此这也是饲养起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对于含有甲醛的药物,它们是不能接受的,只要其他鱼治疗的一半剂量就可以让神像丧命;其次,它们对含铜药物的忍受能力也只有0.15ppm,甚至更低,高出这个剂量一般就中毒死亡了。所以,在为神像治疗寄生虫疾病的时候最好使用淡水浴等方法。我觉得必须将饲养神像的水质和温度严格控制好,从最大程度上减小它们患病的几率。
蝙蝠鱼( Batfish)
蝙蝠鱼也被称为燕鱼或蝙蝠燕,它们是指白鲳科(Ephippidas)、燕鱼属( Platax)的几种观赏鱼。这些鱼的成年个体可以生长得很大,一般在40--60厘米。在大海中集群行动。它们的幼体拥有超长的背鳍和臂鳍。看上去很像蝙蝠或燕子的翅膀。蝙蝠鱼类没有鲜艳的颜色,它们多是灰黑色的,人们饲养它们主要是为了欣赏其夸张的体态。所有的公众海洋馆都饲养这类与鱼,它们非常适合饲养在大型水池里,当成群游泳时,能给人震撼的感觉。
这类鱼全部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一般容易采集到,所以价格不是很贵。通常作为观赏鱼贸易的个体是10--20厘米幼体,成体被输往海洋馆。它们是纯粹的肉食动物,喜欢新鲜的鱼虾肉,当生长到20厘米以上后开始吞食小鱼。在人工环境下,蝙蝠鱼可以接受多种饲料,特别是幼体对食物的需求量非常大。它们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在硬度处于8--12° dH,酸碱度7.8--8.4之间,水温20--30℃,硝酸盐含量小于400ppm的情况下能良好地生长。如果提供优良的水质和较高的温度,可以生长得非常快。
饲养这种鱼需要很宽阔的水族箱,由于身体高度很大,水族箱的高度不可小于80厘米。最好用600升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它们,否则会因为空间狭小而造成身体畸形。虽然它们不伤害无脊椎动物,但很少有人将其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因为它们能吃能长,很快就具备摧毁岩石造景的能力。如果饲养得合理,20厘米的幼体,在2年内可以生长成为50厘米以上的成体,在饲养前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蝙蝠鱼类对药物和淡水没有不良反应,在治疗疾病时可以使用多数药物,也可以接受淡水浴,在20厘米以下的幼体期间很容易患肠炎和消化不良,应尽量保证饵料的清洁,并维持稳定的水温。如果大批量育成,最好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和少量呋喃类药物,预防肠道疾病发生。
目前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可以人工繁育这种鱼,它们的产量很大,贸易中的10厘米以下的幼体都是人工繁殖个体。它们更容易饲养,而且从小就能接受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多种海水鱼饲料。看一条小蝙蝠鱼如何在你的水族箱中成长为40厘米的大家伙,也是很快乐的事情。
长蝙蝠( Platax teira )
长蝙蝠是最常见的蝙蝠鱼品种,它们在体长10厘米的时候,体高就可以达到30厘米左右,这让其看上去十分怪异,很容易吸引爱好者的眼球。东起日本、西至阿拉伯海都可以发现的踪迹,主要捕捞地区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我国南海。目前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渔场可以批量人工繁育该品种,这些人工个体极大地充实了贸易市场。长蝙蝠可以生长到45厘米,成年后它们的背鳍和臂鳍逐渐回收,最终身体变成浑圆的盘状。
最好成群地饲养长蝙蝠,饲养数量不要小于2条,在没有同类的水族箱中,它们很容易感到恐惧而造成绝食。通常在为新引进的长蝙蝠进行检疫时需要使用多次淡水浴,它们大多携带有寄生虫。最好隔离1个月以上再放入你的成熟水族箱中,以免对其他鱼造成交叉感染。可以使用各种饲料喂养它们,如果每周可以提供1--2次鱼肉吃,它们可以生长得很快。在情绪不好或患有疾病的时候,长蝙蝠会将全身调节成黑色,当情绪稳定身体健康时,它们的颜色会逐渐变白,可以明显看到身体前部的两条灰色纵向条纹。
长蝙蝠是非常温顺的大鱼,它们从不攻击不能吃掉的鱼类。除了一些体长小于10厘米不可以共同饲养外,其他品种皆可混养。一些机敏而凶猛的小鱼(如雀鲷、蝴蝶鱼等)喜欢啄咬蝙蝠鱼优雅的鱼鳍,笨拙的蝙蝠鱼却拿它们没有办法,在混养是应当尽量避开。
圆蝙蝠(Platax orbicularis)
圆蝙蝠的幼鱼没有长蝙蝠那样高耸的背鳍,它们的身体比例并不很夸张,通常体长10厘米的个体,体高为15厘米左右。在幼年阶段,这种鱼呈现出咖啡色,看上去如同一片枯萎的叶子,这可能是一种保护色,因为它们的幼体在红树林中成长。从我国南海到红海地区都可以捕捞到圆蝙蝠,但由于欣赏价值不高,其在观赏鱼贸易中并不常见。
成年的圆蝙蝠可以生长到50厘米以上,身体呈灰白色,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因为它们可以在红树林、河口地区生活,所以对水的硬度、酸碱度、盐度具有很广的适应能力,一般建议使用比重1.018的海水来饲养,这样可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圆蝙蝠没有长蝙蝠生长快速,一般需要3年以上才能完全成熟。
红边蝙蝠( Platax pinnatus)
红边蝙蝠或称弯鳍蝙蝠,它们的幼体无疑是蝙蝠鱼家族中最美丽的品种,在漆黑的身体边缘镶嵌有一圈红色的窄边,将其美丽的曲线勾勒出来。因此,它们的价格很高,一般是其他蝙蝠鱼的5--8倍。这种鱼主要产自菲律宾和日本海,捕捞量不大,而且不能人工繁育。因此,贸易个体并不多。
红边蝙蝠鱼的美丽仅局限在15厘米以下的幼体身上,当它们逐渐长大以后,美丽的红边就会消失,身体颜色也逐渐成为灰白色,如果饲养得当,这个过程只需要半年。所以,有的爱好者认为花重金购买一条红边蝙蝠是非常不值得,如果它们不健康,则很容易死去,如果很健康,很快也就不美丽了。
红边蝙蝠不是很容易饲养的,特别是幼体,它们太瘦弱了。和其他鱼饲养在一起的时候很难抢到食物,最好单独饲养。要保证水流不是很强,否则会让它们无法自由活动。在饲养初期要用冻鲜的鱼虾肉喂养,直到完全适应人工环境后,才能逐渐训导其进食人工饲料。不要让10厘米以下的幼体饥饿超过1周,它们是很容易被饿死的鱼。对于幼体,应尽量避免使用强烈的化学药物,如硫酸铜或甲醛,它们有时候会因为不能承受过度刺激而死亡。它们在光照太强烈的水族箱会感到不安,特别是幼鱼的生长,更需要幽暗的环境,不要将其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鲹(Trevally)
鲹科(Carangidae)中的鱼类多数都是大型经济鱼类,只有很少的几个品种的幼体可以用来观赏。其中主要是丝鲹属(Alectis)的品种和无齿鲹属(Gnathanodon)中的一个种。虽然我们可以在公众海洋馆里看到其他品种的鲹,但那些品种都不适合在家庭水族箱里饲养。
鲹类是最难运输的观赏鱼,它们对水中的氨非常敏感,而且暴躁、高度耗氧,通常有很多的鲹鱼在运输途中死在塑料袋里。一般只有20厘米以下的个体才能到目的地,而且必须用很大的塑料袋装很多水,让其尽量放松。故这类与的运输成本十分高。它们是群居鱼类,喜欢大型的集体生活,如果单独饲养一条,成活率很低。鲹类非常活泼,每天不停地游泳,必须用长度在150厘米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饲养水体不要小于800升。如果饵料充足,它们可以生长很快,直到被水族箱的大小所制约而停止生长。
鲹类是肉食性鱼类,它们喜欢的食物是新鲜的鱼、虾肉。如果经过训导,也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但要保证饲料中含有充足的动物性蛋白质。在自然环境下,鲹鱼很少患疾病,它们非常强壮。但到了人工环境,因为空间狭小,细菌感染和过度肥胖是困扰它们的重要问题。给水族箱安装造浪泵或用一个强大的水泵来增进水流,对饲养鲹鱼非常重要。必须让它们得到充分的运动,如果水流过于平缓,它们会非常容易死亡。
鲹鱼对水质的要求并不高,但需要保持经常换水,新水可以促进它们更快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加自身的抵抗力。虽然它们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还是建议将比重控制在1.020--1.028之间,过高或过低的比重都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2--28℃,夏天时尽量要避免水温在30℃以上,高温下的细菌繁衍得非常快,这加大了对鲹鱼的感染几率。所有的鲹都喜欢吞吃小鱼,因此不要和小型鱼一起饲养,倒吊类和神仙鱼是和鲹鱼搭配饲养的最好品种。鲹类从不攻击不能吃下的鱼,同类间也不会发生太多争斗。
黄金鲹(Gnathanodon speciosus)
黄金鲹是无齿鲹属中唯一的成员,它们是最常见的观赏鱼贸易的鲹类,在我国香港地区被称为金领航。这种鱼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都有分布,目前,国外很多渔场都可以人工繁育。观赏鱼贸易中的个体通常都是人工繁殖的。因为受到运输限制,观赏鱼贸易中个体多为3--10厘米的幼体,这使很多不太了解鱼类的爱好者误认为它们是小型鱼,其实黄金鲹的成鱼可以生长到1米以上。
最好一次饲养10条以上的一群,幼体黄金鲹在过于孤独的情况下很难存活。5厘米以下的幼鱼必须用丰年虾喂养,当成长到6--8厘米后才可以更换成人工饲料。随着黄金鲹的生长,其身体的颜色将逐渐变淡,体长超过20厘米后,它们鲜艳的黄色就不是很明显了。
黄金鲹喜欢在水族箱中逆着水流成群游泳,由于多是人工繁殖的个体,它们对水质要求很低,但必须保证水中的溶解氧很充足。如果遇到停电或主循环水泵损坏,最先被憋死的可能就是黄金鲹。
幼年的鲹口部非常容易遭到细菌感染,这种感染会让它们无法闭合张开的嘴,最终被饿死。可能是弧菌类的侵害造成了这种悲剧,目前尚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必须注意预防。在喂养肉类饵料时,要提前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并保证鱼肉块不要大于它们的嘴,往往饵料过大,造成黄金鲹无法一下子吞下,在口中长时间含着的情况是造成这种疾病的重要因素。
如果你的水族箱只有800升水,那么小黄金鲹达到25厘米后就开始停止生长了。虽然停止生长对于饲养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鱼来说可能会引发过度肥胖。达到这个体形后,最好将投喂减少到每周一次。
印度丝鲹(Alectis indicus)
幼年的印度丝鲹的背鳍和臂鳍拥有许多细长的丝,那些是其鳍条的衍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借此混杂在大型水母周围,让掠食鱼类不敢靠近。当它们成年后,这些丝就消失了,其本身也变成了一种凶猛的掠食动物。印度丝鲹主要分布在我国香港沿海和菲律宾一带,是经常被用作观赏鱼贸易的鲹鱼。它们不仅有长长的丝带,其身体颜色也如电镀了一样光亮,所以香港爱好者也称它为鬼面镜。
一般观赏鱼贸易中的印度丝鲹是15厘米左右的个体,它们的成体可以生长到1.5米,成熟后身体从圆盘状变成鱼雷状。和其他鲹鱼一样,你最好饲养一群,让它们消除对人工环境的紧迫感。使用1000升以上的水族箱,并保证水族箱高度不小于80厘米。它们不能忍受太高的硝酸盐,建议将其控制在200ppm以下,定期换水可以让这种鱼感到很舒适。
最好用冻鲜的鱼、虾肉来喂养它们,因为它们并不喜欢人工饲料。如果饲养得健康,印度丝鲹的丝带可以变得很长。在水族箱中,它们一般生长到50厘米就滞长了,而那些丝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退。
由于运输时过度紧迫,很多小印度丝鲹在到达目的地后眼睛都被蹭伤,饲养初期最好在水中添加一些抗生素,以免感染。在我的饲养经历里,几乎有一半的印度丝鲹是因为眼部感染而死亡或完全失明的。
羊鱼( arupeneus cyclostomus )
羊鱼因为它们下巴底下的两根类似山羊的“胡子”而得名。这些胡须并不是摆设,它们是为了探测沙子中的猎物而生的。羊鱼属须鲷科(Mullidae),通常被用作观赏的品种是该科中的副绯鲤属(Parupeneus)的成员。市场上可以见到是黄山羊(Parupeneus cyclostomus)和花羊(Parupeneus barberinus)两个品种。它们在我国南海和东南亚各国沿海都有分布,贸易个体在8--30厘米之间,成体约35厘米。
在自然界中,羊鱼只要捕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如海螺或沙蚕。如果给它们机会,它们也愿意吃几条小鱼。实际上,它们更像一个清洁工,可以清理死鱼的尸体和无脊椎动物的残骸。羊鱼在大海中成群生活,很容易捕获,以前它们曾是南方渔民常吃的一种廉价海鲜,直到有人知道贸易商更喜欢这类鱼作观赏鱼,它们的身价也高了起来。
羊鱼非常好养而且性情温顺,适合与所有体长15--40厘米之间的鱼类混合饲养。10厘米以下的羊鱼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但它们生长很快,容易对其他小型鱼造成威胁。鱼肉、虾肉和沉淀性饲料都可以用来喂养羊鱼,但它们吃不了漂浮在水面的食物。它们喜欢挖掘沙子,如果水族箱中有沙子,它们可以将其翻来翻去。
目前,我没有发现羊鱼对某种渔用药物有不良反应,它们本身也很少患疾病,只要水族箱足够大,它们总是那么快乐。体长大于20厘米的个体,在引进后应进行淡水浴处理,因为它们多半携带有寄生虫。羊鱼能吃能拉,最好配备强劲的过滤系统,否则它们会败坏水质。它们的力量很大,受到惊吓时会到处乱窜,容易撞伤其他鱼,也容易破坏岩石造景,更重要的是,它们撞到石头上会伤害自己。我觉得它们很胆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它们觉得站在水族箱前的人不具备威胁。
鲈与花鲈( Grouper & Basslet-like)
鲈和花鲈在分类上被称为鮨(Serranidae),它们是鲈形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所有鮨科鱼类都是肉食动物,它们拥有巨大的口裂,善于捕捉。拟雀鲷类(Pseudochromidae)、稚鲈科(Grammatidae)、七夕鱼科(Plesiopidas)和鮨科鱼类具有很接近的血缘关系,因为这三科中的观赏鱼数量都不是很多,并且多以鲈来命名,我则将其与鮨科归纳在一起说明,标题就只能使用“鲈与花鲈”这样并不太科学的定义了。
这里提到的鲈并不是我们通常食用的淡水或海水鲈鱼,通常我们把本章节提到的鲈类称为石斑鱼。在观赏鱼贸易中出现的石斑鱼,多数是用于食用的石斑鱼的幼体。在家中所有这种鱼,很类似古代罗马人对海水鱼的饲养行为,他们大多将这类鱼饲养起来一边观赏,一边逐一烹饪吃掉。所有的石斑鱼都是高档食用鱼,它们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一些品种的幼鱼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它们渐渐地成为知名的观赏鱼。饲养石斑鱼不需要太高的技术,也用不到太昂贵的设备,它们的确十分好养。很多品种的石斑鱼在国内、国外有专门的养殖场,这些养殖场除了把成鱼送到海鲜市场,也把幼鱼批发给观赏鱼贸易商。这些人工繁育的个体更为好饲养,而且可以接受各种人工饲料,因此,单纯地饲养石斑鱼是非常省心的一件事。
花鲈通常被称为宝石或海金鱼,一般市场上常见的品种主要是拟花鮨属的奇唇鱼属个体,大概有十几个品种,捕捞于东南亚地区的品种十分难以适应人工环境,它们胆怯且挑食。另外,可能和不正确的捕捞和减压方式有关,来自菲律宾的宝石鱼,大部分是用药物捕捞的,这使得它们在人工环境下的损耗率为100%。产自夏威夷和澳洲海域的品种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而且颜色艳丽,在水族箱中成群游动,这让它们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种。虽然价格昂贵,但青睐着甚多。此类品种捕捞量很少,大部分供应给了美国和欧洲的市场,我国很少见到。
准雀鲷科的鱼类,在观赏鱼中被称为草莓鱼,它们具有鲜艳的颜色,娇小的身体,非常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此类鱼领地意识很强,同一水族箱中无法同时饲养两条。草莓鱼类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品种,它们和雀鲷类一样都是新手入门的最好选择。
稚鲈科的观赏鱼大部分产自大西洋、加勒比海、西非沿岸,主要品种是鬼王。它的颜色和花纹与准鲈科的双色草莓十分接近,也有一些地区将其称作美国双色草莓。不同物种在不同地区都向这一个形态进化,可见它们需要的生存条件是相同的。和草莓鱼类一样,稚鲈类也是非常好斗的品种,一个水族箱中无法同时饲养两条或多条。
七夕鱼科的观赏鱼常见的只有一个种,那就是七夕斗鱼。其实这种鱼并不是很好看,只是因为奇特才被一直圈定在观赏鱼范畴里。之所以起名叫斗鱼,可见其多么的凶猛好斗。
不论是鲈、花鲈,还是本章节介绍的其他品种,除花鲈温顺一些外,其余品种都喜欢攻击水族箱中其他鱼。这些鱼中的大部分品种都十分懒惰,让它们吃饱后,一般躲藏到石头缝隙里睡大觉。石斑类的一些品种,在一天之内都难得活动一下。这些鱼的摄食量大得惊人,如果肯喂,它们可把肚子撑得浑圆。当它们过度饥饿的时候,就会捕食水族箱中的其他鱼。一些品种甚至可以吞下相当于自己一半大的猎物。
饲养温度越高,这类鱼越活跃,通常它们可以适应24--30℃的水温,一些石斑鱼偶尔也能忍受18℃的低温。它们对水中的硝酸盐忍受能力非常强,一般100--200ppm的含量都不会对其造成影响。除花鲈外,其余个体都能承受400ppm的硝酸盐含量。硬度和酸碱度的保持对于稳定这类鱼的身体颜色很重要,如果用硬度不足的水饲养这些鱼,它们绚丽的颜色会很快退去。最好保持硬度在8° dH以上,酸碱度维持在8.1--8.4之间。
只要食物充足,这些鱼会生长得很快,特别是石斑类,它们在精心饲养一年后就长得和水产市场的同类差不多了。石斑鱼的成鱼多半失去了幼鱼时期的美丽外衣,这对观赏性是很大的损失,在选择引进饲养前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
老鼠斑(Cromileptes altivelis)
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老鼠斑这种名贵的食用鱼,在我国海鲜市场上其价格高达几百元一千克。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有许多老鼠斑和其他石斑鱼的饲养场,他们将多余的10厘米以下的幼鱼出售到观赏鱼市场上,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幼年的老鼠斑十分好看,雪白的身体上布满黑色的斑点,如同斑点狗一样。它们具有很大的胸鳍,游泳时前后飘摆,如同蝴蝶在舞蹈。老鼠斑生长到20厘米以上后,身体的颜色逐渐加深,黑色斑点也越来越小,看上去就没有那么美观了。
目前用于贸易的老鼠斑基本都是人工繁育出来的,很少有野生捕捞的个体。它们非常好养,不论水族箱大小,都可以欣然住下。它们对冻鲜的鱼、虾肉十分感兴趣,很难接受人工饲料。如果愿意,你可以用市场上购买到的小河鱼喂养它们,10厘米的老鼠斑吞下4厘米长的小鱼是没有问题的。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1年左右小老鼠斑就可以生长到20厘米,它们这个时候变得十分懒惰,只有吃食的时候才出来游泳。在人工环境下,老鼠斑可以生长到40厘米左右,但通常25厘米的个体就已经完全不值得欣赏了。
小丑斑(Pogonoperca punctata)
小丑斑是须鮨属的唯一品种,它们只能生长到25厘米,是石斑鱼家族中的小个子。这种鱼主要产自印度尼西亚,目前贸易量并不大。通常情况下,小丑斑喜欢躲藏在水族箱的角落里,只在投喂的时候才活跃起来。它们只能接受冻鲜饵料,对人工饲料没有任何兴趣。
小丑斑是十分怕药的鱼类,如果水族箱中的铜含量高过了0.1毫克/升,就可能要了它们的命。对于含汞药物、甲醛和部分抗生素类药物,其适应能力也非常低。因此,一些爱好者认为这种鱼十分难饲养。小丑斑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一个水族箱中同时饲养两条会导致剧烈打斗。它们还是精明的猎手,口前端的须是进化来引诱小型鱼上钩的,一些愚蠢的鱼认为那是一条味道不错的虫子,前来捕食时,自己却丧了性命。整体看来,小丑斑和大型鱼或小型鱼混养起来都很困难,它们适合喜欢另类的爱好者用专一的水族箱单独饲养。
星斑(Cephalopholis miniata)
九棘鲈属中的多数品种身体都有宝石般的蓝色斑点,其中最漂亮的应该就是星斑。它们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大部分珊瑚礁海域,但各地产量都不多。很多地区将这种鱼列为名贵的食用鱼,它们在海鲜市场上价格要比观赏鱼市场上还高,故很不容易购买到。幼体的星斑具有粉色或橘色的身体,上面布满白色或淡蓝色的斑点。成年以后,它们身体变成了鲜红色,斑点也呈现出璀璨的明蓝色。这种鱼最大可以生长到40厘米,我们可以见到的个体,多数在25--30厘米。
虽然星斑痕漂亮,但华丽的颜色在人工饲养下很难长久保持。饵料的营养和水质问题都会造成褪色,一般在引进人工环境后的3个月里,它们就变成暗淡的粉色了。饲养星斑需要较大的空间,最少要提供一个600升的水族箱,否则它们会经常躲藏在一个角落里不运动。它们的口很大,可以吞下相当于体长一半的鱼类,饲养前要考虑周全。
包公(Grammistes sexlineatus)
是六线鲈属的唯一成员,之所以给它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长得的确是黑,让人们起了以色黑和公正廉洁著称的包青天。这是一个华语地区特有的名字,在其他地区,这种鱼被称为五线谱鱼。这种鱼并不具备音乐天赋,只是身上生长了如同五线谱一样的白色条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都有这种鱼的踪迹,在我国南海每年有大量捕获,南方城市将这种鱼作为很好的海鲜食用。
饲养包公简直太容易了,它们对水质、水温、饵料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其他海水鱼能适应的环境它们都可以生活得很快乐。如果给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它们会变得十分活跃。包公可以生长到30厘米,喜欢吞食小鱼,不可以和体形小于10厘米的鱼饲养在一起。
瑞士狐( Liopropoma rubre )
长鲈属的鱼类并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直到这几年才陆续有一些品种被捕捞作为观赏鱼。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瑞士狐,不清楚当初的爱好者为什么给这种鱼起了如此的名字,但它们在本类别中确如瑞士钟表一样名贵。
瑞士狐主要出产自西太平洋,主要的捕捞出口国是巴西,是很少在国内观赏鱼贸易中见到的品种。它们只能生长到10厘米左右,但性情十分暴躁,领地意识很强,同一水族箱中无法同时饲养两条,它们喜欢攻击草莓、雀鲷等小型鱼,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方便这些鱼躲藏。瑞士狐虽然很难弄到,但十分好饲养,它们可以接受任何海水鱼饲料,而且对饲养环境要求不高。我建议将瑞士狐饲养在较大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这样可以让它们的颜色更艳丽。一些国外的渔场正在研究人工繁殖瑞士狐,据说已有成功案例,它们将卵产在洞穴里,然后看护卵直到孵化。
紫印(Pseudanthias pleurotaenia )
在众多的拟花鮨类中,紫印可谓是最出名的品种。它们也可能是本属中个体最大的一个品种,成年的雄鱼可以生长到20厘米。在菲律宾、澳洲、日本南部、马来群岛海域都有紫印的分布,各区域种之间的形态有少许差异。雄鱼一般粉红色或橘红色,身体中部有一块紫色斑块。雌鱼呈现黄色或粉色,身体上没有紫色斑块,个体要比雄性小5--8厘米。因此,很多初学者认为它们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鱼。
紫印在自然界中通常成群活动,一个群落由1--3条雄鱼统领,然后会有数十条雌鱼追随。故捕捞上来的雌鱼要比雄鱼多很多。因为是群居动物,在人工环境下只饲养一条很难成活,最好以一雄5雌的比例成群饲养。一个水族箱中饲养两条雄性紫印,有时候会发生争斗,甚至会引发互相的杀戮。除非水族箱很大,否则不建议饲养多条雄性。
紫印是非常难养的观赏鱼,它们胆怯、挑食且神经质。新引进到水族箱中的个体很容易到处乱撞,最后头破血流而毙命。为了避免这一点,要在转水和放入后数小时里保持幽暗的环境。紫印很难接受人工饲料,即使是新鲜的虾肉,也需要训导一段时间才能接受。18厘米以上的雄性,在人工环境下开口吃东西的可能性很小。有时候,饲养紫印会在完全健康的情况下突然到处乱撞,最后毙命。这与生活环境太小有关系,它们需要很大的水族箱来释放由于人工饲养而带来的压力,我觉得最少要800升以上的水体,否则就会有“抽风”的事件发生。
海金鱼( Pseudanthias huchtii)
很多品种的花鲈在贸易中都被称为海金鱼,它们的习性和形态近似,我们以Pseudanthias huchtii为例说明。这种海金鱼的雄性为青绿色,雌性为黄色,一些爱好者也被称为绿宝石。这种鱼主要捕捞于菲律宾,是非常难饲养的品种。
很少能有人将海金鱼成功饲养1年以上,它们要不饿死,要不突然暴毙。这很可能和捕捞方式不正确有关系,在本属中捕捞于大西洋或红海的个体,往往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我觉得。产于菲律宾的海金鱼虽然价格低廉,但不适合人工饲养,它们的成活率几乎为零。一些爱好者家中的确有海金鱼成功存活的记录,但那只是偶尔现象。
金花宝石( Pseudanthias dispar )
金花宝石是东南亚地区出产的廉价花鲈里唯一容易饲养的品种,个体较小。成熟个体在10厘米左右。主要产地是马来群岛海域,在贸易中很容易见到。
如果将金花宝石饲养在成熟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很容易适应环境,可以用冰冻丰年虾喂养它们,饲养一段时间后偶尔也能接受人工饲料。最好成群的饲养这种鱼,群落数量太少,或单独饲养都会造成过度紧迫而死亡。这种鱼在人工环境下寿命很短,较少有个体能存活2年以上。
虎斑宝石( Pseudanthias lori)
虎斑宝石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里成大群地生活,它们也是小型花鲈。,一般体长不超过10厘米。和金花宝石一样,如果大群地饲养,它们能较好地适应人工环境,并接受冻鲜饵料。
虎斑宝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尾部拥有老虎一样的花纹,这种特征只在幼鱼和雌鱼身上体现得明显,雄鱼成年后多数会退去花纹。它们是非常柔弱的观赏鱼,如果同其他宝石类饲养在一起,很容易遭到欺负。一般要饲养一个20条以上的巨大群体才能缓解它们对外界的恐惧。它们只吃在水中飘动的饵料,对于漂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的食物没有兴趣。
彩霞仙子(Nemanthias carberryi)
在众多的宝石鱼中,彩霞仙子独具一格,它们是一属一种的特殊品种,分布在东非沿岸至马尔代夫海域。在贸易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价格十分高。这种鱼可以算是本类别中最容易饲养的品种,它们可以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并接受人工饲料。成熟的雄鱼可以生长到12厘米,雌鱼略小一些。
购买彩霞仙子是为了点缀繁茂的礁岩生态水族箱,它们在珊瑚丛中游泳时会显得非常别致。一般建议饲养5条以上的一个群落,提供一个大于600升的水族箱,并将硝酸盐含量控制在50ppm以下。虽然略高一些的硝酸盐不会让这种鱼丧命,但会让它们身上的颜色逐渐暗淡消退。彩霞仙子在成熟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可以具有很长的寿命,一些个体还可以在期间产卵。虽然目前没有人真正繁育成功,但这种鱼美丽的诱惑,值得很多人为此尝试。
紫后( Mirolabrichthys tuka)
紫后在我国台湾地区被称为紫色鱼,目前内地多延用我国香港名称“紫色皇后”,简称紫后。实际上至少有三种鱼被这样称呼,它们几乎长得一模一样。这类鱼多数分布在南太平洋地区,在印度尼西亚等印度洋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成年的雄鱼拥有一张长嘴,而雌鱼和幼鱼没有,它们可以生长到12--15厘米,贸易中的个体多半是6--8厘米的幼体。
紫后需要成群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才能活得长久,但由于贸易量很少,多数饲养者无法一次购买到5条以上,这造成了饲养耗损极高的悲剧。和大多数的宝石鱼类一样,紫后很难接受人工饵料,多数时间必须用冷冻的丰年虾喂养,即使养的很好,它们也容易在水族箱中褪去鲜艳的紫色,饲养几个月后甚至变成粉色。这跟海水微量元素和饵料营养等诸多方面有关系,目前还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草莓( Pseudochromis porphyreus)
草莓、双色草莓(Pseudochromis paccagnella )、紫背草莓(Pseudochromis diadema )是最常见的三种草莓鱼,它们广泛分布在菲律宾、澳洲海域和马来群岛海域,其中双色草莓个体最大,可以生长到7厘米,草莓鱼为6厘米,紫背草莓个体最小,一般只有5厘米。从贸易量来看,双色草莓位居第一,紫背草莓的数量最少。很多爱好者都喜欢在自己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点缀一条草莓鱼,它们机敏而且艳丽,在岩石间或隐或现,给我们带来无数乐趣。草莓鱼是领地意识非常强的鱼,每条草莓鱼的领地至少要2平方米,除非你拥有3吨以上的大型水族箱,否则不可以同时饲养两条,不论是同种的还是不同种的。它们之间的格斗非常激烈,只需要几个小时,其他的一条就可以杀死对方,如果对方不死,它们会继续作战,直到一方生命结束。一些贸易商可以将几十条草莓鱼密密麻麻饲养在一个很小的水族箱,在那样的环境中它们似乎可以缓解争斗,但请你不要模仿,那并不是长久之计,只要一投喂饵料,残酷的争斗马上又开始了。
草莓鱼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入门品种,它们不在乎水族箱的大小,对水质也无苛刻要求。它们可以接受任何海水鱼人工饲料,但需要适当补充含有碘、钾的食物,否则它们身上的紫色会变浅。草莓鱼非常能抢夺食物,如果使用的饵料很有诱惑,它们会大吃大喝、快乐的生活。不久十分肥胖。大型的雀鲷和小丑鱼可能对草莓鱼造成威胁,草莓鱼很喜欢挑衅这些好斗的鱼,然后被人家堵在一个岩石缝隙里打得遍体鳞伤。在饲养中,要保证先把草莓鱼放进去,再放养雀和小丑鱼。如果饲养的雀鲷太小,也可能被草莓鱼欺负。草莓在人工环境下的寿命很长,即使食物营养不足,也能存活7年以上。
红海草莓( Pseudochromis fridmani )
这种鱼主要分布在东非沿海和红海地区,看上去很接近草莓鱼,只不过身体更为瘦长,而且在口眼间有一条黑色横纹穿过。它们价格很高,但观赏性和草莓无太大差别,因此,目前贸易个体很少。
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红海草莓很少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它们非常喜欢将自己躲藏在岩石的缝隙里,只有投喂的时候才显露头角。因为身体瘦弱,体长也只有6厘米,很容易受到其他品种的观赏鱼欺负,不可以和大型雀鲷、草莓、鬼王等类似品种共同饲养,同品种也只能同时饲养一条。
条纹红龙( Labracinus melanotaenia )
丹波鱼属是拟雀鲷科中个体最大的类别,它们通常可以生长到20厘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就是条纹红龙。因为这种鱼的形态和习性与隆头鱼科的一些品种很接近,早期人们误认为其是隆头鱼类,因此给它们起了这个“龙”的名字。条纹红龙在印度洋地区有大量的分布,我国南海每年可以捕获很多,它们在观赏鱼贸易中价格低廉,并不畅销。
条纹红龙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们相互之间会发生剧烈的争斗,最好只饲养一条。它们性情凶猛,喜欢捕食小鱼,不可以和小型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在人工饲养下,很多个体都会出现褪色问题,只需要几个月,这些鱼鲜艳的红色就会变成白色。故,它们不被看好,即使很便宜,即使很容易饲养。于是,一些个体沦落到了海鲜市场,在南方一些城市,这种鱼被列为海杂鱼出售。
美国草莓( Gramma melacara)
美国草莓又被称为鬼王,它们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主要出口国为巴西和美国。它们可以生长到8--10厘米,通常可以见到两个品种,美国草莓和美国双色草莓(Gramma loreto),后者要比前者更为普及。这类鱼属于稚鲈科,看上去比印度洋--太平洋出产的草莓更为艳丽,因此非常受欢迎。但价格较高,一般是草莓的3--5倍。
和草莓鱼一样,它们也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品种,可以接受各种人工饲料。但起初引进的时候,它们会很胆怯,情绪很不稳定。如果水族箱太小或没有躲藏的洞穴,它们容易紧张而死。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建议使用2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并提供大量岩石洞穴。它们比草莓更为凶惨,互相的杀戮十分明显,不可以同时饲养两条。如果饵料的营养不足,美国草莓一样会出现褪色问题,我建议适当给它们提供冻鲜的鱿鱼和虾肉。
在国外一些渔场可以人工繁育美国草莓鱼,他们将多条饲养在一起,互相不攻击的则为一对,将其挑选出来进行繁殖。它们将卵产在洞穴里,并共同看护卵直到孵化。目前人工个体的产量还不稳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七夕斗鱼(Calloplesiops altvelis )
我从没有特殊饲养过七夕斗鱼,只是在某一检疫中接触过。它们实在太懒惰了,在水槽中的多数时间都是躺着或躲着,如果将其放入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会马上消失的无影无踪,几天内不在露面。这种鱼幼年的时候身上具有很多白色的小斑点,尾鳍巨大呈扫把状,也被称为彗星鱼。
它们很难接受人工饲料,只能用虾肉喂养,而且饲养起来要特别精心,因为多数时间它们是躲藏着的。成年的七夕斗鱼可达到15厘米以上,它们袭击并吞食小型鱼类,而且勇猛好斗,无法和其他类别的鱼共同饲养在一起。
隆头鱼(Wrasses)
在目前已记录的78个属500多种隆头鱼里,有至少一半可以用于观赏,常见于贸易中的不少于50个品种。可惜,几乎没有哪个品种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它们大多都是水族箱中的配角。隆头鱼类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巨大的苏眉可以生长到1米以上,而常被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黄龙只有10厘米长。几乎所有的隆头鱼都是肉食性的,它们具有尖利的牙齿帮助自己撕碎肉块。一些品种具有攻击性,喜欢欺负水族箱中的其他鱼,而且可以对这些鱼造成致命的威胁。不建议将超过20厘米的隆头鱼和小型观赏鱼饲养在一起。
盔鱼属(Coris)、唇鱼属(Cheilinus)、裂唇鱼属(Labroides)、锦鱼属(Thalassoma)的品种都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当将两条同品种的鱼饲养在一起时,就会发生剧烈的格斗。它们口中的牙齿是最有效的战斗武器,这些鱼还是聪明的“智战者”,它们知道怎样能撕咬到对方的致命部位,然后结束它的生命。
世界上大部分热带珊瑚礁海域都有隆头鱼的分布,一些品种还分布到了温带的海藻林地区。在东南亚、西印度洋、红海、加勒比海地区都有代表性的品种出产,而且产量很大。这个类别中没有太名贵的品种,在贸易中保持中低价位。加勒比地区出产的两个品种在亚洲的价格似乎略高一些,但比同地区出产的其他鱼还是相差很多。
在观赏鱼领域中,我们大多把隆头鱼称呼为“××龙”或“××狐”,被称为龙的品种,大多是将原名“××隆头鱼”简称后,又将“隆”白字化的结果。被称为狐的品种,是因为很多品种的隆头鱼喜欢诡秘地在珊瑚礁缝隙里寻觅食物,行为很像狐狸,被早期的发现者称为狐鲷,后来经过观赏鱼爱好者对名称的简化,就变成了“××狐”。
不少品种的隆头鱼可以和无脊椎动物饲养在一起,它们是点缀美丽繁茂的礁岩生态水族箱的重要品种,如黄龙、青龙、医生鱼等。另外,一些品种的隆头鱼对无脊椎动物具有侵害性,如双印龙、红龙、三色狐等。它们喜欢捕食软体动物和海胆,有些品种甚至啃咬珊瑚。在饲养中一定要加以区分,以免错误引入。
在海水观赏鱼领域里,还有一类和隆头鱼十分接近的品种,那就是同隶属在隆头目下的鹦嘴鱼科,这类鱼数量也不少,但在观赏鱼贸易中的品种不多,在本章节中与隆头鱼一并介绍。
菩提鱼属(Bodianus)
本属中的鱼类个体差异很大,一些大型的品种可以生长到60厘米以上,而小型的品种不足10厘米。它们都是肉食性鱼类,具有一定的领地意识。饲养这类鱼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因为它们对水质要求并不高,而且能轻松地接受人工饲料。一些具有鲜艳颜色的个体,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褪色的现象。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它还可能平躺下装死。当将这类鱼运输到目的地的时候,往往发现它们都平躺在水底,并变成了浅淡的颜色。不要认为它们病了或死了,少许的适应时间后,这些鱼就恢复了原本的面貌。
红狐(Bodianus pulchellus)
红狐是以前很少在国内市场上见到的品种,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渐流行起来。主要产自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最早被称为红西班牙隆头鱼,可能和中南美洲在独立前隶属于西班牙有关系。目前贸易中的红狐大多数是由美国或巴西渔民捕捞的,市场上最常见的个体是10--15厘米的亚成鱼,20厘米以上的成鱼偶尔也可以见到,但很少有小于10厘米的幼体。
饲养红狐非常容易,只要大多数海水观赏鱼能接受的条件,它都可以接受。我喜欢用高一些的盐度来饲养,这样它们似乎更喜欢活动。多数时间里,红狐喜欢头微向下倾地在水族箱中缓慢游泳,似乎很温良,一旦它发现可以吞食的小鱼,就会飞速出击将其吃掉。它们还是海胆的克星,可以从布满刺的海胆壳里将鲜嫩的海胆肉掏出来。因此不要和小型鱼、海胆等饲养在一起。不过,它们不攻击珊瑚,也不欺负不能吞下的其他鱼,还是比较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的。
把两条红狐饲养在一起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它们情绪不定。我曾经将5条同时饲养在一起检疫,适应环境后它们之间的摩擦经常出现,但为了互相防备,谁也不主动发起剧烈攻击。如果饲养两条在一起,那就不一样了,它们是大海中的独居动物,不喜欢与同类分享领地,它们锋利的牙齿完全可以杀死同类。
我饲养的红狐可以接受很多种饲料,颗粒的、薄片的都可以。如果你用冻鲜的鱼、虾肉饲养,它们会逐渐偏食起来,不再接受人工饲料。当水中的硝酸盐含量高过100ppm时,红狐很容易食欲减退,虽然这并不致命,但会影响到它们的情绪,使得鱼看上去黯然失色。
紫狐(Bodianus rufus)
这同样是一种产自大西洋的隆头鱼,以古巴海域最多,因此又被称为古巴龙。它们背部有一块从头部开始的紫色斑块,随着鱼的生长,这个斑块会逐渐向全身扩散,并变浅。当鱼生长到25厘米以上时,身体颜色开始杂乱起来,紫色和黄色逐渐交融,最后浑浊得看不清楚。因此,成鱼不如幼鱼具有观赏价值。如果水族箱够大,这种鱼可以生长到35厘米。它们喜欢吞食小鱼,不可以和小型观赏鱼饲养在一起。
在贸易中,紫狐的数量要比红狐多,价格也低一些,人们通常喜欢将两个品种饲养在一起。紫狐成年后会破坏珊瑚礁,不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这种鱼在饲养一段时间后身体上的紫色会逐渐变浅,那并不是幼体到成体的自然变化,而是发生在幼体被饲养在人工环境中的一种特征。我觉得,如果饲养水温能长期控制在22--24℃,有助于保持紫色的绚丽时间,这可能和此鱼生活在较深的海域有关系。
两条幼年的紫狐饲养在一起时,似乎可以和平相处,但当它们逐渐成熟起来后就会互相攻击。大多数饲养者认为,这种鱼在水族箱中点缀一条足够,不必同时饲养很多,我非常支持这个观点,因为所以多条在一起,在一年后它们也将互相残杀到只剩一条。一条紫狐需要至少300升是生活空间,水族箱绝不能太小。要注意,当紫狐生长到20厘米以上后,可能会偶尔攻击同时饲养的红狐和三色狐。
三色狐( Bodianus mesothorax )
三色狐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大部分珊瑚礁海域非常常见,贸易中的个体多数捕捞于我国南海,也有少数从菲律宾引进的个体。一些地区也称其为三色龙,这种由咖啡色、黑色、白色组成的鱼似乎看上去太平凡了。于是使得其在观赏鱼中并不受到关注。在我的印象中,饲养这种鱼的爱好者很少。
它同样是一种非常好饲养的观赏鱼,可以很快接受人工环境,而且能接受大多数的人工饲料。它们虽然可以生长到20厘米,但因为口裂太小,对于小型观赏鱼没有什么威胁,可以自由混养。如果将这种鱼饲养在纯鱼缸中,它们会时常躲在角落里,看上去很紧张。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则终日喜欢在最显眼的地方游泳。两条三色狐饲养在一起,一样会发生攻击事件,因此一个水族箱最好只饲养一条。
黑斑狐(Bodianus macrourus)
黑斑狐或称黑斑菩提鱼,是菩提鱼属的代表性品种,成年的个体可以生长到30厘米以上。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日本南部沿海可以捕获很多。它们常是海钓爱好者的猎物,在西太平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只要用沙蚕作为诱饵,大多都可以收获这种鱼。
黑斑狐的观赏价值不高,只是偶尔以廉价的姿态出现在观赏鱼贸易中,大多被公众海洋馆收纳饲养。如果你拥有500升以上的水族箱,也可以饲养上一条,不用太操心,它们非常好饲养。需防止其吞食小鱼,不要和体长小于10厘米的鱼饲养在一起。
伊津狐( Bodianus izuensis )
伊津狐也被称为薄荷狐,是本属中非常漂亮的一个品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的圣诞岛、伊津岛海域。捕获量很少,因此难以在贸易中见到。这种鱼可以生长到18厘米,而且越大越漂亮,身上红白相间的横纹似乎闪耀着光芒。它们最适合用来装点美丽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不攻击无脊椎动物。
这种鱼生性胆怯,受到惊吓后会跳出水族箱,因此水族箱必须加盖。它们通常喜欢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来游去,似乎不知疲倦。最好用2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否则容易造成紧迫。它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就可以接受人工颗粒饲料,因此很容易饲养,在饲养水的硬度不足时,它们的颜色会变暗淡,为此,希望保持硬度在10°dH以上,并坚持每周换水5%--10%。
伊津狐可以和大多数中小型海水观赏鱼混养在一起,同品种多条饲养时也很少出现打斗现象。这让它在观赏鱼领域里炙手可热,如果你常去鱼市并运气好,可能会收藏到这种鱼。
糖果狐( Bodianus bimaculatus )
这个品种是观赏鱼贸易中最小的菩提鱼属成员,但价格比很多大个体的还要高。从生物捕捞记录上看,这种鱼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很多地方。实际上,目前捕捞并出口的地区只有印度尼西亚和南非。
这种小型隆头鱼只能生长到8厘米,它们在海中结小群活动,因此饲养在水族箱中时不必过于担心相互攻击的问题。但它们对其他小型隆头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特别是对黄龙和医生鱼。如果将糖果龙和黄龙饲养在一起,它很可能想方设法杀死黄龙,即使水族箱足够大,它也不知疲倦地追逐攻击黄龙。
糖果龙好养得雀鲷一样,刚被放入水族箱后就开始到处找食物吃了。它们很机敏,发现你可能有把手伸进水族箱的迹象后,就立即躲藏在岩石缝隙里,不肯露头。它们可以钻进岩石很细小的缝隙里,即使你将整块石头拿出水面,它也不会从缝隙里出来。雄性的糖果龙呈现十分鲜艳的橘红色,而雌性的一般为黄色。如果只饲养两条雄鱼在一起,它们会发生争执,最好雌、雄混养。
盔鱼属(Coris)
本属的鱼大多数成体和幼体具有截然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水族贸易中多数贩卖的是幼体。它们都是很凶猛的肉食鱼类,具有锋利的牙齿。一些品种可以生长到50厘米以上,在海中捕食小鱼和无脊椎动物。它们都很孤僻,不喜欢和同伴分享生活空间。如果水族箱内铺设有了足够厚的沙子,到了晚上,这些鱼会将自己埋藏在沙子中睡觉。
红龙(Coris gaimard)
幼年的红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它们火红的身体上有4--5个白色斑点,看上去鲜艳美丽。随着生长,这些白斑点会逐渐退去,而身体颜色也会向橘红色转变。当红龙生长到15厘米以上时,已经完全变成了暗紫色,面部出现绿色花纹,身上出现很多蓝色的小斑点,尾鳍和背鳍也变成了明黄色。成年的红龙有30厘米,它们是标准的肉食鱼类,对一些游泳速度慢的小型鱼造成威胁,如雷达、虾虎类鱼,不可以混养在一起。
在马尔代夫和印度尼西亚的很多海域都有红龙的踪迹,实际上有好几个品种的鱼在观赏鱼贸易被使用这个名字。它们的幼体基本一样,只是成年后颜色稍有差异。一些品种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日本南部沿海。不过目前贸易个体大多是印度尼西亚的品种。
幼年的红龙不喜欢游泳,经常卷缩在水族箱底部或岩石缝隙里,只有饥饿的时候才出来觅食。可以将其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不伤害无脊椎动物,即使成年后也未见过这种鱼伤害珊瑚、无爪贝等。如果饵料充足,小红龙会生长得很快,用不了一年就开始呈现成年的色彩了。当红龙受到惊吓或休息的时候,会寻找一个岩石缝隙躲起来,也可能钻到沙层中。这种鱼互相的攻击现象非常明显,成年的红龙是幼年红龙的杀手,它们会杀死幼年的红龙并将其吃掉。它们锋利的牙齿可以很容易地从对方身上撕下一块肉下来。因此,不要将两条任何体形的红龙饲养在一起。
红龙很少能接受人工颗粒饲料,最好用冻鲜的鱼、虾肉喂养它们,否则可能会饿死。成年的红龙情绪非常暴躁,在运输中很容易死亡。进入新环境后,如果受到过度惊吓,很容易到处乱窜,然后疯狂地死去。在运输和转水处理时,要保持安静,操作要格外细心。
深水龙(Coris frerei)
这是一种幼体长相和红龙很接近的鱼,因为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地区,也被称为台湾龙。它们分布在8--36米深的海域中,比其他品种略深一些。我起初认为这种鱼没有鳞片,因为它们的身上摸上去如同婴儿的皮肤一样细嫩,但它们的确拥有细小的鳞片,不用放大镜难以观察到。
深水龙对水质十分敏感,不如同类其他品种好养,如果在水族箱中投洒含有铜离子的药物,它们会马上死去。硝酸盐高过150ppm也会造成死亡,所以饲养时一不可用药,二必须坚持稳定换水。人工饲料是不能被接受的,它们只吃冻鲜的鱼、虾肉。当饲养水温度高过28℃时,很容易突然死亡。因此,只适合饲养在稳定的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深水龙的幼体需要生长到20厘米以上才逐渐开始变成绿色,虽然在野生条件下可以生长到50厘米,但在人工饲养下,由于受到了空间的影响,一般只有25厘米左右。如果饲养一条深水龙,那么必须放弃饲养其他小型隆头鱼。它们很喜欢向同类挑衅,但由于鳞片不够结实,很容易被对方杀死。当深水龙生长到15厘米以上时,开始对水族箱中虾类造成威胁,如果你饲养有美丽的海水虾,那么迟早成为它们的“点心”。
双印龙( Coris aygula)
这是一种在太平洋中,从日本南部到澳大利亚海域纵向分布的鱼类,虽然很有名,但贸易量不大。市场上的个体一般采集于斐济和日本。因为幼鱼身体呈现白色,并在头部有黑色斑点,很像僧人的戒点,也被称为和尚龙。
双印龙在野生条件下至少可以生长到60厘米,成年后成墨绿色,头部有明显的突起。水族贸易中从来没有成体贸易,也很少有爱好者将其饲养到成年,那需要太漫长的时间了。我们通常见到的个体是5--15厘米的幼体,十分鲜艳。不要认为它们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不但噬吃软体动物,而且骚扰珊瑚。虽然偶尔有一些个体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但最好用冻鲜鱼、虾肉喂养,它们对食物很挑剔。
我认为,不能在水族贸易中见到成体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鱼可能根本不能在水族箱中存活2年以上。在我的饲养经历中,所有个体都是在饲养8--16个月的阶段突然死亡了,这可能跟食物营养达不到有关。毕竟在自然界中,它们可以捕捉到更为丰富的食物,而很多食物品种,我们无法人工供给。
假医生鱼( Coris picta)
虽然这种鱼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但必须要提一下。因为它们经常因为你的错误引进,给你的水族箱带来灾难。后面我会提到一种裂唇鱼属的隆头鱼——医生鱼,它们是大海中的清洁工,可以帮助大鱼消除自己身上的寄生虫。这使它们可以轻松地靠近大鱼,进入它们口腔、鳃等隐秘部位。假医生鱼的祖先可能非常羡慕这种便利条件,它们进化出了与医生鱼相近的体色,借以靠近大鱼隐秘部位后,就撕咬它们的肉和器官,用以充饥。这是一种很卑鄙的行为,我们必须阻止这种操守不好的鱼进入我们的水族箱。
它们的幼鱼很有可能混杂在来自菲律宾的医生鱼中间,不要错误地挑选它。最有效的办法是看它身体的颜色,真医生鱼头部是黄色或白色的,身体后部逐渐变化成蓝色;而假医生鱼身体全部为白色,只有背鳍呈现淡蓝色。真医生鱼的尾鳍呈现大三角形;假医生鱼的尾鳍很小,展开后是方形的。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真医生鱼的嘴很小,里面只有锉刀一样细小的牙齿,而假医生鱼的嘴很大,牙齿是尖而锋利的。
如果假医生鱼生长到15厘米以上后,我们就可以一眼将其分辨出来了。因为医生鱼永远也长不了那么大。希望这些方法可以顺利帮助你鉴别医生鱼的真伪,以免赝品进入水族箱后伤害其他成员。
黄龙( Halichoeres chrysus)
在众多的隆头鱼品种里,黄龙无疑是最频繁出现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出现的品种,它们不足10厘米的个体可以自由地在中小型水族箱中畅游,明黄的颜色让其在色彩繁杂的岩石景观中格外突出。这种鱼价格不是很高,也十分好养,非常适合没有太多经验的朋友。
黄龙分布很广,从日本南部到红海海域都可以见到,目前贸易中流通的个体多是采集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个体,一般体长5~10厘米。它们口很小,只能用细小的饵料喂养,最佳的选择是冷冻的丰年虾,如果搞不到,可以使用薄片饲料和细小的颗粒饲料。漂浮性的膨化饲料不适合喂给这种鱼,因为它无法将其吞咽下去。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把黄龙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岩石上的一些细小生物对它们来说是非常好的补充饲料。虽然这种鱼可以多条饲养在一起,但一定要注意分别雌、雄。当我们将两条雄性错误地放养在一个水族箱中时,它们必然会相互攻击,一方很可能为此丢了性命。如果一雄一雌或一雄多雌的饲养,则可以成群在水族箱中活动。6厘米以上的黄龙非常容易分辨性别,雄性个体面部拥有许多嫩绿色的花纹,而雌性没有。在成群放养黄龙的时候,要保证所有成员都是一同被放入的,如果将一条鱼放入己有一个黄龙群落的水族箱中,它很可能被杀掉。即使水族箱中原本只有一条黄龙,也尽量不要再引进其他个体了,它们是非常欺生的鱼类。
青龙(Halichoeres chloropterus)
青龙或称绿猪龙,是难得的青绿色小型隆头鱼。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海域,虽然捕捞记录上有18厘米的个体采集到,但目前用于贸易的均为10厘米以下的幼体,而且没有在水族箱中成长到成年体态的记录。
和黄龙一样,它也是非常好饲养的品种,而且多数在水族箱中可以生长得很胖。在小型水族箱中,绿龙之间往往可能发生争斗。但水体超过400升,则大多可以相安无事。这种鱼贸易量很小,十分不易搞到,虽然不是名贵,但点缀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格外别致。青龙生长到10厘米以上后,身体中部会出现一个墨绿色的暗斑,受到惊吓时暗斑会加大,有时候整条鱼都变成暗绿色。
花猪龙( Halichoeres melanurus )
海猪鱼属中身上具有红绿花纹的鱼,在观赏鱼贸易中都被称为花猪龙,至少有10个品种,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南太平洋和红海地区,在观赏鱼贸易中并不常见,这里以Halichoeres melanurus 为例加以说明。
我们通常可以购买到的花猪龙个体一般在10--15厘米。它们在水族箱中显得十分羞涩,一般放入新环境后的3--4天里都躲藏在岩石缝隙中不敢见人,即使出来游泳,如果发现水族箱外有人走动,它也会马上藏人洞穴。必须耐心地训导其开口吃东西,而且在训导期间不要在水族箱中捞鱼或取出石头。如果把花猪龙放养在没有岩石的水族箱中,它们可能经常平躺在水底,处于紧迫状态,不容易接受任何饵料。
不同品种的花猪龙之间都具有攻击性,只能在一个水族箱中放养一条同类的品种,它们有时候会袭击无爪贝等软体动物,个体太小的无爪贝很容易被其伤害至死。
锦鱼属(Thalassoma)
锦鱼属的品种可能是隆头鱼家族中最活跃的品种,它们通常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来游去,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它们身体瘦长,但都是非常迅速的猎手,对于水族箱中的小型鱼类具有致命的威胁。与一些大型观赏鱼共同饲养时,它们肯定是抢夺食物最快的品种,而且非常好养,什么饵料都可以接受。锦鱼属的鱼互相也有攻击性,但不是很强,它们更喜欢成群地袭击猎物,有时候也攻击比自己体形大的鱼类,吃掉行动缓慢鱼类的眼睛。因此,它们在海水观赏鱼中的名声并不好。
花面绿龙(Thalassoma lunare )
花面绿龙也称青衣龙,是最常见和廉价的隆头鱼品种,在我国南部沿海城镇,此鱼为次经济鱼类,主要用于煲汤。它们简直太好养了,我曾经在引进的生物岩石时,从石头缝隙里找出过几条,放入水里后依然欢蹦乱跳。离开水后,只要环境保持潮湿,它也能存活数小时。它们什么都吃,而且只要放入水族箱后,就开始寻觅食物,从不畏惧其他品种的鱼。
很少见到这种鱼患病,因为它们本身分布在污染较严重的海域。如果你的饲养水足够好,这种鱼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尾鳍上的月牙样的黄色斑块十分明显,因此得名新月锦鱼。饲养这种鱼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它们袭击其他鱼和无脊椎动物,在饥饿的时候它们可以捕食雀鲷、虾虎鱼和小丑鱼,而且杀害珊瑚和软体动物,所以最好和大型鱼类饲养在一起。
它们非常机敏,只要水族箱中有躲藏区域,即使是很强的捕食鱼类(如鲨鱼、狮子鱼)也很难将它们捉到吃掉。如果你将花面绿龙捕捞上来,需防其咬了你的手,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而且身体转动自由灵活。花面绿龙可以生长到20厘米,当完全成熟后,颜色会更为鲜艳。
青花龙( Thalassoma lutescens)
青花龙是和花面绿龙很近似的一个品种,成年后可以生长到25厘米,身体也比花面绿龙粗壮。它们多数是黄绿色的,一些个体身体中部也呈现深绿色。在东南亚地区海域都可以捕捞到这种鱼,一些个体甚至分布到了我国黄海海域。
这种鱼一样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品种,它们活跃、强壮,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青花龙生长到20厘米以上后,不但袭击小鱼和无脊椎动物,对本属中大多数其他品种也造成威胁,所以不适合与体形小于自身的鱼类混养在一起,最好饲养在500升以上的大型水族箱中。
红衣锦龙(Thalassoma lucasanum)
红衣锦龙也叫彩虹龙,是本属中难得的红色品种。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澳洲北部海域和加拉帕哥斯群岛捕捞到这种鱼,由于两个产地都不是主要的贸易地区,此鱼在市场上出现的频辛并不高。它们可以生长到15厘米左右,在体长10厘米的时候,身体上有贯穿头尾的黄色、黑色条纹。随着生长,雄鱼身上的条纹逐渐褪去,身体大部分变成紫红色,胸部和头部呈现黄绿色,雌鱼将一直保持幼年的体态。
它们是非常好饲养的品种,对饲料和水质的适应能力极强,如果饵料充足,生长速度会非常快,用不了一年就可完全成熟。红衣绵龙同样袭击小型鱼和无脊椎动物,不可以和娇弱的鱼混养在一起。
六间龙( Thalassoma hardwicke)
六间龙是海钓的热门品种,从日本海到阿拉伯海都有它们的分布,故也为廉价易养的品种。通常我国海南可以捕获到很多,其中大部分进入了食用鱼市场。
这种可以生长到20厘米的鱼是本属中最温顺的观赏鱼之一,它们可以和一些小型鱼和平相处,但喜欢袭击无脊椎动物,锋利的牙齿可以将螃蟹肢解并吃掉,故只能饲养在纯鱼缸中。在一些公众海洋馆中,六间龙被成大群地饲养在水池中展示,它们之间很少产生摩擦,而且常常是一起游泳、一起觅食。
隆头鱼科的其他属的观赏鱼
在隆头鱼科中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观赏鱼,不过它们零散地分布在许多个属中,而每个属中的常见品种仅1--2个。这样很难单列出来说明,下面我将这些属中分别挑选1--2个代表性品种给予说明。
医生鱼( Labroides dimidiatus)
医生鱼是最被熟知的隆头科鱼品种,因为它们游泳时很像一张在水中飘动的纸片,也被称为飘飘。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海域里,都有医生鱼的踪迹。每年禁渔期后,我国南海可以大量的捕获,因此该鱼的市场价格十分低廉。
医生鱼属于裂唇鱼属,它们的嘴十分小,牙齿成锉状。它们在自然海域主要啄食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和腐败组织,这让它成为大海中的医生,大多数鱼类感觉到身上痒痒,都会找到医生鱼,寻求它的帮助。很多观赏鱼爱好者希望医生鱼能为自己水族箱中的病鱼治疗皮肤疾病,于是到处寻找并引进,但大多收效甚微。其实,医生鱼能吃掉的寄生虫种类是有限的,而且一条医生鱼的胃口远没有寄生虫疯狂的繁殖量大。在饲养密度合理并且鱼类基本处于健康状态时候,引进医生鱼的确可以抑制本尼登虫和鳃吸虫的泛滥,但对于常见的白点病(鞭毛虫类)侵害,医生鱼则束手无策。因此,仅凭医生鱼来治疗病鱼,绝对是不明智的选择。
这种小型隆头鱼虽然只能生长到10厘米大,但领地意识十分强烈。如果在同一水族箱中引进两条,则身体强壮的一条会用它纤细的小嘴不停地攻击另一条,我不知道是它最太适合攻击了,还是对方太脆弱了,往往在2--3天里,弱势的一条就可能被杀死。在大规模检疫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几十条医生鱼放养在一起,它们似乎也不打架,这种环境造成了每条鱼都很紧迫,互相处于防守状态,但那样的混养终究不是日常饲养之道。
实际上,医生鱼更喜欢在水族箱中建立一个“诊所”,比如一个岩石洞穴或几块岩石堆放出的凹陷部位。医生鱼一旦在这样的“诊所”落户后就不再出诊,只等待大型鱼类自己游过来治疗。医生鱼的颜色是鲜明的示意色,所有鱼都懂得这种蓝、白、黑条纹的组合代表了治疗和清理。很多大型鱼还喜欢让医生鱼清洁自己的口腔和鳃部,它们张大嘴让医生鱼在自己的口和鳃里穿梭,吃掉牙缝和鳃丝里的杂物。很少有大型鱼吞食医生鱼。不过,一些人工繁殖出的鱼类(如川纹笛鲷)可能不懂这个规定,我见过它们将医生鱼吞吃掉。在饲养有大型神仙鱼的水族箱中搭配饲养医生鱼是很好的选择,这些鱼大多具有寄生虫,医生鱼可以帮助它们很好的清理。如果水族箱中的鱼身上有溃烂的伤口,那么医生鱼可能给它造成很大的麻烦,医生鱼在清理伤口的时候,会吃掉腐烂的肉,这会让那条鱼感到十分疼痛,而且裸露的伤口在医生鱼的啄咬下很容易感染。因此,最好不要让皮开肉绽的鱼面对医生鱼。
医生鱼除了吃寄生虫外,还喜欢吃一些小型甲壳动物,但在水族箱中很难接受人工饵料。如果水族箱的鱼数量不足,且没有太多的寄生虫资源,医生鱼很可能活活饿死。但我们不能为了喂养医生鱼,而向水族箱中引入病原体,必须寻找到它们能接受的饵料。个体超过6厘米的医生鱼可以在适应环境后接受冻鲜的丰年虾,但个体再小的就无法将丰年虾吃掉了,它们的嘴太小。最好的办法是用镊子夹着一块虾肉,在水族箱中晃动,这样医生鱼会游过来将肉撕下来吃,不过水族箱中的雀鲷类会抢劫医生鱼的食物,必须保证将它们喂饱后,才能专门给小医生鱼喂食。
医生鱼对水质的要求不是很高,也从不攻击其他品种的观赏鱼,不论是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还是纯鱼缸中都非常合适。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3个品种的医生鱼,除了普通的医生鱼外,还有夏威夷医生鱼(Labroides phthirophagus)和霓虹医生鱼(Labroides prctoralis),前者只产自夏威夷,身体前部分金黄色,尾部有紫色条纹;后者见于印度尼西亚,头部也是金黄色,尾部有白色条纹。这两个品种在贸易中都不是很多,而且个体太小,很难在水族箱中饲养成功。
粉红雀(Paracheilinus carpenteri)
通常我们可以在一些海水鱼书籍上看到这种鱼展开背鳍后绚丽的照片,认为那可能是非常难得的名贵品种,其实这种鱼在西太平洋的很多地方非常容易大量捕获,只是因为饲养困难,才很少有贸易商进行引进。通常情况下,这种鱼被放入水族箱后就躲藏在一个角落里不出来。如果水族箱中没有可以躲藏的角落,它们就蜷缩在箱底,很少运动,所有的鳍都收起来,如夹尾巴狗一样,很难相信它们就是照片上美丽的物种。
目前,还没有几个人能将这种鱼成功地饲养,即使饲养成活1年左右,大多数时间它们也是爬在水族箱底部,根本无法欣赏。我们看到的照片,全部是潜水员在天然海域里拍摄的,而且这种鱼善于躲藏,拍摄的机会也不多。我觉得它不适合作为水族箱中饲养的品种,如果你想挑战难度,不妨尝试一下。
鹦鹉龙( Cirrhilabrus luteovittatus )
鹦鹉龙是一类小型的隆头鱼,有很多个品种。我们示例介绍的是被称为红鹦鹉龙的一个品种。所有的鹦鹉龙体长都不超过10厘米,一般贸易个体是6~8厘米的亚成体。它们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很多珊瑚礁海域,一些艳丽的个体出自马尔代夫、斐济、马绍尔、小笠原岛、巴厘岛等地区海域,但因为饲养困难,价格多不是很高。
鹦鹉龙是很胆怯的鱼类,它们通常躲藏在水族箱的礁石缝隙里,只有适应环境后才出来游泳觅食。不要奢望它们可以接受人工颗粒饲料,基本上你必须用丰年虾来喂养它们。雀鲷、草莓、其他隆头鱼都可能欺负它们,因此混养起来十分困难。最好能用2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否则它们会更紧迫,更不容易接受饵料。
黄尾珍珠龙(Anampses meleagrides)
黄尾珍珠龙是阿南鱼属的代表性观赏鱼,虽然贸易量一直不大,却是饲养历史很悠久的传统品种。这种鱼在澳洲北部海域有大量的分布,在菲律宾海域偶尔可以捕获到。通常贸易个体在10--15厘米,成年个体可以生长到20厘米左右。
黄尾珍珠龙或叫北斗阿南鱼,是非常好饲养的观赏鱼品种,既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也可以饲养在纯鱼缸中。这种鱼性情温和,同类和非同类之间都不容易发生争执。因为它们喜欢运动,最好用4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冻鲜饵料和人工饲料都是可以接受的,有的个体还喜欢吃紫菜等植物性饵料。由于捕捞困难,很多黄尾珍珠龙是用药物麻醉后捕捉的,这样造成死亡率很高,在选购时必须挑选游泳姿势正常、呼吸节奏平稳的个体。
番王(Choerodon fasciatus )
番王可能介于隆头鱼和鹦鹉鱼之间的品种,它们具有和鹦鹉鱼相似的强劲的嘴喙,而且具有锋利的尖牙。东澳洲和日本南部海域是其主要分布地,在菲律宾海有少量分布,贸易数量不多,在隆头鱼中应算名贵的品种。
番王可以生长到20厘米,一般贸易个体是10厘米左右的幼体,它们捕食小鱼,袭击珊瑚,还攻击一些大型鱼类,因此是很难混养的品种。一些爱好者认为番王只能和炮弹、石斑类凶猛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我认为不论和什么鱼混合饲养,最主要是要保证饲养空间不小于400升水体,在过小的环境里,番王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看到人的时候十分胆怯,看到其他鱼的时候则十分凶残。
番王很难接受人工饲料,只能用鱼、虾肉喂养,它们对水质要求不高,但硝酸盐含量长期高于100ppm后致使其褪色。饲养水族箱中要放置一些岩石让其磨牙,否则过度生长的利齿会让番王无法进食。
假番王(Cheilinus fasciatus)
假番王和番王完全属于不同的两个属,只是它也生长有类似番王的纵向条纹,人们才这样称呼它。贸易中的假番王大多来自我国南海,在海南、广东等地,其被列入了食用鱼名单,它们可以生长到35厘米,成年后,面部和胸部呈现出鲜红色,非常好看。
假番王十分好养,它们对水质的适应范围非常广,而且能忍受18℃的低温。它们捕食小鱼、伤害珊瑚不可以混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如果投喂的饵料营养不充足,假番王身上的红色很容易褪去,而且日渐消瘦,最好提供给冻鲜的鱼、虾肉和墨斗鱼。与所有唇鱼属的品种一样,它们平时游泳似乎很慢,眼珠总是不停地转动,审视周围的环境。炮弹类、鹦鹉鱼、蝴蝶鱼、神仙鱼、倒吊类都是和假番王混养的不错品种。
苏眉(Cheilinus undulates)
苏眉又叫波纹唇鱼,无疑是最名贵的食用鱼之一。因为其肉质鲜美,遭到了过度的捕捞,目前该与已被列入《世界濒危动植物种贸易保护公约》附录中。成年的苏眉具有蓝绿色的身体,巨大而向前隆起的额头(这可能是隆头鱼名称的由来),很多公众海洋馆都非常喜欢收藏它们,这种鱼可以生长到2米,是隆头鱼家族中个体最大的。
在水族贸易中,10厘米以下的小苏眉也格外吸引人,它们虽然没有蓝绿色的身体,但总是不停旋转的眼睛格外机敏别致。它们非常容易饲养,如果饲养得好,而且水族箱总水体大于1000升,10厘米的个体在3年内就可以生长到50厘米左右,不过即使是在公众海洋馆中,也很少有个体能生长到更大,那需要太漫长的时间。一条1米的苏眉大概可能已经10岁或更老了,因此成体格外稀有名贵,不应当再出现在食用和观赏鱼贸易中。
苏眉的领地意识很强,一个水族箱中不能同时饲养两条,否则肯定会有一条被伤害至死。它们的口非常大,吞食能吞下的任何与,10厘米的个体就可以吃掉5厘米左右的小型隆头鱼,故不能和小型鱼饲养在一起。
熊猫龙( Hemigymnus melapterus )
作为观赏鱼的熊猫龙多半是5~20厘米的幼体,此鱼可以生长到50厘米以上,成年后通体变成暗绿色,失去观赏价值。半身黑,半身白的小熊猫龙看上去非常可爱,也十分好饲养。目前大部分个体来自菲律宾,少数15--25厘米的个体捕获与我国南海。
一些爱好者喜欢将熊猫龙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但饲养一段时间后就不得不将它捕捞出来。因为超过20厘米的个体就开始捕捉小鱼吃了。熊猫龙在人工环境下很少能完全生长成熟,体色变化也很慢,故可以放心饲养好几年。太大了,就可以拿来清蒸,一些人认为吃自己的宠物鱼过于不忍,我也赞同这个观点,不过成年的熊猫龙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食用鱼。
斑节龙( Hemigymnus fasciatus)
与熊猫龙同属一类,多数情况下可以在南方的水产市场见到它。只是在近几年才有渔民意识到这种鱼贩卖到观赏鱼市场上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成年的斑节龙可以达到45厘米,一般贸易个体在30厘米左右,偶尔我们还可以看到来自菲律宾的10厘米以下幼体。
饲养可以用来食用的鱼,自然没有太多难度,但一定要提防它吞食你水族箱中的其他鱼类。
鸟嘴龙(Gomphosus varius)
鸟嘴龙也被称为鸭嘴龙、长嘴龙、尖嘴绿龙等,雄性为墨绿色,可以生长到23厘米,雌性为咖啡色,一般只有15厘米左右。在我国南海、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洲等海域都有分布。由于雄性格外美丽,价格一般是雌性的5倍以上。贸易中产自国外的个体多为10--15厘米的幼鱼,国产个体一般是20厘米以上的成鱼。
许多爱好者认为这种鱼狭长的嘴无法吞咽大型食物,实际上成年的鸟嘴龙完全可以捕杀雀鲷类小型鱼。它们还对多数软体动物造成伤害,不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幼年的鸟嘴龙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成年雄性由于性情暴躁,在被引进后会出现绝食、乱撞等自我伤害行为,因此建议购买幼体。这种鱼很少能接受人工饵料,大多需要用冻鲜的鱼、虾肉来喂养。在国外,一些爱好者喜欢将鸟嘴龙饲养在培育有石珊瑚的水族箱中,借其长嘴消灭隐藏在石缝中的那些有害螃蟹。当水质不很理想的时候,雄性鸟嘴龙的颜色会逐渐加深,直至变成青灰色。
两条雄性的鸟嘴龙不可以饲养在一起,但一雌一雄或多雌一雄的混养是没有问题的。它们需要很大的活动空间,因为这种鱼大多数时间都是不停地游来游去。受到惊吓时,鸟嘴龙会平躺在水底装死。如果水族箱空间不够大,它们依然会终日装死,直到真的饿死。建议用40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以便消除紧迫。
丝绒狐( Pseudocheilinus evanidus)
拟唇鱼属中的观赏鱼大多个体不超过8厘米,丝绒狐应当是其中的大个子,完全成熟后可以达到9厘米,拥有橘黄色的外皮,并且镶嵌了很多细腻的白色横向条纹,看上去很像绒布。它们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地区分布很广,但主要捕捞并出口的地区是印度尼西亚。
如果将丝绒狐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则非常容易存活,但要放养在纯鱼缸中则很容易饿死。在到达新环境后,丝绒狐不会马上接受饵料,它们更喜欢自己在岩石缝隙里寻觅小型甲壳动物吃,大概需要几周的时间,这种鱼才能知道丰年虾是可以食用的。它们通常很羞涩,行动也很缓慢,喜欢在岩石缝隙周边活动,一有风吹草动就躲藏起来。
如果饲养水质不达标,丝绒狐会在被引入后的2个月里变成白色,必须保证足够的硬度和酸碱度才能维持它们的橘黄色。一般要把硬度控制在10 dH,酸碱度控制在8.2以上。两条丝绒狐被放养在一起时会发生争执。但如果一同饲养5条以上,则争斗可以得到消除。
六线龙(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
六线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饲养品种,人们喜欢将其搭配在成熟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可以帮助清理那些对珊瑚有害的小螃蟹、小蛀虫。通常,贸易中六线龙体长在5厘米左右,主要来自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六线龙十分容易饲养,能接受大多数品种的人工饲料,对生活空间的要求也不高。由于个体太小,很容易受到雀鲷、草莓等小型鱼类的袭击,这造成六线龙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必须和性情温和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并提供大量的岩石洞穴方便其躲藏。
鹦嘴鱼属 Parrotfish(Scarinae)
鹦嘴鱼科的鱼类因为生长了一张如同鹦鹉喙般的嘴而得名,在观赏鱼领域里,我们通常称其为鹦鹉鱼。常见的鹦鹉鱼主要是鹦嘴鱼属和鹦鲷鱼属的品种,它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珊瑚和海藻为食,强健的嘴可以将珊瑚骨骼碾成粉末。大多数鹦鹉鱼都属于食用鱼,在我国南方城市的海鲜市场被称为“青衣”。它们在海中成大群游泳,捕获量非常大。
白鹦哥( Cetoscarus bicolor)
白鹦哥鱼是多彩鹦鲷的幼鱼,其成鱼可以生长到90厘米以上,呈现蓝绿色,并有紫色花纹。这种鱼在体长25厘米以下阶段,身体是白色的,在面部有一条橘红色宽带条纹穿过,这让其具有观赏价值。白鹦哥一般采集于菲律宾海域,用于观赏的个体在15--20厘米之间。它不是很常见,但价格不高。
白鹦哥伤害无脊椎动物,不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在纯鱼缸中饲养,一般寿命不超过1年,这可能跟人工饵料营养不充足有关系,从来没有一条白鹦哥可以在人工环境下生长到成年。
鹦鹉鱼( Scars viridifucatus )
鹦鹉鱼是鹦嘴鱼类在观赏鱼领域里的总称,它们大多是绿色或青蓝色的,少数个体呈现红色或赭石色。这里我以最常见的绿鹦鹉鱼为例给予说明。绿鹦鹉鱼又称绿衣,一般个体在30厘米左右,在南方大多用于食用。自从国内观赏鱼贸易发展起来后,才逐渐有渔民将活体的鹦鹉鱼贩卖给观赏鱼收购商。
成年的鹦鹉鱼非常难饲养,可能和捕捞方法不正确有关系,很少有个体可以接受人工饲料,在人工环境下多数时间只啃咬石头。因此,饿死的几率很高。如果能购买到10厘米左右的幼体,则存活率就很高了,它们可以接受各种人工饲料,但其颜色远远逊色于成熟个体。
如果不能提供大量的珊瑚供其食用,鹦鹉鱼鲜艳的绿色会很快褪去,而且日渐消瘦。它们特化的肠胃太不适合消化人工饲料和鱼、虾肉,所以这种美丽的鱼实际上不适合饲养在人工环境中。很多公众海洋馆在尝试人工豢养鹦鹉鱼或鹦鲷,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鹦鲷能在人工环境中成活2年以上,鹦嘴鱼根本没有成功的案例。
石鲈和笛鲷(Sweetlip & Snapper )
石鲈科(Haemulidae)和笛鲷科(Lutjanidae)是鲈形目观赏鱼中很重要的两个类别,它们形态很接近,饲养起来也基本相同,因此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说明。目前被列为观赏鱼饲养的石鲈和笛鲷品种并不多,因为它们大多可以生长得很大,一般水族箱无法装下。这些鱼都是肉质鲜美的海产品,以前一直是作为热带海域的高级经济鱼类进行贸易。可能是一些精明的商人发现了它们蕴含着的观赏价值,才逐渐将其引入到观赏鱼贸易中。大部分石鲈和笛鲷捕捞自东南亚的珊瑚礁海域,其中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和海南都是主要采集地。
石鲈和笛鲷都是非常容易饲养的鱼类,对人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喜欢冻鲜饵料,也可以接受人工饲料。许多品种在热带经济鱼类养殖场是主要养殖产品,人们已经针对它们开放了特定的饲料,在附近的渔业或农需商店就能购买到。当然,我们目前饲养的许多这类鱼也是那些养殖场培育出的鱼苗,它们还没有成长到能上餐桌,就被我们拿来观赏了。如果喂养的精心,这些幼鱼会在水族箱中飞速生长,你很快就发现水族箱越来越拥挤了。
我们饲养的石鲈多数是幼体,它们具有可爱的花斑,于是在观赏鱼领域中我们称呼它们“花旦”。这些鱼主要是胡椒鲷属的成员,它们的成鱼和幼鱼花色截然不同,事实上,个体越大欣赏价值越低。所以有些爱好者会抱怨:他将一条观赏鱼努力地饲养成了一条海鲜鱼。我们很难控制这些鱼的生长速度,只要它们健康,就十分能吃,然后拼命地生长。基本上,一条美丽的花旦饲养到2年就可以拿来清蒸了。
笛鲷鱼类是公众海洋馆非常喜欢引进的品种,它们强壮易养,在大水体中时会成群活动,这为海洋馆中的大水池增色不少。成年的笛鲷没有成年的石鲈那样巨大,多数品种都在30厘米以下,因此更容易饲养在家庭水族箱中。它们也喜欢吞食小鱼,必须和体形相差不大的鱼混养。虽然它们从不攻击珊瑚,但仍不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这些鱼强健有力,受到惊吓或抢夺食物的时候可能将岩石造景撞塌。
乌尾鮗科( Caesionidae )、 金线鱼科(Nemipteridae)、框棘鲈属(Scolopsis)中也有很少的几个品种可以当作观赏鱼饲养,它们在贸易中非常少见。从分类上看,二者和笛鲷都有很近的关系,加之其饲养方法基本相同,在本章节中也一并介绍了。
本章节介绍的所有鱼类都不是很容易患病,如果有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可放心地按规定计量使用药物,它们对药物基本上没有不良反应。一些品种在淡水中甚至可以存活数日,故在检疫过程中可以放心进行淡水浴。如果将这些鱼饲养在相对密度低一些是海水中(如1.015),它们患病的几率会更少,这让你的饲养变得十分轻松。
花旦( Plectorhynchus picus)
幼年的花旦身体上花纹黑白分明,当它们生长到30厘米的时候就开始呈现出成年的颜色,身体基本变成了灰色,并有许多小黑斑点。这种鱼的成体有90厘米大,是肉质鲜美的经济鱼。通常作为观赏鱼出售的是20厘米以下的幼体,它们看上去很可爱,却是强悍的捕食动物。虽然所有东南亚的海域里都有这种鱼的分布,但我国很难捕获幼体。大量的幼体来自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故它们在市面上的价格并不低。
花旦在刚被引进到水族箱时会十分羞涩,它们总是头向下地摇晃着尾巴,似乎只剩下一口气。这个时候要格外注意保持水质,通常这种鱼的损耗都在引进后1周内,成功度过危险期的个体就很容易饲养了。可以用冷冻的鱼、虾肉喂养它们,也可以用人工颗粒饲料,但在最初的几周里最好先用冻鲜饵料诱导,否则它们不容易明白人工饲料是可以食用的。它们之间从不互相攻击,可以多条一起饲养。在熟悉饵料后,它们的生长速度非常快,10厘米的幼鱼在饲养几个月后就可以增长1倍。除了能被其吞掉的小型鱼,其他海水观赏鱼都可以和其一起混养。一些爱好者喜欢用它来搭配妍丽的海水神仙鱼,我觉得那是个不错的创意。
花旦对水质的要求不高,通常其他海水鱼能适应的环境都可以适应。我觉得最好将饲养水温控制在26℃以上,温度太低时,幼年的花旦不是很活跃,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引发疾病。
燕子花旦(Plectorhinchus chaetodonoides)
燕子花旦也被称为“朱古力”,因为它们的幼体的颜色是咖啡色的,并有多个乳白色大斑点,如同牛奶巧克力一样诱人。这种鱼成年后,身体是青白色的,并有许多胡搅大小的斑点,这也是“胡椒鲷”名字的来历。成鱼可以生长到60厘米以上,不适合一般家庭水族箱饲养,大量的幼年燕子花旦来自印度尼西亚,它们在观赏鱼市场上很受欢迎,是普及率最高的石鲈品种。
我们可以购买到3--15厘米的燕子花旦,它们在最初被引进的时候可能绝食。那并不是它们对饵料的挑剔,而是不知道到底什么东西可以吃。这种鱼在自然界中喜欢自己捕食小型鱼和无脊椎动物,它们对于加工好的鱼肉十分陌生,必须耐心诱导才能开口。一般建议使用味道浓郁的虾肉和蛤肉,放在它眼前引诱它吃下去。当完全适应人工环境后,它们可以接受大多数饵料。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将这种鱼饲养到成年,它们大多在饲养2年内夭折,最容易夭折的个体是10厘米以下的幼体。这与饵料营养和水体大小有关系,即使饲养一条很小的燕子花旦,也要保证用100升以上的水族箱,在饵料中添加一些人用的综合维生素(如金施尔康),有助于帮助度过危险期。
六线妞妞(Plectorhinchus lineatus )
这种鱼的幼体身上有六条金黑色横向条纹,其余部分是金黄色的。由于游泳的时候会奋力摆动占身体比例很大的尾巴,看上去如同扭扭捏捏的小姑娘,故得了“妞妞”这个名字。在西方国家,爱好者喜欢把它们称为金松鼠,这也跟它们的大尾巴有关系。成体的六线妞妞可以达到70厘米以上,被称为斜纹胡椒鲷,它们经常在珊瑚礁海域成群出没,捕食小型鱼类。
大多数六线妞妞来自菲律宾,也有一些捕捞于我国南海。它们是非常容易饲养的观赏鱼,除非水族箱中的鱼全部死亡或染病,否则六线妞妞不会出现问题。它们接受任何人工饲料。争抢食物迅速,生长速度快,不能与小型鱼和太过温顺的鱼饲养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水族箱中将六线妞妞饲养到40厘米长,受到空间局限,它们达到这个体形后就不再生长了。一条10厘米的幼鱼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达到那样的大小。
五线笛鲷(Lutjanus quinquelineatus )
五线笛鲷并不是有价值的观赏鱼,它们大多被公众海洋馆购买,用来点缀大型水池。在我国南海可以大量捕获这种鱼,它们刚捕捞上来的时候比较漂亮,身体上的黄色很明显。在人工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颜色就会变浅。我试验过改善饵料和水质,但无济于事,应该是人工环境水深度不够,光照太强而对其颜色造成了改变。
五线笛鲷适应能力很强,非常容易饲养,在淡水中也可以存活3天以上。它们吃任何饲料,最喜欢新鲜的鱼肉。这种鱼是半夜行性动物,一般在白天躲藏在岩石后面,只有投喂的时候才出来。如果饲养在水池里,这种鱼会成群行动,它们之间很少发生争斗,非常适合多条饲养。成年的五线笛鲷可以生长到30厘米,贸易中的个体一般在20--25厘米。
丽皇(Symphorichthys spilurus)
丽皇也叫帆鳍笛鲷,因为其背鳍末端可以生长出飘逸的长丝而成为最驰名的笛鲷,也使其价格在本类别里名列前茅。丽皇的捕获量并不大,主要引进于印度尼西亚。实际上,这种鱼成年后颜色会非常暗淡,背鳍的长丝也不是很明显,只有30厘米以下的幼体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丽皇非常喜欢吃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在饲养中它们可能连你的清洁虾都吃掉,故不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为了保持它们那飘逸的长丝,必须控制好水质,当硝酸盐含量高过150ppm后,它们的丝很容易折断,而且不再长出。需要给这种鱼提供一些岩石作为隐蔽场所,它们在饲养在没有掩饰物的水族箱中会很紧迫。虽然增加饲养数量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但目前很难成群地购买到这种价格不菲的鱼类。
一些爱好者喜欢将它们与海水神仙鱼饲养在一起,这是很合理的搭配,但要注意神仙鱼可能会欺负个体太小的丽皇,最好保证引进个体在15厘米以上。体长小于5厘米的鱼很容易被10厘米的丽皇吃掉,而且丽皇生长很快,不久就能成为水族箱中的捕食高手,因此,最好混养15厘米以上的观赏鱼。
纹川笛鲷(Lutjanus sebae)
纹川笛鲷是国内最常见且廉价的笛鲷类观赏鱼,因为在我国台湾、海南、广西都有这种鱼的养殖场。这种鱼身上有三条纵向黑色条纹,成年后条纹变成棕红色,其排列情况很像汉字中的“川”,故而得名。幼年的纹川笛鲷由于头比例很大,游泳的时候总是向前点头,正面看上去如同在不停行礼,因此也被称为“磕头燕子”。
市场上的幼体纹川笛鲷全部是我国南方养殖场自行培育出的鱼苗,一般个体在3--5厘米,它们简直太好饲养了,我从未听说过将它们养死的记录。除非一直将其饲养在淡水中,否则几乎没有什么会要了它们的命。人工个体的另一个优势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强,除水族箱非严重爆发细菌性疾病外,常规疾病它们都可以自己抵御过去。它们接受任何饲料,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5厘米的幼体只需要6个月就可以生长到15厘米,2年就达到了30厘米的成体规格。它们很喜欢捕食小鱼,连用来治疗疾病的医生鱼也不放过,绝不可以和体形小于10厘米的鱼一起饲养。如果舍得喂,这种鱼每天都可以将自己的肚子撑得很大,然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睡觉。
石兵(Scolopsis bilineatus)
这种金线鱼科的鱼是该科中比较常见于观赏鱼贸易中的个体,在印度洋分布很广。一些渔民有时候会将其贩卖给观赏鱼贸易商,然后,它们被作为最廉价的海水观赏鱼之一进行贩卖,这种鱼很胆怯,喜欢在岩石洞穴附近生活,看上去如同在驻守那块石头,因此得到了“石兵”这个名字。它们非常好饲养,接受大多数人工饲料,游泳速度非常快,引进到水族箱后就很难捕捞出来了。
它们大概可以生长到15厘米左右,一样会吞食一些小鱼,所以混养时要注意。在水中良好的条件下,它们的大眼睛十分亮,看上去很有气质。如果成群饲养,它们互相可能会因为争夺洞穴而发生短暂的争执,不过彼此不会造成伤害。
黄尾鮗(Caesio cuning)
梅鲷属中有很多品种具有梦幻般的颜色,它们在大海中如沙丁鱼一样成大群的活动,但由于它们脾气太大,一些个体在捕捞上来的时候就死了。运输和检疫都十分困难,在小环境中它们可能自己撞死。因此,只有非常少的品种被作为观赏鱼进行贸易。
黄尾鮗全名应当是黄尾乌尾鮗,它们幼年时很不起眼,身体呈现淡淡的蓝灰色,很多人可能误将其认为蓝魔。它们个体越大越好看,成体可以生长到45厘米,从那个时候身体会散发出妍丽的蓝光,尾巴和背部保持金黄色。这种鱼是各国海洋馆的抢购品种,它们将幼体饲养到成年,然后放养到大型展示池里,它们成群的游泳,散发出梦幻般的蓝色光芒。由于这一点,捕捞者大多只针对海洋馆出售这种鱼,很少有个体流落到观赏鱼市场上。
如果你有幸收集到了该品种,那么建议用含蛋白质高的饲料喂养它们,6厘米的幼体需要3年以上才能生长到30厘米,所以想看它们慢慢发色是非常有挑战的事情。饲养水族箱至少要1000升以上,太小的水体会影响它们正常游泳,很多个体在生长到一定大小后,情绪开始暴躁起来,容易在高速游泳的时候撞到玻璃上而死去。它们捕食小型鱼类,因此不能和太小的观赏鱼混养。同时,幼年的时候它们也是大型鱼最喜欢的食物,最好和同体形同习性的鱼类饲养在一起。
天竺鲷和金鳞鱼 Cardinalfish & Berycid
天竺鲷科(ApogonidaeI)和金鳞鱼科(Holocentroidei)并不是很近缘的品种,我之所以将它们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它们的习性十分接近。在人工饲养下,天竺鲷和金鳞鱼都不是非常喜欢运动的鱼,它们具有很大的眼睛,一看就知道其适应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多为夜行性。事实上,金鳞鱼科要比天竺鲷科古老得多,它们属于金眼鲷目(Beryciformes),而天竺鲷是人们熟知的鲈形目中的成员。金眼鲷目的很多鱼都是深海鱼类,它们早在白垩纪就已进化出来了,而鲈形目的出现要晚上几亿年。由于生活方式的近似,两类鱼在今天发展出了许多一样的生活习性和体貌特征,这大概就是动物的进化受到了自然因素影响这一思想的代表说明吧。
事实上,两个科被作为观赏鱼的品种非常少,因为它们大多数没有华丽的外表。被作为观赏鱼进行贸易的品种都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品种,它们对饲养环境和饵料的要求都不高。这些鱼都是肉食动物,它们有巨大的口裂,可以吞下很大的饵料。特别是金鳞鱼类,如果和小型鱼混养在一起时非常危险的。这些鱼对饲养水质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其他海水观赏鱼能生活的环境都可以接受,如果用高质量的水质饲养,它们会十分健壮。
天竺鲷类在观赏鱼领域里多被称为“玫瑰”,不知道最早的爱好者为什么给它们起了这个名字。它们的个体都不是很大,一般在5--10厘米。虽然本科中有一些品种可以生长到30厘米以上,但它们从没有在观赏鱼贸易中出现过。天竺鲷类喜欢成群生活,如果单独饲养一条,健康状况很难得到保障。它们也具备领地意识,在小型水族箱中饲养两条,可能会发现严重的争斗。最好5条以上成群饲养,这样它们的胆子也会大一些。它们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不强,在引进后必须用冻鲜的鱼虾肉训导开口吃东西,在适应投喂规律后希望接受颗粒饲料。如果饲养水的硝酸盐含量低于10ppm,它们可以在水族箱中自行繁殖后代。这些鱼全部是口孵鱼类,雄性的天竺鲷将卵含在嘴中孵化,根据品种不同,15--30天小鱼才能从父亲口中出来。
作为观赏鱼的金鳞鱼类,多半都是该科(鱼畏)属的成员(如大眼锯(鱼畏))。这些鱼是夜行性动物,所以饲养在水族箱中较少能欣赏到它们四处游泳的景象。这些鱼白天的时候隐藏在岩石洞穴和阴暗的地方,晚上才出来。人工饲养下,它们也会白天来进食你供给的饵料,但需要一段时间的训导。金鳞鱼多半不能接受人工饲料,最好用虾肉喂养它们,它们很能吃,但生长速度不快。在观赏鱼贸易中出现的金鳞鱼多数是红色的,这种颜色在刚捕捞上来没多久时十分鲜亮,但饲养几周后就会逐渐消退,有些个体甚至变成了白色。我尝试过很多方法来保住这些颜色,但无济于事。推测可能和水的深度有关系,金鳞鱼在野生条件下大多生活在水深10米以下的海域,在观赏鱼中属于深水品种。人工环境无法提供如此的深度,我们的水族箱内压力太小了,光线也太亮了。因此这些鱼褪色了。如果能长期保证饲养水族箱处于黑暗状态,可以将它们的红色维持更长的时间。
金眼鲷目的灯眼鱼科(Anomalopidae)和松球鱼科(Monocentridae)也各有一种值得一提的观赏鱼,即闪电侠和松球鱼。因为它们所在的科内没有其他的观赏鱼,我则按照它们与金鳞鱼同目的关系,也放在本章节中予以介绍。
巴厘岛天使(pterapogon kauderni)
巴厘岛天使也叫泗水玫瑰、珍珠飞燕,它可能是最被看好的天竺鲷科观赏鱼了,其珠光璀璨的外表和夸张延伸的鳍,让它受到很多爱好者的追捧。它们只产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附近海域,因此被地域冠名。在野生条件下,它们喜欢和魔鬼海胆共生在一起,这些海胆有长而尖利的刺,藏在里面可以防御天敌的攻击。
巴厘岛天使最大可以生长到8厘米,贸易个体一般在5--6厘米。它们是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的鱼,但初期死亡率很高。这是自身的紧迫感造成的,很多个体事实上是被吓死的。最好能成小群地饲养它们,并在初期提供一个海胆或人造海胆让它们感到安全。一旦适应了环境后,这些鱼能接受大多数饵料,如果用冻鲜的鱼虾肉喂养,它们可以生长得非常快。小群落的成员们时常发生打斗,特别是性成熟后,一条强壮的雄性会驱赶其他成员,只留下自己的“老婆”。因此,要提供300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以便弱势个体有地方逃跑。最好不要用含铜的药物为巴厘岛天使治疗寄生虫类疾病,可以杀死寄生虫的药量也可以杀死它们。
如果水质很好,它们很容易在水族箱中繁殖。雄性的口从正面看时要比雌性的宽,因为它们要担负孵化的责任。有些人认为必须提供海胆才能让亲鱼感到安全而产卵,在我的繁殖经历里,即使没有海胆,只要繁殖箱中不具备造成威胁的动物,它们也能顺利繁殖后代。两条彼此相爱的鱼会在昏暗的环境下产卵,然后雄性将卵含在嘴中。根据雌鱼的个体和体质,卵的数量可能是15--30个。需要半个月左右的孵化,小鱼就能顺利出来。在此期间,雄性不吃东西,它是很有责任心的父亲。因为环境影响,20天后雄鱼还没有吐出小鱼,那么最好把它捞出来,掰开嘴放出小鱼,不然小鱼可能会饿死,父亲也会消耗太多体力。
巴厘岛天使的幼鱼个体很大,它们出生后就能吃刚孵化的丰年虾,因此要比其他品种的幼鱼容易存活,喂养3个月后小鱼就可以生长到2--3厘米,看上去和它们的父亲一模一样。被放回去的雄性会恐慌1--2周,然后调养1个月,就能继续繁殖后代了。如果雄鱼很有经验,它能将卵全部孵化,但大多数情况是只能得到相当于卵的数量一半的幼鱼。
由于这种鱼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容易,目前很多养殖场都在进行繁殖。人工个体被大量投放到贸易中,它们更容易饲养。如果你也想繁殖这种鱼的话,请不要选择同窝的后代,它们大多不会彼此产生配偶关系,即使产生了,产下的卵也很难孵化。
玫瑰(sphaeramia nematoptera )
玫瑰是很常见的天竺鲷科观赏鱼,因为它们身体后半部分具有许多褐色斑点,看上去如同穿了纯棉布的裙子,也破称为"睡衣鱼"。贸易中,这种鱼主要来自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很少的个体捕捞于我国南海。它们最大可以生长到6厘米,非常容易饲养。
玫瑰对伺饲养环境的大小和水质没有太多的要求,和巴厘天使一样,如果水质足够好,它们一样可以在水族箱中繁殖后代。多数爱好者喜欢将玫瑰点缀到繁茂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但后来发现很少能看见它们。它们是羞涩的夜行动物,白天喜欢躲藏在岩石缝隙中。在适应环境后,它们可以接受大多数饵料,而且很能争抢食物。如果饲养得好,玫瑰可以在水族箱中存活10年以上。
红玫瑰(Apogon maculatus)
红玫瑰当然就是红色的玫瑰了,它们具有酒红色的外衣,但这种颜色很难在水族箱中长久维持,多半2个月,它们就变成粉红色了。红玫瑰在印度洋的很多海域都可以捕捞到,是十分常见的海水观赏鱼。这种鱼成年后只能生长到4厘米,非常适合在小型的水族箱中饲养。
天竺鲷科、天竺鲷属的一些其他红色或暗红色的成员也被称为红玫瑰,如在我国海南产量非常大的Apogon fleurieu,它的尾柄处生长有一个明显的大黑斑。它可以生长到12厘米,而且喜欢吞食小鱼,在选购时要同小型红玫瑰分开。
艳红( Sargocentron tiere )
艳红是金鳞鱼科很有代表性的品种,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常被当作很廉价的海鲜出售。它们的捕捞量很大,而且肉质不好,不论是在经济鱼类中还是观赏鱼中都处于非常廉价的地位。艳红可以生长到40厘米以上,它们属于捕食鱼类,不可以和小型鱼饲养在一起。它们在水族箱中不是很活跃,经常躲藏在一个角落里睡大觉。
既然为产量很高的经济鱼,它们对饲养条件的要求自然也非常低。很少有人能将这种鱼养死,但养到最后非常烦恼的很多,这大概跟其褪色问题有关。前面说了,针对这种鱼的褪色,目前尚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很多爱好者看到了这种鲜艳而廉价的大鱼,就把它们带回了家,结果它们的美丽转眼即逝。
艳红不喜欢吃人工饲料,很多个体根本不接受颗粒饲料。最好的办法是用鱼肉和小河鱼来饲养,如果饵料充足,即使艳红的红色褪了,它们的鳞片依然能散发出闪亮的光泽。这也是一个欣赏点,毕竟大多数人不愿意将自己饲养的观赏鱼拿来炖汤。
大目仔( Myripristis vittata )
大目仔是一个极具搞笑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我国南方粤语地区的朋友给它们起的。这种鱼的眼睛的确很大,配上圆滚滚的头,看上去很可爱。大目仔是我国南海盛产的鱼,它们可以生长到25厘米,也是南方渔民餐卓上的常客。
和艳红一样,它们也是非常好养的品种,对饲养环境和饵料的适应能力都很高。一看它们的大眼睛就知道,它们喜欢在黑暗的洞穴里生活。如果在水族箱中用岩石搭建一个大洞穴,那就是大目仔的乐园了。它们可以成群地在洞穴中生活,彼此并不发生过多的争端。大目仔也存在褪色的问题,不过比艳红要好很多,如果能多提供一些含虾红素的饲料,它们还是能稳固身体的颜色。
大眼鸡(Sargocentron diadema)
大眼鸡也是广东的朋友们给这种带有条纹的尖嘴(鱼畏)起的名字,这种鱼眼大嘴尖,这个名字十分贴切。大眼鸡身上具有多条白色或米黄色横向条纹,它们算是本类别鱼中最贵的品种了,因为其捕捞数量比别的品种都少一些。
贸易中可以见到的大眼鸡从5厘米到20厘米都有,小个体的一般来自菲律宾,大个体的则捕捞于我国南海。它们是很容易饲养的品种,而且是本类别中最活跃、最大胆的。即使白天,它们也愿意到处游泳,寻找食物。如果饲养10厘米以下的幼体,它们还会经常游到水面来,等待投喂。它们的捕食能力非常强,其尖嘴可以将藏在岩石缝隙中的小型雀鲷抓出来吃掉,因此绝不能和小型鱼饲养在一起。它们的褪**况没有其他品种那样强烈,而且身体多数时间都散发出美丽的光泽。
闪电侠(Anomalops katoptron )
闪电侠也叫灯眼睛鱼,它们完全适应了深海幽暗的生活,因此在眼睛下方进化出了两个能发光的斑,用来互相辨识。这种鱼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很多,但由于它生活在较深的海域,捕捞和减压作业十分困难,因此在贸易中并不多见。一些公众海洋馆喜欢成群地收集这种鱼,用来展示,故在民间贸易中的个体更为少。
闪电侠绝对是另类的观赏鱼,饲养它的爱好者一般把它们单独饲养在一个没有光照的水族箱里,看它们如何自我发光。光斑由含磷的荧光物质构成,在营养不足的时候会完全失去其功能。事实上,你每天至少要给这种鱼提供2个小时的照明,才能帮助它们维持发光,而且要用海虾来喂养,否则光斑也会在数月里消退。
要避免购买到减压不好的鱼,这些鱼在水族箱中不能正常游泳,而且不吃东西,故无法被养活。购买时,可以让贸易商投喂给你看,如果它们吃东西,一般都是健康的。
松球鱼(Monocentris reedi)
松球鱼长得十分像松果,它们身体浑圆并由巨大的金黄色鳞片覆盖。世界上的松球鱼有三种,作为代表,我们介绍的一种是产自印度洋地区的,它在三种中个体最小,只有17厘米。另外有东太平洋出产的日本松球鱼(Monocentris japonica),可以生长到25厘米。南太平洋出产的澳洲松球鱼(Cleidopus gloramaris),个体一般在20厘米左右。
松球鱼不是很容易饲养,它们对饵料十分挑剔,没有几条能接受人工饵料,大多要用虾肉和丰年虾来喂养。这种鱼是群居动物,如果单独饲养一条,可能会抑郁而终。它们对水质要求很高,不要让酸碱度低于8.2,硝酸盐含量维持在20ppm以下。在水中不佳的环境中,它们会长期绝食,直到死亡。目前,印度洋的松球鱼已经很少能捕捞到了。其他区域的品种虽然容易捕捞,但难以出口到我国,因此这种鱼应该算得之不易。
虾虎鱼(Gobi & Blenny)
在观赏鱼领域里,我们将鰕虎鱼科(Gobiidae)、塘鳢科(Eleotridae)、 凹尾塘鳢科(ptereleotridas)和鳚科(Blenniidae)的鱼类通称为虾虎鱼类,这个定义并不科学,但在观赏鱼领域里使用起来很方便。很多非鰕虎鱼类由于形态和习性接近鰕虎鱼而一直被冠以虾虎的名字,为了和真正的鰕虎鱼区分开,我们在这里通通使用白字叫法“虾虎”。
虾虎鱼品种非常多,至少有30个品种可以在观赏鱼贸易中经常见到,还有一些品种虽然没有艳丽的外表,但能满足一些爱好者猎奇的心理,故也被捕捞贩卖。大多数品种十分容易适应人工环境,接受人工饲料。它们十分胆怯,喜欢躲藏和惶恐,这造成了很多个体的不幸夭折。鰕虎鱼科和塘鳢科的一些品种个体不超过5厘米,这造成了混养困难,如果和其他海水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它们可能摄取不到食物而饿死。通常,必须把这些品种单独饲养在小型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加以精心护理。它们的寿命也不长,即使饲养得非常健康,超过2岁的个体也已进入了老年阶段。鳚科的品种基本是杂食性鱼类,它们在饵料匮乏的时候,会将水族箱中的藻类清理得很干净,因此,即使一些相貌平平的品种,也得到多数爱好者的追捧,人们喜欢让它们充当水族箱中的清洁工。
凹尾塘鳢科的一些品种具有群居习性,如果单独饲养一条,可能无法存活。塘鳢科的一些品种也喜欢群居,但在没有其他大型鱼类威胁的情况下,它们群体中的成员们可能终日打斗不停,在小型水族箱中甚至会有个体被伤害至死。很多小型虾虎鱼在自然界和枪虾共生在一个洞穴里,它们为虾担当警戒的任务,而几乎没有视力的虾能提供出自己的洞穴作为补偿。这种现象在水族箱中很难看到,因为很少可以捕捞到合适虾虎鱼的小虾,而且水族箱中的沙层厚度也不一定够它们挖掘洞穴用。部分塘鳢科的鱼终日大口大口地吞吃沙子,它们将沙子含在嘴中蠕动,然后吐出来。沙子中的一些小生物就这样被过滤食掉,如果沙子里的生物不足以让它们吃饱,那么滤食工作将不停进行下去。个体大一些的虾虎鱼具有攻击性,它们有时候会袭击小型鱼类。鳚科的一些品种甚至可以生长到20厘米以上,它们强大的下颚和锋利的牙齿可以将珊瑚和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咬破,因此,不适合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饲养。
一般情况下,建议将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控制在150ppm以下来饲养虾虎鱼,它们虽然很容易饲养,但太高的硝酸盐一样会造成疾病泛滥。所有的虾虎鱼都是不耐药的鱼类,患病后不能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多数很快就死掉了。只有鳚科的一些品种(如花豹)能忍受15--20℃的低温,绝大多数虾虎鱼必须生活在24--28℃的环境里,太高或太低的温度都容易造成其突然死亡。如果水族箱中的水质控制得好,一些品种可能会在其中产卵,但繁殖出的幼鱼十分细小,普通爱好者很难饲养成活。
虾虎鱼在我国香港地区也被称为“古B”,这是根据其英文名Gobi音译过来的叫法,实际上在目前的水族贸易中,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语地区,“古B”这个名字远比“虾虎”使用得更频繁。
雷达(nemateleotris magnifica)
丝鳍塘鳢属的雷达应当是最被熟知的虾虎鱼,它们也被称为雷达古B或雷达虾虎。因为它们的背鳍如同高高树立起的天线而得了这个名字。它们的“天线”是一种很好的报警工具,当雷达群体生活的时候,如某一成员发现有危险就会迅速摆动天线向全体成员发出信号,大家一起逃命。在水流很强的区域,它们无法竖立起背鳍,因此,这种鱼更喜欢风平浪静的生活空间。在西方国家,雷达也被称为火鸟鱼,因为它们身体的颜色很像正在燃烧的火焰。它们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里分布很广,多数时间成群或成对地生活,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可以大量捕获。
饲养雷达实际上是很有挑战的事情,因为这种鱼实在太胆小了,很多个体在运输过程中已经被吓死了。如果我们将新引进的雷达同其他观赏鱼一起转水,则很多雷达会在转水过程中惊慌失措,然后毙命。一些我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如将虹吸管放入水族箱中或给水中打气,都可能严重吓坏它们。最好事先准备一套单独的饲养设备,帮助雷达度过最恐慌的日子。除了胆怯以外,雷达对水质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一般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都可以饲养。它们在适应环境后会很快接受各种人工饲料,如果用薄片饲料喂养,它们会吃得很开心。草莓鱼和雀鲷都是雷达的重要威胁者,它们非常喜欢追逐攻击雷达,因此,不建议将这类鱼与雷达混养在一起。个体超过20厘米的鱼类,就会给雷达带来不安感,因此,饲养时要尽量避免回避。雷达是非常喜欢跳跃的鱼类,应当在饲养水族箱上安装盖或加高水族箱上方无水区域的高度,并避免猛然用强烈的灯光刺激它们。
如果同时饲养两条雷达鱼,它们可能会打架,这种鱼虽然个体不超过8厘米,但互相的攻击很可能致命,我建议饲养5条以上的一个群落。如果在很小的水族箱中,也可以只饲养一条,但不可以混养游泳速度太快的其他鱼,孤独的雷达容易被掠过的事物吓到。一般情况下,雷达鱼会在水族箱中逆着水流游泳,时常竖立起天线一样的背鳍,如果水族箱中的水流强度太大,则不利于它们生活。它们从不攻击任何无脊椎动物,可以放心地饲养在不同类型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紫雷达(Nemateleotris decora)
紫雷达并不是很多见的品种,而且比雷达更为胆怯。一般情况下只有从印度尼西亚的观赏鱼捕捞商处才可以购买到紫雷达。通常贸易个体在4--5厘米,而且大多非常瘦弱,在运输过程中会大量损耗。这种鱼的价格要比雷达高出好几倍,再加上运输处理困难,很少有贸易商愿意大量引进它们。
饲养紫雷达的注意事项和饲养雷达的基本相同,它们更应当单独饲养,所有的鱼类都让它们感到恐惧。当紫雷达被引进到水族箱后,它们经常在水的某个区域停留,而不是到处游泳。因此,最好将饲养水族箱的体积控制在200升以下,否则这种鱼很可能由于水域过大,不能找到投来的食物而饿死。
金头虾虎(valenciennea strigata)
金头虾虎也叫作金头古B,是产自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的一种大型塘鳢,它们可以生长到8~12厘米,主要捕捉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金头虾虎可以非常容易地适合人工环境,特别是成熟的礁岩生态水族箱,而且它们对人工饵料来者不拒。除非你确信购买的两条是一对夫妻,否则不要将它们饲养在一起,因为这种鱼的领地意识是很强烈的。它们并不会在水族箱中占据很大一片地盘,一条金头虾虎可能只需要方圆30厘米的一片区域。它们喜欢将身体的大部分隐藏在领地的岩石下面,只露出鲜亮的头到处张望。
出于对领地的保护,金头虾虎可能杀死冒失闯入的其他小型虾虎鱼(如雷达、蓝线虾虎、蟋蟀等),因此,不可以将它们混养在一起。如果使用颗粒直径在3毫米以下的沙子铺设在水族箱下面,那就能看到这种鱼终日大口大口地吞吐沙子。如果水族箱中没有沙子或沙子颗粒大,它们可能感到不安。
硫磺虾虎(cryptocentrus cinctus)
硫磺虾虎也叫黄金虾虎或金黄虾虎,是一个颜色富于变化的品种。大多数个体捕捞于菲律宾,一般在5--8厘米之间。通常情况下,硫磺虾虎呈现出硫磺色,身体上有许多蓝色小斑点。也有一些个体在受到惊吓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呈现出乳白色、咖啡色甚至淡蓝色,这些颜色不稳定的个体经常被误认为是其他品种。
硫磺虾虎是隐藏和挖掘的高手,在被引进到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后,它们会很快挖掘出一个洞穴出来,躲藏在里面。如果有其他鱼接近洞穴,它们会张开巨大的口做出威吓。它们可以接受多数人工饲料,但摄食的速度十分缓慢。如果投喂漂浮性饵料,它可能根本吃不到。没有人刻意地将它们饲养在纯鱼缸中,多数情况下大家都用这种小鱼来点缀礁岩生态水族箱。
大帆虾虎(Amblyeleotris randalli)
大帆虾虎可以算虾虎鱼家族中很漂亮的一个品种,它们具有乳白色的身体,大概6--7条橙色的环纹纵向包裹身体,最有特点的就是那竖立如帆的巨大背鳍,上面有一个黑色的眼状斑点。这可能是一种伪装,用来迷惑捕食鱼类。大帆虾虎可以生长到12厘米,但贸易个体一般只有5--8厘米,大多数来自菲律宾。它们很瘦弱而且神经质,不是很容易在水族箱中适应生活。
建议不要用太大的水族箱饲养这种鱼,它们完全底栖,而且很羞涩,在大环境中很难自己找到人们扔下去的饲料。通常可以用50--200升的水族箱饲养,如果生存环境太小,它们也不容易存活。必须在水族箱中铺设沙子,而且要有一些岩石方便它们躲藏。它们属于与虾共生的一类,如果能寻找到相应的虾一起饲养,是极好的事情。
大帆虾虎在本类别中属于价位较高的品种,加之其不容易饲养和运输,目前在市面上不容易见到。
蓝线虾虎( lythrypnus dalli)
在小型虾虎中,蓝线虾虎应当是最漂亮的品种,它们是真正的鰕虎鱼,个体只有3厘米。在斐济、夏威夷和南部日本海可以捕捞到这种鱼,但贸易量不大。这种鱼的寿命很短,国外医学爱好者喜欢使用迷你水族箱单独饲养它们,大多几个月就自然死亡了。
蓝线虾虎可以接受18--26℃的水温,如果水温太高,会很快死去。它们对饲料没有苛刻,如果饲养在1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中,你喂食的时候可能找不到它。很多种鱼都可以把它们当饵料吃掉,基本上不可以混养。它们同样具有领地意识,两条在一起饲养也会发生争斗,在放养时最好以奇数比例引进。
四驱车(Signigobius biocellatus )
这种虾虎鱼在前后两个背鳍上具有形如车轮的两个圆斑,在水中可以前后游动,因此得名四驱车。目前贸易个体主要来自菲律宾,一般在5厘米左右,成熟个体可以生长到10厘米。它们在大海中成对生活在洞穴里,滤食沙子中的小生物。
四驱车并不能饲养,但是躲藏的高手,放入水族箱后就不容易找到了。它们能接受冷冻的丰年虾和薄片饲料,对颗粒饲养不感兴趣。可以成对或成群饲养,也可以只饲养一条,但一定要为水族箱铺设细沙,让它们可以自由打洞。多数情况下,四驱车只栖息在底层,它们甚至不屑攀上岩石,故不容易抢到食物,只能和习性相近且温顺的鱼饲养在一起。
红线虾虎(amblygobius rainfordi)
红线虾虎是非常廉价而不起眼的小型观赏鱼,在西太平洋的大部分珊瑚礁海域都有分布。人们购买它们通常是放到礁岩生态水族箱内就不管了,任凭它们自由生活。几乎所有能当作食物的东西,红线虾虎都吃,它们甚至会咀嚼一些鱼的粪便。虽然在大型水族箱中混养,但它们从来抢不到食物,很少有饿死的个体。
完全成年的红线虾虎只有8厘米,它们非常温顺,从不和其他鱼发生争执。一些爱好者曾观察到它们啄咬无爪贝和部分珊瑚的触手,但均不能造成伤害,可能是饿急了,才尝试着咬一下。我仍认为它们是对无脊椎动物无害的鱼类,完全可以放心地混养。
蟋蟀( Gobiodon citrinus )
小型虾虎鱼中的蟋蟀类是非常特殊的品种。它们通常只有4厘米,在石珊瑚的枝桠间生活常见的有蟋蟀(黄色)和绿蟋蟀(Gobiodon atrangulatus)两个品种。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珊瑚礁海域都有这类鱼的踪迹,一些品种还分布到了南日本海和大堡礁地区。
只有经验丰富的饲养者才会选择蟋蟀投放到自己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因为它们很不容易饲养,而且在饲养过程中不容易见到。小型蟋蟀类同珊瑚共生在一起时,显得十分和谐,不需要特殊投喂,它们可以从珊瑚那里得到一些食物,并帮助珊瑚保持清洁。没有饲养珊瑚的水族箱中,很难将蟋蟀饲养成功,它们多数时间都躺在一个角落里,然后抑郁而死。由于捕捞蟋蟀鱼是非常费力的事情,它们在贸易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花豹( Salarias fasciatus )
花豹也被称为西瓜刨、草猛、食苔巴士,是一种很受人们喜欢的水族箱清洁工,它们啃食岩石上过度生长的藻类,也滤食沙子中有机碎屑。它们属于鳚科鱼类,在分类上跟虾虎鱼没有关系,只是因为长相颇似并且属于底栖鱼类,才被观赏鱼爱好者列到虾虎族群中。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大量捕获到花豹,从5厘米的幼体到15厘米的完全成体都可以在贸易中看到。花豹没有华丽的外表,实际上成体非常丑陋,只因为它能清洁藻类想习性,才被长久保留在观赏鱼家族中。
其实,就我的饲养经验看,它们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清洁并不是很尽职。通常,它们只能把石头上的褐藻啃得一斑一块的对于绿丝藻更是吃不了多少。它们更喜欢吃投喂的饲料,只要让它们吃一次,它们就上瘾了,终日等着你投喂,而不再关心哪些石头是否该清理。花豹游泳速度很快,而且非常强健,它们能很容易地从其他与口边将食物抢走。
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将这种鱼饲养死亡,它们太容易饲养了。导致死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氨含量高于0.5ppm,一个是铜离子含量在0.2以上。
双色虾虎(Ecsenius bicolor)
比起花豹来说,同科的双色虾虎要漂亮很多,它们具有紫色或灰色的前半身,黄色或橘色的后半身,可以生长到8厘米左右。这种鱼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有很大的捕获量,以印度尼西亚捕获的个体更为漂亮。
通常,双色虾虎喜欢将身体的后半部隐藏到石头洞穴里,如果你能在岩石上竖立一小段塑料管,就可以看到它们不时钻进去,只露出灵巧的头注视你的动作。在受到惊吓后,它们会迅速找最近的岩石缝隙钻进去,而且再也不出来。如果想捕捞它们,只有将石头拿出来,将它们从缝隙里倒出来就成了。
双色虾虎是杂食性鱼类,它们可以接受所有人工饲料,非常容易饲养。在食物匮乏时候,它们也会啃食岩石上的藻类。
喷射机(ptereleotris evides)
凹尾塘鳢科的喷射机不同于其他塘鳢喜欢底栖生活。它们更愿意成群地在水的中上层游来游去。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南海都可以大量捕捞到这种鱼,造成它们十分廉价。由于背鳍和臂鳍相对生长长,后半身呈黑色,在游泳的时候如同尾部冒着黑烟,这种鱼便得了“喷射机”这个名字。
它们的习性和饲养方法和雷达很接近,要比雷达更容易饲养一些。最大的个体有12厘米,在水族箱中从不攻击其他鱼,同类间的争斗也非常少,非常适合混养。最好使用200升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这种鱼,它们鲜需要宽阔的游泳空间。一些小型的隆头鱼(如黄龙、糖果龙等)非常喜欢攻击它们,饲养时要尽量避开。如果你需要一种群体性非常高的鱼来点缀你的礁岩生态水族箱,那么就饲养喷射机吧。
青蛙( Dragonet)
鼠(鱼衍)科(Callionymidae)的鱼类在观赏鱼贸易中被称为麒麟鱼、青蛙鱼或官使鱼,其中主要贸易对象是鳍(鱼衍)属(Synchiropus)的品种。这类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分布很广,它们绚丽的颜色使其受到爱好者的追捧,虽然本类鱼不好养,但贸易量仍然非常大。
鼠(鱼衍)类一般只有6--7厘米大小,它们是底栖性小鱼,如果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可能会经常躲藏在岩石缝隙里不露面。连鳍(鱼衍)属的品种拥有华丽的外表,并有高耸的背鳍,这种花纹很像我国清朝时出使国外使节的服饰,因此,在西方国家它们通常被称为官使鱼Mandarinfish。它们的表皮没有鳞片覆盖,并能释放出大量粘液,这些粘液有刺激性气味,用来驱散捕食者。
鼠(鱼衍)类不能接受任何品种的人工饲料,甚至不能接受鲜艳的丰年虾,它们的口太小了,只能自己捕食岩石上的沙蚕等小型甲壳动物。只能在大型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才能成功养活这种鱼,否则它肯定会饿死。这种鱼具有领地意识,特别是雄性,它们之间的攻击都是致命的。依我看,每400升水中可以放养一条,并保证有充足的岩石洞穴供它们躲藏。如果饲养一雄一雌在一起,只要天然饵料数量足够,它们就可能将卵产在岩石洞穴里。目前尚没有繁殖成功,因为无法给刚孵化的小鱼提供合适的饵料。
这类鱼行动很缓慢,容易受到雀鲷和草莓类的鱼袭击,如果水族箱小于200升,则不建议将它们混养在一起。鼠(鱼衍)类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很强,而且具有抗病性,可能由于身体受到厚厚的粘夜覆盖,很少遭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由于它们不能长时间游泳,经常要在岩石上停留,有时候会停靠在珊瑚或海葵上,所以很可能被海葵当食物吃掉。
圆点青蛙(Synchiropus picturatus )
圆点青蛙一般只有对马来西亚的贸易中才能见到,偶尔会个体进口于印度尼西亚,但数量非常少,于是这种本身很廉价的鱼却非常不容易获得。这种鱼的雄性可以生长到7厘米,雌性只有5厘米,从个体和艳丽程度很容易辨别它们。
饲养圆点青蛙不需要太大的水族箱,因为它们的游泳能力有限。这种鱼多数时间是在沙子或岩石上爬行。它们不可能接受人工饲料,如果饲养的那条偶尔吃了冻鲜的丰年虾,则可能是它误认为那些丰年虾是活的。实际上,它们只吃活的小型甲壳动物,必须提供足够的生物岩石为它们培养这些活的饵料。每条圆点青蛙至少要拥有10千克的生物岩石,否则它们会经常饿肚皮。它们对水质并没有严格的要求爱好者一般将它们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没有必要刻意为它们控制水质。这种鱼也很少患疾病,大多数在人工环境下死亡的个体,主要是饥饿和雄性间打斗造成的。
皇冠青蛙( Synchiropus splendidus)
皇冠青蛙是本属中最美丽的品种,也最常见,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贸易中都可以见到。一般雄性可以生长到8厘米,第一背鳍前方拥有延长的丝。雌性可能比雄性小一半,并没有丝。这种鱼雄性之间的争斗非常残酷,但一条雄性可以和多个雌性生活在一起。
与圆点青蛙一样,必须为每条皇冠青蛙提供10千克以上的生物岩石,用来培养活的小型饵料。如果在水族箱中培养海藻,小型甲壳动物可能会培育得更多。如果发现一对皇冠青蛙经常在同一个岩石缝隙中出没,那么它们可能已经在那里繁殖了后代。在环境适应的情况下,皇冠青蛙的寿命可以很长。
(渔翁)鱼( Hawkfish )
(渔翁)鱼也被称为鹰鲷或红格,它们是(渔翁)科观赏鱼的统称,一般产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个体在10--15厘米之间。本科中金(渔翁)属(Cirrhitichthys) 和副(渔翁)属(Paracirrhites)中的很多品种都可以在观赏鱼贸易中见到,但它们很不起眼,并不受到重视。尖吻(渔翁)属(Oxycirrhites)中只有一个品种,但它是(渔翁)鱼中的明星,被认为是代表性鱼类。
(渔翁)鱼全部是肉食性鱼类,很喜欢吃丰年虾和虾肉,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很差。这些鱼大多数时间喜欢爬在一块岩石的上面,转动眼珠四处审视。当它们发现猎物时,就会飞快地扑上去吃掉。该行为很像老鹰捕食,所以得到了鹰鲷的名字。虽然它们不能将水族箱中的雀鲷和小丑吃掉,但它非常喜欢攻击之下小鱼,把它们追赶得到处跑。因此,多数(渔翁)鱼并不是水族箱中受欢迎的品种。
它们对水质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其他海水观赏鱼能接受的环境都可以接受。如果饲养在很大的水族箱中,它们可以生长得很快。
红格( Cirrhitichthys oxycephalus )
红格因为身上有如格子一样的红色花纹而得名,它们是本科中最常见的观赏鱼品种。成熟个体可以长到10厘米,但大多在人工饲养下只有6--8厘米。这种鱼在东南亚各国海域都有分布,主要捕捞地有菲律宾、日本和马来西亚。
红格很容易适应人工环境,而且只要稍微训导就可以接受人工饲料。它们很机敏,只要放入水族箱后就不容易捕捉出来。我觉得这种鱼具有一定的智商,它们甚至可以分辨出你来到水族箱前世要投喂,还是捕鱼,从而选择是向上游还是躲藏起来。红格很强壮,极少患病,对水质的各选指标适应范围宽,非常适合初学者饲养。
尖嘴红格(Oxycirrhites typus)
尖嘴红格是本科鱼类中的明星,这主要是因为它生长了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张嘴本身是用来将岩石缝隙里的蠕虫和甲壳动物捕捉出来的,但在水族箱中增加了其观赏性。从琉球群岛到红海都有尖嘴红格的分布,因为它们性格孤僻,分布十分松散,很少能大量捕捉到。目前贸易中的个体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尖嘴红格和多数(鱼翁)鱼一样,非常容易饲适应人工环境,但它们不能接受人工饲料。即使用丰年虾投喂,它们在最初的几周内也可能不闻不问。它们喜欢自己捕捉活的小动物吃,珊瑚触手和爬行的海螺会让它们很感兴趣,但它们不能吃这些东西。建议不要和抢食速度很快的鱼饲养在一起,需要让丰年虾在它眼前晃动,它才能知道那东西能吃。尖嘴红格可以生长到10厘米,贸易中的个体一般在6--8厘米。
鸳鸯鱼( Tilefish )
软棘鱼科(Malacanthidae)似弱棘鱼属 (Hoplolatilus)的鱼类在观赏鱼领域里被称为“鸳鸯”,这个称呼大概与它在大海中喜欢成对生活有关。它们的品种不多,但都是非常鲜艳的品种,非常受爱好者欢迎。绝大多数鸳鸯鱼产自西南太平洋,菲律宾和澳洲海域是主要的捕捞地,一些品种产量非常少,属于很名贵的观赏鱼。
这类鱼体形都是细长的,它们喜欢在水上层游泳,而且具有超强的跳跃能力,如果不想让鸳鸯鱼变成“鱼干”,需要给水族箱加盖。它们一般体长在12--20厘米,贸易中的个体多为成体。多数鸳鸯鱼类凶猛好斗,除非饲养的两条是完全情投意合的夫妻,否则会互相格斗致死。建议一个水族箱中只饲养一条。它们喜欢吃冻鲜的虾肉和丰年虾,很少能接受人工饲料。
这类鱼生性胆怯,很容易受到惊吓。受到惊吓的个体会卷缩在水族箱的角落里,很久不敢游动,而且惊吓可能造成长久的绝食。一些产自菲律宾的鸳鸯鱼是用药物捕捞的,内脏受到了损害,不能饲养成活。即使健康的鸳鸯鱼,对水质的要求也非常高。建议将硝酸盐含量控制在200ppm以下,维持26℃的水温,并保持每周换水,维持较高的硬度和酸碱度。鸳鸯鱼是不耐药的鱼类,很多化学药物都可能毒死它们,因此不要用常规药物为它们治疗疾病。最好维持很优良的水质,让它们自己免疫疾病。不建议给它们使用淡水浴,因为淡水浴很容易造成其痉挛死亡。
它们适应环境后就开始喜欢欺负一些小型鱼类,特别是草莓和虾虎类,非常容易受到鸳鸯鱼的攻击,在混养时应尽量避开。即使饲养得很好的鸳鸯鱼,也有可能在某日突然暴毙,这可能和生存环境狭小有关系。我觉得鸳鸯鱼还不是能完全适应人工环境的鱼类,它们过度情绪化,突然死亡的原因多半是由情绪造成的内脏衰竭。
红线鸳鸯( Hoplolatilus marcosi)
这种鱼的身体上贯穿了一条红色的横线,因此而得名。主要产地是菲律宾和大堡礁地区,目前已很少能捕捞到,加之运输和检疫的困难,使它成为名贵的观赏鱼。红线鸳鸯可以生长到12厘米,在该家族中属于小型种类,最好饲养在4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中,否则容易造成过度紧迫。
对于这种鱼,我的饲养经历也不是很丰富,无法提供很多参考意见。我觉得最好将它饲养在繁茂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因为多数个体在新引进的几周内都不开口吃东西,繁茂的无脊椎动物群落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不至于饿死。它们是很怕冷的观赏鱼,不能让水温低于24℃。同时饲养一群青魔可能会缓解它对环境的不适应,如果有条件,尽量用丰年虾喂养。
紫鸳鸯( Hoplolatilus purpureus )
紫鸳鸯是同类中最美丽的品种,可以生长到14厘米,它们艳丽的身体的确可以为水族箱增色不少。它们分布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目前多数个体来自印度尼西亚。需要600升以上的水体,才能将其饲养好,而且最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紫鸳鸯的紫色身体,在饲养几个月后会逐渐变浅,这跟人工海盐的微量元素不全面有关系,尽量使用优质的海盐,对维持颜色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用冻鲜的丰年虾和虾肉喂养它们,如果足够幸运,它们可能接受人工饲料。这种鱼对水质非常敏感,轻微的盐度波动就可能造成绝食,因此要尽量保持饲养环境的各项指标的稳定。
一般情况下,饲养正常的紫鸳鸯可以在水族箱中存活1年左右,目前最长的饲养记录是18个月。这种鱼的确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鱼,即使国外一些大型的海洋馆,也没传出过成熟的养殖资料。
蓝面鸳鸯( Hoplolatilus starcki)
蓝面鸳鸯是很常见的鸳鸯鱼品种,它们产自菲律宾和澳洲海域,捕捞和贸易数量要比其他品种多。这种鱼可以生长到20厘米以上,需要用600升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它们在海洋中成小群活动,所以在水族箱中可以多条一起饲养。幼体和雌性的个体全身是蓝色的,有些不熟悉的爱好者可能把它们看成另一种,但它们的尾巴和雄性一样,是黄色剪刀状的。
它们要比前两种鸳鸯鱼容易饲养一些,更喜欢在水的中下层活动,而且有躲避到洞穴里的习性。蓝面鸳鸯能接受人工饲料,但需要用丰年虾训导一段时间才能逐渐适应。如果水族箱中有强劲的水流,它们可能会成群逆水流游泳,往往最强健的雄性在最前端,其余的个体跟随在其左右。如果水质不是很好,它们的蓝色会逐渐褪去。最好将硝酸盐含量控制在100ppm以下,如果可以,请尽量使用优质的海盐。
有人见过蓝面鸳鸯在水族箱中产卵,但没有孵化的记录。相信不少人正在对鸳鸯鱼类的人工繁殖做着反复的实验,如果你可以将蓝面鸳鸯饲养得很强健,不妨也实验一下。最好用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饲养,这样它们在成熟后就可能自然产卵。
狮子鱼(Lionfish)
狮子鱼是鮋科(Scorpaenidae)鱼类在观赏鱼领域里的名字,因为它们的胸鳍和背鳍具有很多延展的辐条,很像狮子的鬃毛而得名。所有的狮子鱼都产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国内观赏鱼市场见到的个体大多来自我国南海。虽然采集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个体也偶尔出现,但出于成本的考虑,它们并不被贸易商看好。因此,在海水观赏鱼中,狮子鱼算得上是中国特产了。虽然狮子鱼也有很多别名,如火鸡鱼、石狗酣、国公、火花鱼等。但狮子鱼的叫法是最形象,也最普及的,就连英文名称也是“Lionfsh”。
像其他热带海水观赏鱼一样,狮子鱼对水质没有太多的苛求。它们不喜欢低温,最好饲养水温调整在26℃以上,温度太低则很容易患各种疾病。饲养狮子鱼所用的水族箱大小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而定,但最好不要太小,这样会对狮子鱼造成一定的生存压力,使得它们总是爬在水族箱底部或岩石的下方,一般水体应该不小于100升。狮子鱼喜欢吃活饵,饲养者通常选择直接喂小河鱼。但长时期投喂单一的饵料会使其营养不良,造成头部和各鳍的表皮脱落,影响观赏效果。最好的办法是训导它们接受人工海水鱼饲料,这样既营养充足,又避免了寄生虫和细菌的感染。虽然刚进入水族箱中的狮子鱼对人工饲料看也不看,但只要饲养者耐心地让饲料随水流飘动,狮子鱼就会追逐过去试探地吃。起初被吃进去的饲料往往又被吐了出来,那是狮子鱼觉得那种味道不熟悉或口感不对。只要耐心多尝试几次,就可以达到转换饵料的目的。个体小于10厘米的狮子鱼,每天食量很大而且生长速度快,它们的大嘴可以吞下和自己头部一样大的食物,如果食物是长条状的,吞咽的比例可能变成体长的一半。一些爱好者错误地将10厘米以下的幼年狮子鱼放养到具有小型鱼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过不了多久,水族箱中的蓝魔、草莓、雷达甚至小丑鱼就会被吃得一干二净。只要舍得喂,小狮子鱼每餐都会把肚皮吃得溜圆,然后找个地方睡大觉。如果你想更多欣赏它们在水族箱中游泳的姿态,就不要将它们喂得太饱。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小于10厘米的狮子鱼在买回来后的2--3个月里就可以长大一倍。长须狮子鱼体长超过20厘米时开始生长缓慢,短须的一般在15厘米左右就不爱长了。
如果你不喜欢过度懒惰的鱼,那么建议你饲养长须狮子鱼,它们喜欢在水族箱里游来游去,且很容易跟人亲近,饲养时间长了甚至可以从你手中取食。短须狮子大多数时间看上去是懒洋洋的,它们最喜欢趴伏在岩石的背面,让你费尽力气才能在水族箱中找到它。它只有在投喂饵料的时候才显得格外兴奋,吃饱后又会躲藏起来或干脆爬在水族箱底部装死。
所有的鮋科鱼类都具有毒腺,它们的毒腺主要分布在胸鳍棘、腹鳍棘、臂鳍棘和13根背鳍棘的基部。那些鳍棘都是中空的管子,里面注满了毒液。被刺后立即会产生急性剧痛,创口局部发白,继而青紫、红肿、灼热,组织腐败或肢体完全麻痹。严重者心律衰竭、痉挛、神经错乱、恶心、呕吐、淋巴发炎、关节痛、发热,甚至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在饲养狮子鱼的时候,一定要预防被其刺到。
狮子鱼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强,正常饲养下很少患病。它们对药物非常敏感,不可以使用含铜、汞、甲醛等成分的药物为它们治疗疾病,也不可以使用淡水浴。饲养中,最好保持定期的换水来刺激它们的新陈代谢,增强其抵抗力。
狮子鱼可成群饲养,它们从来不会发生争斗,也从不攻击自己嘴吞不下的其他鱼类。和狮子鱼搭配的最好品种是大型神仙鱼、蝴蝶鱼、鹦鹉鱼等比较安静的鱼类。与一天到晚游来游去的鳞鲀同宿在一起,狮子鱼会经常抢不到食物。
长狮子(Pterois)
蓑鮋属( Pterois)内的所有品种在观赏鱼领域里都被称为长狮子,它们是狮子鱼里的主流,其中环纹蓑鮋(Pterois lunulata)、翱翔蓑鮋(Pterois volians)、斑鳍蓑鮋(Pterois miles)捕捞数量最大,贸易中见得最多。对普通爱好者来说,没必要把它们分得很清楚,因为它们饲养起来都是一样。
贸易中的长狮子从5--35厘米的个体都有,一般爱好者应尽量选择小个体的饲养,成体的狮子鱼对人工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容易绝食死亡。幼体的狮子鱼非常活跃,而且容易和人熟悉,它们很快就能知道你来到水族箱前时,游过来索要食物。必须用活的小河鱼喂养它们,它们起初只吃会在水中游泳的食物。逐渐可以向水中投一些鱼肉块,当它们吃这些能迅速沉底的食物后,再训导它们接受人工饲料。小狮子鱼可以生长得很快,最好用大一些的水族箱饲养,否则可能造成生长中的畸形。
短狮子( Dendrochirus)
短鳍蓑鮋属(Dendrochirus)的品种在观赏鱼中被称为短狮子,其中包括了短鳍蓑鮋( Dendrochirus brachypterus)、美丽短鳍蓑( Dendrochirus bellus)、鮋双斑短鳍蓑鮋( Dendrochirus biocellatus)等,它们体长一般在20厘米以下,贸易中的个体不超过10厘米。
饲养短狮子,你可能经常看不到它。它们多数时间都隐蔽在岩石的背面睡觉,只有非常饥饿的时候才出来寻食。这类鱼每周吃一次东西就不会感到饥饿,这给我们的欣赏带来了很大麻烦。它们不能适应人工饲料,一般只能用小河鱼喂养,如果你很幸运,你饲养的个体可能能吃一些鱼肉块。因为它们可以将自己的身体调节成和岩石浑然一体,在清理水族箱中的岩石时,要格外注意它们的存在,以免发生意外。
软虎( Anglerfish)
软虎鱼在国外被称为钓鱼Anglerfish或娃娃Baby,它们是鮟鱇目(Myxiniformes)躄魚科(Antennariidae)的成员。它们的远房亲戚鮟鱇生活在深海中,常常在自然科学教材中被介绍。软虎不像鮟鱇那样生活在深海,它们独居在珊瑚礁的附近,用复杂的颜色和花纹把自己隐藏在岩石中,肆意捕食小型鱼类。
观赏鱼贸易中的软虎最大的也只有15厘米左右,多数个体在10厘米以下,但它们拥有巨大的嘴,可以帮助它们吞下与自己身体一样大的鱼。它们有时候也会吞下一条比自己还大的鱼,把猎物的一半放到胃里消化,另一半还露在嘴的外面。所以,这种鱼最好单独饲养。
世界上大部分珊瑚礁海域都有软虎的分布,最常被贸易的是产自印度洋地区的躄足属(Antennarius)中的成员,其中一些具有非常美丽的颜色。白娃娃(Antennarius maculatus)和红娃娃(Antennarius pictus)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它们的颜色如同用染料画上去的,深得世界各地的爱好者追捧。它们巨大的头看上去十分卡通,口部向上弯曲,像在微笑,所以得了娃娃的名字。我国南海也可以捕捞到软虎类,但颜色没有印度洋海域出产的鲜艳,被南方渔民称为五角虎。
软虎鱼类不善于游泳,它们移动的时候多是靠腹鳍和臂鳍支撑着在海底行走,看上去很笨拙也很吃力,所以它们很少运动。为了捕捉到食物,这类鱼进化出了一个非常适合它们的器官,在其头部上方有一个小肉瘤,有的呈绒毛状。软虎在水中一动不动的时候,那个器官会不停抖动,如同一个正在挣扎的小蠕虫。这对很多正在觅食的小鱼造成了吸引,它们游过来吃这条“小虫”,却被软虎一口吞了。
饲养软虎鱼类难度并不大,它们喜欢25--30°℃的水温,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食欲越旺盛。硝酸盐含量维持在300ppm以下就可以,而且它们的排泄量不大,如果单独饲养,不必经常换水。对于硬度和酸碱度,也不必刻意控制,只有其他海水观赏鱼能接受的范围都可以接受。需要注意,软虎很少患寄生虫类疾病,不要对它们进行药物治疗或淡水浴,这类鱼无法接受化学药物和淡水,就算是用来抑制细菌的抗生素药物,也可能对它们造成剧烈的刺激。一般情况下,软虎身上的颜色很稳定,不会因为食物的匮乏和水质的不良而褪去,如果软虎出现了褪色,则很可能是因为食物内有大量细菌而感染了肠炎。可以在饵料中填塞大蒜或大蒜素进行治疗。
新引进的软虎必须用活的小河鱼诱导开食,若能弄到5厘米以下的活小海鱼则更好的事情。饲养一段时间后,软虎对人不是很警惕了,则可以用镊子夹着鱼肉放到它的口边让它吞食。通常,每次投喂量保持在相当于软虎体重1/10就可以了,每周喂1--2次。不要喂太多,即使一个月不给它们吃的,它们也饿不死,但很多是撑死的。
软虎之间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一个水族箱中不能同时饲养两条或多条,它们见面后会发生剧烈的攻击现象。即使用透明的隔离板将它们隔开饲养,因为互相能看到,也会终日气愤不已,谁也不吃东西。
软虎不伤害无脊椎动物,爬到口边的虾当然是一样吃掉的。可以将它们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一边欣赏无脊椎动物,一边欣赏它们,还可弥补不能同时饲养其他鱼的缺陷。
鳗鱺(Eel)
鳗鱺是看上去很像蛇的鱼类,很多人都对它们具有畏惧心理,特别是长达2米的海鳗张开布满獠牙的嘴注视你的时,更觉得毛骨悚然。因此,我认为它们应当属于观赏鱼中的另类宠物。作为观赏鱼常出现在贸易中的鳗鱺主要是鳗鱺目(Anguilliformes)中的鯙科(Moray eels)的成员,包括了裸胸鳝属(Gymnothorax )、管鼻鯙属( Rhinomuraena )和蛇鳝属(Echidna)的一些品种。它们都是凶猛的捕食动物,如果和小型鱼一起饲养,它们会将小鱼逐渐消灭光。
多数鳗鱺类具有锋利的牙齿,它们用这些牙齿从鱼和软体动物身上将肉撕下来,这些牙齿同样可以用来攻击人。鳗鱺在陆地上也能转过头咬你的手。它们的牙齿上富含大量细菌,这些细菌是用来帮助它们消化食物的,如果细菌进入伤口,会造成严重的感染,你会感到非常疼痛,而且伤口很难愈合。因此,在捕捞和饲养上要非常注意。
起初进入水族箱的鳗鱺可能并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吃,必须用镊子夹着鱼、虾肉放在它们的嘴边,帮助它们找到食物。鳗鱺几乎是瞎子,它们的眼睛只是“摆设”,在喂食的时候它们很可能错误地咬到你的手。熟悉环境后,它们可以游到水上来从镊子上取走食物。它们的嗅觉非常灵敏,水中只要有一点鱼血或虾的味道,它们就会狂躁不安。鳗鱺在水族箱中生长得很快,2年内就能长到1米以上的庞然大物,所以在购买前要事先考虑好。
多数时间里,鳗鱺都将身体隐藏在岩石缝隙里,只露出头来张大嘴东张西望。它们并不是安分守己的乖鱼,如果饲养了鳗鱺,必须给水族箱加一个盖子,它们非常喜欢在夜间从水中窜出来,满地爬。虽然它们离开水也能存活几个小时,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还是会被干死。过滤系统的上、下水管也要用网子掩盖住,它们非常喜欢钻管子,在我初期的饲养经历里,有很多鳗鱺钻到下水管子里被憋死的记录。更可怕的是,它们可能堵塞管道和水泵,造成水族箱中的水溢出来,淹了地板和家具。
鳗鱺没有鳞片,它们裸露的皮肤不能抵御化学药物的刺激,不要给它们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疾病。实际上,它们很少患病,即使患病了,在水质良好的情况下也能自我康复。鳗鱺对水质要求不高,很容易饲养。但要保持正常的海水相对密度(1.022--1.023),过低的相对密度和淡水浴它们都不能承受。
当鳗鱺生长到50 厘米后,它们开始有领地意识。两条鳗鱺之间经常因为争夺一个洞穴而互相撕咬,它们的牙齿很容易在对方裸露的皮肤上留下深深的伤痕,有的可能被打得皮开肉绽。这样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危及它们的生命。因此,要在水族箱中多造洞穴,帮助它们和平共处。
豹纹海鳝(Gymnothorax melanospilos)
豹纹海鳝具有白色的身体,身上布满了豹子一样的黑色花纹。幼体时,它们的头是金黄色的,看上去很漂亮。它们可以生长到1米,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在我国南部沿海都可以捕捞到。在水产业中,它们和其他几种裸胸鳝被称为“油锥”,这是说它们身上的肉很肥,而且没有刺。
作为一种大型的鳗鲡,豹纹海鳝很少出现在观赏鱼贸易中,大多数公众海洋馆都展示它们。如果观赏鱼市场找不到它们,就去附近的水产市场找吧。这种鱼实际上智商很高,如果从小饲养它,它会成为很理想的宠物。在生长到50厘米以后,它们格外和主人亲近,只要从小练习抚摩它们,长大后它们会经常游到水面上来让你抚摩,而且不会伤害你。不要期望豹纹海鳝能接受人工饲料,它们只吃鱼肉。每周喂2次就可以了,如果天天喂,它们生长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即使没有过滤系统的水族箱,只要坚持每周换10%的水,它们就能生活得很好。不用担心它们对水质苛刻的要求,即使硝酸盐含量达到500ppm,它们依然生活得很快乐。
绿狼海鳝 (Gymnothorax funebris)
在裸胸鳝中,绿狼海鳝(或称绿鳗)可能是最名贵的一种,它们可以生长到2.4米,成年后身体散发出暗暗的荧光绿色。它们产于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地区,很少贸易到亚洲地区。它们是很多欧洲人用来当宠物的鱼,一些饲养者认为它们代表了强大和美丽。
虽然这种鱼很大,但它们不需要太大的饲养空间,一个600升的水族箱就可以很好地饲养它们。即使空间再大,它们也喜欢盘踞在一个角落里。贸易中的幼体并不起眼,因为它们没有其他鳗鲡那样的花纹,必须饲养到70厘米以上后,它们的美丽才会显现出来。我觉得很多人在它身上得到了快乐,可能是能看到它们慢慢长大的欣慰。
云纹海鳝(Echidna nebulosa)
云纹海鳝是观赏鱼贸易中最常见的鳗鲡品种,它们只能生长到70厘米左右,因此比较适合家庭饲养。菲律宾和我国南海都可以捕获大量的云纹海鳝,其中的幼体以廉价的方式出售给观赏鱼贸易商,而成鱼则送去了海鲜市场。因为幼体身上有时候会出现雪花一样的白色花纹,它们也被称为雪片海鳝。
一些爱好者喜欢将这种鱼饲养在大型礁岩生态水族箱中,用它们清理死在角落里而不能被捞出来的鱼尸体。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因为它们是彻头彻尾的食腐动物,只要死鱼发出一点腐败的气味,它们就可以顺利找到。云纹海鳝比那些大个体鳗鲡来还算温顺,只要水族箱中的鱼很健康,就不会被它们捕捉到吃掉。当然,它们清理病鱼和死鱼对非常不容易维护的大型水族箱时非常有益的。即使它们半年不吃东西,也不会被饿死。如果你拥有2000升以上的大型礁岩水族箱,我建议放一条云纹海鳝进去。
环纹海鳝(Echidna polyzona)
环纹海鳝不像其他几个同科品种拥有雄伟的头部,它们的头部很小,看上去像条蚯蚓。幼体身上有许多黑白相间的环形花纹,成年后花纹变得浑浊。它们个体更小,只有50--60厘米,也是被推荐的鳗鲡类观赏鱼。
与云纹海鳝一样,大多数饲养者用环纹海鳝来清理水族箱中的死尸,但是它们稍有一些胆怯,如果受到惊吓会躲到一个岩石缝隙里许多天不肯出来。更重要的是,这种的躲藏造成它们的皮肤很容易被岩石的菱角擦伤,也许它们会成为水族箱中最难清理出来的死尸,因此不如云纹海鳝更为普及。
五彩鳗(Rhinomuraena quaesita)
五彩鳗也被称为管鼻鯙,在本属中只有这一个品种。它们的颜色富有变化,以至于很多不了解的人认为有三个不同的品种。幼年的五彩鳗呈现黑色,背鳍是金黄色的。成熟后,雄性将变化为蓝色,背鳍维持金黄色,而雌性完全变成金黄色。五彩鳗无疑是最美丽的鳗鲡。在海水观赏鱼贸易中很常见。它们可以生长到1.2米,但没有其他鳗鲡那样粗,因此当它盘起来的时候,显得十分小。
它们是凶猛的捕食鱼类,要比粗自己10倍以上的豹纹海鳝还要凶猛,经常在水族箱中游来游去捕食小鱼,所以无法和体长小于10厘米的鱼饲养在一起。可以用活的小河鱼或鱼肉喂养它们,但在最初饲养的几周内最好给以活的饵料,因为它们不知道不能游动的东西也能吃。五彩鳗的嗅觉非常发达,它们进化出两个管状的外鼻孔,用来捕捉水中的血腥味。这两个器官也是它们十分健康的标志,没有外鼻孔的个体可能受到了伤害或有疾病。
饲养五彩鳗必须为它们提供躲藏的洞穴,一段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是很好的东西,五彩鳗非常喜欢在里面钻来钻去,没有隐蔽处可能会造成它紧迫而绝食。很多种鱼会伤害到五彩鳗,特别是蝴蝶鱼、神仙鱼和倒吊类,它们经常啄咬五彩鳗裸露在外的皮肤,混养时要尽量避开。在饵料营养不充分的时候,雄性绚丽的蓝色会逐渐褪去,每周要多喂一些蛤肉、虾肉才能维持这种颜色。幼年的五彩鳗很少能在人工环境下变出成体那样的美丽颜色,如果你喜欢它们美丽的蓝色和金黄色,就直接购买成鱼吧。
海马和海龙(Sea hours & Pipefish)
海马和海龙都是海龙科(Syngnathidae)的成员,以前人们将本科的鱼定义为管口鱼,因为它们的嘴的确是个管子。现在的分类学将其统一纳入棘背鱼目(Gasterosteiformes)中。海龙科有60个属,近300多个品种。在水族贸易中只能见到几个品种,它们大多产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体长10--20厘米。
由于制药业需要,海马和海龙被大量捕捞,晾干后出售到世界各地。这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所有的海马都不得不被列入《国际濒危动植物种贸易保护公约》(CITES)附录||中,限制贸易。幸好,目前已经有许多养殖场可以批量繁育海马,而这些海马仍供不应求。作为观赏鱼进行贸易的海马和海龙非常少,它们或者是受到允许捕捞的,或者是由养殖场淘汰下来的鱼苗,我们只是偶尔才能在观赏鱼市场上见到它们。
饲养海马和海龙实际上是件很费心的事情,它们只对活的食物感兴趣,最喜欢的是海水小虾、小鱼。在非沿海城市实在很难获得活的海水小虾、小鱼,所以很多海马都是被饿死的。一般用小河虾作为替代品,其体长0.5--1厘米,很容易在一般观赏鱼市场上廉价买到。海马和海龙游泳缓慢,但它有一个管状的口和强劲的吸水能力。它们口的吸力很大,1厘米大的河虾,即使一下吃不掉,被吸一下马上就皮开肉绽,并能在水族箱外听到清脆的“啪”声。海马和海龙会将破了皮的虾分食或吸吮虾体内的汁液,多数时间还是喜欢吞吃小虾。到了冬天和盛夏,小河虾就很难获得了,必须在饲养初期训练海马接受冷冻丰年虾。方法是:在投喂活虾的同时投喂冷冻饵料,饵料在水中漂浮,海马和海龙误认为是活的而吃下;逐渐减少活饵的投喂量,直至不投喂,制造短时间的饥饿,它们慢慢地就能习惯冷冻饵料。
除了吃东西困难外, 海马和海龙行动也非常笨拙。水族箱中一定要多摆放一些珊瑚的枯枝,以便它们歇息。它们大多时间十分懒惰的,只有觅食的时候才在水族箱中游泳,吃饱后会整天用尾巴缠绕在珊瑚枝丫或任何可以缠绕的物体上睡大觉。如果水族箱中没有可以缠绕的东西,它们会互相缠绕在一起,拥成一个团沉在水底休息,或躺着或趴着。尽量不要在水族箱中制造过强的水流,因为海马和海龙不善于游泳,过强的水流会让它们无地自容。最好将水族箱的入水口设计得向下,让水流缓一些,绝不能添加造浪水泵。
海马和海龙对水质的要求不高,能适应其他海水观赏鱼能适应的条件。它们也很少患疾病,只要食物充足就会十分强健。不要让水族箱内出现小气泡,海马和海龙非常喜欢追逐吞食气泡,造成身体协调性失衡(俗称气泡病),这是不治之症,会令它们死亡。如果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来照顾海马和海龙,它们很有可能在你的水族箱中繁殖后代。它们的繁殖行为十分奇特,雄性拥有类似育儿袋的器官,卵在袋子里孵化,并由雄性“生”出小海马。
同为棘背鱼目的刀片鱼归属于虾鱼科(Centriscidae),与海马和海龙是近亲,它们也经常出现在观赏鱼市场上,虽然很难养活,但仍有许多人愿意欣赏它们古怪的姿态,在本章中我一并介绍。
海马(Hippocampus)
在观赏鱼贸易中能见到的种类有刺海马(Hippocampus histrix)、太平洋海马(Hippocampus ingens)、日本海马(Hippocampus japonifcus)、管海马(Hippocampus kuda)、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它们都喜欢温暖的海水,相貌和生活习性接近。其个体一般为10--15厘米,贸易中多为10厘米的亚成体。我不将这些饲养起来一样的鱼分开介绍,只当它们都是海马统一说明。
海马最好不要和其他海水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它们太笨拙了,混养中不容易抢到食物。最好不要和无脊椎动物混合饲养,它们经常到处乱“躺”,容易被珊瑚的刺细胞蜇伤,还有可能被大海葵吃掉。饲养海马需要很弱的水流,并保证每周换10%的新水。多数海马对盐度的最佳适应区与其他海水观赏鱼不同,大多数海水鱼适应32‰--35‰的盐度(相对密度1.022--1.026)。海马能适应8‰--34‰的盐度,最适宜的盐度在25‰--26‰(相对密度1.015),如果长期用高盐度海水饲养反而会感到不适。刚买回的海马是非常紧迫的,它们进入水族箱后往往绕成一团,在隐蔽处不动。24小时后方可适应环境,开始寻觅食物。前面提到了,必须给它们提供新鲜的小活虾作为食物,在训导一段时间后,它们能接受冷冻丰年虾,但绝对不会接受人工饲料。
只要认真照顾,海马很容易在水族箱中繁殖。海马的繁殖行为非常有特色,一般情况下饲养海马的水温应当控制在20--26℃,虽然很多海马都能适应10℃的低温,但不推荐尝试。若要繁殖,应在原温度基础上适当升高1--2℃,以28℃为上限,最好不要超过30℃。当水温在30℃以上的时候,海马会出现绝食,32℃的时候开始呼吸急促甚至死亡。我观察到的繁殖温度是26℃,其他温度区间内没见过雄性有发情迹象。最初,海马会一反常态地在吃饱后相互追逐游泳,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雄性海马用嘴轻轻撞击雌性的腹部。如果它们真的互相恋爱了,在今后的几天都会这样,直到某日一对海马双双沉到水族箱底部,或侧躺着或立着,相互纠缠。雌性海马有时候会用尾巴缠绕住雄性。成年的海马一般雄性比雌性大一些,并且很粗壮。雄性在排泄孔的下方还有一个类似袋鼠育儿袋的育儿蘘。当雌性紧贴着雄性腹部排卵的时候,雄性会将尾巴奋力地头部勾起,这样育儿蘘的开口会打开,卵被产在蘘内。我没有看出卵是在进入蘘之前还是之后受精,只是当时确有精液排出。产卵过程大概要持续十几分钟,我看到的都是在早上7点左右。产卵结束后,雌海马离开小憩,雄性带着它们的爱情果实,跃到贴近水面的地方游泳,不久雌性也会赶来。海马对感情十分忠贞,一旦许配成婚,就会长相厮守在一起不分开,而且会一起驱赶其他同类。如果捞走其中一条,另一条就会惊恐地在水族箱的每一个角落里四处寻找。它大概需要一周才能将“心上人”忘掉,恢复正常觅食活动。但再与其他海马达成眷属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水温26℃的情况下,大概两周,小海马就可以孵化。实际上,1周就已经孵化了,在育儿蘘内多呆的一周可能是仔鱼阶段。临产的雄性会离开它的妻子,独自寻找水流最平缓的地方,用尾巴缠绕在攀附物固定身体,身体一仰一伏前后摆动。雌海马有时候会赶来一边助阵。起初的摇摆算是热身,几分钟后育儿蘘口随着摇摆张开,每一次仰伏会将蘘内的小海马挤出一些。刚开始的时候一次也就挤出2--3尾,越到后面挤出的越多,最多一次挤出30多尾。一般要持续20--30分钟,每次大概能产出500--600尾幼鱼。小海马刚出生的时候大概有5毫米左右,可以投喂轮虫或人工孵化的无节丰年虾。
斑节海龙(Doryrhamphus dactyliophorus)
斑节海龙是最被当作观赏鱼贸易的海龙,因为它的确很漂亮。身体上黑白相间的花纹和一个火炬一样的尾巴,使它们受到许多爱好者的关注。这种鱼大多来自菲律宾,贸易个体5--20厘米,在购买时一定要挑大的,小于10厘米的个体,因为嘴太小,无法提供给它们合适的食物。
斑节海龙适应相对密度1.022的海水,对水质无严格要求。它们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4--28℃,不可以和其他鱼混养。饲养班节海龙,可以直接用冷冻的丰年虾来训饵,它们主动捕食在水中漂浮的食物。最好多条一起饲养,单独饲养一条可能会因为过度恐惧而造成绝食。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照顾海龙,就不要选择它们了。
刀片鱼(Centriscs strigatus)
刀片鱼又名玻甲鱼、虾鱼。因为全身由透明的骨甲包裹,所以不能想其他鱼那样扭动身体或摇摆尾巴前行。为了降低阻力以不至于被水流任意摆布,它们进化出了独特的游泳姿势,即头向下、尾向上、背向前的姿势。如同在水中倒立一般。刀片鱼分布在我国台湾、西沙、北海,以及国外的红海、东非等海域。由于它主要生活在低潮线水流相对平缓的地区,且游泳能力差,所以非常容易捕捞。
就其捕捞情况和野生环境来看,刀片鱼应该属于海水观赏鱼中易养品种。主要困扰饲养者的可能是其口小、行动迟缓,一般饵料不能接受的问题。一般在市场上购买的刀片鱼,大的不超过10厘米,实际上容易买到的只有6--7厘米,体高不超过1.5厘米,体宽更只有0.2厘米左右。它们还长有一个又细又长的吻,吻端一个大概1毫米的小空就是嘴。吻像一根管子,将食物吸入吃掉。看着它们吃东西都麻烦,所以一般的饵料不能吃下去,绝大多数刀片鱼是在水族箱中活活饿死的。饲养刀片鱼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多养,最好饲养20条以上,一次引进少于10条时,则成活率会大大降低。
人们通常错误地认为,它们能吃下冷冻丰年虾,也见过它们吸食这些小型甲壳动物,但实际上小于10厘米的个体是不能吃下成年的丰年虾的。过度饥饿的刀片鱼会奋力吸食水中悬浮的丰年虾,但由于饵料个体太大,加之刀片鱼不具备很强的吸水力量,常有丰年虾卡在管状吻的中间,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久了影响呼吸,造成伤亡。我选择了淡水水蚤(俗称蹦虫)来饲养它们。很多爱好者抵御用淡水饵料饲养海水鱼,认为那样太不卫生了。的确,随着目前部分水系的污染,淡水鱼爱好者多数也放弃了投喂取自臭河沟的水蚤。但我想,在一个内陆城市,我无法找到能够比水蚤更适合刀片鱼的天然饵料了,无论从形状、大小还是口感上都是如此。当然,我在投喂前会用臭氧对饵料消毒10分钟。刀片鱼在适应环境后,并不会马上狼吞虎咽地吃食物,而是在投喂的时候盯着很久才下第一口,由于淡水水蚤和天然海水甲壳动物在味道上有些不同,所以刀片鱼起初会吃吃吐吐,吃5颗吐3颗,吃10颗吐5颗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吃越多,吐出的会越来越少,直到完全适应水蚤。刀片鱼一天至少要喂2次才能保证其正常生活,每次不要喂太多,以5分钟内吃完为好。最大的刀片鱼大概可以长到15厘米左右。当其体形超过10厘米的时候,就可以吃冷冻丰年虾,饲养起来也就容易了。
炮弹类(Triggerfishes)
炮弹类主要是指鲀形目中的鳞鲀科(Balistidae)的观赏鱼,另外,单棘鲀科、前角鲀科和单角鲀科的一些品种也被这样称呼。看到它们如鱼雷一般的外形,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给这些鱼起了“炮弹”这个名字。在英语国家里,炮弹类被称为Triggerfish,译为扳机鱼,因为它们都拥有一个如手枪扳机的背鳍,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些在“扳机”可以竖起防御,也可以将自己的身体牢牢地卡在岩石洞穴里,防止大型鱼的吞食。
目前在观赏鱼贸易中常见的炮弹鱼大概有十几种,大部分来自东南亚海域,只有少数几个品种采集于大西洋、澳洲海域。东南亚地区的品种多为价格较低的品种,其他海域的品种价格略高一些。大多数炮弹体长在30--60厘米之间,属于大型海水观赏鱼。虽然贸易个体中幼鱼十分常见,但它们在人工环境下成长速度并不慢。它们是很粗糙的海水观赏鱼,对水质无太高的要求,多数可以忍受硝酸盐含量高达300ppm的环境。只要酸碱度不低于7.8,硬度不低于8° dH,它们就可以正常生活。对水温的适应能力在18--32℃之间,以26--28℃时最为活跃。
它们可以接受很多种饲料,最喜欢的是新鲜的鱼肉和虾肉。当它们生长到20厘米以上时,就开始自己捕捉小鱼吃了,故不能和小型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在野生环中,它们主要捕食海胆,海胆具有长而锋利的刺,这迫使炮弹鱼在进化中眼睛不断向后方生长,使它们的嘴格外突出。这样的构造帮助它们将嘴伸到海胆密刺中,咬碎它的壳而不会扎伤自己的眼睛。为了将海胆的壳咬碎,它们进化出了锋利的牙齿,这些牙齿很像老鼠的牙,它们终生不停地生长。因此,炮弹鱼不得不经常用啃咬珊瑚礁或礁石的方式磨牙。这让它们不可能和任何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和平相处,无法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炮弹鱼几乎没有领地意识,它们之间很少因为资源问题而互相攻击,但体长超过20厘米的炮弹鱼很喜欢攻击其他鱼类。在饥饿的时候,它们会追咬一些游泳速度慢的鱼,如神仙鱼、蝴蝶鱼等。炮弹鱼可以从这些鱼身体咬下一块肉吃掉,有时候甚至能把鲨鱼的眼睛咬下来,这让它们成为最不适合与其他鱼混养的品种。最佳方案是将各色炮弹鱼饲养在一起,而不混合其他鱼,没有什么观赏鱼可以攻击炮弹鱼,即使是凶猛的大型神仙鱼,它们也无从下口。炮弹类具有坚韧的皮肤,如果体形足够大,它们的皮肤甚至比牛皮还要厚。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的渔民喜欢用这些皮肤制作钱包、挂件等工艺品,在旅游市场上出售。
炮弹鱼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竖立起背部和腹部的硬棘,这些棘刺坚硬而锋利,很容易扎伤人手。当它们把自己卡在一个缝隙里的时候,很难将其捕捉出来。一些炮弹鱼的刺是有毒的,如果不幸被扎伤,要及时就医。炮弹鱼在被捕捞出水后,会显得十分暴躁,它们会用自己的牙齿到处乱咬。不要用你的手去碰它们的嘴,一条30厘米的炮弹完全可以将你的手指咬断。如果它们在被捕捞的时候太紧张了,就会出现休克。休克的鱼牙关紧锁,不能呼吸,这个时候要用手将它们的“扳机”按下了,它们的嘴才能张开,然后用海水从它们的嘴冲进去,流过鳃部,直到鱼苏醒。在运输和转水的过程中,过度紧张的炮弹可能咬住一个物体不撒口,这样会对其他鱼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引进炮弹鱼时必须单独包装,单独转水。
有一些炮弹鱼喜欢成群活动,它们需要很大的游泳空间,如果水族箱太小,会让它们终日躲藏而不敢见人。女王炮弹和鸳鸯炮弹在水中钙含量不足时,身体的颜色会逐渐变淡,最好能给它们提供质量好的人工海盐。目前,所有的炮弹鱼还不能人工繁殖,幸好它们在自然界中产量很高。我国南海产的小丑炮弹被一些酒店视为高档食用鱼。
小丑炮弹( 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小丑炮弹也叫圆斑鳞鲀,是嘴被熟知的炮弹鱼。它们分布在西太平洋至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每年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我国海南的渔民都有大量捕获。从5厘米的幼鱼到35厘米的成鱼都会出现在水族贸易中,最常见的个体一般在15厘米左右。在所有产自印度洋地区的炮弹鱼中,小丑炮弹应当是价格最高的,不是因为它们稀少,而是它们的确很美丽。
幼年的小丑炮弹,腹部白色斑点显得非常抢眼,当它们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水族箱的某个区域时,看上去格外可爱。如果你临近观察它,它会转动眼珠审视你的动作。如果你伸出一只手指,在玻璃上划动,它会过来跟随你的动作旋转。我觉得这种鱼可能拥有很高的智商,它们甚至懂得怎样讨好你而得到食物。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幼年的小丑炮弹就会逐渐长大,如果食物充足,它们一年可以生长10厘米以上。可以喂给小丑炮弹任何品种的人工饲料,但对幼体,最好能提供适量的鱼肉丁。它们是彻头彻尾的食肉动物,对于鲜鱼肉十分感兴趣。长期食用含植物成分太多的饲料会让它们营养不良,颜色变得十分浅。对于成年个体,最合适的饵料是新鲜的小海鱼或活的小河鱼,捕捉小活鱼来吃是成年小丑炮弹非常热衷的一项活动。
在小丑炮弹个体小于10厘米的时期,你可以用100升甚至更小的水族箱来饲养它、当它体长超过10厘米后,那样的空间就太小了。这个时期,小丑炮弹开始暴躁起来,开始追逐欺负其他品种的鱼,如果空间能大一些,这些现象会少很多。建议用400升以上的水族箱来饲养小丑炮弹,这样它们可以生长得很健康。需要在水族箱中放置一些岩石,让它们有地方磨短自己生长太快的牙齿。不要在水族箱内安装泡沫材料的背景板,它们经常啃咬这些材料,并把咬下来的吞掉,这样很容易堵塞肠胃,造成危险。多条小丑炮弹同时饲养在一起,不会有问题出现。即使成熟的个体,它们互相之间的矛盾也很少。尽量不要惊吓小丑炮弹,成年的小丑炮弹力量很大,如果受到惊吓会快速游动,撞到水族箱壁或石头后很可能会昏厥,把它们从一个水族箱移到另一个水族箱时,最好使用塑料筐而不是鱼网,它们的硬刺挂到网上后很难摘下。
小丑炮弹在捕捞后要经过减压处理,如果捕捞者手法不熟练,很可能造成与的减压不好或内脏损伤。这样的鱼一般漂浮在水面侧着身子游泳或非常消瘦,如果错误引进了是无法饲养成功的。
女王炮弹(Balistoides vetula)
这种产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到西非沿岸的鱼,拥有华丽的蓝色花纹,它们的尾鳍呈现出大月牙的形状,末端的尾丝可以拉得很长。它们可以生长到45厘米以上,是大型的海水观赏鱼,目前国内水族市场很少能见到它,在一些公众海洋馆多有成体展示。
如果能购买到女王炮弹,多半是10厘米以下的幼体,因为成体简直无法运输。它们在运输箱中十分暴躁,锋利的牙齿可以将塑料带咬破。将它买回家后,要格外注意尽量放慢。在开始几周内提供高一些的相对密度来饲养,1.025的相对密度可以让它们缓解对小空间的不适应。饲养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相对密度调整下来,但要维持在1.018以上。不要用太高的水温饲养它们,最合适的温度是22--26℃,在高过28℃的水里,这种鱼很容易患病死亡。
如果条件适合,在2--3周内,小女王炮弹将完全适应水族箱的生活,它们开始大肆争抢食物,并对其他小鱼发起攻击。它们同样喜欢吃一些鱼肉丁,但同时要给一些素菜或海藻来补充维生素。当小女王炮弹缺少植物性饲料的时候,身体的颜色会逐渐暗淡,最终很多蓝色花纹会消失。
良好的水质是保持这些花纹的必要条件,最好不要让硝酸盐高过200ppm,不然,即使褪色问题没有出现,这种鱼也可能爆发淋巴囊肿。当小女王炮弹生长到30厘米以上时,你就很难将它与其他鱼一起饲养了,因为它们时常处于饥饿状态,而且非常愿意尝尝其他鱼的鳍和肉。在大型的水槽中,这种现象会少一些,因为那些鱼有很多地方可以逃避,但我们很少能在家中提供一个3000升以上的水族箱。
泰坦炮弹(Balistoides viridescens )
泰坦(Titans),是希腊神话中曾统治世界的古老的神族,他们都是具有神力的巨人。之所以给这种鱼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们的确是炮弹家族中的巨人,而且具有蛮力。泰坦炮弹是印度洋地区的常见鱼,我国南海也有大量捕获。它们可以生长到60厘米以上,皮燥肉厚。如果它愿意,它可以衔起一块10千克的礁石,把它扔到别处。
很少有人在家中饲养这种巨大的鱼,我们通常在海洋馆的大水池里欣赏它们。如果你有一个能饲养鲨、苏眉等大型观赏鱼的水槽,那么泰坦炮弹也是不错的混养品种。我国捕捞的泰坦炮弹,最小个体也有30厘米,水族市场不多见,但时常出现在南方水产市场。从菲律宾引进的个体多为10厘米左右的幼体,十分适合饲养在家庭水族箱中,好在它们生长不是很快,即使水族箱够大,也需要至少5年时间才能达到成熟。
不必担心养不活这种鱼,它们实在是太结实了,即使在淡水中也能存活24小时以上。它们什么都吃,颗粒饲料、鱼肉、海藻都可以用来喂养这种鱼。它们不像其他炮弹那样相互保持敬畏,它们更喜欢互相示威,有时候甚至相互攻击。虽然它们在争执中很少使用巨大的牙齿,但一旦有一方被咬了一口,就可能是致命的。幼小的泰坦炮弹需要大量的石头来磨牙,如果在水族箱中铺设沙子,它们还会咀嚼沙砾。
黄纹炮弹(Balistapus undulatus)
鳞鲀属中最温顺的一个品种,虽然它们分布很广泛,但捕获量远不如其他品种多。它们喜欢夹起尾巴在水族箱中灰溜溜地游泳,这让它们看上去似受了委屈。黄纹炮弹具有绿色的表皮,上面布满了斜向的橘黄色条纹,如果仔细欣赏,会感到十分美丽。
这种炮弹可以生长到30厘米左右,实际上在水族箱中一般保持在25厘米以下。它们是炮弹家族里孤僻的品种,在其他鱼群落里很少出现,自己也从不结群。一般情况下,大家喜欢在一个水族箱中只饲养一条,如果同时饲养两条,它们之间可能会争斗。幼年的黄纹炮弹必须用冻鲜饵料喂养,如果使用人工饲料,可能造成食欲不振而导致消瘦。因为口裂小,这种鱼不能将大多数小型的观赏鱼吞掉,因此较适合混养。如果饲养在200升水以下的水族箱内,要格外留心它们对游速慢的鱼类的攻击。它们爱好啃咬大型鱼的尾鳍,实际上被混养在一起的小鱼远比大鱼安全。
鸳鸯炮弹(Rhinecanthus aculeatus )
挫鳞鲀属的代表品种,被作为观赏鱼饲养的历史非常悠久。贸易中的大部分成年鸳鸯炮弹捕捞于我国南海,一些幼体则来自菲律宾。它们身上的斜向花纹非常美丽多彩,如同鸳鸯身上的图案,故而得名。亚成体身上的花纹非常多,而且如人在画布上涂抹的抽象画一般错落无序,这让它们得了另一个名字“毕加索鱼”。我们不知道画家毕加索是否有类似的杰作,但这种鱼的花色的确是自然造物的灵笔。
不论是饲养一条或多条在水族箱中,它们都非常容易适应人工环境。10厘米以下的幼体可以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它们基本不攻击珊瑚。但当体长超过20厘米后,这种鱼就开始喜欢咀嚼石珊瑚的骨骼,一是可以磨牙,二是可以充饥。当它们生长到25厘米的成体后,身上的花纹会变得暗淡下来,有些个体甚至完全褪色。我尝试过用控制水质和增强饵料的营养的办法维持鸳鸯炮弹的绚丽色彩,但效果很不明显,我想可能这种鱼成年后的确会失去颜色的,因此建议从小饲养。
鸳鸯炮弹在海中主食海胆,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在饲养时应给予一些贝壳或礁石,让它们磨牙,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就近的海鲜市场上收集一些活的海胆投喂,你可以观察到这种聪明的鱼如何将刺球一样的海胆在水中翻转过来的。
黑肚炮弹(Rhinecanthus verrucosus )
这种鱼以前并未列入观赏鱼行列中,通常是混杂在鸳鸯炮弹中用以充数,随着被捕捞数量的增大,很多贸易商不得不将这个品种单独列出来。这种鱼在印度洋地区有广泛的分布,包括以下岸边和河口地区也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它是海水观赏鱼中最容易饲养的品种,几乎没有爱好者把这种鱼养死。
这种鱼十分活跃,每天都不停地在水族箱中游来游去,如果使用的灯光色温够高,也可以看到它们各鳍散发出亮蓝色的光泽。不知道它们不会接受怎样的观赏鱼饲料。就我饲养的情况看,只要能吃的它们都能吃。黑肚炮弹间很少打架,很适合成群饲养。它们价格低廉,非常容易获得。
玻璃炮弹(Melichthys vidua )
玻璃炮弹现在很少在水族贸易中出现了,大多数个体被运输到了全世界的公众海洋馆,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这种鱼像泰坦炮弹一样,可以生长得很大。它们的尾鳍呈半透明的粉红色,也被称为红尾炮弹。
成年的玻璃炮弹在45厘米左右,一般贸易的个体在20--30厘米。这是一种巨大而温顺的炮弹鱼,在我的饲养记录里,这种鱼很少有袭击其他鱼的事情发生。即使是成年的玻璃炮弹,也很少吞吃小鱼,除非小鱼足够虚弱,而它们的确饿急了。一般情况下,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玻璃炮弹尾部的黑色会逐渐褪去,这可能和硝酸盐含量有关系。如果能有效控制硝酸盐指标,可能能维持这种颜色。我没有做过这种实验,因为大规模养殖中,我无法为这种粗糙易养的个体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有更多虚弱的鱼需要特殊照顾。
玻璃炮弹同品种间不争执,不会给你带来互相打斗不休的烦恼。但它们有时候表现得十分胆怯,特别是单独一条的时候,往往喜欢躲藏在角落里。个体很大的玻璃炮弹,可能需要3周左右才能适应人工环境,在这期间它可能不进食。但一般不会饿死,等到它确信周围的环境没有危险后,才出来吃东西。
魔鬼炮弹( Odonus niger)
在Odonus属中,只有魔鬼炮弹一种鱼,它们不同于其他炮弹,喜欢成大群地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里畅游,随时捕捉海胆和一些甲壳动物。黑色或墨蓝色的身体,巨大的月牙形尾巴,游泳时背鳍和臂鳍如蝙蝠翅膀一样扇动,加上一口红色的牙齿,活生生一幅吸血鬼的模样。
饲养魔鬼炮弹不必考虑太多,它们可以适应低温、低盐度、低酸碱度和高硝酸盐。如果每天为水族箱换不超过2%的淡水,那么2个月后,就可以用相对密度1.010的海水饲养这种鱼了,在低盐度环境下,它们似乎更活跃。建议最好饲养一群,因为当一群魔鬼炮弹在一起错乱地游泳时,场面十分壮观,如在洞穴中惊扰了蝙蝠们睡梦后所发生的景象一般。
虽然我们给这种鱼冠以魔鬼的名字,但在炮弹类家族中,它们很少欺负其他鱼,也不捕食小鱼充饥。它们的红牙只是捕食海胆用的,从不用来咬水族箱内的鱼伙伴。虽然很少有人将它们和珊瑚饲养在一起,但魔鬼炮弹的确不伤害珊瑚,在过分饥饿时也许会撕咬软体动物,不过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很低。
蓝面炮弹( Xanthichthys auromarginatus )
在亚洲沿海出产的炮弹类中,只有副鳞鲀属的品种最少出现在水族贸易中,蓝面炮弹就是其中之一。它们在运输过程中死亡率非常高,这让很多贸易商不愿意接触它们。蓝面炮弹生活在水深5--35米的海域里,因此,捕捞后必须进行减压处理。我见过许多减压不好的个体,可见处理这种鱼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果饲养得好,蓝面炮弹十分美丽。当硝酸盐含量低于50ppm时,这种鱼甚至全身散发出金属蓝色。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这种蓝色会逐渐褪去,慢慢地,脸也不那么蓝了。一般情况下,新引进的蓝面炮弹不能马上接受人工颗粒饲料,必须用鱼、虾肉逗引开口。新鲜的墨斗鱼肉是它们非常喜欢的食物,在处理一些大个体不能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敲开”它们的牙齿。
至少需要给蓝面炮弹提供400升水的活动空间,在很小的生活环境中,它们会很胆怯地卷缩在一个角落里,不敢出来游泳。夏天的时候,要把水温保持在28℃以下,如果水温太高,它们会突然死亡。
龙须炮弹(Chaetodermis pencilligerus)
它并不是鳞鲀科的鱼,之所以把它们也归到炮弹类里,是因为它和大多数炮弹鱼一样,拥有鱼雷状的身体。在成年的龙须炮弹身上会生出很多如毛发一样的衍生物,这是它们的伪装,如果在海藻密布的礁石区域,凭借这身“毛皮大衣”,你很难发现它。这种鱼可以生长到20厘米左右,在体长10厘米以后,开始生长身体的须发。在贸易中很少能得到的品种,因为只有在南太平洋很局限的几个地方可以捕捉到它们。虽然以前我看到过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个体,但由于外观形态差异很大,我怀疑是其他品种。目前还是观赏鱼图鉴中并没有记录过单角鲀科、棘皮鲀属的其他品种。
我觉得它们是很好饲养的观赏鱼,虽然相貌看上去古怪,但不需要特殊照顾。它们可以接受鲜冻饲料,如鱼肉、虾肉、丰年虾等,但对人工饲料的接受程度不高,即使偶尔吃一些颗粒饲料,也可能在咀嚼后吐出来。饲养这种鱼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大概100升的水族箱就够了,如果愿意,可以在里面种植海藻,这样可以欣赏到龙须炮弹隐藏在海藻丛中的场景。
不要把龙须炮弹和其他鳞鲀饲养在一起,特别是小丑炮弹和鸳鸯炮弹,它们非常喜欢啄咬龙须炮弹身上的在“须”,而且龙须炮弹没有它们游泳速度快,一旦受到攻击,无法逃脱。神仙鱼和蝴蝶鱼也不适合与龙须炮弹饲养在一起,它们会像对待珊瑚触手那样对待龙须炮弹身上的“须”。我觉得,狮子鱼、鳗鲡、牛角等一些古怪鱼嘴适合混养在一起,这样既好看,又没有什么危险。
红尾炮弹(Pervagor melanocephalus)
前角鲀科里有好几种鱼在观赏鱼贸易中偶尔出现,但恐怕只有红尾炮弹(或称火焰炮弹)才有观赏价值。它是一种小型的炮弹类观赏鱼,成体不过10厘米左右。在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一些珊瑚礁海域里偶尔出现,捕捞最多的地区是印度尼西亚海域。
如果你决定饲养一条红尾炮弹,那么要事前想好,它们是最不喜欢游泳的鱼类之一。大多数时间里,它们都在水族箱的一个角落或岩石缝隙里睡觉,只有投饵料的时候才会出来觅食。即使是出来活动,多半也是利用自己的背鳍和臂鳍在水中悬置,稍有惊动又躲藏起来。
如果饲养很多条,它们可能会在水族箱中成群活动,不过仍然懒洋洋的。鱼肉是它们最喜欢的饵料,但含有太多植物成分的人工饲料就不能接受了。当它们受到刺激时,红色尾巴会变浅,甚至成为白色。如果水中的硝酸盐过高,一样会出现褪色的问题。一些大型的炮弹类也不适合和这种鱼饲养在一起,它们太容易受到攻击了。
尖嘴炮弹(Oxymonacanthus longirostris)
虽然尖嘴炮弹(或称定海神针)生长得很特别,但它们绝对不适合作为观赏鱼饲养,我接触过的所有个体都没有在人工环境下活过3个月就饿死了。这种鱼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从日本南部到北澳洲海岸都有它们的踪迹。还有一个近似种Oxymonacanthus halli生活到了红海。它们主要以轴孔珊瑚为食,成年后很少吃其他食物。为了吃这种躲藏在碳酸钙骨骼里的腔肠动物,它们不得不进化出了如吸管一样的嘴。
有人说看到过尖嘴炮弹吃丰年虾,但他没有给我提供相应的证据。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它们吃漂浮在水中的饵料。如果水族箱中生物岩石够多,它们可能活得久一些。石头上生长的一些小生命,在这种鱼饥饿的时候,可能会用来充饥。一条尖嘴炮弹在1小时内可以吃掉几百只珊瑚虫,除非用轴孔、鹿角珊瑚喂养它们,否则没有希望。
尖嘴炮弹是群居动物,如果多条一起饲养,它们会在水族箱中集合成大群。通常,这种鱼可以生长到10厘米,一般贸易个体在6--8厘米。
扫把鱼(Aluterus scriptus)
扫把鱼又被称为拟态革鲀,是一种可以生长到1米的大型观赏鱼。从分布上看,东澳洲海域生活着大量这种鱼,它们伪装成一片巨藻的叶子,成群在水中漂流生活。目前贸易个体大多数来自我国海南和广西沿海,虽然数量不多,但十分受到公众海洋馆的追捧,故身价不低。
一般在观赏鱼贸易中的个体多为15--20厘米的幼鱼,超过40厘米的个体,捕捞商会直接卖给海洋馆,从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它们是非常好饲养的观赏鱼,只要能提供冻鲜饵料,就可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生长。幼年的时候,它们身上具有许多黑点和蓝色条纹,当生长到30厘米以上后,这些条纹和黑点逐渐变浅,在人工环境中,更大的个体身上的花色可能完全消失。当扫把鱼受到威胁的时候,它们会将体色调节得很深,而且展开巨大的尾巴,形态很像有高粱节捆绑成的笤帚,因此得名扫把鱼。
它们游泳速度很慢,在水族箱中经常头向下静止不动,但实际上,这种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它们非常喜欢啄食其他鱼的眼睛。特别是30厘米以上的个体,它们常悄悄地靠近某条鱼,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将对方的眼球啄出来吃掉。在饲养中,不可以和一些游泳速度慢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如果它们体形够大,也喜欢捕捉小鱼、小虾吃,因此不能和小型鱼混养在一起。这让很多爱好者并不看好它们,多数情况下,人们把它们单独成群饲养在一个水族箱中,欣赏它们拟态的奇趣表现。
鲀鱼(Puffer fish)
除鳞鲀以外的其他具有观赏价值的鲀鱼,我都将在本章节里进行介绍。它们的种类不多,但包括了箱鲀科(Ostraciidae)、四齿鲀科(Tetraodontidae)、二齿鲀科(Diodontidae)等多个科目.这里的大多数品种十分容易饲养,能很快接受人工环境和饲料。饲养鲀鱼主要是欣赏其古怪的姿态,而不是绚丽的颜色。大多数鲀鱼的体色是暗淡的,但它们生长得稀奇古怪,有些是方形的,有些是圆形的,还有一些发展成了难以说清的几何形状。
饲养鲀鱼的爱好者会认为它们非常可爱,当适应环境后,鲀鱼是最喜欢与人亲近的鱼类。它们会隔着水族箱玻璃追逐你划动的手指,还可以从你手里把食物取走。如果拿一块虾肉在水面上晃动,它们会向水面以上吐水,似乎急不可待地想品尝那美味。这些外表看似憨厚的鱼,其实是非常凶猛的品种。当鲀鱼生长到足够大的时候,就开始捕食小型鱼类,啃咬岩石,撕碎无脊椎动物。因此,鲀鱼是最不适合与其他观赏鱼和无脊椎动物混养的品种。
很多品种的鲀鱼具有河鲀毒素(Tetrodotoxin),它是一种蛋白质的衍生物,这些毒素主要囤积在鲀鱼的内脏中,以生殖器官中最多。人食用后会导致呕吐、眩晕、腹泻、休克,甚至死亡。在日本,很多人喜欢冒死吃河鲀,因为他们认为鲀鱼的肉格外鲜美,这一点我并不以为然,但鲀鱼的毒素十分可怕。箱鲀类将这种毒素利用得淋漓尽致,它们在受到攻击时会从体表将毒素释放到水中,那可能致死前来攻击的鱼类。箱鲀在水族箱中放毒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狭小的水体中,毒素的浓度非常大,而且不能被分解,一次这样的事故可能夺取水族箱中所有鱼的生命,包括放毒的箱鲀本身。
刺鲀和狗头鲀具有不断生长的锋利牙齿,在饲养时必须在水族箱中放置一些岩石,以便它们用来磨牙。它们饥饿的时候会攻击其他鱼,并将它们身上的肉咬下来吃掉。我建议将它们单独饲养。饲养水族箱中不要放置塑料制品,它们可以轻易将这种装饰物咬下来吃掉,由于无法消化,塑料制品会堵塞其消化道,造成死亡。
大多数鲀鱼可以适应很低的盐度,即使相对密度仅有1.010,不少品种仍然能正常地生活。它们对水的硝酸盐忍受能力也非常高,只要不超过500ppm,就不会有问题。鲀鱼是肉食鱼类,含有太多植物纤维的饲料很难被接受。对于它们来说,最可口的食物是鱼肉丁,可以购买一些鲅鱼切成黄豆大小的丁,冷冻到电冰箱里,每次饲喂时融化一些。
一些鲀鱼甚至可以生活在淡水中,如兔头鲀,于是它们经常出现在淡水观赏鱼的贸易中,因为产量大,价格十分低廉。我不建议从淡水贸易商手中购买这种鱼饲养到海水水族箱中,因为它们大多带有细菌疾病,很容易传染给其他鱼。如果非要饲养,最好隔离检疫一个月以上再投放到水族箱中。
日本婆(Canthigaster valentini)
这种鲀鱼是四齿鲀科、扁背鲀属(Canthigaster)的代表品种,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有大量分布,特别是在菲律宾、日本南部海域、我国南海地区非常容易捕获到。成体可以达到12厘米,一般贸易个体为5--8厘米。它们的背部隆起,上面有2--3条黑色宽纹,游泳时的动作很像穿着和服的日本女性,因此得名日本婆。
日本婆是非常好养的鱼类,至少我和我身边的养鱼人没有养死过该品种。它们对水族箱的环境和人工饲料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这种鱼格外温和,在众多鲀鱼中,它们是唯一适合与小型观赏鱼混养的品种,而且它们不攻击珊瑚,能够放养到礁岩生态水族箱中。
牛角(lactoria cornuta)
牛角也称角箱鲀,是一种非常古怪的海水观赏鱼。在它们的头顶上和身体后部分别生长出了一对尖角,那可能是背鳍和臂鳍的衍生物。这些角十分锋利,牛角鱼用它们来防御敌人的攻击。这种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产量很大,仅我国南海每年就可以捕获许多。牛角身体内具有闭合的骨骼,它们的身体摸上去非常坚硬,即使死去也不会变形。一些旅游景点将牛角鱼晒干当作工艺品出售,如果环境干燥,可以保存许多年。
因为它们的角太过锋利,在运输时不得不用橡皮筋将角套起来,再将鱼装入塑料袋。在购买回来后,应将橡皮筋小心拿掉,要格外注意,不要让牛角扎了你的手,它们的皮肤具有毒素,被扎后可能造成感染和中毒。饲养牛角的水族箱不可使用臭氧,而且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突然的药物刺激会使其释放毒素,在狭小的空间里,首先被毒死的就是牛角本身。当提着装有牛角的袋子回家时,也要尽量避免颠簸,有很多事例证明,在运输途中的颠簸也可能让它们放毒。
野生条件下,牛角可以生长到30厘米以上,贸易个体一般是5--20厘米的幼鱼。它们非常喜欢吃冷冻的鱼、虾肉,如果用人工饲料饲养,可能会有短时间的绝食现象,不建议将牛角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虽然10厘米以下的幼体似乎并不伤害无脊椎动物,但当它们生长得足够大时,就开始吃珊瑚和软体动物了。不用担心它们不能被养活,它们是非常容易饲养的种类,即使水族箱中的雀鲷类因为环境问题死去了,它们都可能没事儿。在饲养一段时间后,牛角的颜色可能开始变浅,这可能是食物营养不全造成的,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如果想让它们维持健康的颜色,可以试试在饵料中添加新鲜的蛤肉,这对它们来说是最美妙的食物,喂的时候一定要有节制,不要将鱼撑坏。
木瓜(ostracion cubicus )
与牛角一样,木瓜也是箱鲀科的代表品种,它们体内也有闭合的骨骼,身体更接近正方形。木瓜是分布很广的一种鱼,菲律宾、马来群岛、澳洲海域、日本南部海域、红海和我国南海、东海都可以捕获到。成熟的个体可以生长到35厘米以上,但用于观赏的多是1--10厘米的幼体,特别是1--3厘米的超小个体,因为行为可爱,非常受欢迎。
如果受到化学药物或震荡刺激,木瓜也会大量地释放毒素,毒死包括自己和生活在一起的鱼类。10厘米以上的木瓜非常容易患白点病,这是很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饲养木瓜时要特别注意检疫环节和过滤系统的维护。轻微的白点病,木瓜可以自己抵御并康复。如果木瓜患了严重的白点病,我宁可将它扔掉,也不会加药治疗,因为那样可能会牺牲了所有的鱼。
木瓜很喜欢啄咬珊瑚的触手,不适合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除了在引进之初容易患白点病感染外,这种鱼还是非常容易饲养的。它们对盐度、温度、硬度、酸碱度、硝酸盐都有很宽的适应范围,可以在水族箱中活许多年。
花婆(Canthigaster epilamprus)
花婆是很晚才被归入观赏鱼的品种,外形和日本婆基本一样,身体颜色呈现暗红色,并有许多蓝色小斑点,于是人们给其命名花婆。大多数花婆捕捞于菲律宾,虽然我国南海也有分布,但捕捞量很少。
饲养花婆和饲养日本婆一样,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是新手,不妨从这类鱼开始养起,它们会增加你饲养海水观赏鱼的信心。
狗头(Arothron nigropunctatus)
叉鼻鲀类的面部非常类似狗的模样,因此它们得了“狗头”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在贸易中见到许多品种的狗头鱼,如黄狗头(Arothron meleagris)、珍珠狗头(Arothron hispidus)、蒙面狗头(Arothron diadematus)等,它们饲养起来都非常容易,我以最常见的狗头(或称为黑斑狗头)来进行说明。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狗头分布很广,所有贸易国的捕获量都可以超过总需求量。这种鱼并不被大多数爱好者青睐,因为它们太凶了,无法和大多数鱼和平相处。人们宁愿到公众海洋馆去欣赏,也不希望引进它们而伤害了自己的其他鱼。
可以把狗头和多数体长20厘米以上的鲀鱼饲养在一起,对于其他鱼,我不敢保证没问题。它们可以生长到30厘米,锋利的牙齿可以咬碎珊瑚的骨骼,捕捞它们最好不要直接用手,被它们的牙齿咬上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狗头对人工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对水质和温度没有太高的要求。它们喜欢吃肉,如果用人工颗粒喂养,可能会长得很瘦。需要提供一些石头给它们磨牙,如果缺乏磨牙的工具,小狗头的牙齿可能会刺穿它们的下颌。
饲养一条狗头鱼,更像是饲养了一个宠物,它们非常喜欢和人亲近,如果你饲养了很长时间,它们甚至可以任凭你将它捞出水来,短暂亲热。狗头的皮肤上没有鳞片。对化学药物非常敏感,应尽量使用降低盐度和提高水质的办法来预防疾病,切不可盲目使用药物治疗。
刺鲀( Diodon holacanthus )
我相信,即使不养鱼的朋友也对刺鲀绝不陌生,它们作为动物世界里的奇异明星,早已名扬天下。刺鲀受到惊吓的时候会迅速吸水将身体鼓成一个球,竖立起由鳞片发展来的硬刺,用以防卫,因此也被称为水中刺猬。刺鲀有很多品种,我只以最常见的印度洋大斑刺鲀为例进行介绍。
其实饲养刺鲀并不能像预想那样,经常看到它们鼓成刺球。尤其在完全适应人工环境后,它们的胆子变得十分大,对大多数刺激司空见惯了。这里介绍的刺鲀可以生长到30厘米左右,多数来自我国南海。它们不需要精心照料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只要水族箱体积大于200升就够了。刺鲀非常喜欢捕食小型鱼类,绝不可以于体长20厘米以下的观赏鱼饲养在一起。它们啃咬珊瑚和岩石,也不能饲养在礁岩生态水族箱中。刺鲀很喜欢撕咬一些鱼类的鳍,比如狮子鱼最容易受到顽皮的刺鲀骚扰,被骚扰者却对此束手无策,在饲养上尽量避开。
不要经常让刺鲀竖立起它们的刺,那必定是它们被吓坏后的表现。试想,如果有一个人经常用超出你心理承受能力的办法吓唬你,你的身体一定会日渐衰弱。
鲨鱼和魟 (Shark & Ray)
一些对鱼类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认为鲨鱼都是巨大而凶猛的动物,其实全世界300余种鲨鱼中,只有不足10个品种非常凶猛,近乎1∕∕3应算巨大,其余个体都是体长1米左右的温顺品种。随着观赏鱼事业的发展,很多人开始在家中饲养鲨鱼作为宠物,它们照顾起来要比其他海水观赏鱼还要容易,而且非常彰显主人的个性。
鲨鱼和魟与我们介绍的其他鱼不同,它们属于软骨鱼,全身骨骼类似于我们耳朵里的脆骨。软骨鱼分成两个纲:板鳃纲和全头纲,鲨鱼和魟都归属板鳃纲。它们的鳃盖由多个板状组织构成,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因为没有如硬骨鱼一样的坚硬的鳃盖保护,在捕捞时要尽量避免碰触其鳃部,以防对脆弱的鳃造成伤害。鲨鱼和魟没有鳔,它们不游泳的时候会沉到水底。
捕捞野生的鲨鱼和魟进行饲养会对其物种造成影响,幸好大多数可以作用观赏鱼的品种可以在渔场里繁衍后代,一些个体甚至可以在你的水族箱中繁衍后代。鲨鱼和魟不接受人工饲料,必须用冻鲜的鱼肉喂养它们。它们具有经常更换的锋利牙齿,可以撕碎多数鱼的身体,与任何其他鱼混养都不是安全的。鲨鱼很喜欢吃魟鱼,如果将两个品种一同饲养,魟鱼很可能被吃掉。
目前被用于观赏鱼贸易中的鲨鱼大概有十几个品种,其中体长小于1.2米的品种可以在家庭中饲养。饲养鲨鱼不需要特别注意水质,它自身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几乎很像患病。如果投喂的饵料中缺少碘和维生素,鲨鱼可能会出现甲状腺肿大的问题。这种疾病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来治疗。最好的办法是在投喂的时候的鱼肉中埋藏一片碘化钾,鲨鱼吃食的时候会囫囵吞下,长期服用可以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疾病,新鲜的鱿鱼肉是鲨鱼最喜欢的食物,而且富含很多必要的营养,最少要每周给它们提供一次。鲨鱼很能吃,但不要让它们吃的太饱,过度肥胖的鲨鱼会出现许多疾病。
魟也被称为鳐鱼,能在水族箱中饲养的品种并不多,它们像一个大扁片,经常趴在水族箱底部不动。与鲨鱼一样,它们对水质的一起不高,喜欢吃鱿鱼和虾肉。多数魟具有剧毒的尾刺,那是它们的防御武器。在捕捞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不要被这些毒刺扎伤,蓝点魟的毒刺可置人于死地。魟鱼不像鲨鱼那样凶猛,它们可以和其他观赏鱼饲养在一起。但不少品种的观赏鱼喜欢啄咬它们裸露的皮肤,特别是狐狸鱼、神仙鱼、刺尾鱼、蝴蝶鱼,这些鱼将魟鱼的皮肤啄破,然后喝它流出来的血,在饲养时应尽量避开。
对于鲨鱼和魟来说,很多种化学药物都是致命的,特别是常被用作杀虫的硫酸铜和甲醛,绝对不可以给它们使用。它们很少感染疾病,如果鲨鱼和魟身上有寄生虫,我建议饲养几条医生鱼,它们可以将鲨鱼和魟清理得很干净。
只要饲养得好,鲨鱼和魟都会在人工环境下交配。与其他鱼不同,它们是体内受精的鱼。雌鱼在怀孕后,会在几个月内产小幼鱼或卵,一般产卵的品种非常容易繁殖,而直接产仔的鲨鱼必须在很大的空间里才能分娩成功。魟全部都是直接产仔的,它们一般一胎可以生1--3个幼体,只要水族箱足够大,得到自己繁殖的小魟鱼不是困难的事情。
黑鳍鲨( 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
真鲨目中的鲨鱼具有充沛的精力,它们睡觉的时候也在游泳。如果它们停止游泳,可能因为水无法流过鳃部而窒息死亡。这类鲨鱼能作为观赏鱼饲养的品种很少,它们大多凶猛,个体在2--3米之间。黑鳍鲨是个例外,它只能生长到1米左右,非常适合在大型水族箱中饲养,由于体态优美,是最受欢迎的观赏鲨鱼。黑鳍鲨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斐济是它们的主要繁殖场,幼体的捕获量非常大。实际上,成年的黑鳍鲨是没有捕捞价值的,它们无法运输,贸易中的个体多为30--60厘米的幼体。近年来,为了满足海洋馆和私人爱好者的需求,原产地国家疯狂进行捕捞,导致该物种的野生数量急剧下降,2007年联合国已将其列入CITES附录中进行保护。目前市场上的黑鳍鲨基本上是东南亚国家观赏鱼养殖场中人工培育的后代。
黑鳍鲨非常容易饲养,50厘米以下的个体非常容易适应人工环境,它们喜欢吃新鲜的墨斗鱼和鳕鱼肉,只要每周投喂2-3次就可以生长得很快。在运输黑鳍鲨的时候应使用较大的箱子,保证它们在里面能正常运动。新鲨鱼进入水族箱后不要马上开灯,突然的光线刺激可能让它们受到惊吓,受惊后可能迅速游泳,撞到玻璃上休克或死亡。饲养水族箱内不要放置太多的岩石,鲨鱼游泳的时候,岩石容易蹭伤它们的眼睛。饲养黑鳍鲨的水族箱至少要200厘米长,90厘米宽,因为它们在一年里就可以生长到70厘米以上。如果游泳空间不足,很可能产生脊椎畸形。
不论用什么鱼的肉喂养黑鳍鲨,都要保证饵料卫生,如果使用紫外线或臭氧对饵料进行消毒,那再好不过了。不要用淡水鱼喂养鲨鱼,淡水鱼体内大多带有致命的寄生虫和细菌,鲨鱼被感染后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肠炎、内寄生虫、失去平衡等,夺走它的生命。需要每周在饵料里添加一次含碘的药物,来防止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最好同时添加一些综合维生素,时间长了会发现黑鳍鲨的抵抗力明显提高了。
大多数鱼不适合与黑鳍鲨一起饲养,太小的鱼会被它们吃掉,太大的鱼可能会惊吓到它们。大型的炮弹鱼喜欢啄咬鲨鱼的眼睛,神仙鱼喜欢啄咬鲨鱼的皮肤,白鳍鲨会吃掉只有自己一半大黑鳍鲨。非要混养的话,我觉得雀鲷和医生鱼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太小了,鲨鱼不稀罕吃,这些鱼也从不偷袭鲨鱼。
白鳍鲨(Triaenodon obesus)
白鳍鲨也叫灰三齿鲨,它们的幼体常常出现在观赏鱼贸易中,因为成体可以生长到2米,所以饲养后可能会后悔。白鳍鲨不像黑鳍鲨那样终日在水中游泳,它们大多数时间趴在水底下,嘴一张一合地呼吸。白鳍鲨只有在喂食的时候才会游到水的上层来,这使它们的观赏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比黑鳍鲨廉价得多。国内市场上见到的白鳍鲨基本是捕捞于我国南海,一般个体在50--80厘米,它们在水族箱中只需要1年就可以生长到1米以上。
白鳍鲨在野生条件下经常成群觅食,它们是智商很高的一种鱼,如果饲养了3条以上的白鳍鲨在水族箱中,它们将会把一同饲养的其他鱼全部吃掉,因此只能单独饲养。有些爱好者将幼年的白鳍鲨和黑鳍鲨饲养在一起,但白鳍鲨比黑鳍鲨生长快得多,不久就对黑鳍鲨造成了威胁了。
每周给白鳍鲨喂一次鲅鱼肉就可以了,若吃得太多,它们会过度肥胖,影响健康。别忘了添加碘化钾,防止它们患“大下巴病”。
猫鲨( Chiloscyllium punctatum)
在观赏鱼贸易中,我们把须鲨目中的很多品种称为猫鲨,因为它们体长大多不超过1米,身上具有花猫一样的条纹。它们是底栖性温顺的鲨鱼,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很少捕食鱼类。许多品种的猫鲨在幼年的时候具有美丽的花纹,但成年后就黯然失色。最佳的欣赏阶段是体长l5~40厘米期间,因此,很多贸易商出售的不是猫鲨而是它们的卵,这些卵被爱好者拿回家自行孵化,然后从小将幼鲨饲养大。
猫鲨是非常好饲养的鲨鱼,我以斑竹鲨为例进行介绍。饲养它们需要一个400升以上的水族箱,虽然一些个体可以生长到1米,但它们不喜欢在水中游来游去,尤其是白天,它们大半都在睡觉。水族箱越大,对于饲养越有利,在1000升以上的水族箱中,可们成熟后可以自行交配并产下如同荷包一样的卵。小鲨鱼需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从卵中孵化出来了,刚出生时可以喂养虾肉和墨斗鱼,随着增长逐渐改喂鲅鱼肉。
成年的猫鲨观赏价值并不高,未受到爱好者的青睐。但它们是很好的海鲜,南方一些水产养殖场已经能批量繁殖。
蓝点魟(Taeniura lymma )
蓝点魟是一种很漂亮的魟鱼,越漂亮的东西越有毒,它们身上的鲜亮的蓝色斑点是一种警告色,这种鱼的尾刺内含有强烈的毒素,人被扎伤后会有生命危险。目前市场上的个体大多来自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一些个体的尾刺在捕捞上来后就被摘除了,这是渔民的自我保护行为。尾刺在几个月后会再次生长出来,所以饲养者还是要小心。
蓝点魟可生长到70厘米长,体盘直径大约35厘米。它们是很怕冷的鱼,水温低于24℃时就不进食,长时间的低温可能会造成死亡,最好用26--28℃的水温来饲养。雄性的蓝点魟臂鳍进化出了用来交配的棒状衍生物,成熟后,它们的交配欲十分强烈,在适应水族箱环境后就开始到处“寻欢”了。如果成对饲养,它们能在水族箱中繁殖成功,小蓝点魟出生的时候直径大概12厘米左右,非常可爱。
如果水族箱内铺设有沙子,蓝点魟会将身体潜伏到沙子中,只有觅食的时候才出来。冷冻的鱼虾肉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但一定要注意饵料的卫生。如果想繁殖蓝点魟,最好用1米以上的正方形鱼缸来饲养,它们在交配的时候可能发生争斗,事实上雄鱼多半是将雌鱼“强暴”了,宽阔的空间可以让雌鱼多一些逃避空间,防止伤害加剧。
赤魟( Dasyatis akajei )
赤魟也叫老板鱼,是我国很常见的次经济鱼类,它们在东海、南海都有大量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因此能适应淡水生活。观赏鱼贸易中见到的赤魟多为30厘米以下的幼体,它们比其他魟类更为活跃,饲养时可以经常看到其游泳。
建议用低盐度的海水饲养赤魟,过高的盐度会使它们很容易患一些疾病。因为对盐度有特殊要求,赤魟很难与多数海水观赏鱼饲养在一起。但它们能和不少种适应硬水质的淡水浴一起饲养。它们喜欢吃软体动物的头,特别是蛤肉,如果喂养充分,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你喜欢这种鱼,在附近的观赏鱼市场又见不到,不妨到附近的水产市场去看看,也行会有意外收获。
黄鳐(Urolophus aurantiacus)
黄鳐是比较大型的魟鱼,在我国海南、广西沿海可以大量捕获。它们常作为另类海鲜在餐馆中出售,一些公众海洋馆也非常喜欢展示它们。成熟的个体大概有1.5米长,体盘直径80--90厘米。观赏鱼贸易中的个体多为直径30厘米以下的幼体。
除非拥有很大的水族箱,否则不适合长期饲养这种鱼。它们虽然强壮易养,但生长速度非常快。它们可以在鱼身体大小几乎一样的水族箱中存活,但那样看上去太难看了。最好不要因为对小黄鳐的好奇,而不考虑自己的饲养环境就冒失地购买它们,那会为你日后带来麻烦。除非你想饲养一条,等到个体合适后烹了享用。
文章评论